孙振浩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剖宫产初产妇舒适度和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初产妇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CQ )评分和术后康复(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住院天数)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GCQ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GC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和住院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显著改善剖宫产初产妇的舒适度,促进术后康复。
作者:任韦帆;何花;陶爱琴;叶丽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肝脓肿的临床及M RI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皮肝穿刺和手术后病理证实以及临床治疗后显著疗效的24例肝脓肿临床及M RI影像表现的特点。结果:24例肝脓肿单发病变5例,呈圆形、类圆形,多发性病变19例,呈大小不等的类圆形或圆形。病变呈长 T 1、长 T 2信号区,其信号不均匀。病灶中心区域可见更长T1、更长T2信号。病灶周围的肝组织内可见云雾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动态增强在动脉期肝脓肿边缘即有轻微的强化,此时周边肝组织有明显强化,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程度与正常肝组织强化程度相同,脓肿的壁呈明显的环行强化,壁薄而规则,中心区域无明显强化。多发病灶呈多房状或蜂窝状,在动脉期病灶内即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环状强化,病灶中的分隔强化明显,其周边的肝实质内可见明显的强化区域,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边缘强化逐渐增强,但在病灶的中央部分无明显强化,病灶周边的肝组织内充血带与正常肝实质的强化趋向均匀一致。结论:M RI对肝脓肿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和优越性。
作者:姜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与早产儿死亡有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制定更为合理的护理与策略提供指导。方法:对2012年在我院妇产科出生及转诊于我院新生儿科的早产儿和早产儿死亡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在产科护理及转新生儿科治疗的早产儿,以胎龄、出生体重及孕期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总结各高危因素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早产儿病率、早产儿病死率均有降低,在早产儿病死率的多因素中,硬肿及并发症为早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病率及死亡率高,高危因素众多,是外环境及内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早期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佳策略。
作者:张彩莲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比较 HER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部位、分化、新的WHO分类以及TNM 分期等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方法检测胃腺癌患者中 HER2蛋白的表达,以修订后HercepTest评分标准进行评分。χ2检验分析HER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相关性。结果:590例患者中位年龄58.6岁,男女比例1.91∶1,其中Ⅲ+Ⅳ期胃腺癌患者461例。使用修订后 HercepTest评分标本准进行判读为HER2(3+)阳性表达患者共51例(51/590),其中Ⅲ+Ⅳ期胃腺癌中的HER2(3+)阳性表达患者45例。 HER2蛋白阳性过表达与肿瘤大长径、分化、新的WHO分型、TNM 分期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浸润深度无相关。结论:HER2蛋白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腺癌的肿瘤分化、新的WHO分型、TNM 分期相关,有可能作为判断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及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郭文若;黄幼玉;吴春林;黄种心;黄惠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筛查的意义。方法:对680例妇产科门诊就诊患者行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对按TBS分类检查为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US)及以上病变者在阴道镜下行宫颈活检,以病理诊断为确诊标准。结果:89例ASC-US及以上病变中,慢性宫颈炎45例(50.6%),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19例(21.3%),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12例(13.5%),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7例(7.9%),宫颈鳞状细胞癌6例(6.9%)。结论:液基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检查能提高对宫颈早期病变的诊断率。
作者:刘晓春;蒋莉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PBL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改革中,将PBL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专科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表现出其明显优势。本文就PBL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把握的关键问题、中心问题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作者:朱亚平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比较两种内瘘保护方法对内瘘保护的效果。方法:将60例通过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内瘘保护罩和治疗巾覆盖法,均在患者透析开始时盖于内瘘穿刺部位的上端。同时对两种保护方法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内瘘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只有血肿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因内瘘保护不当导致患者内瘘寿命缩短,治疗费用增加(160.80±110.16)元,少于对照组的(320±90.21)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内瘘保护罩对动静脉内瘘保护的作用效果好,降低了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疗费用,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董一民;周龙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适度宽限胎儿窘迫诊断、适时剖宫产,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1月14日-2013年1月14日住院分娩孕妇,对发生胎儿窘迫的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院2011年1月14日-2013年1月14日期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5.48‰,以胎儿窘迫为指征剖宫产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71‰,其他指征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06‰,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71‰,结果表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内同期报道。结论:适度宽限胎儿窘迫诊断、适时剖宫产能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夏叶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阴道分娩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有阴道试产指征的40例疤痕子宫待产妇,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产程,记录分娩情况。结果:31例(77.5%)成功阴道分娩,9例改行剖宫产。产后出血1例,孕妇及新生儿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对疤痕子宫阴道分娩待产妇加强监护,密切观察产程,可提高阴道试产成功率。
作者:赵倩;张娟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与绝经后妇女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将术前无认知障碍的40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术后3d、7d认知功能评价,按MMSE得分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方式,测定及对比术前、术后3d及术后7d患者的空腹血清雌二醇浓度。结果:术后3d、7d正常组与障碍组术前血清雌二醇水平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障碍组与正常组患者血清雌二醇分别为(51.9±12.6VS84.7±19.2),7d血清雌二醇水平为(57.4±12.6VS85.8±21.7),均 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可能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作者:刘英伟;赵香凤;闵香;郭海雁;叶兹礼;陈帅;王凤君;梁雄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通过护理绩效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升病人满意度。方法:通过护理工作内涵、强度、密度及护理素质进行量化打分,制订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标准;应用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管理。结果:住院病人综合满意度从91.78%提升到99.75%;护理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结论:实施绩效考核,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能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吴晓波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绝经后取环的方法。方法:对本院自2009年3月-2013年2月绝经0.5~23年妇女取环困难的资料进行总结。结果:78例中66例单金环,6例T环,6例麻花环;环断裂8例,环嵌顿8例,组织包裹3例,宫颈闭合2例,未取出2例,环残留者1例。结论:绝经取环应口服药物或宫颈注射药物改善宫颈条件后再进行取环,取环时间可以在更年期内或月经紊乱时。
作者:陈占练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对临床护理感知服务质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采用护理感知服务测评问卷,调查43例的住院患者。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知服务质量的5个影响因素其中的移情性、响应性和住院患者的性格对总体满意度影响度为48.3%;利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与感知服务质量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临床护理人员必须从住院患者的视角出发,深化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内涵,加强患者感知服务质量的管理,提高临床护理的感知服务质量。
作者:缪秀英;庄和珠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38例疑有泌尿系疾病的患者进行M SC-T U检查,分析其结果及价值。结果:正常5例;肾结石、输尿管结石135例;先天畸形11例;双肾盂、双输尿管5例;输尿管狭窄3例;肾囊肿182例;多囊肾5例;肾肿瘤20例;肾上腺肿瘤2例;膀胱肿瘤15例;泌尿系结核8例,诊断率达100%。结论:MSCTU在泌尿系疾病中应用广泛,具有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龙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下肢骨折患者心理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下肢骨折患者,在椎管内麻醉下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变化和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和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和PSQI评分显著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循证护理明显改善下肢骨折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程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分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技术检测的乙肝两对半的模式特征。方法:用 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1000例血清标本进行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对于检测发现少见模式(“1235”、“1245”、“1345”)的31例标本再用ELISA法检测作对比分析。结果:CM IA法定量检测结果共16种模式,常见模式以“145”、“135”、“245”、“25”、“2”及全阴为主。ELISA 法检测结果:少见模式中的“1345”主要表现为“145”;“1245”模式主要表现为“145”、“245”;“1235”模式主要表现为“135”。结论:乙肝两对半表现模式较为复杂, CM IA技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灵敏度、速度和自动化程度均较高,是目前临床检查乙肝两对半的较好方法。
作者:陈灿伟 刊期: 2013年第22期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一类广谱抗生素,以其效果好、副作用少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但如果有患者对一种头孢类抗生素皮试有阳性反应时,临床上为了安全起见,就不再进行其他品种的头孢菌素皮肤过敏试验了。但近遇到的一个头孢类抗生素不交叉过敏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卢晓光;杨秀军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的疗效。方法:根据异物的性质和状态对72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酌情选用相应器械取出。结果:66例成功取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成功率92%。结论:内镜下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是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义生;汪文萍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快速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杭州艾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RV-Ag )。结果:在831例住院和门诊病毒性肠炎患儿中,RV-Ag检测阳性标本590例,阳性率约71.0%。发病高峰为秋、冬季(10-12月)。结论:金标法轮状病毒抗原(RV-Ag )检测试剂盒能快速、精确地检测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并能及时、准确地诊断轮状病毒性肠炎,有助于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快速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并能动态地掌握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流行情况。
作者:陈继良;曾荣荣 刊期: 2013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羊水细胞培养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B超引导下抽取羊水,对细胞培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5例行羊水细胞培养检测的孕妇中,羊水培养成功33例,羊水培养成功率为94.3%,失败2例。培养成功的染色体正常核型31例,异常核型2例,异常检出率为6.1%。结论:羊水细胞培养在诊断胎儿遗传病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产前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张欣 刊期: 2013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