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68例儿童铅吸收状况及干预措施分析

贺治国;芦玲

关键词:铅, 儿童发育, 环境保护
摘要:为了解儿童铅吸收状况,本文对我县268名10个月~9岁儿童进行血铅调查分析,并对高血铅组采用中药制剂进行干预,现报告如下.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与喘息发作的关系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相当一部分患儿随后出现反复喘息,部分转化为哮喘.本文通过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Th1/Th2细胞功能变化,探讨Th1/Th2细胞功能变化与喘息发作的关系.

    作者:李鲁明;王丽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鱼金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50例

    近3年来我科采用鱼金注射液(三九万荣药业公司生产,生产批号:991013)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显著疗效,并与利巴韦林(河南华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批号:9909112)疗效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月娥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高肺血流量大鼠肺动脉压力及肺动脉胶原代谢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高肺血流大鼠肺动脉压力、肺动脉结构及肺动脉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 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1)、分流组(n=6)和吸入组(n=7).对分流组和吸入组大鼠开腹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12周后分流组和吸入组大鼠分别雾化吸入生理盐水和硝酸甘油3周.以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压,颈动脉插管测定体循环压,检测右心室肥厚,用图像分析与处理系统观测肺血管结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胶原蛋白Ⅰ(collagenⅠ)及胶原蛋白Ⅲ(collagenⅢ)的表达.结果分流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PAMP)、右心室/体重(RV/BW)和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RV/LV+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分流组大鼠中、小型肺肌型动脉相对中膜面积及厚度增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collagenⅠ、Ⅲ蛋白表达增加.吸入组大鼠mSBP未受影响,PAMP明显低于分流组(P<0.01),RV/BW和RV/(LV+S)与分流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吸入组大鼠肺血管重建缓解,collagenⅠ、Ⅲ蛋白表达减少.结论长期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缓解高肺血流量所致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结构重建.

    作者:范瑾;杜军保;张春雨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治疗进展

    白血病是全身性疾病,各重要脏器均有浸润.血脑脊液屏障使多数药物未能在脑脊液(CSF)中达到有效浓度,从而使中枢神经系统(CNS)常成为疾病复发的根源.70年代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发生率约 26 %~30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的CNSL发生率约5 %~18 %.近年来采用放疗、化疗鞘注等方法使发生率降至5 %~10 %.

    作者:柳彩凤;刘桂兰;陆爱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3、18测定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IL-18与肾病综合征(N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74例原发性肾病血清IL-13、IL-18水平.结果 NS患儿发作期血IL-13、IL-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1),恢复期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单纯性肾病IL-13、IL-18明显高于肾炎性肾病(P<0.01).结论 IL-13、IL-18参与肾病综合征的发病,且单纯性肾病较肾炎性肾病明显.

    作者:朱光华;何威逊;罗运九;方明俊;任志德;田国力;董庆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脆性X综合征患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降低的机制

    目的探讨脆性X综合征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降低的机制.方法通过基因封闭方法,建立Fra(X)细胞模型,研究cAMP代谢途径中的两个关键酶腺苷酸环化酶(AC)及磷酸二酯酶(PDE)的活性变化.结果试验组AC的比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而PDE比活力则无显著改变(P=0.983).结论 Fra-(X)细胞内cAMP水平的降低可能与AC活性的抑制有关,而与PDE活性无明显关系.

    作者:张传仓;姚英民;陈瑶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1,6-二磷酸果糖辅治婴儿肺炎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0年8月~2002年8月采用1,6-二磷酸果糖(FDP,浙江浙北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996230501)辅治肺炎并心力衰竭,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军;吕雪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急性病毒性脑炎并心肌炎48例

    1996年 2月~2002年 5月我院儿科收治急性病毒性脑炎(病脑)并心肌炎4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志红;刘卫华;杨慧敏;张爱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36例

    毒鼠强是我国早已明令禁用的剧毒急性鼠药.目前对毒鼠强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病死率高.我们采用血液灌流(HP)治疗毒鼠强中毒3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福燕;魏崇一;王凤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新生儿黄疸240例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大约60 %正常足月儿和80 %早产儿出现黄疸.引起黄疸的原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重症可导致严重后遗症如胆红素脑病等.因此及时寻找病因、积极预防、早期治疗尤为重要.为了解新生儿黄疸病因情况,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新生儿黄疸240例的临床情况做一分析.

    作者:李兴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头孢曲松致过敏性休克并失语1例

    患儿,男,2岁,因发热、咳嗽3 d入院.既往体健,足月顺产.半年前2次青霉素皮试均阳性.入院诊断支气管炎.给予头孢曲松1.0加入5 %葡萄糖液150 ml静滴,滴速约25滴/min.约0.5 min后患儿突然出现憋气,烦躁,面色发绀,神志不清,呼吸微弱,脉搏、血压及心率测不到,考虑为头孢曲松导致过敏性休克.

    作者:唐光波;康晓燕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高浓度氧肺损伤的防治进展

    氧气被广泛地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低氧血症,其能有效地提高血氧分压,以满足组织及器官对氧的需求.然而,氧气也是一把双刃剑,若使用不当,就可导致氧中毒,而肺脏是易受到损伤的器官.临床研究表明,高氧肺损伤已成为危重新生儿救治的主要并发症之一,甚至可能发展为严重的后遗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此已日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李华强;徐洪涛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小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血液系统肿瘤疾病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小儿急性白血病及恶性肿瘤联合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急性白血病或恶性肿瘤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减少者,给予G-CSF 1~2 μg/(kg*d),皮下注射(sc),共3~5 d.结果小剂量G-CSF短期内可使中性粒细胞升高,有效率达83.3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剂量G-CSF可有效缩短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预防感染,且副作用小,可作为临床大剂量化疗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胡波;娄亚莉;罗分平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扩张型心肌病1例

    患儿,男,10岁6个月.因咳嗽2周、全身水肿1周入院.系孕2产1,足月顺产,否认窒息抢救史,2岁时在外院确诊大脑发育不良.查体:体温36.9 ℃,心率104次/min,呼吸18次/min,体重22 kg,血压110/60 mmHg.发育差,神清,疲倦,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发绀,颌部可触及4~5粒黄豆至蚕豆大小淋巴结,活动,无触痛.

    作者:陈美姬;詹国媛;刘洁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抗原错译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抗原错译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4例ALL患儿的骨髓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确定其FAB类型,运用一组相关的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仪及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免疫分型,采用吉姆萨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儿童ALL54例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为29.63 %,其中CD13为25.93 %,CD33为20.37 %,CD14为11.11 %.T-ALL和B-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77 %vs 29.27 % P=0.918).CD34表达阳性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表达阴性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40.63 %vs 13.64 % P=0.039);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与髓系抗原阴性表达的完全缓解(C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25 %vs94.74 % P=0.148);但生存率曲线比较分析,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的生存时间短(P=0.031).结论儿童ALL的抗原错译表达率为29.63 %;CD34阳性的ALL抗原错译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表达阴性的ALL抗原错译表达率;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的生存时间短;ALL髓系相关抗原阳性表达可能是影响ALL患儿预后的不利因素.

    作者:王晓阳;李熙鸿;施跃琼;汪凤兰;李钦伯;廖清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缺铁性贫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防治进展

    缺铁性贫血(IDA)是铁缺乏症的晚期表现.铁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铁时触酶和细胞色素酶活力降低,不仅影响小儿造血系统,也可影响其智能发育,缺铁儿童即使在贫血不严重时也可有神经精神改变:烦躁不安、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降低、反应缓慢及学习成绩下降等.

    作者:李国华;刘智胜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儿童中央-颞区放电的良性癫癎与热性惊厥的关系

    目的研究中央-颞区放电的小儿良性癫癎(BCECT)和热性惊厥的关系,探讨BCECT和热性惊厥的关系.方法通过问卷对26例BCECT患儿的家族史及热性惊厥家族史进行调查.并做VEEG、头颅CT或MRI.同时选择26例年龄相当的正常儿童做对照.结果 26例BCECT患儿的头颅CT或MRI均未发现异常,仅2例既往有热性惊厥史,与人群中热性惊厥发病率相比无差异.26例BCECT患儿的癫癎家族史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热性惊厥家族史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对照组(0.01<P<0.05).结论 BECCT和热性惊厥有密切关系,二者在发生学上可能有同源性.

    作者:刘寅;曹丽华;吴家骅;庞保东;张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变化

    目的检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地贫)患儿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含量,为探讨其临床治疗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酶联法检测25例β地贫、17例血红蛋白H病(HbH病)和25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EPO含量.结果重型β地贫患儿EPO含量高,其次为中间型β地贫患儿,后为HbH病患儿,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01),各组儿童与成人EPO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贫患儿EPO含量增高,因贫血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作者:张新华;吴志奎;黄有文;王荣新;蔡辉国;黄欣秋;蔡利群;李平萍;朱凌;周天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骨钙蛋白的动态变化

    目的通过测定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骨钙蛋白水平,了解患儿成骨细胞的功能变化.方法实验分四组:激素治疗前组、激素足量治疗组、激素减量治疗组和对照组,测定4组血清骨钙蛋白含量.结果在应用泼尼松治疗前血清骨钙蛋白水平已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足量激素治疗后继续显著下降(P<0.001);而在激素减量治疗期间,血清骨钙蛋白水平渐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骨钙蛋白随尿排出体外,应用激素治疗后患儿成骨细胞功能受到显著抑制,导致血清骨钙蛋白水平的降低;而采取隔日应用激素维持治疗阶段对患儿的成骨细胞影响较小.

    作者:戎赞华;王秀霞;窦志艳;张会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淋巴细胞凋亡与血清可溶性Fas和FasL变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与血清可溶性Fas (sFas)、可溶性FasL(sFasL)水平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择HSP患儿及健康儿童各33例.分别应用形态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双抗夹心ABC-ELISA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CD25+细胞百分率及血清sFas及sFasL水平.结果 HS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0、48 h 凋亡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HSP组培养48 h CD25+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HS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48 h凋亡率与CD25+细胞百分率呈负相关(r=-0.61 P<0.05);血清sFas及sFas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HS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48 h凋亡率与sFasL水平呈正相关(r=0.69 P<0.05),与sFas水平呈负相关(r=-0.58 P<0.05).结论 HSP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过度和血清sFas、sFasL水平升高,与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关系密切.血清sFasL升高是HSP患儿淋巴细胞凋亡过度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常红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