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静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颅脑损伤患者镇静镇痛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07—2014‐07在我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颅脑损伤患者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A组应用异丙酚,负荷量0.5~2.0 mg/kg ,并在注射10 min后,以1~3 mg/(kg · h)维持72 h。B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负荷量为0.5~1.0μg/kg ,在静脉注射10 min后,以0.2~0.6μg/(kg · h)维持24 h ,2组效果不佳时可加用吗啡。对照组根据临时需要应用吗啡。3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ICU停留时间、病死率及用药前后血常规和β‐内啡肽(β‐EP)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B组、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8.00%、6.00%、8.00%,B组IC U停留时间为(5.48±2.45)d ,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A组、B组及对照组用药后镇静镇痛的有效率90.00%、92.00%、78.00%,A组用药后3 h的β‐E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B组(P<0.01)。用药后24 h对照组的β‐EP水平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B组和对照组的β‐EP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对照组的上升趋势明显大于B组( P<0.05)。WBC水平比较发现,A组和B组在用药后3 h及24 h均低于用药前( P<0.05) ,且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和异丙酚均可有效抑制机体的炎性反应及应激反应,且右美托咪定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好的镇痛镇静疗效。
作者:方琴;赵正兰;王炎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2014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阿托伐他汀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氯吡格雷治疗,对比2组患者神经缺损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将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观察组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和预后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联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较好,可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和预后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吴建军;周晅;周期兴;颜季华;王超先;李小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高血压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实质内的小血管破裂造成的脑实质内出血,该病作为一种急危重症,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的特点[1]。据相关数据显示高血压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高达30%~40%[2],对于该病的治疗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及开颅手术、钻孔抽吸引流术和锁孔手术及微创碎吸术等,其中少量出血经内科保守治疗可自行吸收,但大量出血则需采取手术处理,笔者运用微创碎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86%,对照组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母传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腰穿逆向冲洗加侧脑室引流治疗三脑室积血的疗效。方法总结5例三脑室积血性阻塞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三脑室积血患者,4例术后取得明显效果,病人恢复快,1例术后脑脊液循环通.,但由于大脑组织损伤严重,意识状态无明显恢复。结论腰穿逆向冲洗加侧脑室引流治疗三脑室积血性阻塞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安全,能尽快疏通脑脊液循环,挽救患者生命。
作者:李春鹏;王五永;王芙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程序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2012‐10—2014‐10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实验组进行程序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施程序化护理以后,实验组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满意度70.8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对照组为35.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有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程序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96例2012‐10—2014‐10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并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实验组进行程序化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施程序化护理以后,实验组满意度为91.67%,对照组满意度70.83%;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对照组为35.4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实施程序化护理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显著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作者:马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早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对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给予保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治疗后进行Brunnstrom评价,并对护理质量、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各项功能恢复比对照组更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97.45±8.45)分,护理满意率为91.11%;对照组护理质量(85.96±6.47)分,护理满意率为80.00%。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显著,且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运用。
作者:徐凤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恩必普(NBP),又名丁苯酞胶囊,为我国在心脑血管领域第一个具有自主国家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由于恩必普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神经性耳鸣及痴呆性疾病等具有良好疗效,且安全性高,所以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青睐[1]。近年来,有关药物与恩必普联合用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老年痴呆、卒中后癫痫等疾病的报道日益增多,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江霞;张旭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听觉诱发电位在婴幼儿巨细胞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巨细胞感染患儿(感染组)和37例正常体检儿童(对照组)分别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结果婴幼儿巨细胞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BAEP I、III、V各波均不同程度延长,V波反映阈值共有32只耳检出升高,异常率高达53.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5)。结论婴幼儿巨细胞感染可引起听觉通路不同程度损害,主要是中枢听觉传导功能障碍,BAEP可作为检测巨细胞感染早期听力水平受损的重要指标。
作者:郑艳兰;张慧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8‐01—2013‐12收治45例行额颞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行颅骨修补术,对手术时机选择、修补方式及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5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外形满意,术后出现皮下积液1例,继发性癫痫3例,硬膜外血肿1例,随访0.5~3.5a无颅内感染、钛网外露、钛钉松动、严重排异反应、皮瓣坏死等。结论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补额颞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塑形满意、恢复早、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东;林艳梅;梁永艺;黄履群;陈健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致脑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13‐01—2015‐01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脑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病程长,血糖控制不佳,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者易并发脑神经病变,多数发病较急,以听神经、面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滑车神经损害为主。良好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及营养神经对脑神经功能恢复有帮助。结论糖尿病肾病致脑神经病变病程长、高血压、高血脂是相关危险因素,良好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对预防糖尿病脑神经病变有重要意义。
作者:岳晓红;单岩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患有面肌痉挛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进行治疗,在术中应用面肌诱发肌电图进行监测。结果所有患者均有血管压迫面神经,均属于动脉压迫,随访仅1例复发。结论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对面肌痉挛患者具有显著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作者:刘金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神经系统损害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通过对2011‐06—2014‐11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给予对症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足口病患儿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文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比颈动脉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 ,CEA)后补片修补术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老年偏身障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补片组44例行标准单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补片修补,支架组44例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对比2组术后7 d脑部、心血管及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 d补片组发生脑部并发症3例(6.8%),心血管2例(4.5%) ,局部6例(13.6%);支架组分别为15例(34.1%) ,2例(4.5%) ,7例(15.9%);支架组脑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补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补片组和支架组心血管和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剥脱术后补片修补术治疗老年颈动脉硬化狭窄所导致的老年偏身障碍疗效更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俊君;辛海滨;黄韶华;吕廷明;马永超;付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丁苯酚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使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酚软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治疗前后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临床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MMSE评分明显增加,ADL总分显著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ADL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在治疗过程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酚软胶囊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能明显提高病人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作者:赵新春;邢效如;台立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07—2013‐07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恢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恢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针灸、电刺激、促醒治疗等综合康复治疗,对比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观察组评分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方案,能缩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樊彦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定向硬通道微创治疗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我院对2010‐05—2012‐08收治的106例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53例接受定向硬通道微创术治疗,对照组53例接受硬通道微创术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3%,对照组90.57%,观察组治疗效率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在出血、感染、气颅和硬组织损伤)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能力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对颅内血肿都有很好疗效,但定向硬通道微创治疗略高于硬通道微创治疗疗效,定向硬通道微创治疗颅内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更高。
作者:李洪涛;苗永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他克莫司软膏联合抗焦虑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伴失眠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2‐05—2014‐05来我院门诊治疗伴失眠的神经性皮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予0. 1%他克莫司软膏适量,2次/d外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帕罗西汀10mg,1次/d口服(晨起顿服),2组疗程均为8周,并统计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及随访3个月后的复发率,评估2组患者神经性皮炎主要症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 7%、78. 3%,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患者治疗3个月后复发率分别为15. 2%、48. 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伴失眠神经性皮炎的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林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血肿体积、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同时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的NIHSS评分为(18.72±5.22)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13.17±5.38)分,对照组为(19.51±5.78)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均 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肿体积为(10.96±2.48)m L ,显著小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 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水肿体积为(16.37±8.92)m L ,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治疗中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七叶皂苷钠治疗急性脑出血可促进血肿的吸收,阻止脑水肿进一步扩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瑞忠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手术中应用神经生理检测技术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02—2013‐02收治的36例行老年胃肠手术的患者,直肠癌19例,结肠癌17例,均行经腹部或者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观察患者在术中神经检测的变化,并对患者的膀胱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2例患者电刺激双侧膀胱支,在患者膀胱逼尿肌上记录到CMAPs ,作为电刺激阳性;4例患者在手术前进行电刺激显示为膀胱支阳性,但是进行电刺激盆丛主干却无法诱导肌电活动,则将其定义为电刺激阴性;电刺激阳性患者术后1周平均残余尿量为(85.27±21.73)m L ,电刺激阴性患者其术后1周的残余尿量为(314.15±48.92) m 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电刺激阳性患者平均留置尿管时间为(7.41±0.12)d ,阴性患者(14.75±2.46)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经生理监测技术能够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准确地反映出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状态,同时对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作者:肖鸣;张万里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