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星形细胞瘤p16基因缺失及5'CpG岛甲基化检测

翟广;王树凯;宋来君;冯祖荫

关键词:脑肿瘤, 星形细胞瘤, p16基因, 甲基化, 染色体缺失
摘要:目的:探讨p16基因异常与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PCR及PCR-based甲基化技术检测了 56例不同级别的脑星形细胞瘤组织p16基因缺失及5'CpG岛甲基化状况。结果:18例高病理级别的脑星形细胞瘤发生了p16基因缺失,而低病理级别的脑星形细胞瘤无一例发生缺失(P<0.05);6例脑星形细胞瘤发生了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结论:p16基因失活可能参与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发生、恶性进展。p16基因纯合缺失是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肌M2胆碱受体抗体对大鼠心房及心室肌cAMP含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心肌M2胆碱受体抗体(M2-Ab)对大鼠心房和心室肌cAMP含量的影响,并与M2胆碱受体激动剂卡巴可(Carb)的作用进行了对比观察。方法:采用离体生化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M2-Ab及M2胆碱受体激动剂Carb对心肌cAMP含量的影响。结果:①M2-Ab及Carb两者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所刺激的大鼠心房及心室肌cAMP的增加。卡巴可浓度为2 μmol/L,10 μmol/L,50 μmol/L时可分别抑制Iso所刺激的cAMP含量(8.5±1.2)%,(16.2±1.4)%,(29.5±2.1)%,而M2-Ab浓度为50 nmol/L,100 nmol/L,400 nmol/L时,可分别抑制(6.1±0.6)%,(17.3±1.8)%,(31.7±3.1)%(P<0.01)。②Carb(10 μmol/L)及M2-Ab(100 nmol/L)两者可分别抑制基础cAMP(49.2±4.3)%和(64.3±5.1)%。③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Atr)(1.5 μmol/L)不但可阻断Carb对Iso的抑制反应,亦能阻断M2-Ab的这种反应。而相应的抗原性肽段也能阻断M2-Ab的这种反应。结论:M2-Ab抑制Iso引起的心室肌细胞cAMP生成量的增加反应,类似于M受体激动剂Carb,两者效应均通过作用于M2受体途径实现。

    作者:朱琳;李香珍;冯羡菊;王文泽;张琳;陈爱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大鼠喉同种异体移植术的改进

    目的:对喉移植模型进行改进。方法:大鼠108只分为A、B、C 3组,术中供体在喉体暴露后于第三气管环水平做气管切开,移植时,用棉片湿温冷保存液包裹离体喉,并用冰块放置在移植喉的四周,术中尽量不要触动受体鼠的喉,采用不同的血管吻合方法,并观察血管吻合的通畅率。结果:A组需要时间45 min~1 h;B组手术时间30 min以内;C组吻合时间减至20 min以内。大鼠动脉通畅率为86%,静脉通畅率为80%,静脉吻合改为套管吻合,静脉通畅率可达到100%。结论:通过对大鼠喉移植技术的改进可以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血管通畅率。可避免大鼠因分泌物增多而死亡,从而尽可能缩短供体喉的热缺血时间,提高受体鼠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有利于实验的观察。

    作者:梁振江;娄卫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口腔科器械污染监测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所引起的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后果严重而又难以预防。口腔是各种疾病传染的门户,乙肝在口腔科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口腔科器械及医护人员密切接触患者的唾液和血液等污物,如治疗操作不慎或消毒灭菌不严,则可能在就诊的患者中或医患之间引起乙肝传播,因此,阻断乙肝在口腔科的传播极其重要,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任务。作者对本院口腔科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金淑;张建成;韩全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利邦芬特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86例疗效观察

    1999年1月~2000年9月作者用利邦芬特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86例,并与盐酸培他啶注射液治疗的84例相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6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28例,年龄45~78岁,平均(56.5±13.0)岁,病程1 d~5 a。对照组84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0例,年龄47~76岁,平均(58.5±14.0)岁,病程2 d~4 a。均经TCD[1]检查证实,并符合以下入选标准[2]:①年龄在45岁以上,有眩晕,走路不稳伴恶心、呕吐、眼震、昂白征阳性等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相关症状或体征。

    作者:王献;赵燕民;齐进兴;屈宝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与p16的表达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p16的表达。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0例卵巢上皮性癌、12例良性卵巢肿瘤和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yclinD1、p16的表达,并对二者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时间之关系进行探讨。结果:①CyclinD1阳性表达多见于临床期别晚、伴有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短的病例组(P<0.05),低分化者阳性表达高于高分化者,Ⅲ级与Ⅱ级、Ⅰ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p16阳性表达多见于临床期别早、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长的病例组,阴性多见于临床期别晚、低分化、伴有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期短的病例组(P<0.05)。③p16表达与CyclinD1表达呈负相关。结论:CyclinD1过表达和p16失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临床病理指标有关,在其发病中有协同作用。

    作者:赵先兰;乔玉环;史惠蓉;李留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常见临床标本流行菌株及其耐药性分析

    长期以来,临床各科室对于感染问题都较重视,但随时间与地域的不同,流行菌有所改变。过去,院内感染多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后来则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近些年则是革兰阴性杆菌与部分革兰阳性球菌共存的局面[1]。另外,基于抗生素选择、环境诱导、质粒接合及转导等原因,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随时间发生改变,因此,了解各标本流行菌株及其耐药性状况,对于临床合理用药起着关键作用。作者对本院2000年1~6月份细菌室分离的494株细菌进行统计处理,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郭小兵;秦东春;苏天水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妥泰治疗部分性癫痫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妥泰(TPM)单药对部分性癫痫(NDPE)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NDPE 52例,以开始治疗前4周发作频率为基线,与评价前12周平均每4周发作频率进行比较。按常规计算完全控制率和有效率。并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完全控制率78.8%,有效率88.5%;NDPE不同发作类型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26例次出现不良反应,但绝大部分症状轻微,可自行消失;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PM对NDPE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作者:魏建科;黄希顺;连亚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传代培养PC12细胞无丝分裂与细胞分化的观察

    目的:观察传代培养的PC12细胞的无丝分裂和不对称分裂,探讨其在肿瘤发生、肿瘤细胞多形性和细胞分化中的意义。方法:传代培养的PC12细胞以Giemsa染色、甲绿-派郎宁的细胞化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光镜下分别观察。结果:PC12细胞呈现横缢型和侧凹型等无丝分裂像,并且观察到其形态、大小和化学性质的不对称性分裂及细胞脱颖现象。结论:无丝分裂和不对称分裂是PC12细胞多形性形成的主要原因,肿瘤细胞无丝分裂及其不对称性对肿瘤发生及肿瘤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邢文英;史学义;丁一;张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管网织细胞瘤中VHL基因突变与异常甲基化检测

    目的:了解血管网织细胞瘤中VHL基因的突变与异常甲基化。方法:采用PCR-SSCP法检测血管网织细胞瘤中VHL基因的突变率及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检测血管网织细胞瘤中VHL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率。结果:34例血管网织细胞瘤标本中,VHL基因突变率为64.7%,VHL基因异常甲基化率为23.5%,2例同时存在突变与异常甲基化。结论:VHL基因突变及异常甲基化导致其失活是血管网织细胞瘤发生中的一个经常性事件。

    作者:李爱冰;翟广;李志强;袁先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行为观察

    目的:观察PC12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的分裂、突起延伸、迁徙和分化等细胞行为。方法:采用Giemsa、甲绿-派郎宁染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培养的PC12细胞。结果:培养分化的神经细胞呈现横裂、纵裂等不同方式的无丝分裂像;分裂中的神经细胞可呈现形态及化学不对称性;分化的神经细胞有明显的细胞迁徙运动和突起延伸。结论: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能以无丝分裂方式增殖;分化神经元可以通过细胞迁徙、突起延伸及共同胞质桥等方式相连接。

    作者:丁明杰;史学义;张娓;丁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微泵持续输注硬膜外麻醉对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皮质醇含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微泵持续输注法硬膜外麻醉效果及对肿瘤患者血流动力学、皮质醇的影响。方法:122例ASA Ⅰ~Ⅱ级拟行上、中腹部手术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微泵持续注药组)61例和Ⅱ组(间断注药组)61例。2组患者均选用10 g/L利多卡因和2.5 g/L丁卡因混合液。硬脊膜外腔穿刺成功置入导管后,Ⅰ组微泵持续注药,首次量10 ml以1 ml/min速度泵入,维持量0.1 ml/min;Ⅱ组首次量10 ml,5 min内分2次注入,5 ml/次,维持量每隔60 min注入6 ml。观察首次量注入后麻醉起效时间、阻滞范围及注药10 min,15 min,30 min,60 min,75 min时平均动脉压(pMA)、心率(fH)、中心静脉压(pCV)、血氧饱和度xO2及心电图(ECG)变化,以及麻醉1 h、术毕、术毕24 h皮质醇含量。结果:注入首次量后,麻醉起效时间Ⅰ组较Ⅱ组长,阻滞范围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MA Ⅰ组首次量注入后30 min内下降速度缓慢、幅度小,维持麻醉期各时点稳定。Ⅱ组注首次量药后30 min内和维持麻醉期每次注药后15 min pMA均显著下降,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CV变化与pMA变化相似。Ⅰ、Ⅱ组注药后各时点fH、xO2、ECG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皮质醇含量2组麻醉前、术毕、术毕24 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Ⅱ组麻醉1 h时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硬膜外微泵持续输注给药法阻滞范围与间断注药法无差别,对血流动力学及皮质醇含量影响较间断注药法小,可视为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给药方法。

    作者:马君志;张卫;马民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高血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

    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高血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血糖的影响。方法:60例拟行上腹部手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全麻组(A组,n=30)和全麻组(B组,n=30),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糖的变化。结果: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糖较平稳,B组平均动脉压在气管插管和拔管的过程中明显升高(P<0.05),血糖术终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能有效地抑制术中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马艳丽;韩雪萍;刘兰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出血六例

    由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在临床上常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由于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较差而限制了紧急外科手术的实施。近来,作者应用介入放射学的方法行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对6例由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进行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冯广森;水少锋;朱敬松;马文章;张美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四例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有多系统损害的危重疾病,临床特点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损害和发热。既往认为此病发病率低,病死率高,但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能与临床医生提高了对TTP症状的认识和警惕有关。血浆置换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得TTP病死率明显降低。作者近年来行血浆置换治疗TTP患者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慧;孙玲;王芳;刘林湘;刘少君;李锦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痰液诱导法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痰液诱导法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方法:60例哮喘患儿分为急性发作期组(34例)和哮喘缓解期组(26例),2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高渗盐水诱导儿童吐痰,瑞氏染色法进行痰液总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结果:3组大呼气流量(PEF)下降差异无显著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组痰液细胞总数(TCC)、嗜酸性粒细胞数(E0)、中性粒细胞数(N)均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痰液诱导法简便、安全、准确,通过痰液诱导分析哮喘患儿痰液细胞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宋俊峰;李玉琴;高铁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13种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临床常用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其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本实验室分离的316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了体外药敏分析,并测定其产β-内酰胺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百分率。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CFS)的MIC90为8 mg/L;依米配能/西司他丁(泰能IPM)的MIC90为4 mg/L,耐药率分别为8%和16%;而其他抗生素的MIC90为128 mg/L或256 mg/L,耐药率均大于30%。细菌β-内酰胺酶总检出率为54.1%,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出率为12.1%。结论:CFS和IPM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低。由于持续高产量β-内酰胺酶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产生,不仅使得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也使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等抗生素出现较为严重的交叉耐药现象。建议临床医生在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上应参考实验室报告,合理选择,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冯羡菊;朱琳;王喜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五例

    1999年9月至2000年11月,作者采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年龄45~64岁,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均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分级3~4级,均有高血压病史,其中1例有氮质血症。心脏超声心动图显示心脏射血分数(EF) 45%~62%,心室短轴缩短速率(FS)28%~30%。心肌核素扫描(99mTi-MiBi)及心电图提示2例为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广泛前壁及侧壁心肌缺血,其余3例均为广泛前壁、下壁及侧壁心肌缺血。3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检查均示前降支及左旋支阻塞(50%~75%)。

    作者:赵根尚;张大新;法宪恩;冯德广;初佩俊;张瑞成;任曼曼;赵玉兰;段温泉;庄世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油田井下作业噪声对工人听觉系统的影响

    目的:了解油田井下作业噪声对工人听觉系统的影响。方法:测定作业现场噪声;排除非生产性噪声致聋因素,从2 568名油田井下作业工人中随机选择1 456人为研究对象,从非井下作业工人中选择351人为对照组,测定听力损伤。结果:油田井下作业工人耳鸣、高频听损和语频听损的阳性率分别为18.9%,35.1%和5.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频听损和语频听损阳性率与月等效连续A声级、接触噪声工龄呈直线相关关系,前者的斜率大于后者。结论:听力损伤和耳鸣是油田井下作业工人的职业多发病,应当采取发放防噪耳塞,合理组织生产,改造生产设备,进行健康监测等积极措施予以防护。 油田井下作业工人较多,噪声是其主要的生产性有害因素。为了解噪声对其听觉系统的危害状况及规律,制定防治策略,开展此项研究。

    作者:轩志东;张衍奇;李继芳;孟庆华;李富冉;赵焕英;李升太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RNA对人脑垂体瘤细胞的作用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RNA对人脑垂体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以VEGF反义RNA进行垂体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VEGF反义cDNA、正义VEGF cDNA质粒转染垂体瘤细胞,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鉴定其表达,测定被转染细胞生长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经鉴定被转染的垂体瘤细胞有外源性VEGF反义基因的整合及表达,其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但其生长速率无明显减慢。结论:VEGF在垂体瘤血管形成及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基因治疗垂体瘤的优选靶的之一。

    作者:王建祯;付瑞锋;张鹏远;宋乐;臧卫东;牛光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食管心房调搏对心源性晕厥病因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TEAP)对心源性晕厥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无明确心脏病史,但伴有心悸的晕厥患者,给予TEAP检查,其中29例窦房结(SN)和(或)房室结(AVN)功能低下者,又给予阿托品阻滞试验。结果:SN与AVN功能低下检出率分别为28.57%(20/70)与34.29%(24/70),其中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性SN与AVN功能低下检出率分别为17.24%(5/29)与72.41%(21/29) ,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SVT) 5.71%(4/70),诱发快速房颤(Af)与房扑(AF)共7.14%(5/70)。结论:TEAP结合阿托品阻滞试验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源性晕厥的病因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路明慧;孙汝平;史彩桥;宋晓卫;沈玉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河南省教育厅

主办: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