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根尚;张大新;法宪恩;冯德广;初佩俊;张瑞成;任曼曼;赵玉兰;段温泉;庄世才
目的:了解脑囊虫病(CC)、结核性脑膜炎(CT)及特发性癫痫(Ep)患者脑脊液(CSF)中前白蛋白(PA)、肌酸激酶B亚基(CK-B亚基)、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对CC患者18 例,CT患者10例,Ep患者15例,正常对照组20例CSF中PA和4种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5种物质的水平在CC组和CT组患者CSF中均有异常改变,CC组CSF PA与总蛋白水平显著低于CT组,CK-B亚基高于CT组,而NAG、LD与AST活性在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Ep组仅CSF PA水平降低,其降低程度介于CC组与CT组之间,CK-B亚基高于CT组,与CC组无明显差别。3种疾病中每种疾病CSF中5种物质浓度的变化均无相关性。结论:检测CSF PA与4种酶活性在鉴别诊断CC、CT、Ep时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钱书虹;钱庆文;王书珺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肾移植术后患者为了预防排异反应,需要维持在一定的免疫抑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易并发结核病,且有不典型性、播散快、病死率高等特点。本院1986年10月至1999年12月,共治疗肾移植术后结核病12例,报道如下。
作者:李素珍;丰贵文;赵显国;栗河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痰液诱导法在支气管哮喘(哮喘)患儿痰液细胞分析中的应用。方法:60例哮喘患儿分为急性发作期组(34例)和哮喘缓解期组(26例),2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高渗盐水诱导儿童吐痰,瑞氏染色法进行痰液总细胞及细胞分类计数。结果:3组大呼气流量(PEF)下降差异无显著性。哮喘急性发作期组痰液细胞总数(TCC)、嗜酸性粒细胞数(E0)、中性粒细胞数(N)均显著高于哮喘缓解期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痰液诱导法简便、安全、准确,通过痰液诱导分析哮喘患儿痰液细胞有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宋俊峰;李玉琴;高铁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维生素C对体外循环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维生素C组,麻醉后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kg和维生素C 0.2 g/kg,术前及麻醉后不同时刻进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和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水平测定。结果:对照组RBC-C3bRR术中及术后进行性下降,与术前比较P<0.05;维生素C组RBC-C3bRR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CPB停机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丙二醛均升高,但对照组与术前比较P<0.05,维生素C组与术前比较P>0.05。结论:维生素C可降低体外循环患者红细胞内过氧化脂质反应,改善红细胞的免疫功能。
作者:徐传青;陈文钊;宋丙章;杨成河;戴启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对比分析多巴胺1(DA1)受体激动剂非诺多泮(FODA)对大鼠离体肺动脉和肠动脉cAMP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FODA对肺动脉和肠系膜动脉cAMP生成量的影响以及DA受体拮抗剂对FODA诱发肠动脉、肺动脉血管cAMP变化的影响。结果:非诺多泮可剂量依赖性增加肠、肺动脉cAMP的生成量,肠动脉cAMP的生成量显著高于肺动脉cAMP的生成量。选择性多巴胺1(DA1)受体阻断剂SCH23390能够阻断非诺多泮所引起的肺动脉和肠动脉cAMP生成量增加,多巴胺2(DA2)受体阻断剂Domperidone则不影响非诺多泮的反应。结论:大鼠肺动脉和肠动脉均存在有刺激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的DA1受体,但肺动脉DA1受体的位点数明显少于肠动脉DA1受体位点数,提示肺动脉DA1受体的生理反应弱于肠动脉。
作者:朱琳;刘爱华;赵荣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邻苯二胺法合成IH-1,2,3-苯并三唑的反应条件对产率的影响。方法:利用邻苯二胺与亚硝酸钠环化缩合制备苯并三唑,改进首次抽滤液的体积和结晶次数,运用红外光谱鉴定所得产品。结果与结论:当首次抽滤溶液的体积为500 ml,结晶次数为4时,苯并三唑产率达90.5%以上,超过文献报道的水平,为该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杜斌;韩华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PC12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的分裂、突起延伸、迁徙和分化等细胞行为。方法:采用Giemsa、甲绿-派郎宁染色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培养的PC12细胞。结果:培养分化的神经细胞呈现横裂、纵裂等不同方式的无丝分裂像;分裂中的神经细胞可呈现形态及化学不对称性;分化的神经细胞有明显的细胞迁徙运动和突起延伸。结论:NGF诱导PC12细胞分化的神经细胞能以无丝分裂方式增殖;分化神经元可以通过细胞迁徙、突起延伸及共同胞质桥等方式相连接。
作者:丁明杰;史学义;张娓;丁一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有多系统损害的危重疾病,临床特点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神经精神症状、肾损害和发热。既往认为此病发病率低,病死率高,但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能与临床医生提高了对TTP症状的认识和警惕有关。血浆置换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使得TTP病死率明显降低。作者近年来行血浆置换治疗TTP患者4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慧;孙玲;王芳;刘林湘;刘少君;李锦堂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9年1月~2000年9月作者用利邦芬特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86例,并与盐酸培他啶注射液治疗的84例相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70例椎基底动脉缺血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6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28例,年龄45~78岁,平均(56.5±13.0)岁,病程1 d~5 a。对照组84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30例,年龄47~76岁,平均(58.5±14.0)岁,病程2 d~4 a。均经TCD[1]检查证实,并符合以下入选标准[2]:①年龄在45岁以上,有眩晕,走路不稳伴恶心、呕吐、眼震、昂白征阳性等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相关症状或体征。
作者:王献;赵燕民;齐进兴;屈宝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诸因素对保守性手术后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患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的不孕症患者63例,均行囊肿剥除,术后服用丹那唑或内美通6个月分别观察囊肿大小、单双侧卵巢发病、原发或继发不孕和术后是否按时服药对妊娠率的影响。结果:术后2 a总妊娠率为52.38%(33/63),囊肿较大,双侧发病,原发不孕及术后未按照规定服药者妊娠率较低。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性手术可改善生育功能,术后应加服药物,以防复发。
作者:任琛琛;王斌;魏利;郭晓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血管网织细胞瘤中VHL基因的突变与异常甲基化。方法:采用PCR-SSCP法检测血管网织细胞瘤中VHL基因的突变率及甲基化,敏感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法检测血管网织细胞瘤中VHL基因的异常甲基化率。结果:34例血管网织细胞瘤标本中,VHL基因突变率为64.7%,VHL基因异常甲基化率为23.5%,2例同时存在突变与异常甲基化。结论:VHL基因突变及异常甲基化导致其失活是血管网织细胞瘤发生中的一个经常性事件。
作者:李爱冰;翟广;李志强;袁先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活血化淤疗法在脑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经颅脑CT确诊的脑出血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80例)应用云南灯盏花活血化淤治疗加常规治疗,对照组(80例)仅为常规治疗。分别观察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73例(91.25%),对照组总有效63例(78.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活血化淤疗法治疗脑出血效果显著,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郭学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真菌性尿路感染是常见的院内感染性疾病之一,常在消耗性疾病的基础上发生。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多种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器官移植的开展,放射医学的发展,以及各种插管导管技术的临床使用,该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警惕。作者1991年2月~1999年3月共收治46例真菌性尿路感染,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冰峰;刘宇;牛素芳;李玉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麻醉在乳腺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30例乳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2.5 g/L罗哌卡因组(n=10);Ⅱ组:3.75 g/L罗哌卡因组(n=10);Ⅲ组:5 g/L罗哌卡因组(n=10)。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10 g/L利多卡因5 ml,观察5 min。分别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10~15 ml,20 min后平面不满意者追加5~10 ml。连续记录给药时、给药后15 min、45 min时血压、心率、xO2。麻醉中患者不吸氧。结果:麻醉平面出现时间:Ⅰ组为15 min,Ⅱ组为10~15 min,Ⅲ组为10 min。镇痛效果:极满意:Ⅰ组1例,Ⅱ组3例,Ⅲ组6例;满意:Ⅰ组2例,Ⅱ组3例,Ⅲ组3例;不满意:Ⅰ组7例,Ⅱ组4例,Ⅲ组1例。3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2.5 g/L罗哌卡因不适用于乳腺手术,3.75 g/L罗哌卡因适用于乳房单切或区段切除的患者,5.0 g/L罗哌卡因用于乳腺手术镇痛完善、完全有效、且副作用少。
作者:韩雪萍;马艳丽;刘旭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心房调搏(TEAP)对心源性晕厥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0例无明确心脏病史,但伴有心悸的晕厥患者,给予TEAP检查,其中29例窦房结(SN)和(或)房室结(AVN)功能低下者,又给予阿托品阻滞试验。结果:SN与AVN功能低下检出率分别为28.57%(20/70)与34.29%(24/70),其中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性SN与AVN功能低下检出率分别为17.24%(5/29)与72.41%(21/29) ,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SVT) 5.71%(4/70),诱发快速房颤(Af)与房扑(AF)共7.14%(5/70)。结论:TEAP结合阿托品阻滞试验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源性晕厥的病因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路明慧;孙汝平;史彩桥;宋晓卫;沈玉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四环素抗性表型从外源基因的cDNA文库中筛选高效表达克隆。方法:将四环素抗性基因(TetR)克隆到载体pBV220中构建筛选载体pBV223;根据氨基酸密码子的简并性,在保持原有氨基酸序列不变的情况下,人工合成外源基因的cDNA 5′端简并引物库,以hGM-CSF基因为例进行筛选。把hGM-CSF cDNA简并文库克隆到pBV223中的TetR上游位置,构建pBV223/hGM-CSF克隆文库,导入大肠杆菌DH5α中,构建转基因的细菌文库,在不同质量浓度(20 mg/L,40 mg/L,50 mg/L,60 mg/L)的四环素培养基中培养。结果:从高浓度四环素培养基中获得高效表达的pBV223/hGM-CSF克隆,测序结果显示该克隆的hGM-CSF cDNA 5′端序列与天然序列比较有7个碱基发生突变,且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通过基因重组,构建成终的高效表达克隆pBV220/hGM-CSF ,其表达hGM-CSF 的量占细菌总量的18%,较原表达水平提高80%。结论:可通过四环素抗性筛选系统筛选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克隆。
作者:李玉富;孙声桃;李继昌;李福胜;张智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反义RNA对人脑垂体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探讨以VEGF反义RNA进行垂体瘤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方法:将VEGF反义cDNA、正义VEGF cDNA质粒转染垂体瘤细胞,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鉴定其表达,测定被转染细胞生长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经鉴定被转染的垂体瘤细胞有外源性VEGF反义基因的整合及表达,其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但其生长速率无明显减慢。结论:VEGF在垂体瘤血管形成及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成为基因治疗垂体瘤的优选靶的之一。
作者:王建祯;付瑞锋;张鹏远;宋乐;臧卫东;牛光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自1997年8月至1999年12月应用脑脊液(CSF)置换疗法治疗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0例,并与常规治疗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和腰穿检查确诊为SAH,有视乳头水肿、瞳孔不等大、昏迷较深者不作为观察对象。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CSF置换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5~71岁,轻度意识不清8例,头痛26例,颈强25例。对照组28例,其中男8例,女20例,年龄32~70岁,轻度意识不清7例,头痛25例,颈强23例。2组患者Hunt分级评分[1]均为Ⅰ~Ⅳ级,差异无显著性(P>0.05)。
作者:王五洲;李爱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所引起的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后果严重而又难以预防。口腔是各种疾病传染的门户,乙肝在口腔科的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口腔科器械及医护人员密切接触患者的唾液和血液等污物,如治疗操作不慎或消毒灭菌不严,则可能在就诊的患者中或医患之间引起乙肝传播,因此,阻断乙肝在口腔科的传播极其重要,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任务。作者对本院口腔科乙肝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金淑;张建成;韩全乡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合成三氮烯类新试剂。方法:通过重氮盐的氮偶联反应。结果与结论: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数据证实产物为三氮烯类化合物。
作者:龙跃;王迪;朱卫民;郭茂峰;焦凤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