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筋膜间区综合征延误诊治6例原因分析

谢亮喜

关键词:骨筋膜间区综合征, 误诊, 减压, 教训
摘要:目的总结骨筋膜间区综合征诊治中的经验与教训,防止漏诊或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至2003年,15年收治骨筋膜间区综合征26例,其中6例延误诊断致不同程度残疾.结果骨筋膜间区综合征一旦发生其致残率相当高,要给予足够重视.结论骨筋膜间区综合征易发生在碾压及闭合性挫伤早期,为四肢末梢感觉异常,应尽早充分切开减压.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相关文献
  • 误诊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女,50岁,于2002年10月11日以急性白血病(M5b)住进我院血液病房.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150~160/90~100mmHg),窦性心动过缓(平时无明显自觉症状),于2个月前因咽痛,牙龈肿胀,发热2天,无力,就诊于山东省省立医院.经髂后骨髓穿刺诊断为ANLL-M5b.主诉:间歇性发热8个月,8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皮下出血,并出现牙痛,齿龈肿胀,拔除+7后曾出血不止,无鼻衄、骨骼疼痛,无咳嗽.

    作者:刘虹;刘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复方环磷酰胺多相脂质体注射剂的制备与质量的提高(下)

    缓冲溶液的配制:环磷酰胺水溶液pH值4.5~6.5,猪苓多糖水溶液pH值6.5~7.5,为保证各种成份的大溶解度和稳定性,确定将复方环磷酰胺脂质体缓冲液pH值定为6.5,采用磷酸盐缓冲液,其配方如下:磷酸二氢钠4.8 g,磷酸氢二钠3.77 g,注射用水加至1 000ml.

    作者:梁荣恩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微量注射泵在尼莫地平静脉给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量注射泵在尼莫地平静脉给药中的应用.方法对110例病人使用微量注射泵推注尼莫地平注射液,以2.5~4.2ml/h的速度给药,掌握注意事项,处理常见问题,观察病情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给药剂量准确,给药均匀,避免了药物因浓度大小起伏而产生的副作用.结论采用微量泵推注尼莫地平,药物准确、恒速注入体内,保证药物佳有效血药浓度,产生好效果.

    作者:郭应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普拉固消褪动脉粥样斑块的临床观察

    动脉粥样硬化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几十年来对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发现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卒中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富含脂质的斑块其稳定性差,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率高.本研究旨在观察普拉固对颈动脉斑块消褪的影响.

    作者:杨士芝;吴茂礼;孙培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爆竹致儿童眼外伤30例的护理

    儿童被爆竹炸伤眼部近年来屡有发生,我院自2000年2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30例.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积极采取措施,使患儿配合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龙羽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新生儿颅内出血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norrhage,ICH)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患,死亡率高,严重者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近年来由于产科技术的进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的发展,许多高危儿被抢救存活,由产伤引起的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缺氧性颅内出血的发病率却明显增加[1].为降低病死率与伤残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尤为重要.现对我科1995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19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做回顾性系统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冯利;沈卉;史永芝;陈丽萍;袁丽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分析

    面神经麻痹,俗称吊斜风,其发生与风寒侵袭有关,不少患者有感受风寒病史.笔者运用牵正散加味治疗面神经麻痹3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恒霞;孔令华;齐吉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使用时机探讨

    目的探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不同时间治疗川崎病(KD)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3例川崎病患儿按病程分成两组,病程≤7天为A组(31例),>7天为B组(22例);将两组退热、血沉恢复正常时间及冠状动脉损害(CAL)情况进行对比.结果退热时间:A组为(1.7±0.7)天,B组为(1.5±0.8)天;血沉恢复正常时间:A组为(22.1±5.32)天,B组为(20.3±7.03)天,两组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急性期CAL例数:A组5例,B组18例;随访0.5年CAL例数:A组1例,B组12例,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IVIG应用时间与CAL的发生显著相关,使用越早,预后越好.

    作者:林晓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嘉祥县乡镇驻地医疗机构设置情况

    为进一步了解我县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运行情况,以使即将开展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范有序,具可操作性.县卫生局派出业务技术骨干,有较强事业和责任心的同志,于2004年12月22日至2005年1月5日,对全县10处乡镇驻地的医疗机构设置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刘芳;姚辉员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贲门癌组织中PCNA、p53和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在贲门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60例贲门癌按照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分为五组,观察PCNA、p53和Bcl-2在各组癌组织中的分布、表达并进行灰度值及凋亡指数的比较和研究.结果①贲门非黏液性腺癌:PCNA、p53显示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其灰度值呈明显的降低趋势;Bcl-2在各组癌组织中呈现灰度值基本一致的阳性表达;凋亡指数在低、未分化癌组织中显著降低;②贲门黏液性腺癌:pCNA在大部分癌细胞中呈阳性表达;p53和Bcl-2在大部分癌细胞中呈阴性表达;凋亡指数在各组贲门癌组织中低.结论贲门癌组织中PCNA,p53和Bcl-2的分布、表达与癌组织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贲门黏膜组织中细胞凋亡机制的抑制将可导致贲门癌的形成.

    作者:王少洪;沈金辉;方可君;曾绍文;周厚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全麻气管插管术后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关系

    为了解气管插管术后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之间的关系,笔者对2003年实施全麻气管插管的134例手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

    作者:牛凤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

    创伤有突发、危急和难以预测的特点,约有20%的伤员会威胁生命,特别是严重创伤危险性更大.因此,对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尤为重要.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笔者现将严重创伤病人的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孙继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炎症与静脉血栓形成

    VT是一种多因素性疾病.19世纪中期Virchow提出血栓形成的原因分为:影响血流的因素(如血液淤滞),影响血液组分的因素(如高凝状态),影响血管壁的因素(如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杨晓玲;杨林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在感染根管中的临床应用体会

    氢氧化钙广泛应用于根管消毒,其作用在于改变细菌生长环境,干扰细菌代谢,抑制细菌生长,具有良好的抗菌效能.本文应用氢氧化钙碘仿糊剂作为根管消毒剂对105例急慢性根尖周炎患者行根管内封药,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熊宝平;张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淋巴瘤误诊1例报告

    1病例资料患者,男,78岁,因浅表淋巴结肿大一年余,周身浮肿六个月,气短一个月于2004年5月25日入院.患者于一年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进行性增大,伴右下肢浮肿,渐左下肢浮肿,赴当地医院检查.

    作者:赵玉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谈剖宫产产妇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剖宫产率的逐年升高,以及由此对母子带来的近远期影响,已经引起妇幼保健部门和产科医护人员的关注,而目前对剖官产产妇的心理护理还有所欠缺.妊娠及分娩是伴随着妇女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改变的生理过程,是一种重大的应激反应,适度的焦虑可伴有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能提高机体的应对能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而过度焦虑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产妇的正常心理活动,影响妊娠及分娩,及术后的康复.近年来我院重视剖宫产产妇的心理护理和干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贾洪峰;贾洪毅;黄德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我院2000~2002年降糖药使用情况分析

    目前,降糖药物种类较多,如何选择既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又能合理利用卫生资源,让病人获得佳的治疗效果,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本文就2000~2002年我院门诊药房药品出库单中的降糖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所帮助.

    作者:唐振香;陈瑜;王志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一次性输血器在放腹水中的应用

    临床遇见的难治性腹水多为大量腹水,大多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压迫肾动静脉影响肾灌注.若为感染性腹水不但应放腹水而且必要时需腹腔给药治疗.以往我们用2%利多卡因局麻后,用7号或9号注射针穿刺,然后接输液器放腹水.

    作者:盛芳;张丽香;宋建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输卵管吻合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观察护理

    目的探讨如何做好输卵管吻合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观察护理.方法对40例输卵管吻合术后的病人,采用芬太尼和布比卡因混合液,LCP给药模式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做好术前宣教,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监测,镇痛效果观察,镇痛期间促康复护理,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40例病人中,36例获得满意的镇痛效果,生理机能得到良好恢复,生命体征平稳,经临床观察8例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结论在做好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镇痛泵所带来的新情况、新特点,做好细致的观察,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作者:李利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骨筋膜间区综合征延误诊治6例原因分析

    目的总结骨筋膜间区综合征诊治中的经验与教训,防止漏诊或减少误诊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至2003年,15年收治骨筋膜间区综合征26例,其中6例延误诊断致不同程度残疾.结果骨筋膜间区综合征一旦发生其致残率相当高,要给予足够重视.结论骨筋膜间区综合征易发生在碾压及闭合性挫伤早期,为四肢末梢感觉异常,应尽早充分切开减压.

    作者:谢亮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

主管: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山西科技新闻出版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