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定在保存血液中的分解动力学研究

温昕娟;曹洁;朱培培;张大明;贠克明

关键词:安定中毒, 保存血液, 分解动力学, 气相色谱仪, 开发公司, 质谱联用仪, 镇静催眠药, 试剂, 动物模型, 材料, 标准技术, 公安部, 分析纯, 标准品, trace, 中国, 致死, 仪器, 日本, 内标
摘要:安定是临床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但长期服用或大量服用均可引起中毒,安定中毒的案例时有报道[1-3].本研究建立安定灌胃中毒致死犬的动物模型,研究安定在保存犬血液中的分解动力学.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仪器和试剂 Trace DSQ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Finnigan公司;岛津2010GC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安定标准品(购于公安部二所);内标:SKF525(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其余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益肾活血胶囊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兔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胶囊对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AS)兔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新西兰兔,随机平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肾活血胶囊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及西药(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建立高Hcy血症及AS动物模型,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血浆Hcy浓度、腹主动脉血管形态学变化及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益肾活血胶囊和叶酸等维生素均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减轻血管内膜厚度,下调腹主动脉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益肾活血胶囊大剂量组疗效佳.结论 益肾活血胶囊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抑制Hcy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表达有关.

    作者:刘粉叶;张继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56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予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加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90 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瘀证证候评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变学和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候评分明显减轻,hs-CRP和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好转(P<0.05),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明显改善(P<0.05).结论 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hs-CRP水平,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作者:黄琛;钱海凌;李丽;莫霄云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基因修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前景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能够向中胚层起源的各类细胞分化,目前已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然而MSCs在体内存活时间短,其临床疗效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现就基因修饰后间充质干细胞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瞿海龙;麻晓静;张冰;梁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机制的研究

    目的 研究大鼠全脑短暂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椎体神经元的死亡机制.方法 采用经典的四血管夹闭法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6 h、24 h、48 h)的海马CA1区脑组织,用ELISA检测Caspase-3的活性变化.同时运用免疫印记方法检测PKC、NMDA受体NR2A及NR2B亚基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aspase-3检测显示缺血再灌注6 h、24 h、48 h海马CA1区椎体神经元呈现逐渐凋亡增多的迟发性死亡.磷酸化蛋白激酶C在缺血6 h即有明显增高,并且于24 h、48 h达到表达高峰(P<0.05);NMDA受体亚基NR2A和R2B的磷酸化水平缺血再灌注后均呈现明显升高趋势.讨论 PKC、NR2B、CaMⅡ级联反应的发生可能是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发生迟发性死亡的重要机制.

    作者:王晔;刘乃红;王锐;杨小荣;李建国;张策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调脂康口服液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形成的重要原因,而动脉粥样硬化又是血管和脏器病变,尤其是心、脑血管病变的基础病变之一.因此,防治血脂异常,长期以来都颇受医学界的关注.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入选病例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并参考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指南要点解读>确定诊断标准.

    作者:张京兰;高春华;何子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在Guillain-Barre综合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临床神经电生理学对Guillain-Barre 综合征(GBS)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0例早期GBS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各项参数.结果 30例患者中感觉传导检查(MCS)异常20例(66.7%),神经传导检查(SCS)异常20例(66.7%),F波异常13例(43.3%),针极肌电图(EMG)异常16例(53.3%),8例阴性者于2周后复查神经电生理参数均有不同程度异常,20例中1周~2周脑脊液检查蛋白细胞分离15例(75.0%).结论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对GBS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较1周后出现的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能提前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边红霞;杨建仲;侯玉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安定在保存血液中的分解动力学研究

    安定是临床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但长期服用或大量服用均可引起中毒,安定中毒的案例时有报道[1-3].本研究建立安定灌胃中毒致死犬的动物模型,研究安定在保存犬血液中的分解动力学.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 仪器和试剂 Trace DSQ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Finnigan公司;岛津2010GC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安定标准品(购于公安部二所);内标:SKF525(中国标准技术开发公司);其余试剂为国产分析纯.

    作者:温昕娟;曹洁;朱培培;张大明;贠克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

    目的 观察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大鼠体内的死后再分布规律.方法 雄性大鼠30只,按LD50(0.876 g/kg)灌胃,2 h后处死,置于20℃保存,不同时间(0、4 h、8 h、24 h、48 h、72 h)各取4只,采取脑、心、肺、肝、脾、肾、肌肉、心血、外周血,pH=11,乙醚萃取,点于HSGF254板上,正庚烷∶三氯甲烷∶无水乙醇∶乙酸乙酯∶甲醇(5∶2∶2.5∶1.5∶2.5)展开,薄层色谱扫描法检测,Rf值和光谱扫描图定性,外标两点法定量.结果 20 ℃保存时大鼠体内盐酸普罗帕酮浓度变化明显,死后8 h心血在PPF含量显著升高(6.967±1.697) μg/mL,死后大鼠心肌、心血、外周血中盐酸普罗帕酮含量变化较脑、肌肉明显.结论 盐酸普罗帕酮在中毒大鼠体内可发生死后再分布,盐酸普罗帕酮中毒死亡法医学鉴定中应考虑其死后再分布问题.

    作者:刘永涛;姜涛;贠克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0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起病状态、临床表现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8月-2009年8月收治的208例SA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08例SAH患者中静态起病142例(68.3%),全脑血管造影(DSA)检查155例,发现颅内动脉瘤112例(72.2%).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头痛(148例,占71.2%)、头晕(36例,占17.4%)、呕吐(182例,占87.5%)常见.介入治疗21例,手术治疗91例,保守治疗43例,再出血死亡12例.结论 SAH起病状态不一,病因多为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多样.DSA检查能直接明确病因,可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关东锋;梁建荣;陈轶雄;李双保;景文记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厄贝沙坦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冠心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律转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B组(40例) 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厄贝沙坦.随访一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LA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及心房颤动转复率及维持率.结果 B组左房内径及心房颤动转复率及维持率明显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hs-CRP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但B组优于A组(P<0.05).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在提高冠心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律转复率,降低复发率,优于单独应用胺碘酮,并能有效降低血中hs-CRP水平.

    作者:陈彦霞;陈春红;尹博英;王丽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加味芎藭汤含药血清对ICAM-1、VCAM-1和PS含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加味芎藭汤含药血清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VCAM-1)和颗粒膜蛋白(PS)含量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随机将细胞分为DMSO溶媒对照组,AngⅡ模型组,卡托普利对照组,30%、20%、10%、5%加味芎藭汤含药血清组,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用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CAM-1,VCAM-1,PS的含量.结果 加味芎藭汤含药血清可降低内皮细胞分泌的ICAM-1、VCAM-1,升高内皮细胞分泌的PS.结论 加味芎藭汤对血管内膜的黏附能力具有调节的功效.

    作者:袁征;徐文娟;彭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活血化瘀联合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对照组40例,予活血化瘀基础治疗方案.两组同时给予针对病因治疗.观察两组血压、血脂、多普勒超声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用药前后血压、血脂均有下降,平均血流速度增高,阻力指数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8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松龄血脉康胶囊治疗后循环缺血可显著降低血脂,改善脑部血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作者:高西平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传统定义是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1].发作持续数分钟,通常在30 min内完全恢复,超过24 h常遗留轻微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或CT及MRI显示脑组织缺血征象.

    作者:宗寿健;王兴臣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脑卒中急性期胃肠功能障碍患者血浆VIP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浆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血管活性肠肽与脑卒中急性期继发胃肠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92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24 h及入院1周时血浆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并与51名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 脑卒中急性期继发胃肠功能障碍患者VIP水平入院24 h(206.01±9.86) pg/mL及入院1周时(177.63±8.82) pg/mL血浆,较对照组(138.76±8.96) pg/mL显著偏高(P<0.01).胃肠出血组入院1周时VI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胃肠出血组入院1周时VIP水平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血浆高VIP水平与脑卒中急性期继发的胃肠功能障碍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胃肠症状表现形式可能与VIP升降的幅度有关.

    作者:唐明;杨秀丽;安朋朋;李玲玲;姜韫赟;李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30例

    目的 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日3次,每次3粒,每粒0.4 g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治疗组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有效率为5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治疗组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糖尿病并发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何功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氢氯噻嗪联合盐酸贝那普利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

    目的 按照时间治疗学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氢氯噻嗪和盐酸贝那普利对新发1级、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62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早氢氯噻嗪+早盐酸贝那普利组(早早组)和早氢氯噻嗪+晚盐酸贝那普利组(早晚组),共治疗8周.服药前后进行诊室血压测量和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药物对血压水平及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 治疗后两组诊室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诊室SBP和DBP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24 hSBP和24 hDB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早晚组患者的夜间SBP和DBP达标率明显高于早早组(P<0.01).在血压昼夜节律纠正方面,早早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血压的比例为20%,早晚组将非杓型纠正为杓型的比例为40%(P<0.01).结论 对于新发1级和2级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联合服用氢氯噻嗪和盐酸贝那普利可以有效控制血压.晚上服用盐酸贝那普利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维持正常的昼夜变化节律.

    作者:牟秀霞;胡元会;石洁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对照组给予康复疗法,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中文版)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率及复发次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75.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及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补气化痰通络方结合表里两经并刺法治疗脑卒中后SHS有显著临床疗效,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远期疗效较好.

    作者:左永发;韩淑凯;曹文杰;马会军;杨伟红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原发性高血压从阳虚论治临床体会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病,中医认为,本病与肝肾有关,其发病机制为上实下虚.上实为肝阳上扰,肝风内动;下虚为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失所养而致肝阳偏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相当多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痛,腰背部怕冷,夜尿多,易口舌生疮,易上火等症状,舌淡苔白腻而滑,脉弱而沉,尤以肾脉为甚.

    作者:陈晓锋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从痰湿瘀热论治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52例

    目的 观察从痰、湿、瘀、热立论应用清热祛浊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52例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在原基础治疗基础上,加服清热祛浊胶囊5粒,每日3次.3个月后观察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明显下降(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总有效率82.7%.结论 从痰、湿、瘀、热立论组方的清热祛浊胶囊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子.

    作者:李文东;王元松;苏秀海;王晓蕴;苏阳;田风胜;迟秀娥;段洪波;闫国强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中风急性期腑气不通证候组合及与垂体-肾上腺轴激素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风急性期腑气不通的症候组合及其与垂体-肾上腺轴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的关系.方法 对278例中风急性期患者进行证候评分,并根据便秘诊断标准分为腑气不通组与非腑气不通组,比较两组间证候组合差别.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血中ACTH、CS含量,对比腑气不通组不同证型间ACTH、CS水平,并与非腑气不通组相比较.结果 腑气不通组患者风+火+痰组合所占比例远高于其他组合;非腑气不通组以痰、阴虚、气虚组合为主.ACTH、CS含量水平比较:腑气不通组ACTH、CS比非腑气不通组高(P<0.01); 腑气不通组证候组合间比较,风+火+痰、痰+火组合较其他组合高,以风+火+痰组合升高为明显,与其他组合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中风腑气不通患者血浆中ACTH、CS升高明显,腑气不通患者血浆中ACTH、CS含量水平与其中医证候组合特点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作者:罗玉韵;关少侠;陈昕;刘东生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