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滋阴降火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源性柯兴氏征防治作用的临床观察

陆才生;张晓;戴冽;叶任高;曾丽霞

关键词:滋阴降火汤, 系统性红斑狼疮, 患者, 医源性, 防治作用, 皮质激素治疗, 现报道如下, 激素依从性, 治疗效果, 副作用, 应用, 体改, 临床
摘要:皮质激素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基本用药,但长期反复应用易致医源性柯兴氏征,柯兴氏面容及形体改变常常是许多患者服用皮质激素依从性差的重要原因。1999年9月~2001年2月,我们采用滋阴降火汤配合皮质激素治疗SLE,取得了不影响激素疗效,而医源性柯兴氏征副作用显著减少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治疗戒断过程中焦虑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从1998年3月以来,笔者采用自拟抗焦虑方治疗戒断过程中焦虑症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80例均符合《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诊断标准(李密主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81—382);根据卫生部药政管理局1993年颁布的《阿片类成瘾常用戒毒疗法的指导原则》,统一采用美沙酮口服液进行脱瘾治疗;并符合戒断过程中焦虑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自拟):(1)精神症状:焦虑、失眠、易激惹、有强烈打人毁物的意念、注意力不集中。

    作者:李成年;涂永殿;安剑华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药妇延春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初步临床观察

    我们使用中药妇延春胶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997年8月~1998年9月,54例均为本院妇科门诊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符合以下条件:(1)40岁以上或卵巢早衰者;(2)出现潮热、夜汗、失眠等血管舒缩症状和精神不稳定症状;(3)通过全身检查和辅助检查排除其他急慢性疾病;(4)近1个月来未用过雌激素类药物。随机分为两组:妇延春组30例,年龄40~53岁,平均(45.0±3.1)岁;绝经时间2~60个月,平均(10.0±10.5)个月;更年安组24例,年龄40~54岁,平均(46.3±3.6)岁;绝经时间2~66个月,平均(15.8±13.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具可比性。

    作者:刘旦光;王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长疗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控制疾病进展、缩短疗程、减少致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新疗法。方法:选择确诊的强直性脊柱炎219例做为研究对象,追踪观察2年。治疗组(A组)坚持中西医结合治疗10个月以上者106例;西药对照组(B组)48例,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对照组(C组)34例。结果:(1)近期疗效:A组显效率为73.58%(78/106例),总有效率为96.23%;B组显效率为47.92%(23/48例),总有效率为87.50%;C组显效率为5.88%(2/34例),总有效率为41.18%;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0.58,P<0.01),A组优于B组;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67.76,P<0.01),A组优于C组。(2)两年后随访:A组有效者复发率为18.37%(9/49例),B组有效者复发率为30.43%(7/23例),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1.32,P>0.05),C组有效者复发率为66.67%(8/12例),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1.19,P<0.01),C组复发率高于A组。结论:中西医结合长疗程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集中、西两医优点,其方法可行,疗效可靠,副作用较少,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曹铁梅;韩宏妮;段英春;陈立忠;姬艳波;王兵;王海燕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新癀片合六神丸治疗急性乳腺炎200例

    1992年以来,笔者采用新癀片内服和新癀片合六神丸研末水调外搽治疗急性乳腺炎200例,效果满意,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12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320例为门诊患者,均发生在哺乳期妇女,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0例中,初产妇128例,经产妇72例;年龄23~36岁;病程2~5天。对照组120例中,初产妇76例,经产妇44例;年龄24~35岁;病程1.5~5天。两组符合以下标准:(1)急性乳腺炎发生在1个月内的哺乳期妇女;(2)开始时患者有高热、寒战。患侧乳房肿大,有搏动性疼痛,在哺乳时更剧。发炎部位多在乳房的外下象限,变硬,有压痛,皮肤发红,常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患侧腋淋巴结肿大;(3)情绪波动或刺激性饮食均使病情加重;(4)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数在(11~18)×109/L之间。

    作者:卢菊兰;胡平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参麦注射液对神经细胞凋亡及胞浆钙变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神经细胞经缺氧/缺糖培养诱导的凋亡发生率、胞内游离钙离子变化及参麦注射液的治疗作用。方法:碘化丙啶染色,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百分率;Fluo-3负载,流式细胞仪观察胞内钙平均荧光值变化。结果:缺氧/缺糖培养可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和引起细胞内游离钙离子增高,参麦注射液能抑制细胞凋亡、降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结论:凋亡是神经细胞死亡方式之一,参麦注射液能抑制缺氧/缺糖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及钙超载,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

    作者:何丽云;孙塑伦;范吉平;王硕仁;朱陵群;张壮;张根明;黄红梅;钟利群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通脉益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通脉益智胶囊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临床证候及实验室检查的影响。方法:采用口服通脉益智胶囊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30例,并设对照组(口服喜德镇片剂)2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变化。结果:通脉益智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67%,对照组为70.00%,两组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通脉益智胶囊和喜德镇均有较好的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机体高凝状态、增强清除自由基能力等功能。

    作者:阎小萍;王昊;张铁忠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胆囊炎33例的临床观察

    1998~1999年,我们对本院收治的66例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观察方法,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66例均符合《实用内科学》(上海医科大学主编.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22—1724)诊断标准,按先后单双顺序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中男13例,女20例;年龄21~68岁,平均44.5岁;病程2h~9天,平均4.5天;其中单纯性胆囊炎21例,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9例,急性胆囊炎伴结石3例。

    作者:薛金发;廖锦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新癀片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观察

    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 BV)是育龄妇女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长期以来,治疗BV较肯定的有效药物是甲硝唑、氯林可霉素等。2000年2~7月,我们采用新癀片治疗BV48例,并与甲硝唑治疗40例进行对照,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妇科门诊患者,诊断标准根据《妇产科学》(乐杰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2)确诊。按就诊时间为单日或双日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年龄20~43岁,平均28.5岁;病程7~15天,平均7.8天;已婚已产妇女33例,有人工流产史12例,未婚3例,但有性生活史;对照组40例,年龄19~45岁,平均29.8岁;病程5~13天,平均6.2天;已婚已产妇女18例,有人工流产史16例,未婚6例均有性生活史。所有病例白带常规检查无滴虫、真菌或淋菌。

    作者:刘其芬;张永红;卢娜;李润平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附子阳和汤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多年来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并累及多脏器受损的综合征。若治疗不当,严重的会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终完全丧失工作、生活能力。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除积极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更重要的是控制关节及骨破坏,阻止病情进展。1999年10月~2000年3月,笔者应用附子阳和汤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晚期)患者100例,并与单纯应用附子阳和汤治疗的30例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解国华;周乃玉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新癀片治疗附睾炎20例的疗效观察

    附睾炎是一种非特异性感染,常因泌尿生殖系感染继发,如后尿道炎、前列腺炎及精囊炎等,少数由血行感染所致,中医学将其归为子痛、子痈范畴,多由于湿热下注,热郁肝经,气滞血瘀,感受寒湿等病因所致。急性发作期,患者常感睾丸坠胀疼痛,而慢性附睾炎则病情反复发作,给治疗带来了难度。笔者1998年10月~1999年6月在临床上将新癀片应用附睾炎的治疗,现将所观察的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马利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雷公藤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研究

    机体存在一种十分重要的整合调控系统,即由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三大系统构成的“免疫神经内分泌调节网络”。由于糖皮质激素的重要生理学意义和广泛的药理学活性,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 pituitary-adrenal axis, HPAA)成为近些年来的研究热点(1)。雷公藤对神经内分泌尤其对HPAA的影响已受到关注。阐明雷公藤对该轴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无疑将有利于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灵活、有效地使用该药,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作者:陈龙;黄光照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痤疮340例

    近年来我们采用中药消痤一号煎剂口服、洁黄洗剂外用的方法治疗寻常痤疮340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共400例,诊断标准及分类法根据《临床皮肤病学》(赵辨.第2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33—834)中的寻常痤疮制定。4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0例,男104例,女236例;年龄14~36岁,平均(21±5)岁;病程15天~13年,平均(3.0±1.5)年。

    作者:刘仲杰;邢婕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滋阴降火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医源性柯兴氏征防治作用的临床观察

    皮质激素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基本用药,但长期反复应用易致医源性柯兴氏征,柯兴氏面容及形体改变常常是许多患者服用皮质激素依从性差的重要原因。1999年9月~2001年2月,我们采用滋阴降火汤配合皮质激素治疗SLE,取得了不影响激素疗效,而医源性柯兴氏征副作用显著减少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才生;张晓;戴冽;叶任高;曾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学会的发起经过

    1979年12月,正当北方隆冬季节,广州仍然是鸟语花香,这时在广州召开了有600人参加的全国自然辩证法会议。这次会议,影响深远。直接促成了两件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的成立和《医学与哲学》杂志的发起和创立。 会议的代表包括医学界和哲学界两部分。由于会议规模较大,代表们分住在几个地方,我们住在广州第一招待所。

    作者:吕维柏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化呆醒神汤对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SS、AVP含量及SS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为了探讨化呆醒神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复缺血再灌注方法复制血管性痴呆(VD)动物模型,以具有调理脾胃、消痰化瘀功效的化呆醒神汤进行治疗,并以喜得镇作为阳性对照。结果:VD大鼠海马和皮层内脑内生长抑素(SS)、精氨酸加压素(AVP)含量均显著减少,额叶皮质内SSmRNA表达强度明显下降,化呆醒神汤对VD大鼠海马内SS、AVP含量及额叶皮质内SSmRNA表达强度有明显的上调作用,且对SS含量及SSmRNA表达强度的上调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化呆醒神汤通过提高前体mRNA的合成能力并增加AVP含量,增加神经营养作用,促进受损神经元功能的恢复,从而改善VD大鼠的智能障碍。

    作者:张力;王洪图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白血康为主治疗难治及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7例

    自1998年11月以来,笔者应用白血康治疗难治与复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7例,均获得完全缓解(CR),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符合《新编白血病化疗学》中的诊断标准(姚尔固,徐世柠,董作仁.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5—108)。7例均为女性,年龄17~38岁,平均24.7岁;5例复发者为全反式维甲酸并化疗治疗达CR后1~30个月(平均17.8个月)内复发,2例难治者为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满2个月无效者。

    作者:李达;邸海峡;刘学永;戴晓峰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大鼠环孢菌素A慢性肾毒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防治环孢菌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机理。方法:大鼠灌服CsA及低盐饮食28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观察肾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肾素的mRNA表达及TGF-β1、Ⅳ型胶原(Collagen Ⅳ)免疫组化的改变,并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对上述改变的影响。结果:CsA能诱导大鼠肾内TGF-β1、肾素mRNA的高表达;并伴有Collagen Ⅳ肾内沉积增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能减轻上述改变。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对CsA的慢性肾毒性的防治与其减低肾素、TGF-β1mRNA的高表达及减轻肾内Collagen Ⅳ的沉积有关。

    作者:乔保平;阮翘;李道明;唐孝达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性疾病的思路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对中药活血化瘀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活血化瘀治疗方法在各科中得以广泛的使用,已成为中西医结合成功的典范。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中,活血化瘀法亦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西医结合对眼底出血性疾病的确切治疗效果已被医学界公认,如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出血等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何把活血化瘀理论与传统的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完美地结合起来,在眼底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和取得更好的疗效,是临床眼科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作者结合以往的临床工作实践,特此提出以下的思路与对策,为广大临床眼科工作者在对待眼底出血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提供参考与借鉴。

    作者:吴星伟;樊岚岚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中西药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观察

    1998年8月~2000年12月,本科对肾、输尿管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的患者应用排石中药(三金排石汤)加氟哌酸、硝苯吡啶治疗,并与单用氟哌酸、硝苯吡啶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加用中药的患者排石时间明显缩短,结石排尽率明显提高,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834例患者均符合上尿路结石的诊断,如:有不同程度的腰部、腹部疼痛,B超显示结石光团伴声影及X线平片、静脉尿路造影(IVU)片显示结石影。

    作者:李向平;谢秩芬;罗继红 刊期: 2001年第08期

  • 复方丹参滴丸合用硝异山梨醇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复方丹参滴丸具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作用。复方丹参滴丸合用传统的抗心肌缺血药物硝异山梨醇酯能否加强抗心肌缺血效果?1996年10月~2000年10月对16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选择了符合WHO关于SAP诊断标准(Circulation?1997;59∶607),至少有4个月以上典型劳力型心绞痛病史、每周发作≥5次,经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的门诊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除外无痛性心肌缺血、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高血压心脏病、并发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者。按1∶1随机分为A、B两组。

    作者:魏玉英;张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8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