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如意金黄散对阳证疮疡大鼠局部皮肤TNF-α及IL-1,IL-8的影响研究

张远哲;沈涛;朱晓燕;黎豫川;董小君

关键词:如意金黄散,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IL-1, IL-8)
摘要:目的 研究如意金黄散对局部皮肤TNF-α,IL-1及IL-8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明确该方的药效机制.方法 选择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如意金黄散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处理,干预7天后取部分疮疡皮肤组织检测各组TNF-α、IL-1及IL-8光密度值.结果 如意金黄散组大鼠皮肤组织中TNF-α,IL-1及IL-8值较低,与模型组相比具有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如意金黄散在炎症反应时可以有效下调TNF-α及IL-1、IL-8的表达,控制炎症的发展,并且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此机制作用实现的.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从“圆运动”理论探析多囊卵巢综合征

    现代医学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病因病机尚未明了,治疗以改善月经,缓解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睾酮水平及促排卵为主.祖国医学对该病进行了探索,虽百家争鸣,然而治疗多侧重于调整肝、脾、肾三脏功能及气、血、阴、阳的平衡.笔者不拘泥一法,立足于“圆运动”理论,分析PCOS的发病机制,提出了运土气、调木气和温水气的系统调治方法,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璐;潘碧琦;郑小红;陈凤媚;邓雪梅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大黄枳实药对配伍及其不同提取方法挥发油成分变化的GC-MS分析

    目的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考察大黄枳实药对及其单味药挥发油成分的变化.方法 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溶剂提取法(乙酸乙酯、环己烷、正己烷)提取挥发油化学成分,并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单味药大黄、枳实及药对大黄枳实中鉴定的化学成分分别有1、16、17个,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56.79%、95.64%和88.08%.乙酸乙酯、环己烷、正己烷三种溶剂提取法鉴定大黄、枳实及大黄枳实药对的化合物种类分别有16、10、6种.结论 单味药大黄、枳实配伍前后化学成分有所变化,且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挥发油成分不尽相同,相比水蒸气蒸馏法得出的结果,溶剂提取法所检出的化合物的种类较少.

    作者:麦蓝尹;韦真昕;庞婷;陈勇;谢臻;唐云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针刺长强穴治疗脑瘫患儿便秘可行性的探讨

    通过分析小儿脑瘫便秘的病因、危害、中西医治疗方法,以及对针刺长强穴治疗脑瘫患儿便秘的中西医机理,结合临床案例观察,探讨针刺长强穴治疗小儿脑瘫便秘的可行性.

    作者:傅萍;张学君;吴强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寄主差异的中药桑寄生研究进展

    基于寄主植物差异对我国桑寄生科药用植物资源从本草学、生物学特征及寄主多样性、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为桑寄生科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和科学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苏本伟;朱开昕;裴河欢;李永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蛋白质组学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从整体、动态、网络水平上对蛋白质进行研究,能整体、系统阐释针灸治病的蛋白质效应机制,已在针灸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文章从针灸理论研究,针灸治病机制研究两个方面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针灸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论述和总结,探讨该技术与针灸研究结合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提示蛋白质组学技术作为系统生物学与针灸学研究的一个纽带,对针灸现代化研究进程起一定的推进作用.

    作者:张鸿嫣;卢圣锋;孙志岭;徐桂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如意金黄散对阳证疮疡大鼠局部皮肤TNF-α及IL-1,IL-8的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如意金黄散对局部皮肤TNF-α,IL-1及IL-8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明确该方的药效机制.方法 选择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如意金黄散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处理,干预7天后取部分疮疡皮肤组织检测各组TNF-α、IL-1及IL-8光密度值.结果 如意金黄散组大鼠皮肤组织中TNF-α,IL-1及IL-8值较低,与模型组相比具有差异,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如意金黄散在炎症反应时可以有效下调TNF-α及IL-1、IL-8的表达,控制炎症的发展,并且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此机制作用实现的.

    作者:张远哲;沈涛;朱晓燕;黎豫川;董小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生肌玉红膏通过下调TGF-β1/Smads抑制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分泌

    目的 探讨生肌玉红膏(SJYHG)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HSF)增殖、胶原分泌及TGF-β1/Smads通路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代培养的hHSF模型,加入SJYHG培养后,CCK-8法测定450nm波长各孔溶液吸光度值(A值),荧光定量PCR检测α-SMA、Ⅰ、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WB检测α-SMA、Ⅰ、Ⅲ型胶原和P-Smad2、P-Smad3的蛋白表达.结果 SJYHG浓度依赖地极显著地抑制hHSF增殖(P<0.001),并显著抑制了α-SMA和Ⅰ、Ⅲ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显著下调P-Smad2和P-Smad3的蛋白表达(P <0.001).结论 SJYHG具有潜在的抑制增生性瘢痕的作用.

    作者:孙桂芳;张晓芬;陈亚峰;奉典旭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细辛剂量研究的中医药学术传承与创新

    “细辛不过钱”一直是困扰中医药学术界和临床医者的瓶颈问题.研究认为,“细辛不过钱”具有丰富的内涵,即正品细辛、用根、单用、用散、内服,“五位一体”,不可分割;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特殊限量,不能作为普遍规律指导临床应用.《中国药典》法定细辛的剂量为3~ 10g,与临床用药实际应用严重脱节.问题在于传承缺失,创新滞后,有必要进行修订,科学界定细辛的有效剂量范围,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作者:汪琼;周祯祥;黄芳;李晶晶;韩林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消溃汤灌肠对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粘膜修复的影响

    目的 观察消溃汤灌肠对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症状改变及结肠黏膜修复的影响,为临床使用消溃汤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五组,分别给予消溃汤正常剂量、中等剂量、高剂量、美沙拉嗪及生理盐水灌肠,观察模型大鼠症状学评分及结肠黏膜形态学、组织学评分变化.结果 在症状学大便性状评分方面消溃汤正常剂量组、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美沙拉嗪疗效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高等剂量和中等剂量组、正常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症状学大便带血评分,结肠黏膜形态学、组织学评分变化方面消渍汤正常剂量组、中等剂量组、高剂量组、美沙拉嗪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但高等剂量优于中等剂量组、正常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P>0.05).结论 消溃汤灌肠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症状,有效修复模型大鼠结肠黏膜组织,其中以消溃汤高剂量组为甚.

    作者:刘佃温;杨会举;曾迪;刘世举;刘翔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构建方案探讨

    目的 探讨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构建策略,提出数据中心构建方案.方法 在分析中医药行业数据资源和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工程建模仿真结果基础上,研究数据中心构建策略,描述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对内对外业务架构.结果 提出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建设策略,以IaaS为目标提出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建设方案,以及数据汇交方案、数据共享与交换方案以及信息安全防护方案.结论 为构建国家中医药数据中心、省级中医药数据中心提供一套基于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参考.

    作者:肖勇;陈伟;沈绍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通脉舒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难治性面瘫(气虚血瘀型)46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通脉舒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将90例气虚血瘀型难治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维生素B1、甲钴胺胶囊)联合针刺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脉舒络胶囊,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患侧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和波幅的变化,评价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2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侧额肌及口轮匝肌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患侧运动神经传导功能相比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1).结论 通脉舒络胶囊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难治性面瘫疗效明确,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面神经传导功能.

    作者:马云枝;张晓阳;沈晓明;兰瑞;张改;佘振垒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炮制方法对半截烂毒性作用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苗药半截烂不同炮制方法对兔眼刺激作用的影响.方法 半截烂采用炮法、蒸法、酒制法、童便制法、石灰炮法等,干品及炮制品粉碎经60目过筛,配置成0.4%的混悬液,0.1ml滴于结兔眼膜囊中,2min后立即冲洗眼睛异物,随后采用手持式裂隙灯显微镜于1,2,4,24,48,72h分别观察各组兔眼结膜的变化,并与空白组进行比较.结果 半截烂酒制法于4h恢复正常,刺激程度小,干品组48h恢复正常,持续时间长.结论 半截烂蒸制品具有轻度刺激黏膜作用,炮制可减轻其刺激性,酒制法对减轻其刺激性效果较好.

    作者:吴曙光;冉海霞;赵海;张渠钦;梅连政;杜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针刺阳明经穴对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功能及肌电图的影响

    目的 观察针刺阳明经穴对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神经功能及肌电图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同一家系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4例给予阳明经针刺治疗,10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观察治疗前后Appel量表评分、肌电图及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并分析.结果 Appel量表评分比较,与治疗前(79.8±4.35)相比较,治疗3个疗程后(79.0±5.29)无明显差异(=1.000,P>0.05);治疗前后比较,胸锁乳突肌、脊旁肌的失神经电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锁乳突肌、肢体肌、脊旁肌的时限波幅增宽增高、单纯相以及肢体肌的失神经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比较,治疗前后MCV减慢条数以及SCV减慢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阳明经针刺在延缓ALS患者病程进展方面有一定的作用,患者的神经功能及肌电图基本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其近期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有效.

    作者:马腾;黄银兰;李玲;万明雨;曹丽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中药抗肿瘤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

    从固有免疫系统(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获得性免疫系统(包括CD4*/CD8*T淋巴细胞和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以及肿瘤相关分子这三个方面综述了中药抗肿瘤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进展.中药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发挥抗肿瘤活性,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深入中药在免疫监视和逆转免疫逃逸的调节机制研究,将会极大拓展中药在抗肿瘤临床上的应用.

    作者:李金玉;李金耀;张富春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铁苋菜中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 建立RP-HPLC测定不同产地铁苋菜中原儿茶酸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 依利特ODS C18(4.6 mm×250mm,5μm),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25∶7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25℃.结果 原儿茶酸在0.09~1.8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62%(RSD =0.41%);原儿茶醛在0.03~0.6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45%(RSD=1.18%).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为铁苋菜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黄文平;吴柳瑾;殷文静;金浩鑫;何明珍;周斌;杨世林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四子温肺汤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IL-17A、HIF-1α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四子温肺汤从温辨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白介素-17A(IL-17A)、缺氧诱导因子-l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60例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辨证属痰湿蕴肺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解痉平喘、必要时机械通气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沐舒坦针剂,每次30mg静脉注射或脉注滴注,每日2次;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加用四子温肺汤,临证加减.10d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总积分的变化,血白介素-17A(IL-17A)、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 两组证候积分治疗前症状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咳嗽、咯痰、喘息较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纳呆、脘腹胀满、气短、口中粘腻好转(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IL-17A、HIF-1α的水平均有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子温肺汤可能通过调节血IL-17A、HIF-1α的表达,改善慢阻肺患者的气道炎症和粘液高分泌.

    作者:陈炜;张念志;韩明向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平贝母内生菌抑菌活性菌株筛选和鉴定

    目的 对分离出的平贝母内生菌,筛选对人体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方法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分离出的平贝母内生菌中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菌株;扩增有活性菌株的ITS序列并进行测序.同时结合菌落形态观察,鉴定出相应菌种.结果 从分离到的23株内生菌中,筛选得到3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内生真菌A1、A5和A6),抑菌活性较强,其抑菌带宽度均达到5 mm以上.经鉴定,A1为粉红粘帚霉Gliocladium roseum,A5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A6为淡色生赤壳菌Bionectria ochroleuca.结论 平贝母内生菌资源丰富,其中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拮抗作用的菌株,显示平贝母内生菌在医药领域有重要的开发潜力.

    作者:赵帅;王永宏;田义新;盛吉明;田新新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南派藏医药的主要学术特色探析

    文章从藏医药学术流派传承角度出发,对南派藏医药的主要学术特色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南派藏医药在已有的藏医药理论与成就基础上,注重吸纳中医学及印度等其它医学的有益成分.与其它不同文化长期的交融共生中,相继涌现出宿喀·娘尼多吉、帝玛尔·丹增彭措等大批为藏医药事业有杰出贡献的藏医药大师,编著了《千万舍利》、《晶珠本草》等南派藏医药经典著作,并形成了实践性颇强的南派藏医特色诊疗方法.通过对藏药品种、药性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形成了独特的藏药炮制加工实践经验,并创制了数量可观的名贵藏成药,为藏医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杨文娟;聂佳;俞佳;赖先荣;张丹;降拥四郎;张艺;邓都;更藏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ICP-AES法测定壮药苦丁茶中宏量及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

    目的 从宏量和微量元素方面,考察同一生产基地不同采收期苦丁茶中宏量及微量元素的动态含量,综合比较各指标用以评价壮药苦丁茶质量及其合理采收期.方法 用微波-硝酸消解法消解各样品,应用ICP-AES测定技术对其中的13种宏量及微量元素进行动态含量测定.结果 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94%~109.3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1%,仪器的精密度小于或等于1.75%.该方法简单、快速、经济,并且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多种微量元素.结论 不同时期采收的苦丁茶含有丰富的Ba,Mn,Zn,Be等微量元素,综合各元素的含量及苦丁茶的生长情况,初步认为苦丁茶的采收期可以考虑选择在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2月份.该文探讨壮药苦丁茶中宏量及微量元素的动态含量测定,为苦丁茶的合理采收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实验依据.

    作者:周劲帆;王秋月;冯洁;赖茂祥;黄文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于PCR-DGGE研究人参乌梅汤加味对腹泻大鼠肠道菌群构成特征的影响

    目的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gel electrophoresis,PCR -DGGE)技术研究中药复方人参乌梅汤加味对腹泻大鼠肠道菌群构成特征的影响.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抽取12只为空白组,其余36只参照文献方法以复合因素制作腹泻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每组12只.造模21d开始给药干预,空白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分别给予妈咪爱、人参乌梅汤加味,均1次/d,连续给药7d.收集各组大鼠粪便排泄物,提取粪便细菌总基因组DNA,PCR扩增细菌16SrDNA基因V3可变区,DGGE方法检测PCR产物.对优势条带进行回收测序,鉴定菌种.结果 药物处理后腹泻模型大鼠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高的为厚壁菌门类细菌,其次为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类细菌.人参乌梅汤加味治疗后大鼠肠道厚壁菌门类细菌含量显著增加(P<0.01),而肠道拟杆菌门类细菌含量显著降低(P<0.01),肠道变形菌门类细菌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与空白组相比,经人参乌梅汤加味治疗后大鼠菌群较之西药组更接近空白组.结论 人参乌梅汤加味较之西药对肠道菌群平衡更具有良性的调控作用,可能通过影响肠道菌群结构,纠正菌群紊乱,进而发挥生津止泻效应.

    作者:赵琼;孙群;黄勤挽;聂远洋;张肖瑾;任士庞;张玉;黄晶晶 刊期: 2016年第07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