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霞;李健华;王云旭;赵艳;姚震宇;曹凤荣
目的:探讨实验性兔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发生机理.方法:应用缝合眼睑方法制成形觉剥夺近视模型,A超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眼球进行生物学测量,应用光镜和电镜对巩膜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实验眼与对照眼的屈光度、眼轴长度、玻璃体腔深度和玻璃体深度/眼轴长度、眼动脉阻力及血流流速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实验眼后极部巩膜胶原纤维细、排列紊乱、纤维层明显薄于对照眼.结论:形觉剥夺能导致眼轴延长,其中玻璃体腔长度和玻璃体腔深度/眼轴长度占主导地位为形觉剥夺性近视的形态学改变;眼球后极部巩膜胶原纤维的变细、变长及排列紊乱为病理学原因.近视眼中血液动力学异常客观存在.
作者:格日勒图;李晓芳;崔巍;王晶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者,刘某,男,58岁.因头部、胸部外伤后6h伴意识不清,收入我院胸外科.入院诊断:①失血性休克;②胸部闭合伤,多发肋骨骨折;③轻型颅脑损伤.人院治疗3d后意识清,并自诉双眼视物不清.
作者:崔凯;其其格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采用眶周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维生素B12对Graves眼病的疗效.方法:对1999~2003年间在我院就诊的病史不足1年的Graves眼病患者共38例,男性9例,女性29例进行局部眶周注射曲安奈德及维生素B12,观察Graves眼病阳性体征改变情况,以探讨其疗效.甲状腺机能障碍分别加用相应的药物.结果:治疗5个疗程以后,患者眼球运动及复视不同程度地改善,眼突度明显下降(P<0.01),睑裂宽度明显恢复(P<0.05),眼睑迟落得以改善.眼压恢复或控制.影像学检查发现肌腹肥大减轻或消失.32例患者的角膜荧光染色检查全部呈现阴性,均已不着色.该治疗对于视力及视野无明显改善作用.治疗5个疗程以后,没有明显全身毒副作用.结论:虽然Graves眼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的药物,但采用眶周注射曲安奈德及维生素B12对改善眼部症状、减少眼球突出及眼睑后退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克服了长期全身应用激素所造成的毒副作用.
作者:杨丽萍;艾育德;李晓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多种类型白内障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通过使用清华大学博达高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BISH高级白内障手术乳化仪对58例(58眼)不同类型白内障患者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RAFI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手术后效果.结果:58例(58眼)不同类型的白内障患者中,术后裸眼视力≥0.6者44眼,0.1~0.5者10眼,<0.1者4眼.术后随访有3例出现视力下降,2例为后发白内障所致,1例为糖尿病眼底病变加重所致.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多种类型的白内障均具有良好的疗效,掌握适应证,其对多种类型的白内障均具有可行性.
作者:高继筠;刘敬美;赵宏波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33例爆竹伤致眼虹膜根部离断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评价.方法:选自2001~2003年春节期间爆竹伤致眼虹膜根部离断及伴有多种并发症33例,以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结果:①33例中瞳孔基本恢复圆形26例,7例欠圆,消除了双瞳.②在视力<0.1组术后有轻度改善.结论:爆竹伤致眼虹膜根部离断伤情严重,严重影响视功能,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眼虹膜根部离断是可行的和必要的.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爆竹管理,以减少对视功能的损害.
作者:边红霞;张兰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前房积血是眼外伤及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其预后,而预后不良可导致复明效果差.现将我科2003年1月~10月间收治的30例前房积血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爱萍;王跃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观察,探讨其诊断及其正确的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门诊诊治的5例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患者进行了性别、年龄、屈光状态、眼位、视功能及治疗等方面的总结.结果: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具有发病年龄小、中高度远视、斜视角多变、多为弱视等特点.结论:对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必须配戴全矫远视眼镜矫正内斜视,弱视治愈后进行外斜视矫正术矫正外斜.
作者:唐静晓;董竞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在对我科实施整体护理的5年间,我们深深体会到护理目标的制定在整体护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我科住院病人多且周转快,必须及时制定有效的护理目标,才能及时解决病人所存在的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艳;李春霞;肖莉;于亚军;陈亚丽;于阔洋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我们从1998年2月至2004年3月,应用Na.YAG激光泪道成形术加留置导管术治疗泪道阻塞636例(684只眼),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波洲;郭永强;郭保安;吴强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在医院的临床工作中,护理工作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尽管医生的业务水平及能力很高,如果没有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与默契配合,欲达到完善的医疗效果是很难的.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现代化护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体会如下.
作者:郭玉清;李俊莲;赵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阐述在门诊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临床体会.方法:对63例(70眼)门诊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3~0.5者20眼,占28.6%,0.6~0.9者40眼,占57.1%,1.0以上者10眼,占14.3%.结论:该手术具有术后效果好、恢复快、视力稳定等优点,可以在有条件的医院施行门诊手术.
作者:严松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儿,男,1岁3个月.于入院前半天哭闹后出现呼吸困难,无异物呛咳及外伤史.查体:T36.4℃,P 130次/min,R46次/min,烦躁,哭闹,呼吸急促,呼吸困难,气管向右偏移,左肺呼吸音减弱,心律齐,心音有力,腹膨隆,腹肌轻度紧张,未及包块.
作者:邬秀芳;杨光路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水平斜视合并垂直斜视手术方法.方法:在临床中对水平斜视合并垂直斜视的患者,随意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即第一期手术矫正垂直斜度,7d后再做水平斜度矫正,分两次手术完成.另一组为观察组,通过水平肌肉止端移位能使眼球上、下移位的原则,在做水平斜视同时将水平肌肉止端移位,达到一次性手术不仅能解决水平斜视,同时也矫正垂直斜视度.结果:两组手术后临床观察眼位,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水平斜度不超过35度,合并垂直斜度不超过5度的患者,可以通过一次性手术达到治愈效果.
作者:金凤琴;云丽霞;钱志敏;张桂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者,男,26岁.1周前无明确原因出现右眼不适,视物模糊,轻度疼痛,于2003年5月19日在当地医院诊为右眼角结膜炎,经局部全身抗生素药物治疗不缓解,求诊我院门诊治疗.
作者:李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后采取不同的拔针方法,对皮肤瘀血的影响.方法:观察80例静脉输液患者,用两种不同的拔针方法,观察患者皮肤拔针后局部皮肤瘀血等情况.结果:经观察证明,采用胶布固定肢体抬高法明显降低穿刺局部皮肤的瘀血.结论:静脉输液后拔针时用棉签胶布自然固定,同时抬高肢体法比输液后拔针时棉签按压法效果好.
作者:康嵘;李四昭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V型斜视不同术式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直肌附着点移位或下斜肌部分切除两种术式治疗V型斜视.结果:对于斜肌有明显亢进征象的行斜肌切除效果明显.结论:伴有斜肌亢进者,行斜肌部分切除手术效果好,但对无明显斜肌亢进的可行直肌止端移位.
作者:贺冬梅;康润梅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角膜裂伤缝合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53例角膜裂伤缝合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形成前房,维持眼压,分离虹膜前粘连,保护眼内组织.结果:术后43例无虹膜前粘连,瞳孔圆;6例轻度虹膜前粘连,瞳孔欠圆;4例瞳孔不同程度变形,部分虹膜缺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在角膜裂伤缝合术中使用透明质酸钠有助于形成前房,保护眼内组织,分离虹膜嵌顿,利于缝合,对于外伤眼的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云丽娜;格日勒图;高伟;韩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为治疗虹膜根部离断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实用、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对2002年3月~2003年11月共收治8例虹膜根部离断患者,应用我们自行设计的在完全闭合状态下,利用爱惜康10~0聚丙烯双直针经角膜缘一孔过双针的方式将虹膜根部固定在原位,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8例病人经过该手术方法修复,虹膜均恢复原住,术后经2~16个月的临床观察,8例病人虹膜缝线无脱落现象,佳视力1.2,低视力0.6,无任何手术并发症发生.讨论:改良闭合式虹膜复位术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云旭;赵艳;包玉霞;李春霞;李建华;张丽娜;龚茫来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的组织形态学改变,为探讨斜视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取60例共同性斜视患者和20例眼球摘除者的眼外肌组织标本,每例标本1/2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1/2标本作超薄切片,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光镜下可见肌纤维排列疏松,肌纤维数量较少,间质成分多.小年龄组中可见萎缩变性的横纹肌细胞和排列混乱的肌纤维.而大年龄组则只有少量萎缩变性的肌细胞排列在大量胶原纤维结缔组织中.电镜下整个眼肌组织结构模糊,肌膜不完整,细胞内结构紊乱,细胞核固缩.且在大龄组中肌丝紊乱,肌纤维弯曲排列、间隙变宽以及空泡样改变更明显.结论:共同性斜视患者眼外肌有明显的改变,且病程越长,肌纤维的损害程度越重.从组织学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了共同性斜视的发病机理.
作者:高伟;崔巍;格日勒图;刘森玉;云丽娜;宋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延缓形成的原因及有效预防途径.方法:对7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25例术后并发浅前房,占35.2%.浅前房程度按spaeth分级法进行分级.Ⅰ度16眼、Ⅱ度7眼、Ⅲ度2眼.结论:皮质类固醇,睫状肌麻痹剂及高渗脱水剂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有效方法.
作者:孙瑞芳;张伟杰;杨美峰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