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善超;吴鸣;徐其平;石桂枝
从1996~1998年,采用自拟活血汤配合醋酸确炎舒松A注射液局封治疗足跟痛4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5~70岁。右侧足跟痛20例,左侧12例,双侧8例。病程1个月~8年。全部病人经X线摄片,有跟骨骨刺33例。40例中足跟跖面偏内侧压痛31例,余为足跟侧面或足跟跖面正中及外侧等部压痛。
作者:沈建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方法:糖尿病胃轻瘫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4周,比较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糖尿病胃轻瘫各症状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对上腹胀满、恶心呕吐、嗳气、上腹痛等症状的改善更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86.67%(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较单用西药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高明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近两年来对该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简述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92例,其中男56例,女36例,年龄61~80岁,平均67.8岁,血压21.3~26.7/12~16kPa。病程3~20年。
作者:胡红雁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从1996~1999年运用臂丛麻醉局部松解+痛点注射治疗冻结肩5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冻结肩患者男18例,女32例,年龄37~64岁。上举受限16例,旋转受限11例,右伸受限8例,混合型15例。发病时间到接受治疗时间40天~2年。2 治疗方法用1.73%碳酸利多卡因10ml+注射用水10ml行肌间沟麻醉,麻醉满意后,然后行肩关节松解术,使肩关节尽量达到正常活动范围。30min至1h待麻醉消退,检查局部是否有压痛点,并用当归针2ml、草乌针2ml痛点注射,每日1次,连用1周(为1个疗程)并指导行肩关节功能锻炼。上举受限:壁虎爬墙法;旋转受限:划圆圈法;后伸受限:用后伸拉力法。同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胡前顺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从1991~1998年共收治粘连性肠梗阻92例,其中绞窄30例,占粘连性肠梗阻32.6%。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7~82岁,其中50岁以上16例。入院至手术时间1小时~11天,5小时内11例,72小时内5例,3~11天4例。临床表现:腹痛30例,腹胀17例,呕吐18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6例,肌紧张22例,休克1例,B超提示肠梗阻伴腹腔积液23例。有腹部手术史29例,其中阑尾手术史12例,肠穿孔4例,妇科手术4例,嵌顿疝3例,脾切除2例,胆道手术2例,胃大部切除2例。
作者:张焕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笔者采用针刺腰痛穴治疗急性腰肌扭伤50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病人,男32例,女18例,年龄20~85岁,病程1~10天。均无腰椎器质性病变。2 治疗方法患者取站位,双手平放桌面上(手背朝上),选准腰痛穴(手背腕横纹上2寸处,拇指与食指及次指与小指之间),向内45度进针。根据病人体质虚弱,病情轻重,时间长短进行不同程度捻、转、提、插,达到较强的酸、胀、麻、重等感觉,行针30秒。嘱患者左右前后摆动腰部或医者、家属帮助活动腰部。2分钟后再行针30秒后即可。左侧腰扭伤针刺右侧腰痛穴,右侧腰扭伤针刺左侧腰痛穴。
作者:金洪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汤加味合血塞通注射液对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入院先后随机分组对照,治疗组口服四妙勇安汤加味,静滴血塞通;对照组肌注青霉素,静滴维脑路通加脑细胞激活剂。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5.22%,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愈率37.5%,总有效率84.37%。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明显下降,而对照组仅有部分改善。结论:四妙勇安汤加味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作者:汪寿松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小儿久咳是儿科常见的病症,单纯中、西医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作者采用中医健脾结合西医进行治疗,效果满意,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本组130例,其中男70例,女60例,年龄6个月~1岁15例,1~3岁74例,3岁以上41例。病程均在14天以上,长90天,平均20天。随机分为西医组38例,中医组38例,中西医结合组54例。患儿均以咳嗽为主要表现,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80例,支气管炎50例。
作者:陈永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有人发现西药实际上也和中药一样,具有“寒热温凉”等中药的药性[1],笔者也有同感。下面就三个方面来谈谈抗抑郁药的“寒热”药性。1 抗抑郁药对生物胺的作用有研究证明寒证时中枢、内脏、尿内5-НТ含量增多,儿茶酚胺(CAs)降低或变化不大;热证时则相反[2]。呈现寒象的阳虚者,尿中儿茶酚胺的排出量降低,阴虚虚热者则增高[3]。因此可以认为;主要对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起作用的抗抑郁药为“热性药”;主要对5-羟色胺(5-НТ)起作用的抗抑郁药为“寒性药”。另外因为抗胆碱能药作用于人体后,表现出口干、口苦、便秘、心悸、多汗等热象,因此也可以认为有很强的抗胆碱能作用的抗抑郁药为“热性药”。这样就可根据某种抗抑郁药对NE、DA、5-НТ及胆碱能的作用强弱来估计其药性,表1示抗抑郁剂对生物胺的作用[4]及药性估计。
作者:施和勋;傅文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了哥王是常用中草药,学名南岭荛花[wikstroemia indica (L.)C. A. May.],为瑞香科荛花属植物,性味苦寒,微辛,有毒。功能清热解毒,化痰散结,通经利水。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及东南亚一带,盛产于浙江、江西等地,为半常绿小灌木,全年可采,一般夏季采叶,秋季采根。根系挖后洗净,晒干备用,或剥取根内皮晒干备用,或趁鲜时切片晒干备用,或蒸熟切片晒干备用[1,2]。近几年在药理研究和临床治疗上均取得不少进展,现作一综述。1 药理作用了哥王含有南荛素、荛花素、羟基荛花素、西瑞香素、牛蒡酚、南荛酚、罗红松脂酚、松脂醇、β-谷甾醇、7-酮-β-谷甾醇、豆甾烷-3、7-二醇、5-豆甾-3β、7a-二醇、多糖类、酸性树脂、挥发油、皂甙等成分,药理作用广泛[2~5],主要有:①抑菌作用:了哥王根茎皮的水煎液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叶的水煎液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高度敏感,对绿脓杆菌、伤寒杆菌中度敏感。了哥王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低抑菌浓度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为25mg/ml,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为50mg/ml,表明了哥王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②抗病毒作用:对流感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③抗炎镇痛作用:南荛素对二甲苯所致的大鼠耳部炎症及5-羟色胺引起的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蛋清性、角叉菜胶、甲醛性足跖肿胀及大鼠的巴豆油气囊肿肉芽组织增生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证明了哥王对早期炎症、增殖期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南荛素能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证明有镇痛作用。④止咳祛痰作用:羟基荛花素有止咳祛痰作用。⑤西瑞香素对心肌血流量明显改善作用。⑥抗癌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对小鼠淋巴肉瘤—1号腹水型抑制率达45.5%;小鼠艾氏腹水瘤生长抑制率达97%。对小鼠子宫颈癌、淋巴细胞白血—388有明显抑制作用。但也有报导了哥王提取物对甲基胆蒽及Ⅱ型单纯疱疹病毒诱发的小鼠宫颈癌有促癌作用。⑦了哥王多糖—1对正常及荷瘤小鼠造血组织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能使骨髓粒—巨核祖细胞的数量增加。但也有报导小鼠腹腔注射了哥王多糖后,小鼠胸腺萎缩,脾白髓淋巴细胞生成抑制,脾红髓红系细胞生成抑制,但有促粒细胞生成作用。⑧了哥王多糖对辐射损伤有保护作用。⑨南荛素有利尿作用。10树脂有强烈泻下作用。115-豆甾烯-3β、7a二醇有引产作用。12了哥王根皮对皮肤有刺激性。
作者:何建芳;于守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在1999年7月~12月间应用恩纳霜剂作为浅表麻醉剂辅助CO2激光治疗外阴及肛周尖锐湿疣,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2例病人均来自本院皮肤科门诊,均确诊为尖锐湿疣。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19~48岁,平均24岁,其中16例有2处或2处以上部位皮损。对照组54例,男女各27例,年龄18~45岁,平均23.5岁。两组患者皮损部位基本一致。
作者:罗维丹;周先成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青少年中第一磨牙的患龋率居高不下,因龋坏而拔除的情况较常见。本文选取37名病例,应用Edgewise技术使第二、第三磨牙前移来关闭缺牙间隙,以探讨青少年第一磨牙早失治疗的新途径。1 临床资料37例中男14例,女23例,年龄14~20岁,平均15岁。其中下颌第一磨牙早失19例,上颌第一磨牙早失12例,上下颌第一磨牙均早失6例。
作者:龚向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1996年7月~1999年9月应用2%盐水清洁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68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36例均为同期住院患儿,男92例,女44例,年龄7个月~13岁,病程2~43小时,体温>40.0℃ 47例,伴呕吐19例,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0.0×109/L 58例,<10.0×109/L 23例,大便培养52例中阳性38例。菌株分型:福氏35例(92%),志贺氏2例(5%),宋内氏1例(3%)。随机分为治疗及对照两组,每组各68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及菌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邵祥稳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眼外伤性前房积血,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继发青光眼、角膜感染等并发症而致失明。自1997~1999年以中药为主治疗本病68例,疗效较好,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68例均为单眼外伤,其中男48例,女20例,年龄12~67岁。积血时间短3小时,前房积血的液平面达1/2以下者25例,1/2以上者43例,积血鲜红而无血凝块者43例,积血紫黑色而有血凝块18例,眼压<4.0kPa58例,>4.0kPa10例。1.2 证 型 血热型50例,出血鲜红,目胀而赤,视物模糊,并有继续出血之倾向,伴有口干,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血瘀型18例,且胀而刺痛,出血紫黑有凝血块,部分患者眼压升高,舌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涩。
作者:程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IgM相关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方法:53例患者分为雷公藤多甙片组(A组)和雷公藤多甙片+中药益肾活血(B组)治疗,疗程2个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则B组降低更明显(P<0.05)。尿红细胞均有减少,A组P>0.05,B组P<0.05;组间比较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片+中药益肾活血法治疗IgM相关性肾小球疾病较单用雷公藤多甙片疗效显著提高。认为辨病辨证相结合组方用药,能够提高疗效。
作者:毛黎明;崔杏成;涂晓;朱彩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儿科自1997年1月始应用日本国长野县埴科郡研制的米雅利桑爱儿A颗粒,治疗56例婴幼儿腹泻,现将临床观察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1997年8月~10月婴幼儿腹泻患儿(5例明确诊断为细菌性痢疾除外),诊断依据及病程分类参照1992年10月“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1]。56例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均为3岁以下,<6个月20例,~1岁28例,~3岁8例。腹泻病程:<3日20例,~7日22例,~14日5例,~2个月8例,>2个月1例。按病程分类:急性腹泻47例(83.9%),迁延性腹泻8例,慢性腹泻1例。大便次数4~7次/日36例(64.2%),~10次/日18例(32.1%),>10次/日2例(3.7%)。大便性状以稀糊便为主27例(48.2%),水样便13例(23.2%),蛋花样便10例(17.9%),粘液便4例(7.1%),粘冻便2例(3.7%)。临床表现除腹泻外,发热18例(32.1%),呕吐20例(35.7%)。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示有白细胞和/或红细胞35例,其中WBC大于10只/HP 13例,大便培养致病性大肠杆菌生长5例。
作者:吴静;樊慧苏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于1998年2月~2000年2月,对临床确诊为婴幼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患儿运用中药平喘栓剂保留灌肠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月龄6~35个月,平均11个月。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月龄5~32个月,平均10.5个月。全部符合婴幼儿哮喘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1]。
作者:吕继敏;蒋建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消痔灵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内痔或混合痔的内痔部分,对痔核有明显硬化萎缩作用,特别对内痔出血的止血效果显著,一般注射后24小时内即显效。笔者治疗千例内痔患者,体会如下。1 注射方法按照注射要求,消痔灵注射液治疗内痔,需分四步进行,即上自内痔以上的直肠上动脉区洞状静脉起始部,下至内痔的低部位,深达内痔区粘膜下层,浅为粘膜固有层,需在局麻或骶麻下进行。我们对住院病人按上述治疗,确可达萎缩内痔之目的,但对门诊病人该法似过于复杂。我们根据简便实用的原则,将消痔灵注射液与利多卡因配伍,在肛门镜下作直接注射,虽然内痔萎缩的程度逊于四步法,但同样能完善止血,部分混合痔也能内缩变小。
作者:吴厚慧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我国中药中属于毒性中药的管理品种共28种,其中大部分生品和炮制品毒性大小相差悬殊。中药的炮制方法多种,但毒性中药的炮制主要目的是减毒。本文通过毒性中药配方中的“生用”和“炮制”的区别,对其中毒认定和中毒防止提供科学依据。1 常用毒性中药临床上用于治疗的毒性中药包括乌头属(川乌、草乌、附子等)、巴豆、马钱子、半夏、天南星等有毒中药。这些毒性中药的生品毒性剧烈,有些甚至不能内服,炮制品药性缓和、毒性大为降低,其常用量有数十倍之差,故生品多为外用。用量见表1。
作者:许幼芬;马晓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惊恐障碍是焦虑性神经症的一种常见类型,以惊恐发作为主,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现象。笔者采用柴胡加龙牡汤加减结合小剂量抗焦虑药物及心理疗法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共30例,均为心理门诊病人,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15~45岁。病程30天~1年。诊断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有关本病标准。
作者:郑志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