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卡托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螺内酯对DN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陈伟荣;罗伟雄;罗伟文

关键词:卡托普利, 苯磺酸氨氯地平, 螺内酯, 糖尿病肾病, 顽固性高血压
摘要: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DN)合并顽固性高血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2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卡托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螺内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BG、SBP、DBP、TC、TG和LDL。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后血糖和血压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FBG、SBP、DBP 、TC、TG和LDL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托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螺内酯有利于DN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60岁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52例,随机分为2组,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组28例和心尖部(RVA)起搏组24例,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采取心尖全容积成像测量术前与术后射血分数(LVEF);RT3D-STI测量术前与术后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轴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结果 RVA组患者的LVEF术后与术前及术后RVOT组比较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T3D-STI测量的GLS、GCS、GRS、GAS指标RVA组患者术后与术前及与术后RVOT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STI能够无创、简便、准确地评价右室流出道间隔部和心尖部起搏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胡文泽;杨明;韩凌;陈欣;陈萍;孙晓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术中测定桡动脉阻断后压力与动静脉内瘘远期通畅率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桡动静脉内瘘术中桡动脉阻断后的压力与自体动静脉内瘘远期通畅率的关系。方法首次行自体桡动静脉内瘘术的尿毒症患者52例,于手术过程中监测其桡动脉血压以及残端动脉压力水平。手术过程中游离患者的桡动脉,将桡动脉测量血压的设备归零,然后用测压针穿刺患者的桡动脉,观察患者的桡动脉压力水平。使用血管钳暂时夹闭患者穿刺点近端的桡动脉,再观察患者的桡动脉残端的压力水平。随访5年,并观察其手术后第3年和第5年的内瘘通畅率。结果桡动脉夹闭前的血压水平为68~149mmHg,平均值为105.7mmHg。桡动脉残端的压力30~124mmHg,平均值98.5mmHg。患者的桡动脉被阻断前后的动脉压力差值>30mmHg或者阻断后桡动脉的残端的压力的绝对值<70mmHg的患者,采取桡动脉-头静脉端侧吻合术;否则应用桡动脉-头静脉端端吻合术。手术成功率100%。且桡动脉阻断后压力越低,内瘘第3、5年的通畅率越低。结论术中测定的桡动脉阻断后压力水平与内瘘远期通畅率有明显的相关性,且其压力水平越低,内瘘远期通畅率越低。

    作者:朱迎春;冯岗;查芳芳;吴莲叶;王青;白寿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9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口服,对照组单纯口服依巴斯汀,3个月后评价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3个月后随访,对照组复发率35.19%,明显高于观察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溶解产物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怀远;金永南;吕嫔果;林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卡托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螺内酯对DN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螺内酯对糖尿病肾病(DN)合并顽固性高血压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84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42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卡托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螺内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BG、SBP、DBP、TC、TG和LDL。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治疗后血糖和血压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FBG、SBP、DBP 、TC、TG和LDL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卡托普利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螺内酯有利于DN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伟荣;罗伟雄;罗伟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高膨胀止血海绵在急诊鼻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高膨胀止血海绵在急诊鼻出血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3年6月急诊鼻出血患者92例行Merocel高膨胀止血海绵填塞止血临床资料。结果92例患者经高膨胀止血海绵填塞后87例疗效满意,5例仍间断性出血,在鼻内镜下行止血治疗。结论高膨胀止血海绵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快速止血,适用于急诊鼻出血。

    作者:王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益气养血法治疗封闭抗体低下型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养血法治疗封闭抗体低下型复发性流产(RSA)的临床疗效,探讨其能否为因丈夫体质因素无法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的RSA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方法选取RSA患者138例,按照其丈夫血是否可以提供免疫治疗分为两组:中药组72例,给予益气养血中药治疗;对照组66例,给予淋巴细胞免疫治疗。结果中药组与对照组的各项封闭抗体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两组比较治疗后中药组各项封闭抗体上升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封闭抗体转阳率比较,中药组抗CD4-BE、抗CD8-BE转阳率较对照组高,而抗CD3-BE转阳率低于对照组;除抗CD8-BE转阳率外,其余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率及妊娠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比较,益气养血法对封闭抗体低下型的RSA患者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P<0.05),为因丈夫体质因素无法进行免疫治疗的封闭抗体低下型RSA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作者:章勤;陈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不同放疗技术治疗后无进展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目的:对不同技术放疗后无进展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调强放疗技术在改善鼻咽癌放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意义,为其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鼻咽癌患者83例分为两组,常规组45例,调强组38例,根据FACT-H&N量表,制作“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放疗后的生活质量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功能状况得分均低,情感状况得分均高。两组比较,功能状况、情感状况及附加关注及特异症状、治疗副反应及量表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口干、交流情况、听力下降、头晕头痛、声音嘶哑、颈部活动受限、味觉减退、进食情况、龋齿、张口困难、耳鸣、记忆力下降等方面,调强放疗组与常规放疗组比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提高生活质量,减轻无进展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晚期放射性损伤,调强放疗技术优于常规放疗技术。

    作者:陈超;李华峰;谢洪玲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妇科肿瘤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肿瘤切除和腹膜后淋巴结切除术的妇科肿瘤患者97例,分为发生囊肿组(56例)和未发生囊肿组(4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与术后淋巴囊肿形成的相关性。结果56例(57.73%)患者发生淋巴囊肿。肿瘤类型、手术方式、引流部位、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术后<24h引流量等5项指标与淋巴囊肿发生率相关(P<0.05)。而引流部位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是淋巴囊肿发生的独立因素。多数淋巴囊肿患者囊肿无症状,囊肿体积随时间减小。结论经皮穿刺引流及保持患者术后白蛋白浓度可以降低淋巴囊肿的发生率;淋巴囊肿具有自限性,超声检查应限于有临床症状的患者,而仅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才需要治疗。

    作者:黄彩平;莫莉花;王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结合饮食习惯调整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结合饮食习惯调整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符合厌食症标准的患儿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口服甘草锌颗粒,1~4岁,0.75g/次,2次/d;5~6岁,1.5g/次,2次/d。观察组口服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1~4岁,5ml/次,2次/d;5~6岁,5ml/次,3次/d。在此基础上再辅以饮食习惯的调整。两组均治疗1个月。结果观察组治愈39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93%;对照组治愈27例,好转11例,总有效率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均未出现恶心、呕吐、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赖氨肌醇维B12口服溶液结合饮食习惯调整治疗小儿厌食症可显著增强食欲,增加食量,改善精神,促进生长发育,临床显效快,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作者:顾会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头颈部肿瘤放疗后脑血管变化的研究进展

    ??头颈部肿瘤(HNC)患者放疗后发生的脑血管改变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生存期的延长,这些患者更容易经历由于脑内大血管包括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但是,脑血管病变常在放疗结束后经过一段长潜伏期才会出现,大部分患者因为早期无症状,而忽视了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性。而一旦发生放疗后的脑血管后遗症,则会严重影响患者后期的生活质量。

    作者:宋飞凤;吴承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偏头痛合并出现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偏头痛合并出现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94例偏头痛患者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偏头痛合并出现抑郁症的若干指标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594例偏头痛患者,合并出现抑郁症104例,单因素分析患病时间等4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患病时间(OR:1.053,P=0.001)、遗传背景(OR:4.332, P=0.000)、头晕(OR:3.890,P=0.000)、慢性偏头痛(OR:27.282,P=0.000)为偏头痛合并出现抑郁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慢性偏头痛ROC曲线下面积达0.8059。结论患病时间、遗传背景、头晕症状、慢性偏头痛对偏头痛合并出现抑郁症具有预测价值。

    作者:倪健强;赵红如;王辉;段晓宇;徐敏;董万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补肾活血方对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液粘滞性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大鼠病变早期血液粘滞性基因表达及病理生理改变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实验组,中药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及中药组先予腹腔注射内毒素20g/kg,间隔24h,分2次注射,然后肌注甲强龙40mg/kg,连续注射3次,间隔24h。造模后中药组予补肾活血方灌胃,实验组及对照组均用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分别在造模后第3周处死大鼠,取大鼠左侧股骨头洗净、做矢状对半分开,一半行石蜡包埋、制备组织病理HE切片,另一半行基因芯片制作、分析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骨髓腔未见扩张,营养血管充盈情况良好,血管密度轻度增加。骨小梁间基质未见萎缩、退变,关节软骨厚度、细胞成熟度、生发层次序及生长板上中药组均好于实验组,并接近于正常对照组组织。基因芯片结果显示,中药组与实验组比较,ASPG, CRISPLD2和PLA2G2A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倍数变化>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中药组三种基因ASPG, CRISPLD2和PLA2G2A表达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相关血液粘滞性基因表达均出现明显下调,提示信号传导分子基因ASPG,CRISPLD2和PLA2G2A是早期的SNFH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关键基因。补肾活血方能有效恢复股骨头血液粘滞性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促进骨代谢动态平衡恢复,使早期股骨头病损得以及时修复。

    作者:耿艳华;王昌兴;石仕元;董黎强;谢文君;赵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APN表达及其与ET-1 hs-RCP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ISR)患者血清脂联素(APN)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内皮功能因子(ET-1)、炎症因子(hs-RCP)的相关性。方法5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出现ISR分为ISR组(n=25例)和非ISR组(n=2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血清APN、hs-CRP、ET-1表达水平,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O表达水平,分析APN表达水平与ET-1、NO、hs-RCP的相关性。结果 ISR组治疗后hs-RCP、E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NO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非ISR组(P<0.05),非ISR组治疗后APN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和ISR组治疗后(P<0.05);血清APN表达水平与hs-RCP、ET-1呈负相关性(r=-572,r=-0.468,P<0.05),与NO呈正相关性(r=0.427,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血清APN表达水平与内皮功能因子、炎症因子相关,可能在ISR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马祥铭;王芳;彭艳;费松柏;任明霞;牛国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射频三氧硬脊膜外置管联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多靶点消融联合三氧、硬脊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C形臂X线机检测引导下采用颈前气管鞘和颈血管鞘之间穿刺入路至靶点,行射频、三氧(臭氧)、硬脊膜外阻滞联合治疗。结果治疗前后的VAS评分改善显著,优良率95.32%,总有效率98.52%。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射频热凝多靶点消融联合三氧、硬脊膜外神经阻滞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为不愿接受开放手术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选择。

    作者:贺娟敏;夏保志;孙剑;卓明群;王以友;黄良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室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房颤(AF)患者左心房、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11月应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AF患者55例,根据术后6个月疾病是否复发分为消融成功组和消融未成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房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及大容积,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变化。结果55例患者均完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术后未出现心包压塞、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38例患者治疗成功,17例患者治疗未成功,消融成功率69.1%。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成功组患者治疗后左心房前后径、上下径、左右径、大容积及左心室LVEDd、LVESd明显低于治疗前及消融未成功组治疗后(P<0.05),而LVEF明显高于治疗前及消融未成功组治疗后(P<0.05)。结论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AF患者可有效逆转左心房、左心室的病理性重构,进而改善左心房、左心室的生理功能,显著性提高左心室的收缩功能。

    作者:胡鹏;汪兰;李振龙;曹学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谈高压氧治疗风险因素与风险意识的培养

    ??近年来,高压氧治疗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并以其独特的疗效在我国迅速发展。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因环境和气压改变导致心理或病情变化,使高压氧治疗存在较高风险因素。因此,高压氧治疗要求护士时刻具备风险意识,才能将细致、周全的护理贯穿在高压氧治疗的每一个环节,并保证治疗的安全。在长期的治疗实践中,作者注重高压氧治疗每一个环节的安全管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慧;沈叶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后入路腹膜前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马鞍疝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后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在马鞍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6例应用后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马鞍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住院时间、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手术平均时间(39.5±7.6)min。术后患者疼痛评分0~4分,未发现阴囊积液、切口感染、血肿及其它相关并发症。术后1~5d出院。术后随访6~37个月,无复发。结论后入路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马鞍疝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施书强;温培楠;黄益领;杨伟青;徐贤绸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腔镜治疗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宫腔镜治疗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效果。方法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患者86例,根据患者意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4例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42例传统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术后周期性腹痛发生率,术后3个月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和有生育要求者术后<6个月妊娠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5%,周期性腹痛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恢复月经者93.2%显著高于对照组7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生育要求者术后6个月妊娠率71.4%,高于对照组53.8%。结论采用宫腔镜诊治人工流产后宫腔粘连治疗成功率高,全面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旭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NT-proBNP与D-Dimer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CAP)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5年7月老年CAP患者162例(老年肺炎组),正常对照组为无基础疾病的健康体检者50例。患者入院后<24h进行临床数据收集,评估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同时检测老年肺炎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NT-proBNP与D-Dimer浓度。分析比较CAP 患者PSI分级与血清NT-proBNP及D-Dimer水平的关系。结果老年肺炎组血清NT-proBNP、D-Dime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老年肺炎组患者血清NT-proBNP及D-Dimer水平随PSI分级增加而升高。不同PSI分级间NT-proBNP及D-Dime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T-proBNP、D-Dimer水平不仅可作为诊断老年CAP的有效指标,且对C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也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作者:邱建凯;尹占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光棒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术在困难气道处理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光棒引导经鼻清醒气管插管在困难气道处理中的应用。方法术前气道评估Mallampati分级均为Ⅳ级、张口度和颈部活动度受限的择期手术患者18例,麻醉诱导前用1%丁卡因行鼻腔、咽喉部表面麻醉,环甲膜穿刺用2%利多卡因3ml气管内注射,在面罩吸氧下静脉恒速泵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12min内注射完毕),继后在保留自主呼吸下行光棒引导经鼻清醒插管。结果光棒引导插管成功率100%,插管时间30~90s,平均55s,插管过程中均未发生通气困难,术后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使用特殊可塑型的光棒经鼻引导清醒插管操作简便,插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作为该类患者可选的一种插管方法。

    作者:余洁;邵雪泉;徐玲;潘中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浙江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教育厅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省科普作家协会医学卫生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