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例肺大疱切除术后复发气胸患者再手术的护理探讨

卢华方

关键词:肺大疱切除术, 复发气胸, 围手术期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5例肺大疱切除术后复发气胸患者再手术的护理方式。方法:择某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进行肺大疱切除术后复发气胸患者再手术的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专职医师护士对此5例患者的心理、术后引流管以及患者的疼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干预,并对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对于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5例肺大疱切除术后复发气胸患者再手术的患者在经过全面护理之后,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对肺大疱切除术后复发气胸患者的围手术期间积极地进行护理,可以使得在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缩短,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更广泛的推广。
数理医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了2012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把来某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干扰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疱疹、口腔溃疡、退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疱疹、口腔溃疡、退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6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迅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作者:曲宪成;田苗艳;林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提高患者疾病知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某院在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疾病知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根据1:1的分组方法将选取的6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个性组,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测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并不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知识掌握程度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个性组患者掌握程度更佳。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可针对性为患者提供疾病知识的宣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健康教育方法。

    作者:郑定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64例患者中,成功60例,治疗成功率为93.75%,且手术成功的患者的外形、面部功能和语言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采取游离组织瓣对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好、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朱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昏迷患者鼻饲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对昏迷患者鼻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护理方式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某院2008年4月~2012年4月77例鼻饲进食的昏迷患者,对其在鼻饲进食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护理对策进行讨论。结果:77例患者中出现腹泻的为31例,反流的患者为20例,误吸的患者为16例,腹胀的患者为6例,呕吐的患者为2例,出现管道阻塞的为2例。结论:昏迷患者在鼻饲中容易出现的就是误吸、反流、腹泻,护理人员要对鼻饲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并要加强巡视,减少风险的发生率。

    作者:章小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手术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护理干预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某院收治的108例行手术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围手术期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手术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听力恢复及心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理焦虑情况明显改善,其SAS评分(39.78±6.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2.57±5.39)分,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0.5kHz、1.0kHz及2.0kHz语频气导听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护理干预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临床影响效果显著,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的情况下提高手术治疗依从性,对患者听力改善具积极影响。

    作者:姜春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就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进程展开了探究。

    作者:朱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134例初产妇潜伏期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初产妇潜伏期的长短对于分娩方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134例潜伏期正常与潜伏期延长的足月单胎头先露初产妇,发现潜伏期延长组中异常胎方位、头盆不称、阴道助产及剖宫产、分娩期并发症等发生率较潜伏期正常组显著增高。结论:潜伏期延长为头位难产的早期临床表现,应引起充分的重视,提早预防。

    作者:张华章;罗自娟;孙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案例分析法在内科护理临床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在临床中应用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教育方法。但是此法也有许多不足,需要广大教育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完善。

    作者:刘伟;宋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对比分析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于2013年6月~2014年5月某院治疗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糖脂代谢变化。结果:(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4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主要脂质指标并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患者的主要脂质指标却明显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均可有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但齐拉西酮对患者的糖脂代谢影响更小,奥氮平有可能引起糖脂代谢紊乱,增加并发症风险,在临床使用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

    作者:陈维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某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后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单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痊愈率的组间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未痊愈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恢复良好,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药物治疗时,可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更优良的治疗效果。

    作者:洪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的改良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6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300例采用改良后的置管方法,对照组300例采用传统的置管方法,比较两种静脉留置针哪种更适宜临床。结果:改良后置管方法成功率98%,高于传统置管方法86%。结论:采用改良的置管方法能为患者减轻痛苦,保护静脉,同时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优于传统的置管方法。

    作者:孙文秀;熊秀萍;孔飞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康复认知评估系统中基于体感交互技术的手势识别方法

    在当前康复医疗领域中,体感交互技术广泛应用于患者的家庭个性化训练和康复评估中。由虚拟仿真与体感技术相结合的康复评估系统中,需要对患者的手势动作进行准确的识别,获取患者手势运动中的速度、距离和角度等信息。并以此为基础,为患者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模式,以帮助患者的早日康复和重返社会。本文针对体感交互技术中的手势识别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用DTW(Dynamic Time Warping,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来完成手势识别任务。

    作者:张志常;郑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组织her-2/neu过表达临床及病理意义的Meta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内膜癌her-2/neu蛋白过表达与临床及病理间的相关性。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4年2月关于“her-2/neu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及病理相关性”的文献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用RevMan5.2.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601例子宫内膜癌病例,根据her-2/neu表达的阳性率, her-2在子宫内膜癌与非癌内膜组[RR=3.61(95%CI:1.99,6.57),P<0.0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RR=1.97(95%CI:1.47,2.63),P<0.00001]、子宫内膜癌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RR=0.51(95%CI:0.27,0.99),P=0.05]以及高分化和中低分化组[RR=0.64(95%CI:0.48,0.86),P=0.003]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浸润深度>1/2和浸润深度≤1/2组[RR=0.71(95%CI:0.33,1.56),P=0.4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er-2在子宫内膜癌中过表达,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临床Ⅲ-Ⅳ期及组织学中低分化等特征密切相关,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郎博娟;马金阳;胡余昌;胡海燕;王晓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合理使用抗生素

    药物不良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息息相关。我国抗生素问题非常严重,由抗生素引起的系统不良安全日益增多,如何加强抗生素使用控制,提升抗生素使用配比,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临床抗生素使用状况着手,对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依照上述内容提出对应使用要求,望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黄培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西乐葆治疗Graves’眼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西乐葆治疗Graves’眼病(Graves’ophthalmopathy,GO)的近期疗效。方法:取Graves’眼病(GO)患者30例52只眼做为研究对象。环氧酶2(COX-2)抑制剂西乐葆(Celebrex)治疗3个月。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后其泪液前列腺素E2(PGE2)、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以及眼病指数ophthalmopathy index(O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泪液PGE2、血清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眼病指数OI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西乐葆治疗降低了泪液PGE2和血液IL-1的浓度,对改善Graves’眼病有一定效果。

    作者:何晓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肛肠手术患者术中行中西不同麻醉方法下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肛肠手术患者术中行中西不同麻醉方法下的麻醉效果。方法:将54例肛肠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麻醉,观察组则行中医肛俞穴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85.2%,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63.0%,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显著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医麻醉方法比较,将中医肛俞穴麻醉应用于肛肠疾病手术患者中能更好地提高麻醉满意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庄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综合护理措施

    目的:对综合护理措施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某院2013年9月~12月接诊的36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气道管理,观察组18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气道管理。结果:对照组18例患者,6例出现感染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3.3%;观察组18例患者。2例出现感染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1.1%;观察组患者感染等并发症控制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道管理,能有效提高预后质量,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华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胶囊内镜在基层医院消化道出血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胶囊内镜在基层医院不明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收治的3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胶囊内镜检查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将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13例正常,小肠粘膜隆起糜烂5例,小肠多发性点状出血4例,食管下段糜烂或溃疡2例,空肠息肉1例,小肠粘膜多发性溃疡或糜烂(考虑克罗恩病)3例,糜烂性胃炎及急性小肠炎症2例,空肠息肉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同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率为86.21%。结论:胶囊内镜在基层医院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全可靠,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蓝艺明;王施君;黄美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RS在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应用

    认知功能是脑的记忆、注意、语言及视空间技能等高级功能,其是人们适应周围环境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1]。随着脑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日益增多,约1/2的患者可能出现卒中后认知障碍,约1/3的患者可发展成痴呆[2]。因此如果在轻度阶段识别并进行早期干预,则有可能延缓甚至阻止痴呆的发生[3]。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一种测定体内化学物质的无创性检查,对脑部疾病的诊断及其病理生理过程的阐述起着重要的作用[4]。近年来MRS的相关研究发展迅速,现就MRS在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杜远敏;杜柏林;梁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共治疗12周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HbA1c均有改善,但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各有不同。治疗组血清TG及LDL-C降低明显,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治疗,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胡春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