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慧;徐丽婷;孙爱军;任俊;刘文
目的 以硝苯地平为模型药物,考察自制两亲性聚合物胶束的制剂学性质.方法 通过透射电镜和动态光散射法考察了胶束的外观、粒径,采用透析法考察体外释放.结果 胶束溶液为澄清透明液体,粒径20 ~ 60 nm,呈圆整球形,药物的释放与聚合物的组成有关.结论 胶束粒径分布均匀,聚合物的种类一定时,疏水链越长,聚合物胶束药物释放越慢.
作者:杨君;梁慧敏;丁平田;杨跃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b1(Ginsenoside Rb1,Rb1)对PDGF-BB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Rat aortic smooth muscle cells,RASM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免疫荧光法检测RASMCs的α-SM-actin.MTT法检测PDGF-BB(0、2、4、8、16、32 ng/mL组)诱导的RASMCs增殖效应和Rb1 (0、20、40、80 μg/mL组)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AnnexinV/PI法检测Rb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Rb1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1ot检测细胞PCNA、CDK2、CyclinE、P53和P21的表达.采用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建造颈动脉内膜增生大鼠模型.将大鼠分成4组:正常组、损伤非治疗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HE染色检测并计算颈动脉的内膜和管腔面积.免疫组化分析4组大鼠颈动脉内膜PCNA、P53和P21的表达.结果 RASMCs的纯度达(95±1.4)%.PDGF-BB诱导RASMCs增殖具有剂量时间依赖性.Rb1抑制PDGF-BB诱导的RASMCs增殖具有剂量依赖性并能够抑制其PCNA的蛋白表达.Rb1对PDGF-BB诱导增殖的RASMCs的凋亡无明显作用(P>0.05),但是能够减少S期细胞,阻滞细胞于G0/G1期.Rb1能够上调RASMCs的P53和P21的表达,而下调CDK2和CyclinE表达.球囊损伤组大鼠的颈动脉内膜比其他各组厚(P<0.05),管腔较其他组窄(P<0.05).Rb1治疗后大鼠颈动脉内膜变薄,管腔变窄,PCNA的表达显著减少,而P21和P53表达增加.结论 Rb1能够在体外抑制PDGF-BB诱导的RASMCs增殖,体内同样能够抑制VSMCs的增殖.这与Rb1上调VSMCs的P53和P21表达明显相关.
作者:李蓉;钟益刚;钱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非那雄胺联合经直肠微波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 将预实施TURP的患者分为4组,非那雄胺组(19例):行TURP前口服非那雄胺(保列治)5 mg/d,疗程10 d;微波组(17例):行TURP前经直肠前列腺微波治疗1个疗程(10 d);联合组(21例):行TURP前经直肠微波,加口服非那雄胺(保列治),疗程10d;空白组(21例):行TURP前无特殊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出血量并计算出血指数.结果 四组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非那雄胺组、微波组、联合组和空白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35.03±74.97)、(247.92±94.07)、(201.76±65.94)、(392.71±112.92)mL;出血指数分别为7.08±0.83、7.60±1.04、6.05士1.12、11.75±0.80.非那雄胺组、微波组和联合组的出血量均显著少于空白组(P<0.05),非那雄胺组出血指数小于微波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少于非那雄胺组和微波组(P<0.05).结论 非那雄胺联合经直肠前列腺微波可显著减少TURP的术中出血,效果优于单用非那雄胺或经直肠微波.
作者:赵晓风;张予才;刘亮;潘家波;王顺雨;赵志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茉莉酸类属于植物激素,能介导植物对外界伤害和病原菌侵染做出的应激防御反应,并对哺乳类动物癌细胞表现出抗癌活性.茉莉酸甲酯(MJ)是天然茉莉酸类中有效的抗癌衍生物,能抑制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癌细胞死亡.茉莉酸类还具有引起基因表达异常等其他抗癌活性.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茉莉酸类作为抗癌药物的研究进展,对茉莉酸类的抗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简单介绍.
作者:杨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例59岁女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为明确肺部病灶性质行胸部增强CT,输注碘普罗胺(优维显370)5 min后突发剧烈咳嗽、心悸、呼吸困难、神志恍惚,立即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10 min后患者上述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再次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注射,患者神志逐渐转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给予吸氧平喘对症治疗,住院26 d,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出院.
作者:陶丝煦;郑伟;唐美月;陈洋;陈愉;赵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对非甾体抗炎药醋氯芬酸的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综述.方法 查阅国内国际文献,回顾性总结醋氯芬酸的含量测定方法,通过分析其优缺点及适用条件,选择专属性强、灵敏度高且易于操作的含量分析方法.结果 目前,我国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进行醋氯芬酸相关制剂及其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并对HPLC的色谱条件进行了多次优化,提高了检测灵敏度.结论 随着HPLC技术的成熟应用和液-质联用技术和电化学法等其他分析方法的出现,药物体内外的定量分析更加精确.
作者:东磊磊;刘国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老年患者的耐药性特征,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老年患者病例233例,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和CLSI 2013年版判断标准进行耐药性监测,并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其他耐药率低于60%的包括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罗米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结论 老年患者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呈现出多重耐药且耐药率不断上升的特点,建议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并联合用药.
作者:张毅斐;武元赫;张毅;牛慧彦;何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内毒素血症大鼠急性肾损伤的影响.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内毒素组(L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6只.C组持续泵注生理盐水;L组静脉注射脂多糖LPS 5 mg/kg;D组静脉注射LPS 5 mg/kg后,先给予负荷量的右美托咪定7μg/kg,15 min后以5μg/(kg·h)持续泵注.各组均观察6h,取外周血和肾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含量变化;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含量;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与C组相比,L组和D组的血清TNF-α、IL-1β、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D组的血清TNF-α、IL-1β、肌酐和尿素氮含量均显著低于L组(P<0.05);D组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较L组有所减轻.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减轻脓毒血症引起的肾组织炎症反应,改善肾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于冬梅;张铁铮;周锦;陈克研;曹惠鹃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泮托拉唑钠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超说明书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通过对1例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泮托拉唑钠过程的具体分析,评价泮托拉唑钠在该类患者中超剂量使用的科学性.结果 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泮托拉唑钠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超剂量使用.结论 应建立泮托拉唑钠在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合理用药指南,加强用药干预,以改善其不合理使用现状.
作者:杜慧;徐丽婷;孙爱军;任俊;刘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阿霉素诱导小鼠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发生的过程,为未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给BALB/c小鼠尾静脉一次性注射阿霉素,按10 mg/kg给予,动态观察阿霉素注射后1、2、4、6周尿蛋白、血生化及光镜、电镜下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从第1周开始尿蛋白增加,第2周达高峰,4、6周与2周相比稍有下降;血清白蛋白(ALB)于第1周开始下降(P<0.01),2周达低值,4、6周较2周稍升高.光镜下,第1周肾小球无明显变化,肾小管可见蛋白管型;第2周部分肾小球可见节段性硬化,肾小管蛋白管型增多,较易见到;第4、6周可见50%以上肾小球中出现节段性硬化,肾小管扩张明显,可见大量蛋白管型及局部间质纤维化.电镜下,第1周偶可见足突融合,第2周足突融合更广泛,第4、6周出现足突融合变形,体积变大,胞质中微丝增多,并出现囊泡及包涵体,毛细血管袢闭塞,充血,大量红细胞填塞,内皮细胞孔消失,基底膜正常.结论 单次BALB/c小鼠鼠尾静脉注射10 mg/kg阿霉素,可成功诱导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模型.
作者:刘娜;王艳秋;杜丰;边晓慧;孙广萍;张蓓茹;周光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硼替佐米对肾移植抗体介导排斥反应(AM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输血致敏法构建大鼠肾移植AMR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静脉注射硼替佐米,研究其对移植肾功能和病理损害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供体特异性抗体(DSA)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移植肾C4d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CD68表达以反映巨噬细胞的浸润.结果 硼替佐米可以明显改善肾移植AMR大鼠移植肾功能(P<0.05),减轻移植肾病理损害.硼替佐米显著降低大鼠肾移植AMR模型血清中IgM、IgG2b和IgG2c等DSA亚型的水平(P<0.05),同时抑制移植肾组织中C4d的表达和巨噬细胞浸润.结论 硼替佐米对肾移植AMR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受体DSA产生及减少移植肾组织中巨噬细胞浸润有关.
作者:黄耿文;丁翔;雷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血浆中异烟肼和乙酰异烟肼的浓度.方法 色谱柱为Inertsil ODS-SP(4.6 mm×150 mm,5μm),以甲醇-0.05 mol/L磷酸二氢钾(三乙胺调pH=5.6)为流动相,柱温:40℃,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20 μL,检测波长:261 nm.结果 三组分在线性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2 >0.99),日内、日间精密度RSD< 10%,平均回收率为80% ~ 120%.结论 本方法专属性好,样品处理简单,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
作者:张亮;侯文洁;钱智磊;周秋云;丁红梓;王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回顾性调查我院住院患者的超说明书用药现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静脉配置中心审方药师、住院药房配置药师和发药药师提供药品超说明书使用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2013年4-10月静脉配置中心电子处方,依据药品说明书,分析各超说明书的用药情况、用药类型,对超说明书用药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共抽取130 000张处方,涉及有关药品192种.静脉配置中心总超说明书的用药发生率为0.4%,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为0.57%,2013年4-10月为0.2%.超说明书用药的类型主要包括给药次数、适应证和剂量.医嘱超说明书用药前3位为:抗感染药、中成药、心血管系统药.结论 随着静脉配置中心审方药师逐渐熟练,医院信息化设施的完善,医院住院患者超说明书用药有所减少,医生和临床药师及时沟通,保证了新指南和临床实际用药相结合,保障患者安全用药.
作者:王宇;徐颖颖;张相彩;王怀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作用.方法 取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成7组:对照组(Con组);CoCl2组(CoCl2组):加入300 μM CoCl2处理1h,然后更换正常的培养基培养24 h,之后更换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脂肪乳剂组(Intralipid,Intra组):加入10%脂肪乳剂90 μL预处理1h后加入300 μM CoCl2;异丙酚组(prop组)培养孔中加入10、20、50、100 μM浓度的异丙酚预处理1h后,同CoCl2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的凋亡.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的异丙酚对NGF及其受体TrkA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CoCl2组,10、20、50、100 μM浓度异丙酚组,用RT-PCR检测NGF mRNA和TrkA mRNA表达.为探讨NGF/TrkA的作用,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Cl2组,50 μM异丙酚组,1.0 μmol/L K252a组.结果 脂肪乳剂组与CoCl2组比较,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 μM异丙酚预处理可以明显增加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增殖能力,减少凋亡(P<0.01),50 μM异丙酚预处理上调NGF mRNA和TrkA mRNA的表达(P<0.05或P<0.叭),10、20、100 μM异丙酚组与缺氧/复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K252a抑制(P<0.01).结论 50 μM异丙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后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NGF及其受体TrkA在异丙酚的预处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冯娅妮;石强;孙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肾内科住院医嘱超说明书用药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在我院肾内科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的病历中,每月随机抽取20份,根据药品说明书内容,判断其是否为超说明书用药,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抽取的240份病例中,长期医嘱3 718条,超说明书用药医嘱684条,主要包括超适应证(16.0%)、超用法用量(3.8%)等.其中心血管系统药物超说明书用药比例为39.36%.结论 肾内科超说明书用药较为普遍,医疗过程中存在潜在风险,医院的相关工作人员、医生和药师均应加强重视,共同促进药物合理使用,避免和减少因超说明书用药导致的药物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张晓荧;李艳娇;张四喜;肖旭;宋燕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利福平与硝苯地平的药物相互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查阅病历资料及相关文献,对1例伴高血压的肺结核病例的用药问题进行分析.结果 利福平可引起硝苯地平血药浓度降低,可能与利福平对CYP3 A4的诱导作用有关.结论 临床医师应该加强对利福平药物相互作用的观察和研究,以促进抗结核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陈旭丽;王金明;杨赛成;王石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凝胶剂作为一种新型制剂,已成为目前国内外制剂领域研究的热点.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本文就凝胶剂的特点与分类、处方组成与优化、质量评价、毒性及刺激性评价、临床应用等进行全面介绍,旨在为今后更好地研究开发和临床应用该新型制剂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马维娜;谷福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单独治疗或与钙剂联合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老年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二甲双胍组、联合组.二甲双胍的起始用量为500 mg/d,观察期间根据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可增加至2 000 mg/d;钙剂补充:患者每日口服钙片(含钙1 000 mg/d).观察患者治疗24周前后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变化.结果 两组骨密度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联合组骨钙素和血钙水平明显升高,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酶水平明显降低(P<0.05);联合组的血清骨钙素和血钙水平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P<0.05),血清硬化蛋白和血清Ⅰ型胶原C端肽酶水平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钙水平和骨钙素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二甲双胍和钙剂联合治疗可能通过增加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来降低2型糖尿病致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作者:李晓艳;何蓉;姜友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0 引言卡马西平临床主要用于癫(间)、周围神经痛等的治疗.近年来,随着卡马西平适应证的增加,如用于控制酒精戒断、改善耳鸣、失眠、头痛及抗利尿等.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亦升高,常见的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头晕、头痛、共济失调、嗜睡、疲劳、复视)、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及皮肤过敏反应等[1].其中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药疹,且其发生率逐渐增高[2-3].但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比较少见[1,4-9],伴变态反应性口炎及肝功能损害的更是少见.以下结合我院1例服用卡马西平并右旋布洛芬胶囊后出现重症药疹的特殊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探讨该患者出现药疹的可能机制,以便为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参考.
作者:李波;姜黎;尚天琼;杨漾;蔡亚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15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5组,每组30只,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高血压脑出血模型组(M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向双肾双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右侧尾状核注入含0.4U胶原酶(Ⅶ型)的生理盐水2μL,诱导脑出血.S组大鼠与模型大鼠手术过程相同,仅向尾状核注入2L生理盐水.D组于制作模型前经腹腔注射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100 μg/kg,N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C组不行任何处理.评估高血压脑出血大鼠24 h神经行为学评分,采用TUNEL染色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计算凋亡指数,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血肿周围细胞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C组、s组比较,M组、D组和N组大鼠高血压脑出血后24 h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1、3、5d血肿周围脑组织凋亡细胞增加,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P<0.05);与M组比较,D组大鼠高血压脑出血后24 h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l、3、5d血肿周围脑组织凋亡细胞减少,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下调(P<0.05);与D组比较,N组大鼠高血压脑出血后24 h神经行为学评分升高,1、3、5d血肿周围脑组织凋亡细胞增加,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抑制高血压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脑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血肿周围脑组织Bcl-2表达和下调Bax表达有关.
作者:栾宏权;姚柱炜;蒙剑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