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耳尖放血疗法配合针刺治疗失眠症59例

马小梅

关键词:耳尖放血, 针刺, 失眠症疗效观察
摘要:失眠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不易入睡或易于觉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睡.近应用耳尖放血疗法配合针刺治疗中医辨证属虚中加实证的失眠患者59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微生物检验常见问题分析

    临床实验室服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临床医师的医疗决策质量,临床实验室要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不合理的选择微生物检验项目不仅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而且药物的副作用会对患者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几种常见问题

    作者:谷万余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密闭式回血在血液透析留置导管中的运用

    目的:分析血透患者长期导管感染的原因,采用密闭式回血方法,并加强护理,减少导管感染.方法:观察50例留置导管患相关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密闭式回血在留置导管中运用的益处.结果:50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液感染1例,结论:采用密闭式回血方法并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精心的护理,可明显降低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张芳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无保护会阴接生的探讨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接生法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及会阴严重裂伤率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500例初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自愿接受正常分娩不保护会阴的初产妇为观察组(250例)于宫口开全胎头着冠后,进行产道润滑,助产士指导产妇哈气,在无保护会阴状态下分娩.正常分娩的初产妇为对照组(250例).采用传统的保护会阴的接生方法进行接产,观察两组初产妇会阴裂伤的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会阴侧切20例,占8%;对照组会阴侧切64例,占25.6%,两组会阴侧切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无保护会阴接生法能降低初产妇会阴侧切率及会阴严重裂伤率.

    作者:肖文萍;谢萍;周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文明用语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语言也是一种特殊的治疗良药,护士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是相互配合的重要基石,这也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其中的文明用语在护患护理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明用语能反应出一个护士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和精神风貌,是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正确使用文明用语,是加强护患沟通,增进护患感情,避免冲突的良策.

    作者:周桂英;孙莹;杜浩慧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整体护理用于改善ICU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比整体护理措施与常规护理措施应用于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患者在改善心理状态方面的临床效果.分析整体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到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ICU重症监护室住院治疗的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整体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评分情况并调查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得分为(45.32±9.84)分,对照组的为(60.47±11.13)分;实验组患者的SDS的得分为(44.81±12.15)分,对照组的为(60.88±11.58)分.实验组的患者的满意率为80%,对照组的满意率为43%.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整体护理用于改善ICU患者的心理状态满意度高,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孙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的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研究探讨血液透析室的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及其引发原因,以及针对引发风险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降低风险的措施.为医护工作者对于血液透析护理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血液透析室的成功案例以及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我院实行的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的降低风险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患者的对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实行血液透析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后,我院血液透析室各项工作秩序井然,风险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了患者的治疗风险.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前,我院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6%,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后,我院血液透析室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6%,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前,血液透析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85.6%,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后,血液透析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97.4%,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实行护理质量管理,对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人员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医院重视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血液透析中心发生的风险事件设定必要的奖惩措施用以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的提高、护理责任心的加强.上述种种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血液透析中心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避免发生医患纠纷事件.

    作者:李青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3与增生性瘢痕

    增生性瘢痕是在人体创伤后,成纤维细胞增殖失控,胶原等大量结缔组织基质的过度产生和沉积为特征的人类真皮区特有的纤维代谢性疾病,是创伤过度愈合反应的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活化后可促进瘢痕形成,而转化生长因子β3可减少转化生长因子β1的产生,从而达到抗瘢痕形成的作用.

    作者:昝钦;王宝云;胡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两代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个人和社会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研究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于精神分裂症住院治疗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方法:在为期8周的对照研究中,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组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组.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4周末、第8周末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社会功能.结果:所有患者PANSS评分和PSP评分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PANSS评分在治疗后第4周末、第8周末无显著差异(P>0 05),第一代组PSP评分改善在治疗后第4周末与第二代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第8周末第二代组的PSP均分改善优于第一代组(P<0.01).结论:两代抗精神病药物在精神症状改善方面没有明显差异,在4周末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方面也没有明显差异,到第8周末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方面才出现差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更好改善患者的个人和社会功能.

    作者:潘海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与DR片诊断外伤肋骨骨折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肋骨骨折临床诊断过程中DR片与多层螺旋CT的确诊率展开对比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3年4月所收治的126例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行DR片与多层螺旋CT检查,将这两种检查所得的结果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所有患者经诊断共有320处肋骨骨折,其中DR片检出206处骨折,其检出率为64.4%,多层螺旋CT检出313处骨折,其检出率为97.8%;两组患者的检出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结论: 在对外伤肋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治疗中,多层螺旋CT扫描三维或二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优于DR胸部平片,它在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因此,在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董文波;马灿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护理安全重在防范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重在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制定防范措施,大限度地防止护理纠纷、差错及事故的发生,以确保护理工作优质高效地进行.

    作者:吴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钳刮术终止妊娠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妊娠终止术中钳刮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近两年来开展钳刮术的育龄期妇女中选取42例,对其情况进行回顾.结果:疼痛控制率达到了80.95%.手术持续时间在12min-22min内,术中出血量多为255mL,少仅125mL.术后出血时间长7.5d,短仅4.5h.无感染和子宫穿孔.结论:钳刮术作为重要的计划生育手术,其普及率非常高,且该手术以安全性高和效果理想的特点,广为大众所接受.

    作者:沈建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静脉麻醉对于小儿疝气手术的临床影响

    目的:探讨在对小儿疝气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比较两种不同静脉麻醉方法对患儿进行麻醉之后的效果,终确定优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2年6月小儿疝气患者102例,由监护人的要求来决定患儿的麻醉方法,并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麻醉1组与麻醉2组,患儿的例数分别为60例和42例,比较两组患儿麻醉之后的起效时间以及恢复时间与是否出现了恶心以及呼吸受到抑制等情况,终确定佳的麻醉方法.结果:在起效时间以及恢复时间方面存在着差异,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在麻醉后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疝气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联合氯胺酮的麻醉方法对患者进行麻醉,显示了非常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叶克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食道癌支架植入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食道癌至食道狭窄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对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食道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内进行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应体会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在X光机定位下经口置人支架.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结论:食道支架置入及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对于治疗食道癌所致食道狭窄及食道气管瘘安全、有效、创伤小.

    作者:邓成凤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一例胃管置入误入气管无典型症状的临床分析

    临床上留置胃管主要应用于胃肠减压.洗胃和鼻饲等.在置管过程中,胃管误入气管的现象时可发生呛咳、呼吸困难、发绀是误入气管的典型症状.

    作者:彭爱珍;刘施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哮喘急救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重症哮喘急救中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附属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6月重症哮喘共60例,均给予加强龙、氨茶碱静脉给药,给予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同时给予祛痰药物等,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维持酸碱平衡后病情未见好转,给予鼻面罩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患者无创正压通气前、通气后12h、24h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等进行测定,并观察指标改善情况.结果:59例患者均抢救成功,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通气后12h、24h动脉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均显著低于通气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在较短时间内改善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救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高青;曹海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来氟米特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来氟米特(LEF)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33例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肾活检确诊为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F治疗组选择LEF联合泼尼松治疗,环磷酰胺(CTX)对照组采用间断CTX冲击联合泼尼松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经过24周的治疗,LEF治疗组的完全缓解率为26.7%,总有效率为60.0%;CTX对照组的完全缓解率为23.5%,总有效率为46.5%;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F治疗组经过24周的治疗,尿蛋白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血浆白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CTX治疗组尿蛋白量及血浆白蛋白虽然较治疗前也有明显改善(P<0.05),但总有效率低于LEF治疗组(P<0.05).LEF治疗组出现白细胞降低及腹泻各1例,CTX治疗组发生肺部感染1例,白细胞降低及转氨酶升高各2例;LEF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TX对照组(P<0.05).结果: LEF联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膜性肾病疗效优于环磷酰胺,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陈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剖宫产后切口妊娠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研究剖宫产后了宫切口妊娠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特征,为临床医生早期诊断、早期处理本病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有23例经阴道超声检查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本病初诊误诊19例,误诊率76%, 25例患者中保守治疗22例,21例痊愈,占95. 45%; 2例治疗失败而行全了宫切除术.结论:有剖宫产史的妇女因停经就诊时,要常规行阴道超声检查,对阴道超声怀疑切口妊娠的病例,有必要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诊断切口妊娠的主要方法;甲氨蝶吟加清宫术可作为治疗切口妊娠的主要方法,可有效地避免了宫切除.

    作者:谢文浩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胎膜早破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原因及进行有效预防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胎膜早破120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定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发生羊水污染6人(5%),新生儿窒息3人(2.5%),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对胎膜早破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正确处理和护理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发病率.

    作者:刘志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急性脑损伤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脑损伤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对300例急性脑损伤临床病历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损伤后心电图异常与脑损伤部位、损伤程度、颅内压增高、应激反应等多种原因有关,不同程度脑损伤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改变,心电图异常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度脑损伤不同部位与心电图异常表现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易出现心电图异常,应及时发现,动态观察,采取综合性治疗.

    作者:樊继军;马彦;段强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慢阻肺患者的护理心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进行性不可逆的气道阻塞性疾病,是呼吸系统常见的一种老年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为不完全可逆的进行性气道阻塞.临床表现为长期的反复咳嗽、咯痰和喘憋,甚至累计全身各系统.其病理基础是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血等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正确的护理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缓解,对于该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如下护理要点:

    作者:陈小玉;刘金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