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凯丰;周志芳
目的 探讨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类型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在本院出生的315例先心病患儿和同期出生的315例健康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了解围产儿中先心病的发病率、分类及其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0年围产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4.31%;居前五位先心病类型为心腔和心连接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心腔和心连接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动脉导管未闭、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心腔和心连接的其他先天性畸形+动脉导管末闭;年龄、家庭住址、年平均收入、文化程度、孕妇孕早期糖尿病、孕妇孕早期患其它疾病等六个因素为与先心病有关的高危因素.结论 应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提高产前产后诊治水平,避免与先心病有关的高危因素,以降低先心病发生率.
作者:陈棱丽;郑湘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医务人员焦虑状况并找出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对湖南省所有医院和医务人员随机抽样调查获得样本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Kruskal - Waliis H和多因素分析Ordinal回归找出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调查7 917名医务人员,有效问卷7 882份,有效率为99.5%.单因素分析显示医院属性、性别、婚姻状况、年龄、职业、科室、收入、每周加班时间、每周上晚班频率、每天接诊病人数、每月参与抢救病人数对焦虑患者的构成产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dinal回归显示随着收入降低,每天接诊病人数的增加、每月参与抢救病人数的增加、每周加班时间的增加、上晚夜班频率的增加,焦虑程度随之增加.结论 调解医务人员压力时应考虑增加医务人员每月收入、减少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减少人均加班时间和上晚班的频率,增加人力资源.
作者:肖亚洲;海燕;杜其云;刘智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通过死亡率、期望寿命、去死因期望寿命、减寿年数等指标分析居民死亡和减寿的主要原因.结果 2010年杨浦区居民死亡率7.85‰(标化死亡率2.24‰),男性高于女性;前五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性疾病、损伤与中毒,死亡率在33.70/10万~292.49/10万;期望寿命82.52岁,去除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后,预期寿命分别可增加6.58岁和3.96岁;以减寿年数(YPLL)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五位死因分别为肿瘤、循环系病、损伤与中毒、新生儿病及先天异常;以平均减寿年数( AYLL)计,导致潜在寿命损失的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病、先天异常、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损伤与中毒和肿瘤.各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结论 对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口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进行防治的同时,也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主要影响低年龄组死因的损伤与中毒及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等的防治工作.
作者:管晓晔;李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衡阳市乳腺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乳腺癌患者一般情况问卷与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 B),对105名术后乳腺癌患者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 衡阳市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年龄、职业、临床分期、月收入、术后时间.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随年龄的增高、病情的加重而降低;临床分期越晚,患者的生命质量也越差.
作者:谢笛;童亮宇;童心;周孝元;徐梓成;童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大新县2010年新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措施.方法 收集儿童入托和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和补证、补种疫苗的报表资料,并分类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大新县2010年共有178所小学和62所幼儿园开展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共查验8 232人,查验覆盖率为100%.儿童持证率为97.96%,五苗全程接种率为90.25%;儿童补证率和补种率分别为69.64%、88.28%,城区小学补证率仅为43.90%,乡镇小学补种率仅为82.37%.城区小学及幼儿园儿童五苗全程接种率和补种率均显著高于乡镇,而持证率乡镇幼儿园高于城区幼儿园,补证率乡镇小学高于城区小学(P均<0.05).结论 大新县2010年新入学、入托儿童的持证率和五苗全程接种率均较高,但补证率和补种率偏低,城区小学补证率低,乡镇小学补种率低.针对这一问题,建议卫生、教育部门做好协调工作,根据职责分工,配合做好新入学、入托儿童的查验证和补证补种工作.
作者:李长勇;方小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郴州市近十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利用网络直报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库及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调查资料,描述与分析郴州市十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布特征.结果2001 - 2010年郴州市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320起,发病9 272人.其中Ⅰ级事件4起(1.25%),Ⅱ级29起(9.07%),Ⅲ级61起(19.16%),Ⅳ级236起(73.73%).波及人口462 000人,罹患率144.88/万,病死率3.32%,累计死:率1.89/万.其中传染病暴发疫情131起(40.93%),流感、水痘、麻疹、伤寒和腮腺炎是主要疾病;食物中毒48起(15.06%),安全事故121起(35.08%),死亡571例,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要的死亡原因.事件的高发场所与高发人群为学校、工矿中的学生与农民工.结论 郴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暴发疫情、食物中毒和生产安全事故为主,学校和矿山是事件的高发场所.提示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抓好免疫接种、重视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开展健康教育等几个方面,此外,环境污染事件和自然灾害事件也要引起足够关注.
作者:周一平;周少平;梁翔;段良松;黄晓;刘庆武;李艳兰;李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ART综合管理模式对HAART疗效的影响,为制定提高服药依从性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对100例自愿参加本项目的患者实施HAART综合管理,项目实施时间为1年,在干预前后对患者以问卷形式进行资料收集,以评价项目实施效果.结果 100例患者初始CD4细胞计数平均为159个/μl,项目管理1年后,81例患者CD4细胞计数平均为255个/μl,增长了96个/μl(t= 4.6,P<0.01),除了退出治疗和失访等外,有8例患者死亡.经过项目管理后,患者的漏服药物比以前显著减少(X2=4.0,P<0.05),按时服药的频率比以前显著提高(X2=4.4,P<0.05).结论 服药依从性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效果有显著的影响,通过HAART的综合管理模式,对患者进行多方面的干预,可以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患者心理社会健康,使治疗得以维持,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退出率,并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凌雪梅;邓晓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应用顶空气相色谱测定法测定医疗注射器械中的环氧乙烷浓度.方法 HP-5色谱柱(30 m×250 μm×0.25 μm)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柱温为120℃,保持8 min: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结果 环氧乙烷在5~50 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4,低检出浓度为1μg/g;相对标准偏差为1.7%~5.6%.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准确度均达到有机溶剂残留量测定的要求,可用于输液器、注射器中环氧乙烷残留量的测定.
作者:陶赛辉;夏文斌;周瑞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临床常见标本中肠杆菌科感染菌中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湖南省人民医院2008 - 2010年中肠杆菌科检出的病原菌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ion分析仪鉴定,CLSI推荐的双纸片确认ESBLs菌株和进行药敏检测.结果 在肠杆菌科4 330株细菌中共检出2 445株产ESBLs菌,检出率占病原菌57.3%,以痰、尿液、分泌物、脓液等标本检出率为高,不同标本类型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菌属组在不同标本类型中产ESBL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菌属组中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临床病区产ESBLs菌分析:儿科、肾内科、肝胆科、泌尿外科感染的产ESBLs菌均占感染菌56.1%以上,不同病区间产ESBLs检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种病原菌中产ESBLs中病区比较:大肠埃希菌属组、肺炎克雷伯菌属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菌属组中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析20种抗菌药物对4 330株细菌中产ESBLs表明:ESBLs阴性菌株已有相当部分耐药,产ESBLs菌株对绝大部分抗菌药耐药,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类几近完全无效,对阿米卡星部分耐药,唯一可选的只有亚胺培南对产ESBLs菌敏感.结论 产ESBLs菌是肠杆菌科感染菌中主要致病菌,且广泛耐药,在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必须加强耐药监测、严格合理选择用药.
作者:刘琼;陈雪初;余宇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他汀类降脂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糖尿病肾病Ⅳ期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福辛普利钠治疗)和治疗组(辛伐他汀+福辛普利钠治疗).治疗12周后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UAE)、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血清胱抑素(Cystatin C).结果 ①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组间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24 h - UAE、Cystatin C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TG、TC、LDL较治疗前减低,HDL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FBG、Cr、BUN、UA均无明显变化.③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24 h- UAE、Cystatin C、TG、TC、LDL均较对照组低,HDL较对照组高;而治疗后两组患者FBG、Cr、BUN、UA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他汀类降脂药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通过有效改善早期糖尿病肾病而达到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的目的.
作者:安英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内蒙古地区鄂温克族人HLA- DQA1基因多态性.方法 采用PCR - SSP技术对内蒙古地区198例鄂温克族人群HLA- DQA1等位基因进行型别分析.结果 鄂温克族中高频率的HLA- DQA1等位基因是0301、0104、0501和0102;低频率等位基因为0201和0103;未检出0101、0302、0401、0601.结论 鄂温克族人群HLA-DQA1基因分布有其独特性.
作者:贾海鹰;贾海波;施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崇州市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儿50例,根据患儿的预后分为两组:好转组32例和恶化组18例.分别在入院后第1、2、3、4、5d进行血小板计数监测,分析血小板计数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好转组和恶化组患儿入院第1d的血小板计数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入院后第2、3d的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之后维持稳定状态;而恶化组患儿从入院后第2d起,血小板计数呈持续下降趋势,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血小板的变化对判断重症肺炎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预警价值,可作为评估患儿预后的一个比较可靠的监测指标.
作者:邓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广州市居民对饮用水健康知识的认知、态度、行为与信念现状,为预防因健康饮用水知识缺乏而导致的疾病及不良健康状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 针对调查目的与要求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与健康有关的各饮用水知识及其知晓情况等.随机抽取广州市十区的966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有效调查问卷877份,应答率为90.79%.调查发现广州市居民对关于饮水常见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如对重金属对人体危害知识等回答正确率高为98.52%,对饮水正确提法知晓率次之为78.34%,自来水发黄有味道原因知晓率为76.74%,利于饮水健康习惯知晓率为61.57%,而饮用水时看重身体有益者占45.38%.然而居民对专业性较强的饮水知识,如饮水净化过程、喝水时间、活化水及矿融生态水知识知晓率普遍较低,分别为2.96%、7.18%、11.29%、10.83%.在调查的居民中,对饮水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好者占27.36%,认为掌握一般者则占55.53%,而掌握较差者占17.10%,对目前提供的饮水满意者为216人,满意度仅为24.63%,表明居民对饮水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及对提供的饮水满意度偏低.经调查和指导后,广州市居民对饮用水种类选取的意愿有所变化.选择矿泉水的意愿明显增加,增至首位;而选择纯净水及自来水的意愿则有所下降.结论 广州市居民饮用水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居民对饮水知识掌握情况一般及对提供的饮水满意度也偏低,加强饮水相关宣传教育有利于居民的健康饮水.
作者:魏莲;练秋红;曾婷;李全敏;易粤湘;黄金印;雷毅雄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医疗机构传染病预防控制能力,为有效应对传染病的流行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医院进行防控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全面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分析评价培训前后医院预防控制传染病的能力和水平.结果 岳塘区某医院疫情报告和管理工作培训前后得分率分别是70.00%、94.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得分率分别是71.50%、9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得分率分别是69.00%、9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前后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是68.89%、9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医院《传染病防治法》等的全面培训和指导,可以提高医院传染病防治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张铁坤;王友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置铜节育器(IUD)妇女子宫内膜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及对内膜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60例要求取器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T CuIUD出血组20例、O CuIUD出血组20例、无出血组20例,与未置器组10例对照.取器时刮取内膜,采用半定量RT- PCR检测iNOS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MVD的表达.结果 置器后iNOS mRNA、VEGF、MVD的表达均较置器前升高,出血组较无出血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OS mRNA的表达在置T CuIUD出血组高于O CuIU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表达在置TCuIUD出血组与置OCuIUD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MVD在不同组别的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NOSmRNA与MVD的表达无直线相关性.结论 置CuIUD对内膜iNOS、VEGF、MVD的表达产生影响,两者的变化规律并不同步,但可能有一定关联,可能与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环节和作用不同有关.
作者:杜天竹;黄晓慧;罗新;王火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尿路感染中的定位作用.方法 选取尿路感染患者106例,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检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结果 上尿路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下尿路感染患者组(P<0.01),PCT对上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81.1%,特异性为85.5%,阳性预测值为80.3%,阴性预测值为92.5%,均高于CRP和WBC.结论 血清PCT水平的测定对尿路感染有定位作用.
作者:彭凯丰;周志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与冠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患者45例,支架数83个,分别接受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对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进行评估.结果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显示83枚支架中能满足影像评价的68枚(81.9%),68枚支架中ISR阳性13枚(19.1%),ISR阴性55枚(80.9%);CCA检查结果显示68枚支架中ISR阳性9枚(13.2%),ISR阴性59枚(86.8%).与CAG对照,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ISR阳性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3.3% (10/12)、94.7% (53/56)、76.9% (10/13)、96.4% (53/55)、92.7% (63/68).采用Kappa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Kappa= 0.539,说明两者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诊断冠脉支架再狭窄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高,可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访的无创性手段之一.
作者:闫海波;丁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1991 - 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趋势,并进行短期预测,为继续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根据全国城乡1991-200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数据,拟合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进行回代预测、拟合精度评价和外推预测.结果 建立的预测模型为:全国(x)(1)(t+1)= - 924.6e-0.065t +985.6,城市(x)(1)(t+1)=-450.7e-0.046t+ 471.6,农村(x)(1)(t+1)=-1 071.7e0.064t+1 142.8,拟合精度等级全国及农村达好级别,城市为二级.结论 GM(1,1)模型拟合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数据结果理想,可用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短期预测.
作者:刘洁;何钦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临湘市肺结核发现与治疗转归情况.方法 分析临湘市2005-2009年肺结核病人来源、途径以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 2005和2009年转诊到位率由51.2%上升到57.5%,追踪到位率由87.5%上升到94.7%,5年全市共新登记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数1 175例,平均自愈率92.8%.结论 2005-2009年临湘市肺结核病人的发现以及治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是应用了DOTS和社会高度重视的结果,今后应加强医防合作.
作者:张栋梁;孙伟波;骆华良;陈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携带Survivin - △3 (T34A)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口服疫苗对乳腺瘤MCF-7注射细胞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效果.方法 人工合成Survivin- △3(T34A)基因,先后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FGFP -N1和pVAX1载体,获得pVAX1 - Survivin -3 (T34A) - EGFP真核表达载体,电转化至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小鼠分别口服pVAX1 - Survivin - △3(T34A) - EGFP转染沙门菌(实验组)、pVAX1 - EGFP转染沙门菌(空质粒组)、沙门菌(对照组)和PBS(空白对照组)后,再皮下注射MCF -7乳腺癌细胞,采用Westem-blotting检测Survivin-△3(T34A)蛋白水平,以及测定注射部位瘤块的体积大小.结果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VAX1 - Survivin- △3(T34A) - EGFP并转化到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得到表达;在空质粒组、细菌组、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小鼠中,肿瘤瘤块平均直径分别为(25.813±0.108)mm、(25.627±0.117)mm、(26.257±0.213)mm、(9.124±0.086) mm;实验组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能在血清中检测到Survivin- △3(T34A) - EGFP融合蛋白的存在.结论 小鼠口服携带Survivin- △3(T34A)真核质粒的沙门菌后,能够抑制MCF-7乳腺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
作者:陈英利;祁冬冬;李翀;朴金花;张霞;苏晓杰;林雪松;张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