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江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实施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高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3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80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微创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显著高于传统组(61.5%)(P<0.05),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并发症包括再出血、肺部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微创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取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提高患者存活率,术后患者身体恢复状况较好,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张渠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一定数量的冠心病患者经过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后的疗效观察,明确体外反搏是否能够明显改善冠心病患者的病情。方法:将60例UA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为3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拜阿司匹林、调脂药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中医症候积分以及临床症状积分,统计两组治疗后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NYHA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中医症候积分、心绞痛症状均有改善,并且治疗组的疗效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可以明显的提高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作者:张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益气通腑汤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行妇科腹部手术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实验组20例。对于对照组,按腹部手术进行术后常规护理,对于实验组,在腹部手术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口服益气通腑汤。对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次数、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次数、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口服益气通腑汤,能够有效缩短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排气、排便时间,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阮洁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阿莫西林联合碳酸铝镁片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诊治的消化道溃疡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阿莫西林联合碳酸铝镁片与兰索拉唑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第4周的治疗有效率是72.00%,第6周的治疗有效是86.00%;而对照组患者第4周的治疗有效率是84.00%,第6周的治疗有效率是94.00%。观察组患者第4周和第6周的治疗有效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观察组的治疗效果要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P<0.05,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莫西林联合碳酸铝镁片与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该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汪帆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多种肺癌标志物的分析,为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南通大学附属吴江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肿瘤科住院采用一线方案化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共计74例患者纳入统计分析,年龄66±19岁,其中男43例,女31例,腺癌29例,鳞癌22例,小细胞肺癌23例;对照组为肺部CT未见异常的健康人群。结果:CEA在腺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58.6%;NSE 在小细胞肺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73.9%;CYFRA21-1在鳞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72.7%;CA125在腺癌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为72.4%。在与对照组的比较中,腺癌组CEA、CYFRA21-1、CA1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鳞癌组仅CYFRA21-1显著高于对照组;小细胞肺癌组仅NSE 高于对照组;与腺癌组比较中,鳞癌组和小细胞肺癌组中的CEA、CA125均低于腺癌组;与小细胞肺癌组比较中,鳞癌组和腺癌组NSE均低于小细胞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位腺癌患者治疗前后差异明显,治疗四周期后肿瘤大小、CEA、CYFRA21-1、CA125均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在肺癌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曹婷华;陈超;凌鑫;李燕;宁志强;陆海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本次主要对早期综合护理用于脑梗塞患者语言与肢体功能康复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并已确诊的脑梗塞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采取常规护理者为参照组,在参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早期综合护理者为试验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试验组语言和肢体功能的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改善显著。与参照组相比明显要优,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塞患者应用早期综合护理不仅可促进其语言及肢体功能的恢复,还可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
作者:刘慧;唐冬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2年6月-2016年8月前来我院就诊的股骨近端骨折患者88例,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有38例,观察组患者有50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钢板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不同的治疗方法对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全部患者股骨近端骨折均一期愈合。对照组患者的骨折手术时间为66.5±6.8min,愈合时间为15.5±0.5周,出血量500±30ml,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手术时间为50.5±3.6m i n,愈合时间为9.6±0.5周,出血量300±40ml。经X2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解剖钢板的治疗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借鉴和推广。
作者:王红林;侯海林;刘建平;金泉;徐建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白血病化疗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临床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80例在我院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者进行护理研究,化疗时间在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按照护理方式区别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前者采用常规护理,后者采用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根据两组所得护理总有效率数据发现,实验组数据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在接受化疗的白血病患者而言,给予优质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疗效,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庞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随着当代社会工作竟争压力的加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疾病也容易侵袭人体健康。很多人表面看起来很健康,殊不知身体可能已经潜伏着某些早期病理改变,很多妇科疾病在前期并无明显症状,而其潜在危险却是难以准确预料的,一旦突发,所带来的身体危害都是难以估计的。
作者:杨林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妇科护理工作中患者隐私保护状况,探讨对患者的隐私保护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12月妇科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针对对照组的妇科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而对观察组患者在普通护理基础上,加强患者的隐私保护。结果:实施了隐私保护的实验组妇科患者,其隐私的泄露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护理中医护人员应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对隐私采取保护措施,将保护隐私变成一种习惯与责任,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苏国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米非司酮在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收治的97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97例患者治疗后的子宫平均面积和子宫肌瘤平均面积明显少于治疗前,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中97例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异常或者其他不良反应,在用药期间3例患者出现了轻度恶心的症状,4例患者出现阴道干燥的症状,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后,临床不良反应消失,优势明显。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其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少,对患者自身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观察护理干预在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阑尾炎手术患者(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阑尾炎手术患者,观察组再实施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伤口感染、伤口延迟恢复率、家属满意度的比较中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阑尾炎患者术后护理干预不仅可以防止患者的伤口感染,还可以得到患者家属的高度信任与满意,干预患者伤口的感染情况,患者家属的满意程度也相对较高。
作者:胡一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提高ICU(重症监护室)护理质量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94例于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单双号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水平及危险事故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水平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危险事故发生率为2.13%,对照组为17.02%,观察组患者危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ICU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国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放射性核素治疗患者实施多媒体健康教育,让患者更好地接受隔离配合治疗,减少放射性核素的污染,避免对放射性敏感人群的影响,大限度地加速治疗患者体内核素的排出。方法: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选择80例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患者,年龄13-75岁,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例均采用标准化PPT进行健康教育,以 PPT 形式集中授课:由护士长组织科室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授课内容。科室内由专业基础扎实、有讲授经验的护理人员采用 PPT 形式将授课内容图文并茂的向病人和(或)家属进行讲解。讲课结束后通过互动及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病人或家属意见和需求,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进一步优化健康教育内容,完善PPT健康教育的内容,从而增进病人对疾病和核素治疗的正确认识,提高其诊疗依从性,改善和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书面及口头教育的形式。结论:通过标准化的PPT健康教育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住院隔离期间的依从性,加强了护患沟通机会,及时了解患者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了护士的学习主动性。
作者:郑双芝;孙美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进行石淋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效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6年11月收治120例石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范围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西医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进行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的对比。结果:观察组具有96.7%治疗有效率,对照组具有66.7%治疗有效率,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淋临床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艳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及对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病区在2016年5月-2016年10月分娩产妇产后尿潴留的发病情况,总结其发病原因及护理体会。结果:50例中49例膀胱功能恢复,膀胱恢复率为98.00%,1例带尿管出院,经过预后干预之后,患者病情好转,经过院外调养后恢复。结论:临床上对于产后尿潴留产妇,需要加强产后护理,这对减少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程路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运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6月入院的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5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28人。给予对照组患者铝碳酸镁治疗,观察组运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2.9%,对照组为7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15%,对照组为37.5%,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胃溃疡并发胃出血患者运用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成效显著,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文先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生物制剂对风湿免疫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2016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风湿免疫病患者65例,采用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n=25例)与观察组(n=40例),采用常规的抗风湿治疗法给予对照组患者治疗,采用益赛普给予观察组患者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益赛普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抗风湿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6%,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风湿免疫病患者采用益赛普治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栾夏青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探究使用乙型肝炎疫苗控制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我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关于乙型肝炎的病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我市适龄儿童的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以及19岁以下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以及乙肝报告发病率。结果:2015年我市96.7%的适龄儿童(5~15岁)接种乙肝疫苗。5岁以下乙肝携带率1.9%,19岁以下乙肝携带率为2.9%,适龄儿童(5~15岁)乙肝携带率为2.45%,5岁以下乙肝发病率为0.34%,19岁以下乙肝发病率为1.97%,19岁以下人群乙肝发病率具有逐年明显下降的趋势。结论: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可以降低乙肝发病率,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童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目的:对256例肺结核发病情况进行探讨。方法:对2010-2013年来我院就诊肺结核病人25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指标,肺结核传播途径、症状、检查及治疗情况,患者对于此疾病的认知,患者工作环境、身体状况、营养与睡眠情况、是否吸烟喝酒和经济情况等。结果:256例患者中以女性为主,61-70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初中文化患者所占的比例大,为38.3%。其次为小学文化。对于疾病的传染途径、了解肺结核的防治机构和肺结核是否能治好等了解较少。大部分患者肺结核知识来源于广播电视和亲人好友。从患者生活状况来看,肺结核患者存在经济困难、吸烟、饮酒和缺乏运动等负面生活事件。结论:结核病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此类患者特点包括:高龄,文化程度低,对疾病知识缺乏了解,负面生活事件较多等。
作者:谢家平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