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安全隐患与对策

郭占聪;武伟

关键词:消化内科, 老年患者, 护理, 安全隐患, 对策
摘要: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工作具备着较强的难度,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是比较多的,这些安全隐患只有得到全面有效地控制和解决,才能够提升护理的效果和水平,本文就主要结合本院近年来,消化内科老年患者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相应的控制对策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探讨。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剖宫产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

    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医学技术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意识观念不断发展转变,实际治疗过程中更加关注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自我权益的维护,这就使得护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民拎着越来越大的挑战,究其原因,则是由于护理工作人员及时操作上的不规范造成的,在加上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护理需求不断提高,护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更加注重护理方式的科学性,提升实际的护理工作效率。本文对剖宫产护理中舒适护理应用对策作了分析,为提升剖宫产护理工作效率打下了基础。

    作者:张丽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抗生素专项整治对我院临床用药的影响

    目的:分析“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对于我院临床用药情况的影响。方法:2014年1月,我院在全院范围内容开展“抗生素专项整治”,本文中将以我院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中2013年1月(整治前)至2015年12月(整治后)期间门诊、住院、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强度(DDD)以及药敏试验送检率等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分析抗生素专项整治工作对抗生素使用的影响。结果:整治后,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率、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DDD、Ⅰ类切口围术期抗生素使用率以及药敏试验送检率均达到相关要求标准。结论:通过开展“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能够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提高抗生素治疗效果与用药安全。

    作者:屠志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分析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治疗的影响效果

    目的: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脊柱外科接收的3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治疗优良率高达96.67%。结论:将椎弓根内固定脊柱融合术应用于老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中,其疗效显著,而且安全性较高。

    作者:敖霜;王春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薏苡仁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探析

    目的:对薏苡仁汤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7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38例)和实验组(39例),观察常规西药和薏苡仁汤的治疗效果并比价。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显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58.97% VS 26.32%],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2.31% VS 71.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关节压痛、肿胀、疼痛指数积分等均显著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薏苡仁汤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能够使患者的关节压痛、肿胀、疼痛等症状快速缓解,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全生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研究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接收并行开腹手术治疗的宫外孕患者中选取32例作为开腹组;选取同期接收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另32例宫外孕患者作为腹腔镜组,分析两组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手术治疗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天数等,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放面的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疗效相比,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更为显著,有利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尹荣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服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好,患者满意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服务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妊娠期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检索1974年-2015年发表的关于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7组随机对照试验,共2243个受试对象,其中4组为格列苯脲与胰岛素随机对照试验,余3组为二甲双胍与胰岛素随机对照试验。经分析,所纳入的研究不存在显著的临床异质性。发现格列苯脲组与胰岛素组及二甲双胍组与胰岛素组在不良妊娠结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胰岛素组相比,格列苯脲组及二甲双胍组可改善治疗依从性,且二甲双胍组较胰岛素组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降低( P=0.0002)。结论: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不增加不良围生期结局的发生率,故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且二甲双胍可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故格列苯脲及二甲双胍可用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

    作者:吴彦丽;赵腾飞;蒋艳;刘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低钙透析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

    目的:对低钙透析对甲状旁腺激素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钙浓度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1.25mmol/L(观察组),一组为1.75mmol/L(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透析前后的血钙、血磷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结果:对照组的血钙、血磷浓度明显升高,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血钙、血磷浓度则明显降低,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低钙透析会使患者的血钙、血磷下降,而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上升。

    作者:邱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各个科室的5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执行分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分析执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前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护理质量。结果经过比较分析,在护理不良事件、优质护理、病房管理、基础护理及护理满意度等几个方面上,执行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之后,显著都比执行前要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较好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普荣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7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200例,合并冠心病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其余100例设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的特点与治疗效果。结果:入院时观察组伴有呼吸困难、左心室增大、心绞痛的患者分别占73.0%、77.0%和83.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出现传导阻滞、电轴左偏、缺血性S T 左偏的患者分别占19.0%、38.0%和87.0%,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高于观察组(85.0%),P<0.05。结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多伴有呼吸困难、左心室增大、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特征明显,预后效果差,临床医师应科学把握诊断依据,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改善临床疗效。

    作者:艾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单元疗法临床疗效的评价

    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西医结合单元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行常规中西医治疗,以此为基础,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单元疗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结果:经临床治疗后,无加重案例,从治疗有效率上来看,观察组为94.44%,对照组为79.63%,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除入院时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个时间段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较好。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实施辨证施治和调护,强化中西医合作,突显优势,可在大程度上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和疾病预后,改善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丹;庞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口腔内科疾病临床特点,为口腔内科疾病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口腔内科疾病患者40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疾病类型、治疗方式。结果:40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中,男性267例(占66.75%),女性133例(占33.25%);年龄5~20岁187例(占46.75%),21~50岁115例(占28.75%),51~65岁98例(占24.50%)。400例患者共520颗患牙,其中恒牙467例,占89.81%,乳牙53例,占10.19%。口腔内科疾病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龋齿、牙周炎、根尖周病、牙髓病。治疗方式根据比例大小由高到低依次为药物治疗、充填治疗、牙周治疗、牙髓治疗。结论:口腔内科疾病中龋齿和牙周炎患病人数多,并且主要以药物治疗、充填治疗、牙周治疗为主。

    作者:刘惠钦;左雄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层卫生院作好用药咨询服务的必要性

    用药咨询服务属于基层卫生院组织开展临床药学的重要形式,努力开展好用药咨询服务对于开展临床药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层卫生院可选择把用药咨询服务融入到药剂科调剂工作中来,现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就基层卫生院做好用药咨询服务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开展好此项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安红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剖腹产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和减少超级细菌产生在剖腹产手术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剖腹产手术的孕妇一共有12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孕妇采取常规抗生素应用,研究组对孕妇采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给予对比。结果:研究组孕妇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泌乳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孕妇的产褥病、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生殖道感染以及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腹产手术的孕妇采取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同时还可以使抗生素使用剂量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白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缩短急诊患者滞留时间的方法初探

    目的:探讨和分析缩短急诊患者滞留时间的有效方法。方法:急诊患者滞留的原因有多种,急诊的数量多、急诊的医护人员不足分配、急诊就诊的程序与普通就诊的程序相同,从而致使急诊速度过慢,不能及时分流就诊、是专科入院程序相对繁琐复杂。根据急诊患者滞留的原因,采取一定的措施减少急诊患者的滞留,主要是优化急诊程序,、优化急诊的人力资源分配,适当的增加医护人员的值班人员和运转人员,制定科学、标准的服务流程,建立绿色的急诊的通道,后还应加强急诊滞留的预警机制。在措施实施后,比较急诊滞留时间和急诊患者对急诊的满意度。结果:在措施实施之后,急诊患者的滞留时间经统计为24.2分钟,比原来的急诊滞留时间的40分钟缩短了15.8分钟;患者对急诊滞留时间的满意度为94.2%,比原来的87.7有所提高。结论:因此,在对急诊患者的流程等方面进行改造之后,有效的解决了急诊患者滞留时间,提高了患者对急诊时间的满意度。

    作者:任巧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及妊娠结局探讨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到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实验组接受抗生素联合期待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结果:两组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对比差异不大,统计学不具有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肺炎、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选择分娩方式和治疗方法能够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王永芹;李淑红;袁新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治疗急性心肌梗塞84例的临床探讨

    目的:对尿激酶天普洛欣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依据使用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剂量为150万单位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剂量为200万单位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所取得的疗效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病死率以及副作用发生情况之间的数据对比,经检验并无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尿激酶天普洛欣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且价格低廉,在临床上可进行积极推广、应用。

    作者:汪晓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睡眠是消除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会诱发多种疾病。2002年“全球睡眠调查”显示:我国约有45.4%的人存在睡眠障碍[1]。睡眠由多种因素影响,但主要由人体自身的稳态和内部昼夜节律来决定,稳态一般决定睡眠质量,而内部昼夜节律决定睡眠的时间。在睡眠障碍中,由个体睡眠-觉醒周期与所处环境不协调而引起的睡眠障碍称为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orders ,CRSD),它以失眠和(或)白天过度嗜睡,影响生活质量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国际睡眠疾病(ICSD III)的分类标准[2],CRSD 包括7大类9种以上的疾病,其中以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DSPS)为常见。随着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亚健康人群的日益增多,DSPS发病率呈日益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及治疗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中西医治疗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的研究报道不断增多。本文将就目前该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做综述分析。

    作者:洪肖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实验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急救中心2015年2月~2016年1月共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并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实验组60例。患者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0±6.5)岁,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结果:经此次实验研究实验组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心理状况,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此次实验研究实验组并发症总并发率为13.33%,对照组并发症总并发率为73.33%,实验组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率,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加入护理干预对此疾病的治疗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陈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抑郁的调查

    目的:分析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的抑郁情况和治疗的对策,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方法:从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并产生抑郁的病患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抑郁情况采用生理和心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经过一个疗程的干预后,根据干预效果好坏判定干预是否有效。结果:经过一系列的干预后,患抑郁的病患的人数有所减少,减少到了14人,患抑郁病人所占比率缩短到了17.5%也就是说,有82.5%的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结论:医务人员应该提高血液透析的质量,减少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的机率,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患的抑郁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患者抑郁情况的发生,使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梁江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下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