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碧波
目的:对赫赛汀治疗 HER -2高表达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4年3月32例 HER -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在使用赫赛汀治疗前均对病情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病情及患者身体状况进行用药,并妥善保管药物。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状况进行观察并做好相应的护理工作。结果:5人在首次用药的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8人在用药的过程中出现胸闷、心悸、心慌等症状。结论:对HER -2高表达晚期乳腺癌实施用药前评估、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等护理能够对患者的疾病治疗进行正确的干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婕;彭亚敏;刘少娟;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营养健康教育在促进大学生良好饮食习惯形成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择我校选修健康教育课的大学生184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这些学生的学习前及学习后的饮食的习惯进行调查,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处理。结果:通过对学习前及学习后的大学生的饮食习惯进行比较,得到学习后大学生的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营养健康教育用于促进大学生良好饮食习惯形成中的效果比较显著,能使大学生的不良的饮食习惯得以改善,减少营养不良及营养过剩的发生,对大学生的健康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应在大学生的学习中积极的应用。
作者:李利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并阔韧带脓肿输卵管化脓性炎症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收治的1例急性阑尾炎并阔韧带脓肿输卵管化脓性炎症的诊治经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后考虑为急性阑尾炎,随后立即进行急诊开腹确诊并予手术治疗,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救治。结论:急性阑尾炎并阔韧带脓肿输卵管化脓性炎症的发病率较少,一旦发生,病情危急,易于误诊。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与体征,结合辅助检查后可立即采取手术确诊并予治疗,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马振武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脑卒中陪护人员实施防误吸规范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脑卒中陪护人员予常规防误吸健康教育,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规范化防误吸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的防误吸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护理行为发生率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脑卒中陪护人员进行规范化防误吸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病人进食安全性,降低病人误吸,防止肺炎、窒息发生。
作者:王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我校与雅安市各医院合作,共同开展对护工的培训,提高护工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提升陪护质量。
作者:李燕;廖书娟;赵玉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对照组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2d的 MMSE 评分、MoCA 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入院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的MMSE、MoCA 评分均较入院时有所提高,治疗组入院后1周、2周、1个月、3个月的 MMSE、MoCA 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脑蛋白水解物口服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关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医疗护理方法,试验组按制定好的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每日诊疗、护理、健康指导,比较两组的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住院的花销以及住院的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并实施诊疗、护理、健康指导,可以减少其平均住院日,降低人均住院费用,促进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陈琳;李敏;惠海艳;范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加强护理人员与小儿家属的良好沟通,探讨其对提高小儿心外科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外科手术治疗的心脏病患儿63例,病程中,随机分成两组,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强护理人员与家属的沟通,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方式,于治疗结束后对小儿临床疗效及家属治疗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治疗满意度为93.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及70.0%,P<0.05。结论:加强护理人员与家属的良好沟通,可显著缓解患儿家属的心理焦虑,促进患者家属配合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满意度。
作者:罗银银;董茜;周会萍;贺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进行骨科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6例骨科患者,按照不同的麻醉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方式,但在麻醉维持阶段,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0.8ug/(kg · min),对照组给予1.5ug/(kg · min)。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疼痛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术后苏醒质量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疼痛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静脉麻醉方式进行骨科手术,可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优势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镇痛效果好。
作者:张炳付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引发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本院诊治的475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异位妊娠发生率占同期住院分娩人数的9.5%,输卵管妊娠为主;异位妊娠相关因素:盆腔感染史、流产史、盆腔手术史、宫内节育器及月经紊乱、不孕史、吸烟史等。结论:异位妊娠发生率较高,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盆腔炎、选择避孕措施、避免或减少流产、健康性生活、提高宫内节育器放置技术等可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刘金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子宫破裂是在妊娠晚期或在分娩过程中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段发生的破裂。是直接威胁产妇和胎儿生命的产科严重并发症加强产前检查与提高产科质量可以使子宫破裂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子宫破裂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多数可以分为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两个阶段,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病理缩复环、子宫压痛、血尿、血压下降、面色苍白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等表现,如不及时处理,将严重影响母儿的生命安全。
作者:李建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析慢支肺气肿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慢性支气管炎并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综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共有27例患者显效,12例患者有效,治疗有效率为90.70%;对照组共有15例患者显效,13例患者有效,治疗有效率为65.11%。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的早期发病症状不太明显,很容易发展成为慢支肺气肿,病情反复。中医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防止病情反复情况的出现并让患者呼吸道以及肺部的微循环得到改善,治疗效果得到提高的同时患者的恢复进度也因此加快。
作者:张红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再次剖宫产的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产妇39例行传统剖宫产术,实验组产妇39例行新式剖宫产术,对两组手术情况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盆腹腔粘连率为69.23%,对照组粘连率为4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率为97.44%,对照组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率为92.31%,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实验组开腹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传统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但其盆腹腔粘连率高,手术时间更长,根据产妇不同情况选择相应的剖宫产术。
作者:欧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分析产妇采用剖腹产腰硬联合与硬膜外麻醉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2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而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静止时,观察组患者术后6h、12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咳嗽时,观察组患者术后3h、6h、12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眩晕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术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优于硬膜外麻醉,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穆光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耳声发射对于新生儿、婴儿听力筛查的应用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从2013年1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进行耳声发射(TEOAE)听力筛查的新生儿中随机选取1100例,所有婴儿均进行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初筛的新生儿需于1月后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则需在3后月通过 ABR脑干诱发电位与声阻抗对婴儿进行听力诊断,得出听力是否损失的明确结论。结果:1100例新生儿中有921例通过初筛,通过率83.73%,175例通过复筛,两次总通过率为99.64%,4例未通过筛查的患儿均通过脑干诱发电位与声阻抗进行听力诊断,有2例(3耳)确诊为听力损失。本次研究中先天性听力损失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1.81‰。结论:耳声发射对于新生儿、婴儿听力筛查具有良好的筛查效果,可快捷、无创地筛查新生儿听力状况,对于及时筛查新生儿听力损失,及早加以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张光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患者鼻内镜术后鼻腔微填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之间在我院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在手术后,观察组患者进行鼻腔微填塞,而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的鼻腔填塞(将止血海绵包裹在止血凌中,混合填塞),所有其他的处理与治疗措施都一致,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与术后头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无活动性出血,(10.9±0.5)ml的平均渗血量,对照组术后有活动性出血出现,(12.9±0.4)ml的平均渗血量,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术后头痛评分远小于观察组,差异均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腔微填塞对于鼻内镜术后患者的止血效果好,术后头痛较轻,患者舒适程度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杨玉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严重腹部外伤的急救对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急诊外科接诊的116例严重腹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急救方法,观察患者临床结局。结果:本组116例严重腹部外伤患者中,抢救成功108例(93.1%),死亡8例(6.9%),其中包括失血性休克4例(3.4%),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3.4%),死亡者均为就诊时间过长者。结论:严重腹部外伤者应及时就诊,有效的急救措施对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京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近年来我国医疗模式不断的进行改革,进而推动着护理模式的改革。骨科患者通常具有创伤性较大、突发性较高、疾病较为复杂等特点,因此对护理工作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护理的过程中由于患者年龄以及自身情况的不同,往往对护理的要求也不同,这就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在患者较多或工作较为繁忙的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不满,对治疗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院将对骨科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黄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窒息的相关病因以及早期干预,寻找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方法:统计我院收治的333例新生儿窒息的病例,回顾性分析资料,综合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各种病因及其造成的严重性。结果:我院2009年5月至2014年4月间,新生儿窒息率为3.9%,其中轻度窒息率为88.3%,重度窒息率为11.7%。新生儿窒息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自然分娩占37.8%;剖宫产占52.6%;阴道助产占9.6%。多种因素造成新生儿窒息,脐带异常为主要因素,占26.4%,其次分别为早产16.2%、羊水量异常15.3%、胎位产程14.4%。羊水胎粪污染、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症、产力异常、胎心监护异常等病因占的比例较小。结论:多种产科因素造成新生儿窒息症,为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必须加强高危妊娠产前和产时的监护,预防早产。综合分析可能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采取综合监测指标提高产科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并适时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和提高接产专业技术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和病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作者:何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建立心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讨论其应用成效。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专家讨论、实际情况需要等多种方式总结建立心外科病种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并建立全方位的初步评价指标。结果:确定建立的评价体系指标各项系数,并通过所有指数相乘相加,根据所得结果评价护理的质量。结论:该体系能对心外科护理质量做出较好的评价,能科学得反映出护理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能指导并帮助提高心外科护理质量。
作者:韦芳;杨珍;张津;马丽芬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