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高俊兰

关键词: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综合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分析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60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生活质量评分上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值得借鉴。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医院护理管理中风险防范式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风险防范式护理应用于儿童医院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收治的患儿82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41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1例,风险防范式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为2.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P<0.05)。结论:在儿童医院护理管理中引入风险防范式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患儿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并提高家长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和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生存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生存质量评分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陆金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探讨血清白蛋白水平对于晚期早产儿感染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评价血清白蛋白(ALB)对晚期早产儿感染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82例合并感染的晚期早产儿(孕34~36周)根据血清ALB水平分为A组(<25 g/L)、B组(25~30 g/L)和C组(>30 g/L),评价生化指标、NCIS及转归。结果:三组PA、PLT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单项危重病例、脏器损伤≥4个和机械通气例数多于B组和C组(P<0.05),转归情况差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血清ALB与与晚期早产儿感染预后关系密切,晚期早产儿血清ALB水平越低,其主要生化指标、NCIS等越趋于恶化,提示预后较差。

    作者:马秋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支气管肺泡灌洗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常规给予抗生素、化痰、平喘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每周进行1-2次支气管肺泡灌洗,对比分析两组治愈率及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血白细胞正常时间,肺部CT肺炎吸收时间的区别。结果:观察组在治愈率及体温下降至正常时间、血白细胞正常时间,肺部CT肺炎吸收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中疗效肯定,治疗满意,值得广大基层医院呼吸科借鉴、学习、推广。

    作者:吴涛;任朝凤;曹文贵;赵娅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儿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脑炎16例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16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给予16例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等干预措施,对患儿的病情进行观察,分析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消退,无严重并发症,全部痊愈出院。结论:给予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膜炎患儿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郭晓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肿瘤终末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研究现状

    既往的研究更多关注了提供照顾的负担,却忽视了照顾关系的另一面,即患者的感受。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终末期患者担心成为他人的负担或者感觉自己已成为他人负担,也就是自我感受负担。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基于生存质量的研究和专门针对自我感受负担的研究表明,SPB在肿瘤终末期患者中具有普遍性,并影响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决策。本文就肿瘤终末期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作一综述。

    作者:陈洁;陶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硕士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高校研究生信息管理工作不仅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高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研究生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研究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本文首先对硕士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了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以及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希冀对相关人员有所裨益。

    作者:毛宇昂;黄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安全输血探讨

    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提高临床输血安全的意义。方法:对该院2014~2016年间进行输血或者手术备血的13021例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2014年抗体筛查阳性率为0.22%,2015年阳性率为0.42%,2016年上半年阳性率为0.4%,2014年的阳性率与2015年、2016年间的阳性率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患者输血前行不规则抗体检测,更加有利于患者血液的选择,进而降低临床输血风险,保障患者临床输血安全。

    作者:李瑞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应用效果分析与报道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小儿疝气患者时使用小切口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小儿疝气患者共106例,根据随机对照、平行、单盲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接受传统斜切口术,观察组则接受小切口治疗,将两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9%,P<0.05。结论:在小儿疝气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小切口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使患儿更加受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勇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本次主要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进行探讨,明确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给予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该院行开腹手术患者204例,其中有15例患者出现感染,以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诊断标准对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进行有效判定,并对切口感染的原因的发生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与患者自身因素以及医源性因素均具有关系。结论:对于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应当对引发其导切口部感染的情况进行仔细分析,然后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护理干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作者:陆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一期根治术治疗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126例分析

    目的:探究一期根治术在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治疗中的治疗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52例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观察组126例患者采用一期根治术进行治疗,对照组126例患者采用单纯切开引流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的感染控制时间以及创面恢复时间则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6%(P<0.05)。结论:采用一期根治术对对高位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再次手术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段国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重症监护室护理观察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重症监护室护理临床效果的分析与探讨。方法:自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从该院所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重症优质护理,观察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终,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采用心脏重症监护室优质护理方法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钱培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015年海安县常住人口麻疹抗体水平的调查分析

    目的:全面了解和掌握海安地区常住人口庥疹血清抗体水平,为预测庥疹疫情以及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性别、有无接种史等在海安县随机抽取750人为调查对象,采样进行庥疹抗体水平调查。结果:1)人群中庥疹抗体阳性率为82.4%,男性为84.8%,女性为80.0%(300/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男性和女性庥疹抗体水平差异也无统计学差异(P >0.05)(2)接种过庥疹疫苗者抗体阳性率为97.22%,未接种或接种史不详者为4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1),两者庥疹抗体水平差异也具统计学意义<0.01)。结论:海安县人群庥疹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短期发生庥疹流行和暴发的可能性极小。

    作者:沈婧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地西他滨用于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总体疗效及与预后。方法:选取4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随机分为基于阿糖胞苷化疗治疗的对照组和化疗+地西他滨治疗方案的研究组,评价临床疗效、远期生存率及血液学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0.0%和75.0%,均高于对照组的30.0%和55.0%(P<0.05)。研究组TTP、3年期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不过研究组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总体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地西他滨对治疗AML及AMD转化而来的AML化疗有效,不过骨髓抑制反应等需要给予相应的支持治疗。

    作者:郭丽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胆管癌诊断中影像学、组织细胞学和肿瘤标记物检查的比较

    目的:对胆管癌诊断当中组织细胞学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者之间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将该院收治的胆管癌患者分别接受影像学检查、组织细胞检查和肿瘤标记物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ERCP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和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P<0.05);细胞刷检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组织活检和胆汁脱落细胞检查(P<0.05);胆汁CA19-9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血清CEA和胆汁CEA (P<0.05)。结论:影像学检查能够对患者的病变进行初步提示,组织细胞学检查能够对胆管癌疾病进行定性诊断,而肿瘤标记物则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

    作者:喻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舒适护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化疗期间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12月该院收治的76例肺癌化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值<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减轻了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微创小切口与传统手术在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微创小切口与传统手术在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及研究组(微创小切口治疗)各45例,比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小切口手术可作为临床治疗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邓泽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治疗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重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心脏衰竭、心肌梗死、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和心律失常急重症患者90例,经过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得出的数据再根据病因,分为心源性组和非心源组。观察两组患者数据差异,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者监测后数据显示,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两组患者数据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心源性组患者心血排量(CO)、心脏指数(CI)、每博心血输出量(SV)、加速度指数(ACI)、胸液成分(TFC)、预射血期(PEP)、收缩时间比较(STR)、体血管阻力(SVR),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监测结果再结合患者病因,心源性组采用利尿等方式进行治疗,非心源性组采用抗感染、等方式进行治疗。90例患者存活率为85.6%。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操作方式简便,临床医生可根据监测结果早期对患者给予关键性治疗,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丽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白血病化疗患者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白血病病人进行化疗时的心理状态,分析在白血病病人进行化疗时实施心理干预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该院进行白血病化疗的白血病病人138例,所有病人按照随机数表,一组分为干预护理组,一组分为传统护理组,两组病人均包含69例。138例病人在进行化疗时均需观察研究病人的心理状态,传统护理组69例病人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措施,而干预护理组69例病人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措施;实施护理措施一段时间后,对病人发放心理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分析调查数据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显示,两组病人在护理干预后的调查问卷数据对比方面,干预护理组69例病人中,6例病人在人在化疗过程中表现较为抑郁,5例病人在人在化疗过程中表现较为焦虑,2例病人对护理过程较为反感,整体病人在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好心理状态为18.84%;而传统护理组69例病人中,12例病人在人在化疗过程中表现较为紧张,8例病人在人在化疗过程中表现较为焦虑,4例病人对护理过程较为反感,整体病人在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好心理状态为34.78%;以上所有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相对传统常规护理而言,分析白血病病人在化疗时出现的不良好心理状态,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可以避免白血病病人在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好心理状态影响化疗过程,其具有良好的护理临床效果,所以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存在临床应用价值,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郭春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系统护理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脂质水平及斑块消退的影响观察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脂质水平和斑块消退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系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清脂质水平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斑块消退效果更佳,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可优化其血清脂质水平,加速斑块消退。

    作者:蒋金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