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关于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循证护理的应用

周驰艳

关键词:胃肠外科, 管道护理, 循证护理
摘要:目的:对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择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于胃肠外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非计划性拔管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68.51%);观察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人数要远远低于对照组出现非计划性拔管情况的人数,对比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采取循证护理,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医疗质量都有明显提升作用,值得推广。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相关文献
  • 截石位全麻诱导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截石位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方法:拟择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ASAⅠ~Ⅱ级,年龄大于65岁,无心血管疾病史患者60例,分为截石位组(A组)、弹力袜组(B)和对照组(C组)各20例,A组摆置截石位后行全麻诱导;B组穿弹力袜诱导后摆置截石位;C组无干预全麻诱导后摆置截石位。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A、B组病人血压维持稳定,诱导前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P>0.05),C组病人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显著下降,与插管前及 A 组和B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0.05);三组病人心率均出现减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患者在截石位全麻诱导时具有更好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性。

    作者:魏铁钢;宋玮;韩庆强;王维明;张曦;周鑫;石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行为特征及影响因素观察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将3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依从性行为量表、脑卒中防治知识问卷以及健康行为自我效能量表展开调查。结果:本组382例患者的的治疗依从性行为属中等水平,得分为(28.0±6.8)分;其影响因素中,责任因子水平低,药物治疗因子高;经多因素分析后的结果显示,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疾病知识、并发症为重要因素(P<0.05)。结论:大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行为处于中等水平,为有效提高其依从性,应加大对患者生活方式、疾病知识、责任、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并发症等的指导与宣教。

    作者:何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术前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和研究术前多普勒彩色超声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中的诊断意义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8例术前超声检查诊断为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的患者,其中单侧发病18例,双侧发病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进行改良性颈清扫术治疗(侧颈手术清扫28侧,中央区手术清扫30侧),统计分析其术前彩超诊断结果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患者术前彩超诊断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4.7%,特异度为100%;患者术前彩超诊断中央区林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58.3%,特异度为50.0%;转移的淋巴结在颈下1/3分布显著高于颈上1/3(P<0.05)。结论:术前彩超在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早期颈转移中,不但可以提高颈转移诊断率,还能够明确淋巴结转移具体部位,为手术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作者:牛艳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前后的护理

    目的:观察评价护理干预在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前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断指患者84例共84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2例,前者给予基础术前及术后护理,后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高标准肤温动态监测、危险因素管理,对比预后。结果:干预组血管危象发生率11.90%、血管危象救治失败率7.14%低于对照组33.33%、23.81%,患者满意度83.33%高于对照组5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治疗与基础护理外,存在其它因素可致血管危象,通过心理干预、高标准肤温动态监测、危险因素管理,有助于降低血管危象发生风险,及时发现、处置危象,改善预后。

    作者:何艳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肾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告l例74岁老年女性肾脏IMT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检查证实为肾脏IMT。结论:肾脏IMT主要表现为局部压迫或梗阻造成相应临床症状,与恶性肿瘤不易鉴别,其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肾脏IMT治疗需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在治疗后进行随访。

    作者:王鲲鹏;薛鹏;涂传全;王祥波;温峰;方毅;孙方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对照观察新生儿动脉留置针采血与一次性采血针的采血效果

    目的:对比观察新生儿动脉留置针采血与一次性采血针的采血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1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例,观察组采用留置针处采血针采血法,对照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采血(选用四肢浅表静脉或头皮直接采血法),比较两组采血方法的采血效果。结果:两组采血方法首次穿刺成功率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标本质量(溶血、凝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留置针处采血针采血法的采血效果较好,不仅可以保证血标本质量,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涂娟;程岚;滕登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术室舒适护理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讨论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围手术期间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期间进行手术的86例病人。采用数字单双号的模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传统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在围手术期间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护理以后,对照组病人的满意度为60.47%(26/43),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为93.02%(40/4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围手术期中,能够有效缓解病人生理与心理的压力,提升病人的舒适度与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于基层妇产科医生与产妇沟通对阴道分娩影响浅析

    目的:本文浅析分娩过程中产妇与医生的有效沟通对于阴道分娩在各个方面的影响和重要作用。方法:我院共接生阴道分娩初产产妇264名,将其平均分为沟通组和常规组,沟通组的医生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与其积极沟通,并掌握一定的技巧,而常规组产妇则行常规分娩。将两组产妇的助产率(MR)、出血率(BR)以及新生胎儿窒息率(SR)进行比较。结果:沟通组产妇的MR和BR和新生儿SR都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对妇产科医生进行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并将其应用在产妇分娩的临床实践中,能明显降低MR、BR和新生儿SR,对于保障母儿安全和阴道分娩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作者:朱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应用于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应用于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收治的8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性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接受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35%)优于对照组(72.09%),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5823,P<0.05)。结论:在门诊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连贯性护理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童水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镇江市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状况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慢性病成为困扰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我市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状况调查,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情况,探讨如何做好慢性病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作者:黄息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人参健脾片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人参健脾片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方法鉴别处方中的人参、当归、草豆蔻药材。结果:薄层色谱分离度较好,专属性强,斑点清晰,背景无干扰。结论:所建立的薄层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人参健脾片的质量。

    作者:张罡;齐喜红;王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例小儿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护理

    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都是较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因传统的开胸手术方法创伤大、风险高及术后恢复慢等缺点而逐渐被微创的介入治疗方法所取代。随着医疗技术及介入器械的飞速发展,介入治疗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我科于2014年5月收治一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房间隔缺损患儿,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邢燕;徐平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骨科术后疼痛评估和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疼痛评估和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其中试验组50例病人进行疼痛评估和护理干预,即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术后4天内对患者进行动态的评估并采取护理措施,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结果:术后4天干预组患者经过规范化管理和干预后,有效疼痛缓解率达90%。结论:对手术病人进行疼痛评估和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晓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血清TN F-α及I L-1β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胰腺炎大鼠TNF-α和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wistar大鼠60分为3组,乌司他丁治疗组,重症胰腺炎(SAP)组,对照(NC)组,每组20只。术后6h对各组大鼠行血清淀粉酶、TNF-α及IL-1β的检测,并取各组大鼠胰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血清淀粉酶、TNF-α及IL-1β较SAP组明显降低,胰腺组织坏死程度减轻(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调节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胰腺组织微循环,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对SAP有治疗作用。

    作者:张叶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控制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本院住院患者500例,采取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2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临床护理治疗基础上给予微生物检验监控医院感染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程度情况。结果:观察组重度感染、中度感染、轻度感染例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微生物检验监测可以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并且对于降低感染程度提高院内感染控制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湘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积液160例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积液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60例慢性盆腔积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给予对照组中西药治疗,给予观察组在中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物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的有34例,有效的有40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的有28例,有效的有35例,总有效率为78.7%。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盆腔积液中使用综合性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的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乘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62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我院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对比两者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4.1%,且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有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休息指导以及活动指导,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桂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五味子多糖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

    目的:探讨五味子多糖(Schisandra polysaccharide,SCP)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人结肠癌SW480细胞分为对照组,SCP高剂量组、SCP中剂量组和SCP低剂量组,MTT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CP高、中、低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使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Bax表达增加,具有剂量依赖关系。结论:五味子多糖能够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同时促进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其影响凋亡蛋白的表达相关。

    作者:姜恩平;王卓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老年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年龄在80岁左右的老年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行胃癌根治术的165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2组:A组年龄70-80岁(n=132例);B组年龄≥80岁(n=33例)。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合并症、手术结果及手术后并发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合并症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p>0.05)。B组患者术前常规检查中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白蛋白的量较A组患者低(p<0.05)。年龄≥80岁胃癌患者的术前肺功能、血气分析结果较小于80岁的患者差(p<0.05)。B组患者术后出现呼吸功能不全及吻合口漏的发病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且超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所需时间延长(p<0.05)。结论:年龄大于80以上的胃癌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营养状况等。

    作者:袁荣华;翟晓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的检测与分析

    轮状病毒(简称RV )是引起幼儿病毒性腹泻肠炎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发病高峰在秋季,故又名婴幼儿秋季腹泻,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呼肠科病毒,它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因,然而每一次感染后,人体免疫力会逐渐增强,以后感染的影响就会减轻,轮状病毒总共有七种,分别为A、B、C、D、E、F、G,其中A种是为常见的一种,而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超过90%的病儿,都是该种病毒造成的。

    作者:张士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中旬版)杂志

主管: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吉林省医学期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