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与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马永祥

关键词:异丙酚, 芬太尼, 氯胺酮, 麻醉
摘要:目的::通过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与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对小儿患者外科手术麻醉临床效果的提升提供资料依据。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儿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观察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各50例,观察两组术前后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和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比较发现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使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作为患儿外科手术的麻醉药物,是值得推广和发展的。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干预对患儿血气分析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行动脉血气分析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两组患儿皆进行常规动脉采血,采血后立即送检。观察组则在常规采血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结果:采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出现血气分析误差比例为5%,静脉血零误差,而对照组出现血气分析误差比例为20%,静脉血10%,二者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5)。结论:患儿血气分析采血时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血气分析结果准确性,减少误差。

    作者:李玲;夏小荣;孙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唐氏综合征的遗传因素及优生措施研究

    目的::分析唐氏综合征的遗传因素及优生措施。方法:分析本院2011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唐氏综合征患者103例,均采取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G显带分析,并对患者母体孕期症状及用药情况、母亲年龄、周围环境等各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针对高危因素探讨总结优生防御措施。结果:103例唐氏综合征患者中,95例染色体核型47,+21;5例嵌合型46/47,+21;3例易位型46,-21,+ t(21q;21q);通过对患者父母人口学统计学资料,母体孕期症状及用药情况,是否接触有毒物质等分析统计,20例(19.42%)因母体妊娠早期用药治疗牙疼、感冒、呕吐等;37例(35.92%)患者因父母服药(抗生素,保胎药,安眠药,感冒药、中药等)或伴有长期吸烟饮酒史;10例(9.71%)患者因孕期内装修房屋或购置新家具;22例(22.33%)患者父母长期接触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结论:结合唐氏综合征发病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控,大力推广宣教优生知识,增强备孕前及妊娠期间良好的保健处理意识,适当对唐氏综合征高危家庭展开追踪监护保障,做好优生指导,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接触,降低人口出生缺陷率。

    作者:孟晓楠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Hp感染的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序贯治疗组和传统三联治疗组。序贯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和阿莫西林治疗5 d,后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和替硝唑治疗5d。传统三联治疗组30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14d。停药4周后进行尿素酶呼气试验判断疗效,统计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结果:序贯治疗组的治愈率为50.00%,传统三联治疗组仅为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两组分别93.33%和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型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愈率和总的有效率明显优于传统三联药物治疗。随访4周后,其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较高,并且药物使用安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谭彩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目的::颅内静脉血栓形成( CVT)是脑血管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于多种原因使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方法:现将本院2000年以来收治诊断明确的21例CVT患者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CVT的临床表现复杂而无特异性。结果:在本研究中4例有感染病史的患者给予抗生素抗感染、3例癫痫发作患者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17例痊愈出院,3例好转,1例有明显视力下降。结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对不明原因的头痛、颅内压升高,应考虑CVST的可能。加强对CVST临床、影像特点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李文忠;贾尚英;任永刚;张建国;王菊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探析

    目的::探究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与康复作用。方法:将精神病患者合理分为应激相关障碍、抑郁症、部分精神分裂症,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行心理治疗。结果:经过心理治疗后患者能够发挥出心理防御机制作用,并能够改善患者与社会和与生存环境间存在的不协调行为,对减轻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障碍起到推动作用。结论:精神疾病治疗中应用心理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需在临床中加以重视心理治疗的重要作用。

    作者:张红胜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讨论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 CN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对照组采取CNP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5.26d(s=2.1)]明显少于对照组[21.35d(s=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67%)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减少住院时间,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宋佰艳;张小媚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不同手术方式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用于浅表性膀胱癌的疗效分析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式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用于浅表性膀胱癌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44例患者行经尿道气化电切术,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与首次复发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尿道气化电切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长海;董礼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血液检验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血液检验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的检测患者150例,分为正常组、地中海贫血组和缺铁性贫血组各50例,进行血液检测。结果:3组患者在的各项检查结果对比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检验对地中海贫血和缺铁性贫血诊断快捷准确,对贫血的鉴别诊断极具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刘陆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人全髋置换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人全髋置换术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88例于我院行全髋置换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观察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麻醉恢复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期躁动发生率(22.73%)高于观察组(4.55%);对照组患者的呼吸、睁眼、拔管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对照组的T2、T3的平均血压、心率均高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低于观察组,以上几组数据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全髋置换术术后麻醉恢复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周丽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比较

    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进行麻醉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吸入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后60min与180min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分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老年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的术后认知功能好于吸入麻醉,且全凭静脉麻醉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爱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及后续效应的研究

    目的::探究降压治疗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后续效应。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各30例,分别给予联合药物治疗和单独安慰剂用药,对其进行为期两年随访,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变化和终末结局。结果:A组患者随访始末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 MMSE )总评分均高于 B 组,心脑血管患病率(10.0%)低于 B 组(23.3%),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期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持续性降压治疗,可起到减缓认知功能衰退速度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的延续效应。

    作者:刘清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中医情志护理法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中医情志护理法在肛肠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选取102例肛肠手术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每组51例患者。常规组均给予一般护理,试验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疼痛体验、焦虑、抑郁、消极等负面情绪显著少于常规组,配合人数多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肛肠手术患者,术后及时给予科学的中医情志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配合度,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杨建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

    目的::对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应用于新生儿黄疸治疗的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黄疸新生儿90例,并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而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长于试验组,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6%,远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见效快,副作用少,治疗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阿不都尼比·阿不都吉力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地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地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36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黄体酮注射液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地屈黄体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先兆流产症状消失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53%,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4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症状消失时间5.69d(s=1.28),对照患者症状消失时间8.97d(s=1.56),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地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效果显著,能有效加快患者症状消失速度,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杨忠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多索茶碱进行治疗,观察组则联合噻托溴铵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1.4%,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P<0.05);治疗后所有患者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FVC等指标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联合使用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进行治疗,疗效确切,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作者:董继国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超声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中应用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为胆囊息肉病变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胆囊息肉病变患者16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手术后病理进行确诊,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诊断相关资料,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本组160例患者超声诊断150例,符合率为93.8%,包括:病理诊断单纯腺瘤26例,超声诊断24例;病理诊断胆固醇息肉114例,超声诊断110例;病理诊断炎性息肉13例,超声诊断11例;病理诊断腺癌4例,超声诊断3例;病理诊断腺瘤并局部不典型增生3例,超声诊断2例。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具有较好的符合率,且操作简单方便、患者无痛苦,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特别是对于胆囊息肉样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作者:吴平;韩智勇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对照组采用开腹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切除数目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稍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切除淋巴结数目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宫颈癌安全、有效。

    作者:高瑜;黄海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与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通过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与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对小儿患者外科手术麻醉临床效果的提升提供资料依据。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00例儿童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异丙酚复合氯胺酮)、观察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各50例,观察两组术前后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和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比较发现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使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作为患儿外科手术的麻醉药物,是值得推广和发展的。

    作者:马永祥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川崎病患儿血中蛋白C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蛋白C( PC)在川崎病( KD)患儿体内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为KD的患儿46例,另以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P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组PC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 KD急性期的PC水平低于恢复期及对照组,两组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D恢复期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患儿血浆PC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的损伤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包春玲;卞相丽;汪菲;李夏茹;王超;朱长林 刊期: 2016年第16期

  • 急症剖宫产和择期剖宫产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急症剖宫产和择期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160例剖宫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急症剖宫产、择期剖宫产各80例。比较手术指征,观察手术指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宫内窘迫、头盆不称、宫缩乏力、骨盆狭窄手术指征上差异显著;择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6min(s=5.7)、211.4ml(s=15.0)、7.5%,对照组为62.0min(s=8.9)、286.5ml(s=17.4)、18.8%,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择期剖宫产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提示医师应严格掌握患者的手术指征。

    作者:霍向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