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煎煮服用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冀文隽;张丽芬;郑玉丽

关键词:
摘要:中药饮片是中医防病治病的重要武器,它可在中医辨证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随证加减,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中药饮片的质量、煎煮方法、服用方法等也是确保临床治病效果的重要一环,质量次,方法不当,不但浪费了药材,更重要的是耽误病情,因此,就这方面作如下论述,以供商讨.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1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体会

    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是妊娠高危因素之一,常常易造成产科出血性疾病和难以预料的危险.

    作者:李淑华;余竹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感儿68例

    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小儿常见病,发病率高达20%左右[1],患RRI的小儿简称复感儿.它不仅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发育,也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因此,如何治疗复感儿是儿科医师必须面临的问题.笔者在临床上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复感儿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文成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占替诺烟酸盐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占替诺烟酸盐(脉栓通)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随机治疗的6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分为脉栓通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在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及应用降糖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均给予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1mg,肌注1次/日.治疗组用脉栓通600mg溶于500ml生理盐水中缓慢静滴1次/日,连用14天.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溶于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日,连用14天.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有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脉栓通治疗DPN疗效较好.

    作者:黄维芬;周和顺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玉泉茶合硃梅散治疗痤疮12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玉泉茶内服为主,配合硃梅散外搽局部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玉泉茶,外搽硃梅散;对照组口服夏桑菊冲剂,外搽硫碘洗剂,疗程1个月.比较二组症状和皮肤损害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对照组6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玉泉茶内服,配合硃梅散外搽治疗痤疮有一定疗效.

    作者:刘华;黄霖;罗崇谦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血液透析中出现严重低血压原因分析

    症状性低血压是血透时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其中发生率为25%~50%.我院透析1051人次,其中8例出现15次严重低血压,有2人次呼吸心跳暂停均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霞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头孢唑啉钠迟发过敏反应1例报告

    1 病例患者,男,25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静滴注射用头孢唑啉钠第5天,输液后约10分钟出现胸闷,全身皮肤搔痒.查体:意识清楚,心率90次/分,胸前皮肤可见散在小红皮疹,吸氧,肌注异丙嗪25mg,10分钟后恢复正常.

    作者:蒋一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疗体会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也是内科急诊常见危重病之一.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具有较高病死率.我科自2001.1~2003.5共收治DKA患者1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艳晶;江勇;蔺佩鸿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卒中单元-急性脑血管病的新的治疗模式

    卒中单元作为一种新的脑血管疾病治疗管理模式,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终于成为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在我国,卒中单元尚处在起步阶段.本文就其概念、历史、特点、效果等作了介绍.

    作者:张旭东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对部队医院人才引进的辩证思考

    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知识日益成为战斗力的主要因素,战争更突出地表现为人才的较量,要抓紧做好培养、吸引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工作.按照这一要求,科学地分析、认识部队医院人才引进中的各种因素,辩证处理好医院人才引进的一系列重要关系,对于我们以正确的思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型部队医院人才队伍,抢占人才建设的制高点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王津津;白晓忠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分段缝扎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76例

    大隐静脉曲张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治疗效果好,但该手术的缺点易并发大隐静脉遂道出血,患肢肿胀及瘀斑.近来我院采用高位结扎十分段缝扎术治疗76例,不但避免了剥脱术的不良并发症,而且操作简便,效果好,并且可以门诊局麻下进行手术,术后即可步行回家等优点,现总结报告.

    作者:陈勃华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神经外科ICU病人的特殊护理

    随着人们经济生活的不断改善,对医疗护理水平的要求日趋提高.护理作为医疗的重要部分,已经从对病人身体健康的单一护理上升到全方位、多层次的整体护理.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院在神经外科原有基础上成立了隶属于神经外科的ICU.通过四年的工作实践,对ICU护理的特殊性有了一定的认识.

    作者:王鹏;史波娟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SPR手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78例

    近9年来,我们采用高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脑瘫引起的下肢痉挛78例,均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尹玉军;崔婷;孙卫平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伊贝沙坦和苯那普利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的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伊贝沙坦和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2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服用伊贝沙坦150mg或苯那普利10mg,每日一次,治疗12周.观察用药前后坐位血压、心率变化,对比用药前后血生化、血、尿常规检查结果,记录患者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相比,伊贝沙坦组与苯那普利组的收缩压分别下降18.2±10.7mmHg和20.1±11.5mmHg;舒张压分别下降12.4±7.6 mmHg和13.9±12.2mmHg,与用药前比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心率变化,血生化及血、尿常规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伊贝沙坦组中咳嗽发生率占2.33%,低于苯那普利组的15.38%.结论:伊贝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均有效且安全性好,但伊贝沙坦耐受性优于苯那普利.

    作者:秦日盈;方征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浅谈医德医风现状及对策

    当前市场紧急体制的建立对医疗行业的医德医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医疗行业医德医风方面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医疗市场的竟争医疗收费的不合理,个别医务人员的不负责任,有些医疗机构片面的追求经济效对患者利益造成损害.要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德医风建设,要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和制度建设,从机制上防范.严格管理全面监督.改革医疗行业劳务分配制度,全社会重视全行业努力共同搞好医德医风建设.

    作者:薛伟新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烤瓷冠修复前牙牙冠缺损的临床分析

    选择前牙牙冠大部分缺损的患者,经摄片,根管治疗,牙周洁治术,适当抗炎治疗,用烤瓷冠修复.结果经临床追踪观察,效果满意,有等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恩厚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56例临床分析

    当今结核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高居不下,与不正规使用抗结核药有关.抗结核药物种类繁多,部分病人应用抗结核药物后出现恶心、厌油、呕吐、甚至黄疸、谷丙转氨酶(ALT)升高等肝功能损害.在结核病的治疗中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和毒性反应,密切观察肝功能的变化是极为重要的.

    作者:温冬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祖国医学对更年期综合症的认识及分型

    更年期宗合征是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男女皆有更年期度过,以女性为常见.发病年令女性在45~55岁之间,男性在55~65岁之间,<素问,上古天真论第一篇>曰:女子七岁,肾气盛……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表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无子也.又曰:丈夫八岁,肾气实……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竭.其病因病理主要是老年人肾阴不足,肾阳虚少,阴阳平衡失调.次期夫妻间发生争执,劳心过度,生气等,为诱发因素,或兼有精神因素,肝气郁滞,气机不畅,形成气滞血瘀.临床可分为四型:(1)阴阳两虚型:治宜滋阴补阳,调和冲任,方用二仙汤加味.(2)肾阴亏虚型:治宜滋阴潜阳,补益肝肾,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3)肾阳亏虚型:治宜温肾助阳,方用右归丸加减.(4)肝气郁滞兼血瘀型:治宜疏肝解郁,理气活血,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

    作者:莫鲁;张文清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HBV前S1蛋白的检测与临床

    目的:检测乙肝病人及HBV携带者血清前S1蛋白(Pre-s1)和乙肝标志物,分析各种型别乙肝病体内Pre-s1蛋白的存在情况,评价Pre-s1蛋白在HBV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HBV Pre-s1蛋白和乙肝标志物.结果:除大三阳病人组与小三阳病人组间Pre-s1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它各组间均存显著性差异,且大三阳病人组与HBsAg+和HBsAg+、抗-HBc组间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皆<0.01),小三阳病人组与HBsAg+组间也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三阳并非病情稳定的指标,尤其是Pre-s1阳性者,仍有必要进行抗病毒冶疗,否则预后可能不太理想.

    作者:王贵生;贾瑞清;潘小燕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参芪合剂对降低肾病患者尿蛋白的疗效观察

    肾病综合症是儿童时期泌尿系统一种常见疾病.其发病机理目前认为系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是一种免疫原发疾病.其临床表现以浮肿、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为特征.长期以来我们采取正规长程激素辅以免疫功能增进剂治疗.上述治疗对减轻浮肿,增加尿量效果较好.但对肾病患者尿中蛋白减少,以致消失,疗效欠佳.我们对临床诊断为肾病综合症10例患者采用激素加参芪合剂治疗,患者尿中蛋白消失较对照组好.

    作者:吴萍;田海 刊期: 2003年第16期

  • 2147人次人群血液普查血吸虫分析

    随着血吸虫感染病例的减少,现在很少见一些血吸虫感染的报道.去年八月底,我们儿科收治了一例高热、呕吐、腹泻的7岁男孩,当时化验室检查血象高,有粘液血便,因此按照急性菌病例进行治疗效果不明显,以后几天又陆续收治了有发热症状,但无明显其他体征不明显的六例病儿.按照不同的情况我们进行处理但效果不明显.我们发现各个患儿的血常规检测中,嗜酸细胞增加引起我们重视.我们对这些病例作了IHA的检测,结果发现4例,1:10IHA强阳性,1:20强阴性2例,以后按照血吸虫感染治疗(二日法),效果明显住院7~10天左右以痊愈出院.

    作者:姜志琴;柯益民 刊期: 2003年第16期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临床医药协会

主办:中华临床医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