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孕产妇分娩疼痛的心理护理

金卫华

关键词:孕产妇, 分娩疼痛, 心理护理, 产妇分娩, 胎儿宫内窘迫, 难产, 加速产程, 胎位, 年龄, 方法
摘要:目的:为减轻或消除孕产妇分娩时“怕痛”的心理,我们对产妇进行相关的护理,使的产妇加速了产程的进展,减轻了孕产妇的痛苦。方法:回顾分析839例产妇,年龄22-37岁,孕周37-42,正常分娩542例胎位性难产92例,破宫产207例。结果:通过相关心理护理无一因分娩疼痛而发生难产和胎儿宫内窘迫。结论:掌握孕产妇分娩疼痛的心理护理,对加速产程的进展,减轻孕产妇的痛苦有较好的效果。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呕吐病案及治则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有物有声谓呕,有物无声谓吐,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因此,连名并称为呕吐。此名早见于《内经》,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论述甚详。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呕吐候》指出:“呕吐之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逆则呕。”临床多见于急性胃炎、肠炎、急性胃肠炎、胃癌、特发性呕吐、消化性溃疡因疤痕挛缩导致的幽门不全梗阻、肠梗阻等皆可引起呕吐。辨证可分为伤食、胃寒、胃热、脾虚、胃阴虚等几个证型。现举案例说明。

    作者:王得雁;王金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ICU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方案的探讨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ICU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方案及成效,为下一步深化创建工作提供依据及指导。方法:在ICU病房采取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基础护理、加强人文关怀与舒适护理、与家属搭建沟通桥梁,以及对院内转科患者进行随访等措施。结果:ICU 病房的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有所提高,护士对优质护理服务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马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大面积小脑梗塞的外科干预治疗

    小脑梗塞作为脑梗塞的一种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但病情发展快,尤其是大面积小脑梗塞,其继发的脑干受压和幕上梗阻性脑积水致枕骨大孔疝,常可迅速出现意识障碍,危及患者生命,而内科保守难以奏效,常需神经外科干预治疗,挽救生命。我院自2003-2013年以来,共收治大面积小脑梗塞病人(术前排除脑干梗塞)84例,均采用枕下减压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杰;闫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析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通过不断地演变发展形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瑰宝。其精湛的技术、养生理论等文化内涵对当代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研究和发挥其优越性是我们始终坚持的目标。

    作者:张铭舒;高艺萍;毕立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谈腹部手术后如何保障胃肠减压的有效性

    腹部手术前放置胃管目的是有效引流胃液,确保术后不发生腹胀,缩短胆管引流的时间,利于伤口愈合,减少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放置胃管的深度是测量鼻尖到耳垂的距离加上鼻尖到剑突的距离。如何保障胃肠减压的有效性简述如下:1接头堵塞1.1原因胃管与负压吸引器接头口径过小或胃液过分黏稠。1.2临床表现接头可见粘稠堵塞情况,胃管内有胃液而吸引器内无胃液流出。

    作者:朱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30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手术配合

    总结30例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手术配合,准确,熟练,默契的配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顺利完成该手术的关键。

    作者:张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颈椎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探析

    目的:探究颈椎病患者在康复治疗中采用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94例颈椎病患者进行康复护理,随机分组,实验组50例采用康复的综合护理,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有效率为98.0%,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为84.1%,护理效果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采用综合的康复护理,能够促进疾病的治疗,提高防治该疾病的知识。

    作者:张娜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压氧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膀胱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膀胱的效果。方法:通过对35例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膀胱患者,给予高压氧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观察治疗前后的膀胱残余尿量、每日排尿次数及每次排尿量。结果:经过联合治疗,35例患者的神经源膀胱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神经源膀胱是脊髓损伤重大并发症之一,危害患者生命,重建脊髓损伤后患者的膀胱功能对于提高截瘫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良栋;高艳刚;宋晓杰;何举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效果观察

    目的:我院自2013年1月至8月开始开展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以不断的对胆囊炎临床治疗方法进行改进,提高临床治疗质量。方法:选择96例胆囊炎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将他们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的人数同为48例,并保证两组患者在各项临床数据上的可比性,比如年龄、性别、病情等。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方式为传统的开腹手术。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术中、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治疗与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为40±8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2±13毫升,术后平均疼痛时间为20±3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5±1天,并发症0例,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平均时间为62±9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8±17毫升,术后平均疼痛时间为36±8小时,平均住院时间为9±2天,并发症2例,对数据进行分别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炎的临床治疗上,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传统的开腹手术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不论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预防上,前者都明显优于后者,所以应当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加大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推广应用。

    作者:邱金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膀胱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膀胱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除常规治疗外,还采用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存质量采用卫生组织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表(WHO-QOL-100)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经护理干预后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提高。结论:护理干预(包括医院、家庭、社会)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覃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围产期保健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围产期保健质量的影响。方法:从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的孕产妇中随机选择100例进行研究,设为观察组。并从我社区5年前已婚育龄妇女中随机选择10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实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无干预因素。结果:经社区护理干预,观察组的保健认识显著提高( P<0.05);孕检5次以上的人数显著者增多( P<0.05);观察组知晓健康知识,住院分娩和产前检查以及产后健康检查例数均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但产后出血和滞产例数则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褥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孕产妇围产期的保健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正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全程陪伴分娩中产妇的心理护理

    目的:深化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处理。方法:在爱婴区内初产妇宫颈口开大2cm,有规律宫缩,经产妇从临产开始被送入待产室内到分娩后2h送回爱婴区,由1名专门责任助产土来提供分娩全程服务,内容之一有心理护理。根据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产程进展,提供心理护理。尽力让其顺利分娩。结果:全程陪伴分娩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子安危。结论:深化全程陪伴分娩中产妇的心理护理,以人为本,保证了产程观察和分娩的完整性,有利于早发现,早处理,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张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浅析中国当代饮食现状及传统饮食文化的新运用

    面对中国当代不健康的饮食现状和盲目养生热潮,我们需利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指导人们建立正确的健康饮食养生观,使饮食多元化成为人们饮食养生的基础,从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作者:高艺萍;张铭舒;毕立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提高识别腕带在儿科佩戴依从性的管理与效果

    目的:探讨加强儿科病区患儿识别腕带(简称腕带)佩戴依从性的管理,从而有效执行腕带识别制度。方法:2012年6月~8月(加强管理后)加强宣教,规范佩戴,确保舒适佩戴,加强监督管理强化医务人员核对腕带依从性,并比较2012年3月~5月(加强管理前)和2012年6月~8月(加强管理后)影响患儿识别腕带佩戴原因及患儿腕带佩戴依发生率。结果:加强腕带管理后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为100%,显著高于加强腕带管理前为92.50%(P<0.05)。加强腕带管理后:照顾者对腕带的认知不足由18.33%降至5.00%,患儿腕带舒适性差由17.50%降至4.17%,医务人员缺乏核对腕带依从性由12.50%降至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管理,提高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降低影响患儿腕带佩戴依从性的原因发生率,从而提高医务人员对患儿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值得临床上实施与推广。

    作者:李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继发急性中耳炎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针对同时患有上呼吸道感染以及急性中耳炎的患者采用药物干预治疗,旨在了解药物治疗有效性,提升治疗效力。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这两年时间内收治的此类患者共70人,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即使用青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另使用呋麻滴鼻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鼓室压明显降低,体温也更趋近于正常状态。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且显效人数更多。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另采用呋麻滴鼻液治疗能够达到更优治疗效果,在更短时间内减轻患儿痛苦程度,提升治疗有效性,因此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胡启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他汀类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壅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1]。ACS的病理生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壁不稳定的粥样斑块的破裂(或糜烂)引起的出血、血栓形成,阻塞冠状动脉血流所致。防止 ACS 的发生主要是稳定动脉硬化的斑块[2]。降脂治疗可预防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并降低已形成的粥样斑块中胆固醇的含量从而稳定斑块。

    作者:陈素芹;宁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58例重症肺结核病人使用留置针的应用体会

    重症肺结核病人由于病情的需要,需长期静脉使用药物。由于病情及血管的因素,为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带来了困难。静脉留置针的推广应用不仅为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方便,而且可较好的保护患者血管,减轻病人痛苦,有利于临床用药及危重患者的抢救。

    作者:王素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静脉留置针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人工流产是对避孕失败后的一种补救措施,而无痛人工流产是通过静脉给药使患者在安静、舒适、睡眠状态下完成人工流产手术,具有无痛苦、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等优点,是患者乐于接受的一种技术。无痛人工流产术既然是通过静脉给药,静脉通道的通畅与否将直接影响手术能否顺利进行。传统的静脉穿刺往往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我院对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均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穿刺,使手术成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有很大提高。现将应用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青;刘为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效果对比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效果对比。方法:同期间收治的切除子宫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经阴道和经腹手术组各23、40例。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结果:经阴组与同期经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剔除肌瘤数目及重量无明显差异,经阴组有对腹腔侵扰少、恢复快、痛苦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结论:阴道子宫切除术为微创手术,安全可靠。而对多发(≥5个)、巨大或盆腔有严重粘连的肌瘤首选开腹子宫切除术。

    作者:金今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曼月乐在子宫腺肌症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曼月乐宫内节育器在治疗年轻妇女子宫腺肌症的效果分析。方法:分析2013年-01-2014-01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8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观察应用曼月乐后子宫腺肌症的月经量、子宫体积及痛经症状情况;从上述患者中抽取应用曼月乐的例患者的出血情况及痛经缓解情况。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45例患者放置新的LNG-IUS后月经量明显减少、痛经程度也明显减轻;结论: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好,不良反应小,对年轻子宫腺肌症患者是一种效果较为显著的方法。宫内放置左炔诺酮T形宫内节育器为子宫腺肌病患者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明显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避孕工具。

    作者:刘团霞;高永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