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巧玲;齐丽丽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重症肝炎患者剖宫产术后的恢复影响以及护理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于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收治的144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行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总计72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总计72例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干预。然后将2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分析探讨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44例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行剖宫产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56%;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7.22%,对照组的总满意率为84.7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满意度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对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行剖宫产术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护理效果,目前已经成为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行剖宫产术患者患者的主要方法,对我国治疗妊娠合并重症肝炎行剖宫产术患者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曹中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的疗效。方法:将78例尿路感染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单纯加替沙星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替沙星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尿路感染,可提高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姜明刚;尹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80例婴幼儿烫伤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到病案室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0例烫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针对婴幼儿烫伤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护对策。结果:在烫伤的80例患儿中,主要是与监护人的危机意识不强及突然更换监护人或更换居住环境等有关。结论:婴幼儿烫伤中绝大部分是可以预防的,如烫伤后应积极应对,可降低伤情的进一步恶化,减轻患儿痛苦,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梁玉珍;张丽娟;赖家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与常规静脉注射比较,改善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连续入院、符合ACC/AHA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定义的急性心肌梗死共173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A组)90例和“常规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组”(B组)83例。A组以10μg/kg注射3分钟,继以0.15μg/kg/min的速率静脉滴注至手术结束6-8小时。B组静脉注射10μg/kg 3分钟,而后以0.15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24-36小时。所有患者术后给予标准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药物。比较两组术中校正的TIMI计帧血流分级、无复流的发生率、大出血发生率、住院期间及随访30天的死亡、急性心衰、再梗塞等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A组与B组比较发生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明显减少(P=0.006),校正的TIMI帧数显著下降(P=0.004),大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P=0.003)。住院期间及30天随访,总MACE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01),其中心源性死亡(P=0.001)、再梗死(P=0.008)、急性心衰(P=0.002)。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直接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的发生、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
作者:张佑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对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护理配合及其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l月至2013年10月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使用时间(单日、双日)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在使用过程中采用口头方式进行宣教,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配合,比例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等指标。结果:实验中,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均护理15天,实验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P<0.05)。结论:危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有创机械通气过程中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密切的护理配合能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并发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丽勤;吴惠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PICC 导管因留置时间长,能安全有效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患者血管,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因PICC置管操作简便、安全、维护方便,所以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PICC作为有创操作,并发症不容忽视。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置管后出现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高达15.15%【1】。多发生在置管后48-72小时。机械性静脉炎增加了患者痛苦,严重可导致拔管。因此,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赵园;刘军;张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郑州市高新区入幼儿园(简称入托)前儿童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方法:对儿童采静脉血2ml,用ELISA法行HBsAb检测。结果:入托前儿童HBsAb阳性率为54.75%;不同性别间HBsAb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0~组的HBsAb阳性率高于1~、2~3岁组,1~和2~3岁儿童HBsAb的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接种≥3针次的HBsAb阳性率高于<3针次的HBsAb阳性率。结论:5 ug乙肝疫苗能预防入托前儿童感染乙肝;对男、女保护效果相同;规范的全程接种、及时进行疫苗补种是预防乙肝的关键。
作者:李良彬;朱斌建;王西京;杜卫红;郭东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前随着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越来越多,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以大程度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大大的减少了病人的死亡率。回顾我院CCU一例住院病人在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术后合并肺出血,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杨帆;王锐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探索更为科学有效的护理质控方法,加强护理质量建设,优化护理质量控制的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重点环节是实施跟踪质量控制,提高护理质量。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是将传统的终末质量评价反馈后的质量控制转化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时跟踪质量控制[1]。门诊是医院的窗口,导医直接面对患者,其服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医院的形象和声誉。
作者:慈玉昆;刘新燕;张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普米克令舒,BIS)联合更昔洛韦(GCV)治疗小儿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住院确诊的CMV肺炎患儿50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单用GCV抗病毒治疗--诱导期:每次5 mg/kg,每12 h 一次静脉滴注,每次滴注时间>1 h,连用2周;维持期:每次10 mg/kg,隔日一次,总疗程4周。观察组采用BIS+GCV治疗:GCV用法用量疗程同对照组,同时加用BIS每次1 mg氧气驱动雾化,每次雾化时间10~15 min,每12 h一次,疗程2周。观察疗效及预后。结果:(1)观察组在缩短住院时间,改善肺部体征、肺部影像学改变、肺外系统损害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2周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64.0%vs20.0%,P<0.01);(3)对照组1例(4.0%)发生皮疹,观察组1例(4.0%)出现颜面潮红、烦躁不安,余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儿 CMV 肺炎常伴有肺外器官系统损害,在常规综合治疗、GCV 抗病毒治疗同时,联合 BIS 雾化治疗,可提高显效率、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朱建峰;陈正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蛇咬伤患者起病突然,发病迅速,来势凶猛,对突如其来的伤害,患者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常出现紧张、焦虑和恐慌情绪。通过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对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进行分类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是整体护理的需要。
作者:杨青青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国家一类新药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至2012年就诊于我科的11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在常规给予改善脑供血、抑制血小板聚集及营养神经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丁苯酞0.2克日三次口服,治疗14天后观察患者用药后临床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7%,对照组为83.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丁苯酞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张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正确使用舒利迭准纳器的影响。方法:将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使用舒利迭的患者80例,根据住院号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1周后对2组患者对舒利迭治疗的认同率,舒利迭准纳器使用的合格率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对舒利迭治疗的认同率,舒利迭准纳器使用的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使用舒利迭治疗的哮喘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提高了患者对舒利迭治疗的认同率,舒利迭准纳器使用的合格率起到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白燕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后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显现和冠状动脉事件后患者存活时间的延长,慢性心力衰竭(CHF)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是危害公共健康、临床预后差的综合病症。近1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CHF的治疗概念有了根本性的改变,通过阻滞神经激素,阻断心室重塑的恶性循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特性,并以循证医学为证据,开辟了CHF治疗的新纪元;但该适宜技术尚未能在基层医院得到应有的推广运用。
作者:罗恒;李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健康宣教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预后影响。方法:对我院2006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肺结核合并糖尿病30例患者进行心理、饮食及用药等健康宣教。结果:27例肺结核治愈,空腹血糖均控制5.0-6.5mmol/L左右,3例失访。结论:有效的健康宣传,对提高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其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耿延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的109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46例,均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奥扎格雷钠8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内静滴、2次/日,观察组予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2次/日,疗程为14天;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患者的NIHSS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晶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长,由高血压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排到所有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高血压病严重地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命。然而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我们必须提高对高血压的正确认识,本文对高血压的防治要点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王玉荣;孙晓平(通讯作者);王艳艳;沙影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二次手术的指证、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采用手术治疗的25例意外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5例患者全部因术前诊断为胆囊结石而行腹腔镜下单纯胆囊切除术,因术后病理显示肿瘤侵及肌层以外,而在我院加行胆囊床(≥2cm)肝楔形切除,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清扫,其中行肝外胆管切除、胆肠吻合2例,仅1例病情较晚,行探查术。结论:对意外胆囊癌术后需二次手术的大都为Nevin III 期的患者,好在术后4周左右进行,胆囊颈部的胆囊癌需常规行胆囊管切缘快速病理检查,好行肝外胆管切除。
作者:王志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瘢痕疙瘩现发病机制不明,治疗手段较多。但尚无明确的治疗标准,主要方法有:手术切除、注射、放射治疗、激光、压力疗法、冷冻等。其中手术切除联合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以及放射治疗已经被大家公认,但仍有各自缺陷。近期也应用有激光、生物制剂、硅胶以及90Sr敷贴、磷32酸钠盐敷贴、积雪草苷治疗瘢痕疙瘩的报道,在治疗不同类型以及不同时期的瘢痕疙瘩方面均取得良好疗效,表现为瘢痕疙瘩变平变软,并且副作用较小、较为安全。因此根据不同类型提倡多种方法联合治疗。
作者:钱宁;刘丽霞;乌日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妇产科厌氧菌感染患者采用奥硝唑注射液治疗,观察和分析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此次所收治的79例厌氧菌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组为试验组40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试验组:对患者采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试验组治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5%(29/40)、5.0%(2/40)明显优于对照组61.5%(24/39)、15.4%(6/39),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厌氧菌感染患者采用奥硝唑注射液治疗,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并且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少,保障患者的安全,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秀莲;宋继焱;王翠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