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勇;韩慧;王红;吉木斯;石继海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中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卒中单元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对SAP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探讨防治对策。结果:对符合入组标准的5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8例并发SAP作为观察组,未出现SAP患者40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死亡例数均高于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患者的年龄、吸烟史、肺基础疾病、糖尿病、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鼻饲治疗是SAP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特点及时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才能有效预防急性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
作者:朱长征;王秀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并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治疗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将收治的38例 ERCP 治疗患者,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心理护理,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并发症护理以及出院指导等全方面护理,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结果:全组38例患者经 ERCP 治疗术后,36例患者术后无明显并发症,2例并发症患者均为急性胰腺炎,经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后,全部患康复出院。结论:行 ERCP 治疗前后,给予充足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细心观察患者病情,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时治疗,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
作者:曾巧莹;张春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夹层技术充填深度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60人名患者的156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排龈线排龈后分别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和夹层技术充填深度楔状缺损。修复后经1-2年复查,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失访6人22颗牙,其余54人134颗牙充填1年后光固化复合树脂法和夹层技术法68/71的成功率分别为84.13%(53/63)、95.77%(68/71)。2年的成功率80.95%(51/63)和94.37%(67/71)夹层技术组成功率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组。结论:夹层技术用于修复深度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张安民;贾国昌;王云霞;李镭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取132例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间歇导尿,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针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5例,好转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占90.9%;对照组痊愈32例,好转17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占74.2%。两组疗效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能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改善膀胱排尿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曲庆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通督强脊三步五法”治疗前后颈椎功能改变与本体感觉相关指标变化的相关性,以探讨“通督强脊三步五法”提高颈椎功能的起效机制。方法:采用本体感觉检测系统(Pro-kin系统)对16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本体感觉进行观察评估。分别比较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3周,患者的VAS评分和本体感觉检测的三项基本参数:闭眼/睁眼长度比值、闭眼/睁眼面积比值、平均轨迹差(ATE)。结果:经过治疗,患者从疼痛评分量表和本体感觉的参数上都符合症状改善的表现,治疗后3周与治疗前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通督强脊三步五法”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增强本体感觉对神经肌肉系统的控制能力关系密切。
作者:王诗忠;林建平;陈少清;郑其开;陈艺敏;陈乐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风险意识在手术室管理中起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正常组;选取2013年1月至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在开展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增强风险意识管理活动前后的护患纠纷发生情况,评价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013年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增强风险意识后,对照组护患纠纷共发生24例,发生率为6.7%;较增强风险意识前98例(28.3%)显著降低,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的风险意识,可有效降低护理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
作者:王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学模式上也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成了以病人为中心,不仅有专科护理还要照顾到患者心理与社会方面的要求,作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在身、心疾病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心理护理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预防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与行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语言是护患心理沟通的重要工具,语言技巧的运用在整体护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2013年11月2日到11月9日,我们绵阳市中心医院管理培训团队一行20人,分别来自内科、外科、行政、后勤等各个部门,受卫计委和医院委派,实地考察参观了台湾省的台北医学大学万芳医学中心、振兴医疗财团法人振兴医院、财团法人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三家医院。医院分别位于台北市和嘉义市,涵盖医学中心、区域医院各个层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本次考察的重点是科室管理、医院经营运作和医院品质管理与决策。三家医院都派出了佳的讲师团队,就医院的服务流程、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后勤设施管理、医疗不良事务管理、病案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医院经营管理以及如何提升医院品质等多方面进行传授,并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详尽的解答。我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三家医院以规范化、人性化的医院服务;全方位、智能化的医院管理等多个方面为抓手不断提升医院品质,终达到了患者满意、社会满意、医院员工满意以及医院发展的多赢局面。由于这次考察时间和目的的局限性,仅从医院服务和管理等方面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作者:冯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应用于脑血管介入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50例脑血管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平均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评分表评定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焦虑评分为(33.4±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8±9.5),两组对比有差距(P<0.05)。结论: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通常会出现焦虑情绪,在术前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秀霞;岳丽;刘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3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的核磁共振诊断结果。方法:对3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检查,分别对肿瘤进行定位及定性诊断,作为研究对象,将核磁共振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38例椎管内肿瘤患者核磁共振定位诊断及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14%及72.88%,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核磁共振是目前诊断椎管内肿瘤准确率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牛合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保守治疗中乳管镜冲洗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9例以乳管镜冲洗为主的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乳管镜冲洗治疗后18例患者(62.07%)得到治愈,7例患者(24.14%)临床治疗有效,4例患者(13.79%)临床治疗无效,给予手术治疗;治疗有效率为86.21%。结论:乳管镜冲洗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损伤小、治疗费用低廉等优点,在乳腺导管扩张症保守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顺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43例顺产后有尿潴留的产妇进行原因分析和实施护理对策。结果: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了产妇对产后休养知识的正确认知水平,降低了尿潴留发生率。其中做心理护理后有效者10例,调整体位诱导排尿法有效者8例,开塞露纳肛法有效者5例,药物治疗法有效者10例,留置导尿管10例。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预防顺产后产妇尿潴留有效。
作者:覃小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设立“健康口腔之家”,公立医院口腔医生转变角色,担当家庭成员的长期保健医,由被动看病转变为主动电话预约,督促成员系统性、规范性预防或治疗恶性口腔肿瘤、粘膜病、颞下颌关节病、牙周病、龋病以及在口腔表现的全身疾病。该种创新的口腔疾病综合防治模式为医生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创造了条件,为家庭成员争取了时间,特别是公立医院科室之间的合作,保证了人们的口腔及全身健康。
作者:邢树林;曲大利;丛斌;王鑫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痔上粘膜吻合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50例重度脱垂性内痔患者,采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PPH)进行治疗,对手术结果及患者术后情况进行总结评价。结果:5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27.5±5.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5±1.5)d,所有患者术后脱垂痔均回缩,在12个月的随访观察上,50例患者均无复发,肛门狭窄、大小便失禁等并发症,临床治疗效果较好。结论:针对重度脱垂性内痔的治疗,临床采用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切术进行治疗,手术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陆云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CT三维重建技术对于胃癌术后复发的诊断作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42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对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分别采用三维后处理图像及CT轴位图像对患者进行诊断,观察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三维重建后处理图像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轴位图像检出率,三维重建后处理图像对于周围侵犯、胃形态变化、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情况的的检出率分别为94.4%、100%、94.1%、83.3%,CT轴位图像的检出率分别为61.1%、80.6%、70.6%、83.3%。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对胃癌术后复发诊断作用明显,对胃癌肿瘤复发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兆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研究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各类住院手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给予手术室人性化护理管理,1个月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成功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的成功率为96.97%,对照组的成功率为81.82%;试验组的满意度为90.91%,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9.70%,两组比较,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其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理念为手术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障了手术患者的安全,改善了护患关系,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贾淑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对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说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中在吸氧、药物、生活及心理护理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吸氧护理应以患者疼痛状况及心电监护状况为判断,合理给氧,在用药护理方面,使用止痛剂、硝酸酣类药物要谨慎。生活护理需要同时注意饮食及排便两个方面。有效护理地配合才能促使患者的病情好转。
作者:陆丽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癌的第二位。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原则上适应于腹膜反折以下的直肠癌。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远端、全部直肠、肠系膜下动脉及其区域淋巴结、全直肠系膜、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脂肪、肛管及肛门周围约3~5cm的皮肤、皮下组织及全部肛门括约肌,于左下腹行永久性乙状结肠单腔造口。为了更好地配合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康复,让造瘘患者更好的进行以后的生活,我们对2010年~2013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98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效果满意。
作者:孙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58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口服抗病毒治疗,观察治疗1年肝功能持续复常率及乙肝病毒复制情况。结果:治疗组1年肝功能复常率及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德福韦酯能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并能改善肝功能,是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
作者:林金秘;廖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策略对小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132例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护理模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小儿骨折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策略。对比观察两组患儿骨折愈合情况,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所有患儿骨折均得到了较好的愈合,观察组骨折完全愈合(98.48%)、功能完全恢复(100%)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错位、畸形愈合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策略可提高小儿骨折认识程度,促进骨折早期愈合,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取努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