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颖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冠脉内注射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与常规静脉注射比较,改善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连续入院、符合ACC/AHA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指南定义的急性心肌梗死共173例,随机分为“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A组)90例和“常规静脉注射替罗非班组”(B组)83例。A组以10μg/kg注射3分钟,继以0.15μg/kg/min的速率静脉滴注至手术结束6-8小时。B组静脉注射10μg/kg 3分钟,而后以0.15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24-36小时。所有患者术后给予标准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药物。比较两组术中校正的TIMI计帧血流分级、无复流的发生率、大出血发生率、住院期间及随访30天的死亡、急性心衰、再梗塞等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A组与B组比较发生无复流现象发生率明显减少(P=0.006),校正的TIMI帧数显著下降(P=0.004),大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P=0.003)。住院期间及30天随访,总MACE发生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01),其中心源性死亡(P=0.001)、再梗死(P=0.008)、急性心衰(P=0.002)。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直接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能更有效地改善心肌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的发生、降低出血事件的发生、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
作者:张佑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调查与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措施,为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促进疾病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相关检测。结果:心理干预有利于提高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何见平;赵碧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为进一步加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及时掌握我市手足口病疫情动态和流行规律,石嘴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安排了2012年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经过专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完成了2012年手足口病监测工作。
作者:王静;孟鹏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讨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措施体会。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2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法,并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比患者入院时与出院时的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其血压、血糖、胆固醇数值等指标均低于入院水平,入院时与出院时的各项生化指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陈秉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研究采用局部推拿和足底反射疗法对运动性腰肌劳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00例运动性腰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推拿、炙法的同时引入足底反射疗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过程中的基础上,采用局部推拿、炙法治疗。对200例大样本以其入院治疗的原始病例作为分析研究的基础数据来源,对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100例患者,治愈58例、显效2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41例,显效19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8.0%。结论:采用局部推拿,炙法配合足底反射疗法治疗运动性腰肌劳损,能够有效有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雯容;王德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近年来,有关手术器械、纱布等遗留患者腹中的报道屡见不鲜,手术室护理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手术室是减轻患者痛苦的地方,其具有高技术、高强度、高危险性等特点,稍有差池,轻则影响患者治疗,重则导致患者死亡,本文探讨了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作者:杨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标准,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按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与要求,并以该标准进行管理与奖罚。结果:2010年7月至今,我科的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标准可有效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刘凤芹;曾志力;叶白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讨论6S 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根据6S 管理的要素,对手术室环境、物品、护理安全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结果:实施6S 管理前后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从而提高满意度。有利于手术室管理。
作者:黄昌斌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5%~30%。肺癌中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占80-85%。虽然目前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的综合运用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肺癌的总的5年生存率只有12%-15%,晚期NSCLC 的中位生存期约为8~10个月,细胞毒化疗药物仅能延长中位生存期平均约2~3个月,且近年无显著突破。靶向治疗是近年肿瘤学界的热点之一,甚至被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NCI)称为21世纪肿瘤学研究的方向[1]。吉非替尼(易瑞沙, gefitinib,iressa, ZD1839),是高特异性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EGFR-TKI),通过阻断信号转导的第1步抑制EGFR的磷酸化作用而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我科在2010年4月-2013年6月期间,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共应用吉非替尼治疗24例晚期NSCLC,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朱颖贵;崔丽萍;纪爱萍;王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行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临床资料。探讨小儿鞘膜积液的成因、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治疗原则。结果: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0min,无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1.5天,近期随访无术后复发,切口疤痕小且隐蔽。结论:腹腔镜内环口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鞘膜积液具有麻醉安全、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安全、美观、有效等优点,可达到治愈目的;适合任何类型的小儿鞘膜积液,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侯晓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高压氧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0例,进行常规化治疗措施;联合组5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高压氧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肢体恢复部分功能的时间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高压氧辅助治疗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为脑卒中临床治疗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
作者:熊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总结了1例主动护理干预预防利福平注射液所致的护理体会。方法:穿刺前采取主动护理评估:血管的评估、药物的评估、输液工具的评估、对操作人员技术的评估等,采取输液时的评估:输注前30分钟喜疗妥软膏涂擦在皮肤表面、增加冲管次数、减少对血管的刺激:每日输注利福平后及时拔除,次日输注时选择新的静脉穿刺。结果:患者在输注利福平期间未发生化学性静脉炎及药物外渗,提高了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同时能够完成抗结核治疗。结论:主动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降低药物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减少病人因为输液而带来的痛苦,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作者:赵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椎间盘内亚甲蓝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2年5月行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治疗的68例初步诊断为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严重下腰痛患者,对其短期疗效进行回访;结果:其中4例腰痛轻度改善;1例腰痛症状无改善;51例腰痛症状完全消失;12例腰痛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本研究中将亚甲蓝用于椎间盘内注射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为难治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但亚甲蓝椎间盘内注射的确切机制还有待探讨。
作者:张强;兆洪亮;徐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以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人AMI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结果:老年人AMI患者起病时多无典型的心绞痛,常表现为头晕、胸闷、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等症状。结论:老年人的AMI起病常不典型,因此,要提高对老年人AMI的认识,争取早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心肌梗死并发症或猝死的发。
作者:向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治疗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诊断为肺炎的住院患者400例,都给予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治疗。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患者治疗后的HR值明显降低,而Pa02和Sa02值有明显上升(P<0.05)。发生并发症60例,发生率为15.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治疗肺炎一种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一宇;王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随机选中晚期食管癌67例,紫杉醇175mg/m2,静脉滴注3 h,第1天;奈达铂80 mg/m2,静脉滴注1h以上,第2天。21天为一周期。3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全组67例均可以评价疗效,总有效率为43.3%。主要毒性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等。结果:奈达铂联合紫杉醇治疗中晚期食管癌有较好的疗效,而且毒副反应可以控制。
作者:齐锦宏;程敏;王建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采用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在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进行干预,分析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本组50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后,好转的有20例,20例患者仍需住院观察治疗,死亡10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一旦确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则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同时采取精心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尤丽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针对消化内科的不合理用药问题进行探讨,为科学规范用药提高标准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接受治疗的15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接受治疗的药物疗法,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回顾分析1538例病历资料,其中55例患者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问题是服用抗生素的时间比较长,18例患者,占32.7%;联合用药的过程中抑制药物疗效,13例患者,占23.6%;药物的拮抗作用,11例患者,占20.0%;对抑酸药物的使用剂量过大,8例患者,占14.5%;药物本身副作用,3例患者,占5.5%;重复用药,2例患者,占3.6%。结论:在消化内科,不合理使用药物十分常见,诸如服用抗生素的时间比较长、联合用药的过程中抑制药物疗效等常见问题,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关注合理药物,保证用药安全,提升治疗效果,维护患者健康。
作者:周云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进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为逐步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1]。现对我院2013年各病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使用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近年来抗菌药物专项治理活动成效,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有效管理提供参考。
作者:苑海;贾苗辉;赵吉强;王惠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对于加强成人医学教育《中医诊断学》教学的作用。方法:选择吉林省乡镇卫生院医师2个班的学员248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法,实验组采用改革的教学法(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实训教学及考核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专业知识笔试、基本临床操作考核方式对两组学员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新的教学模式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地提高了成人医学教育学员的《中医诊断学》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临床疾病诊治的教学效果。实验组显示出了比对照组显著的优势。结论:该项成人医学教育《中医诊断学》的实践改革符合成人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符合《中医诊断学》临床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
作者:许兆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