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珍
总结对脾胃病科护士培养护理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主要措施为管理者加强对护士的能力考查,注重临床实践,提高护理业务水平,调整护士分组,组织梯队结构,并了解个体心理动态,自主择队,加强情感管理,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对提高护理质量,稳定护理队伍有积极作用。
作者:李艳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风湿灵"汤剂结合甲氨蝶呤片口服)和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片)进行研究。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有一定疗效,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获得了满意疗效.有效率达94.0%。
作者:梁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评价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在根管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科就诊患者100例恒磨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采用ProTaper机用镍钛器械按根向预备技术进行根管预备;对照组50例,采用标准不锈钢K锉按逐步后退法进行根管预备,均采用侧压法充填根管。记录根管预备时间,比较治疗前后的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和充填效果。结果:实验组根管预备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根管治疗满意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ro Taper 机用镍钛器械预备根管快速有效,根管成型,根充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满意度高,能有效提高临床工作效率和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海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南阳市区中老年人脑卒中流行病学相关因素,为防治脑卒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南阳市区12个社区居委会居民进行调查,获取人口学信息、病史和体格检查资料。结果:共调查40岁以上居民16478人,报告脑卒中249例,脑卒中患病率1511.10/10万,其中男性1511.02/10万(122/8074),女性1511.18/10万(127/8404),脑卒中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吸烟、饮酒、体育锻炼少、超重等生活方式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Hcy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南阳市区中老年人脑卒中的患病率高于全国水平,应加强控制各种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
作者:张大义;范中有;王安林;蒋居辰;孙瑞华;陈庚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由ICU转至至心胸外科病房的护理管理。方法:通过回顾2009年10月至2011年1O月50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的安全转运情况,了解针对安全转运的系列措施产生的效果。结果:50例患者得到了安全转运。结论:体外循环术后由ICU转运至病房前的正确评估,转运过程中采取恰当的保护措施是安全转运的保证。
作者:朱春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无痛胃镜检查应用于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50例精神障碍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操作中的反应及应对措施,总结护理经验。
作者:曾利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止血带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80例在我院入院的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组,其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采用止血带阻断子宫血管。另随机选取2011年前收治的前置胎盘82例作为对照组,其术中采用选取常规方法止血。比较两组孕产妇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输血量、产后出血等。结果:研究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使用止血带止血,能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止血新措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光虹;李晓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的使用及护理的方法,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对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经皮下隧道颈内静脉留置带涤纶套双腔导管使用情况及护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患者中2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导管栓塞。经尿激酶溶栓,改用纯肝素加尿激酶封管后,导管复通。无1例发生感染。导管使用长18个月。9例使用该导管进行血透治疗的患者均能达到所需血流量。结论:加强置管及使用期间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是延长导管使用寿命的重要方法。
作者:顾毅;陶年华;王娟;苏松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南平地区浦城县一起流感暴发疫情,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确定病原,为今后有效开展流感实验室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检测和流感病毒分离实验室检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检测8例病人咽拭子,阳性8例,均为 B型,阳性率为100%。流感病毒分离鉴定检测8例,第一次培养7例阳性,分离率由87.5%(7/8)。只有1份为阴性,将阴性标本做第二次重培养,才出现阳性,均为B型(Victoria系),病毒培养分离率上升为100%(8/8)。结论:本起流感疫情共发病76例,罹患率为10.8%(76/706)。我们采集病人咽拭子,进行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检测和细胞培养分离流感病毒鉴定,确定为B型维多利亚株引起。此次疫情结合荧光定量PCR和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的方法,用核酸快速检测结果指导细胞培养分离病毒,提高了阳性检出率。较传统方法大大保证了检测的时效性,而对基层疫情确定及时有效处理控制发挥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郑鹃;吴春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医疗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现行医院档案管理已经跟不上日益发展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的发展步伐,根据医院档案工作的特点,采取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措施。加强对医院档案的管理,以适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医院事业服务。
作者:白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症监护室(ICU)中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61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关节的被动运动及心理疏导等。结果: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4-6周后,使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早期采取积极、正确的康复护理不仅时ICU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起到关键的作用。
作者:盛怡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高危人流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药物治疗应用于高危人流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自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164例高危早孕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82例,两组患者均行注射杜冷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注射杜冷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宫颈扩张效果、镇痛效果、相关手术指标以及人流综合征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宫颈扩张效果和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人流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药物和注射杜冷丁应用于高危人流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李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抢救治疗中,观察并比较长托宁与阿托品治疗AOPP中毒的疗效。方法:60例急性AOPP中毒患者随机分为长托宁组(30例)和阿托品组(30例)。结果:治疗组在用药次数、中毒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治愈率等方面,均优于比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托宁治疗AOPP中毒在多方面均优于阿托品,值得推广。
作者:董丽娜;邹国花;杨水娇;黄龙彪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比重组前后的手术室管理服务流程,并通过观察结果探讨服务流程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改善手术室服务流程和服务业务,确定手术室管理的服务流程,在指导手术室护理工作时,实时监督其管理流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将重组医生满意度和手术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系统对比。结果:通过服务流程重组的护理效果很好,其护理效率也有明显提高,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明显高于重组前。结论:服务流程重组是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张正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未婚先孕人工流产女性对生殖健康知识了解状况,为有效预防宣传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本市本院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未婚女性个人信息及对手术的感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妇女初次性生活平均年龄21岁,初次人工流产平均年龄22岁;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分别占30%、27.27%;职业以职员和工人为主,分别占33.64%、30.91%。文化程度低、职业为农民、待业、个体户的避孕知识和预防生殖道感染知识的不了解比例明显高于高文化程度、及职业为干部、职员等职业妇女(P<0.05);观察调查对象人工流产术术前、术后的心理反映,文化程度低、职业为农民、待业、个体从业者术前对手术的紧张比例高于文化程度高、及职业为职员、干部者(P<0.05)结论:为了降低非意愿妊娠率和人工流产率,促进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在全社会要广泛宣传避孕知识。
作者:王秀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深化分娩过程中产妇的心理处理。方法:在爱婴区内初产妇宫颈口开大2cm,有规律宫缩,经产妇从临产开始被送入待产室内到分娩后2h送回爱婴区,由1名专门责任助产土来提供分娩全程服务,内容之一有心理护理。根据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和产程进展,提供心理护理。尽力让其顺利分娩。结果:全程陪伴分娩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心理护理,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子安危。结论:深化全程陪伴分娩中产妇的心理护理,以人为本,保证了产程观察和分娩的完整性,有利于早发现,早处理,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张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 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期患者痰液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将58例 AECOPD患者给予NAC雾化吸入,在雾化前、雾化后1小时分别取疾液进行理化性质测试。结果:雾化前和雾化后痰液干/湿重、黏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弹性酶也有所改善。结论:雾化吸入NAC可稀释痰液,缓解黏液高分泌所致的气道阻塞,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有抑制气道炎症反应的作用。
作者:李宾;徐建刚;周向东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血糖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4例新生儿高血糖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应激是引起新生儿高血糖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早产、小于胎龄儿。结论:在新生儿诊疗护理过程中要加强血糖监测,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对减少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系统后遗症以及提高危重新生儿成活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马宁宁;孙岩;黄岩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独山县近5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本地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原因,探讨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适宜方法与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对独山县2008-2012年18个乡镇卫生院上报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对不同年份儿童死亡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08年以来独山县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稳步下降,2012年独山县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4.76‰、11.64‰、15.08‰,与2008年相比分别下降了73.91%、51.11%、46.23%。近5年来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中死于新生儿期、婴儿期所占的比例分别在73.13-90%、31.58-65.10%。死亡原因前5位顺位依次为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出生缺陷等其他新生儿疾病、意外。结论:①调查资料数据显示,近5年来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保持稳步下降趋势,说明独山县基层妇幼保健服务和县级产儿科医疗救治服务水平在妇幼卫生免费项目的推动下得到不断提高,各项保健措施有力,有效降低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②前四位死因为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出生缺陷等其他新生儿疾病,已经成为我县儿童死亡的主要疾病。死亡疾病由相对集中向分散转移,腹泻、营养不良疾病被早产/低体重、出生缺陷代替。③尽管我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与其他地区相比见参考文献[1]差距还很大。提示今后工作重点为加强妇幼卫生三级网络建设,提高产儿科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规范孕产妇及儿童健康管理,强化考核机制;整合计生资源,推行免费婚前检查和产前筛查。
作者:余春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医院文化是医院的灵魂,是未来医院管理的主流,培育优秀的医院文化是医院发展的根本途径,可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终达到医院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因此,必须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以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作者:韦少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