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真空采血法和传统采血法对血标本溶血现象的影响比较

王海英;陈峰;逄增容

关键词:真空采血, 传统采血, 血标本, 溶血
摘要:目的:探讨真空采血法和传统采血法对血标本溶血现象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急诊室160例静脉采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采血法,实验组患者行真空采血法,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标本的溶血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标本溶血率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标本的溶血率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采血患者行真空采血留取的血标本较传统一次性注射器静脉采血留取的血标本有较低的溶血率,避免了患者多次穿刺的痛苦,提高了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患者疾病的治疗和抢救赢得宝贵时间,临床意义显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护理工作中肢体语言沟通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48例的小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护理组,每组74例。对照组的小儿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护理组的小儿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肢体语言沟通进行护理。结果:护理组的小儿患者对医嘱的总接受率为93.24%,对照组的总接受率为75.68%,护理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有很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对于我国小儿患者护理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的借鉴与推广。

    作者:刘晓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泗泾镇周边地区脆性骨折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泗泾镇周边地区脆性骨折高危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对2010年1O月~2013年10月在松江区泗泾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的5O岁及以上200名脆性骨折患者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根据x光片结果确定骨折部位、通过对骨密度的测定及询问患者骨折时的状态和诱发因素。结果:女性骨折占59%,男性占41%,骨折发生频率依次为前臂远端、椎体、髋部。跌倒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对高危个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制定个体化的预防干预措施打下基础,从而有望达到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与骨折发生率的目标。

    作者:钱军;谢彰凯;罗雪涛;王操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牙槽嵴顶的平整结合转移粘膜瓣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探讨下颌义齿修复前牙槽嵴顶的平整结合转移粘膜瓣在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方法:15例活动义齿修复病例分别进行了牙槽嵴顶平整手术和软组织瓣转移术。在修复后提高了患者咀嚼能力的评价。结果:15例中有效率达93.3%达到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对于尖锐牙槽嵴顶且附着龈缺失的患者,修复前做牙槽外科手术修整牙槽嵴顶,加粘膜的转移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活动义齿的承受能力。

    作者:信桂珍;李志军;刘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1例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体会

    股骨头坏死,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为常见的骨关节病之一。这种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1-60岁多,无明显性别差异,而有过激素应用史、髋部外伤史、酗酒史、相关疾病史者发病的几率明显增多。临床表现为髋部疼痛、髋关节僵硬与活动受限、间歇性跛行。我院2014年04月12日收治左侧无菌性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病人1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钱娟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凝血四项检测对诊断病毒性肝炎的结果观察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凝血四项检测对诊断病毒性肝炎的结果和临床意义。方法:对所有受检人员进行空腹静脉采血,对所有人员的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经过检测后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血凝四项指标(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均较对照组人员的指标高,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凝血四项检测方法诊断病毒性肝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够较好的反应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凝血功能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对预后的判断具有较高的意义。

    作者:胡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护理投诉原因与防范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投诉原因与防范对策。方法:对我院38例护理投诉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结果:护理服务不到位、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护理技术素质不高是导致护理投诉的主要因素。结论:高度重视护理投诉,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加强护患沟通,完善制度规范护理行为确保护理安全能有效防范护理投诉。

    作者:郭晓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重型颅脑损伤护理措施中的要点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好转73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7例。结论:加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并发症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作者:姚碧黎;方丽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常见毒性中药中毒机制分析及炮制后减毒机理探讨

    目的:探讨常见毒性中药中毒机制分析及炮制后减毒机理,提高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及相关的临床资料和研究结果,分析常见毒性中药中毒机制及炮制后减毒机理。结果:常见毒性中药川乌、马钱子、蟾酥、苦杏仁、苍耳子、朱砂等,通过对其中毒机制的研究和炮制减毒机理的研究,可以通过炒制、蒸煮燀、水飞等炮制方法,显著降低其毒性。结论:恰当的炮制可以显著降低毒性中药的毒副作用,提高用药安全性。

    作者:刘国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探讨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研究资料选取自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7月至今收治的88例高血压患者,对所有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采取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88例高血压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后,患者均得以康复出院。结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并对患者出院后加强高血压知识宣导,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者高血压急症、病并症。

    作者:陈要武;顾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小儿热性惊厥复发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以便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资料相对完整的热性惊厥患儿16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对比其首发和复发情况,探讨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复发相关因素。结果:160例患儿热性惊厥复发53例,复发率为33.125%。性别方面与首次发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在初发年龄、发作时体温、发作持续时间、有无家庭史方面与首发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热性惊厥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其复发与患儿的年龄、家族史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做好婴幼儿的健康护理,减少发热,提高患儿抵抗力,从而有效预防小儿热性惊厥。

    作者:李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内窥镜下经口咽至中下斜坡入路的应用解剖分析

    目的:研究内窥镜下经口咽至中下斜坡入路的相关数据,为临床手术的实施提供条件。方法:选取15例成人尸头,利用0度、30度内窥镜与手术显微镜,对成人颅骨标本进行测量。结果:后鼻棘、前鼻棘、切牙孔、咽结节到枕骨大孔前端距离分别是34.58±3.75、79.32±4.87、70.95±4.86、13.38±1.85。结论:通过内窥镜入路,可实现对中下斜坡入路的手术治疗,在椎基底动脉瘤疾病的应用中能够取得明显效果。

    作者:彭耀金;聂团文;邓春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关于不同年龄段胃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并分析青年人、老年人胃癌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以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1所收治的胃癌患者120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方式将其划分为青年组与老年组,每组患者各计60例,针对两组患者胃癌基本临床特点进行详细分析与对比。结果:从胃癌临床表现方面来看,青年组中胃癌临床表现集中为腹痛、腹水,老年组胃癌临床表现集中为上消化道出血、贫血;从肿瘤发病部位方面来看,青年组中胃癌临床发病多集中于胃窦部位,老年组集中于胃底贲门部位。以上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年人及老年人胃癌临床并不少见,临床实践中应通过应用胃镜的方式提高确诊率,及时制定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作者:李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睡眠障碍对飞行员的影响及健康教育

    目的:认识睡眠障碍对飞行员的影响及通过健康教育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飞行质量。方法:通过生活习惯及相应的外界条件找到影响睡眠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睡眠质量提高飞行水平。分析:从外界环境到内在心理因素找到影响飞行员睡眠质量的根源,研究相应解决方案。结果:采取措施通过相应健康教育改善睡眠质量从而提高飞行质量。结论:睡眠质量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飞行质量。

    作者:吴晓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观察

    对小儿流感疫苗的预防效果观察了解。方法:选择3~6岁的儿童24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人,对照组不参加流感疫苗接种,观察组接种疫苗。观察12个月内两组流感发病率及观察组接种疫苗后全身及局部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观察组和对照组流感发生率为9%,3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流感疫苗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应加强宣传普及接种。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社区护理教学前后高护学生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认知的调查

    目的:了解高护学生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认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提问方法。结果:高护学生对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认知教学前后,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教学后对社区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较教育前明显提高。结论:社区护理教学后提高学生对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与管理认知程度。

    作者:周理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法的护理干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糖尿病这种人们称之为富贵病的人也越来越多,患者及其家属们也想多了解一下与糖尿病有关的信息,以便指导糖尿病人的日常生活,从而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能过上近似正常人的生活。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也主要靠病人自己,医生只是给予合理性的指导。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们经常举办讲座,宣传相关的科普知识,提高并普及人们对糖尿病的了解从而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因此在这里笔者介绍一下和糖尿病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运动疗法的护理。

    作者:管舒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改进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社区医院2012~2014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互动护理,是4周为一疗程,通过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57.3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06%,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提供互助护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社区医院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谷尧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西药结合根除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比较温胆汤辨证加减联合埃索美拉唑与四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40例1月内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病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片、随证予温胆汤加减治疗14天;西药组(对照组)予埃索美拉唑、克林霉素、呋喃唑酮、胶体果胶铋治疗14天;两组疗程结束1月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结果:1月后疗程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13C尿素呼气试验转阴率为75%,对照组转阴率为70%,治疗组Hp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Hp阳性的根除率高于西药四联疗法及单用中药制剂疗法,且患者依从性好,副作用少,易耐受,安全可靠。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IL-1基因簇与Luminal型乳腺癌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IL-1基因簇中IL-1B基因启动子区+3954位点单核营酸多态( SNP)和IL-1RN基因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多态性(VNTR)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及其基因频率与乳腺癌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的方法,分析223名乳腺癌病人及284例当地健康对照者的IL-1B+3954基因位点和IL-1RN基因多态性,计算基因型频率(genotype frequencies)和等位基因频率(alele-frequencies)。各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用经过x2检验确定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各等位基因的频率以及基因型的分布频率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表示的相对风险度分析。结果:IL-IB+3954和IL-1 RN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乳腺癌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单倍型在乳腺癌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肿瘤增值指数组,IL-1B+3954位点SNP基因和等位基因在不同增值指数患者中的频率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 -1B+3954和IL-1RN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发病率无相关性,但可能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指数相关。

    作者:郝杰;王彦伟;SHI Qing-ying;Lv Feng-yan;ZHAO Qing-li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同时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数。结果:2组患者相对于治疗前血糖均有明显下降,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出血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不但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指数且发生出血事件也会有所下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