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与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比较研究

依萨穆丁?吾甫尔

关键词:胫骨中下段骨折, 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 解剖钢板
摘要: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LISS)与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96例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LISS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等情况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内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②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个时期的膝关节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③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8周和16周后的伸膝、屈膝大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5, t=4.968,t=5.382,t=5.049;P<0.05)。结论:LISS可以减少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创伤,加速术后愈合,在增强术后远期膝关节功能的同时确保其活动度。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医学装备》稿件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行

    尊敬的作者、读者:《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社在线投稿系统于2015年2月25日正式启用,为确保所投稿件及时到达编辑部,请广大作者登陆官方网址www.zgyxzbzz.org.cn,点击“作者中心(投稿)”按系统要求进行注册并上传相关信息。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PFNA与LCP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疗效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内固定手术方式。方法:将82例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CP)组,每组41例。PFNA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LCP组采用LCP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中透视次数,出院后对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优良率以及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无差异;LCP组术中出血量大于PF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9,P<0.05)。对两组患者出院后随访12个月,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L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6,P<0.05);术后12个月PFNA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LCP组;LCP组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FN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51,P>0.05)。结论:PFNA内固定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理想的内固定方式。

    作者:刘欣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早期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155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7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给予超早期康复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并分别在卒中后7 d、30 d和90 d,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或抑郁水平,统计相关指标。结果:卒中后7 d、30 d和90 d对照组PSD、重度PSD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卒中后30 d、90 d对照组自杀倾向高于观察组,卒中后90 d对照组新发、PSD转归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62,x2=13.74;P<0.05)。结论:PSD可发生于卒中后各个时间段,多数可自行转归;超早期康复护理有助于降低PSD发生风险。

    作者:车媛;张云;蒋金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中空气压缩设备的配置

    目的:为确保螺旋断层系统实施精确放射治疗,保证空气压缩设备稳定运行,提出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所用空气压缩设备的配置、日常维护保养及常见故障排除相应方案。方法:通过3年的使用经验及故障维修保养记录资料,结合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的特殊要求,总结空气压缩设备的配置和场地安装要求,并总结设备的维修和维护保养经验。结果:总结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空气压缩设备的配置和场地安装要求,对其日常维护保养和维修提供了相应的维护保养方案。结论:气体的压力稳定性及干燥程度是空气压缩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医院在安装、维护及维修空压设备时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张晋建;黎静;文婷;叶柳清;余咏兰;尹志宇;靳怀志;王雅冰;金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征稿启事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医学装备》杂志刊载医学装备技术及其应用管理等相关稿件。开设的主要栏目有:学术论著、综述、管理论坛、临床研究、技术交流、企业风采、专访、专栏、简讯等。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16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水平、起效时间、凝血功能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1,t=6.273;P<0.05);治疗后的血小板上升平均所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4,t=6.294,t=6.482;P<0.05);治疗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低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92, t=6.183,t=7.273;P<0.05);治疗后的发热、寒战、头晕及肝肾功能异常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17,x2=4.833,x2=5.199,x2=4.921;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减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提高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水平,改善凝血功能,且起效迅速、不良反应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4008B型血透机渗漏引发的故障分析及排除

    费森尤斯4008B型血液透析机主体结构分为电路和水路两部分,水路部分元器件主要为机械结构,因此故障率相对较高,当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部件老化漏水情况。其中,Bibag压力传感器底座老化漏水以及冲洗腔吸液杆接头密封圈老化漏液,将导致液体渗漏,对血透机内部其他机械结构造成锈蚀等不可逆的后果。同时,此类故障还会影响机内多个模块正常工作,造成多种机器报警致使机器瘫痪,排除此类故障需要极大的耐心[1]。总结4008B型血液透析机由于液体缓慢泄露故障引发机器瘫痪的案例,供同行参考。

    作者:谢杲;余华良;朱旭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消化内镜模拟教学法在提高本科护生护理技巧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利用模拟教学法对提高本科护生消化内镜检查护理技巧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0届本科护生100名,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讲解观摩教学法;实验组在讲解观摩教学法基础上实施模拟教学法,采取“讲-看-教-做-查”五步骤教学模式,分别在实习开始及实习2个月末进行考核及评级,观察其实习效果。结果:两组学生经2个月实习,理论优秀者及技术优秀、良好、合格者均较前增多,其消化内镜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得分均得到明显提高。结论:模拟教学法可有效提高本科护生消化内镜检查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技巧,值得在临床内镜护理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会灵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全身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多发骨髓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Siemens 3.0T磁共振对27例经病理证实为MM患者按照标准扫描程序进行磁共振全身成像(WB-MRI),并参照Stabler MM诊断分型标准对图像资料进行分类分析,归纳总结其分布特点和信号特征。结果:27例患者顺利完成WB-MRI检查,一次检查需要35 min左右。其中,分型为正常型2例,局灶型7例,弥漫型5例,混合型10例,椒盐型3例。结论:全身磁共振检查无需更换线圈,自动移床,减少患者搬移次数,扫描时间短,成像质量佳,有利于直观、全面评估MM骨骼侵犯情况,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孙涛;朱思光;张廉良;韩善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CT机的维护与检测方法

    目的:探讨CT机的维护与检测方法,以减少CT机故障的发生,保障其性能质量,降低使用成本,提高CT机的使用价值,更好的为人民群众诊疗服务。方法:定期对CT机按照科学规范的方法维护与检测,针对东芝64排CT机各时间段的维护保养内容及检测内容列出检测数据。结果:定期保养和维护CT机,使其性能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机器故障发生率减少30%~50%,减少机器的硬件损坏、软件程序或数据出错的故障发生率。结论:定期对CT机保养和维护是预防性维修的核心内容,定期检测是CT机性能质量有效保证的必要措施,计量院和疾控中心应与医院协调,将两部门检测时间间隔半年左右,既符合国家强检要求、又符合质量保证的合理性,同时避免重复检测造成的人力、物力浪费。

    作者:王志泉;沈春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与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比较研究

    目的:分析微创内固定稳定系统(LISS)与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择96例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LISS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钢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活动度等情况差异。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内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②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各个时期的膝关节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③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8周和16周后的伸膝、屈膝大角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95, t=4.968,t=5.382,t=5.049;P<0.05)。结论:LISS可以减少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手术创伤,加速术后愈合,在增强术后远期膝关节功能的同时确保其活动度。

    作者:依萨穆丁?吾甫尔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细胞学不典型鳞状细胞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细胞学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516例患者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对结果为ASCUS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中209例阴道镜检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以上病变者再取活检送病理检查;307例阴道镜检为慢性宫颈炎者给予阴道用药,治疗1~3个疗程,3~6个月复查TCT,12例细胞学检查仍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取活检送病理检查,其余295例细胞学阴性者定期复查TCT。结果:516例宫颈细胞学ASCUS中行宫颈活检221例(占42.82%),检出慢性宫颈炎3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I-III)185例,宫颈癌6例,其余295例避免了宫颈活检损伤,随访6~18个月复查TCT均未发现异常。结论:阴道镜结合宫颈细胞学检查可有效检出ASCUS中CIN及宫颈癌患者,对ASCUS的处理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何金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食品样品中210Pb的研究进展

    210Pb是具有极高毒性和亲骨的放射性核素,其子体210Po属于极高毒的α放射性核素,而另一子体210Bi则是天然放射性的主要成分。随着铀矿的开发利用规模扩大,铀矿尾矿废水的排放造成环境中210Pb放射性污染可能性日益增加。按照我国部分地区的规定,在铀矿周围的辐射环境监测必须包括210Pb,测量食品中210Pb的方法主要有α法、β法和γ法3种。介绍210Pb测量方法、提出关于测量食品样品中210Pb的建议以及给出全国部分地区食品中210Pb含量的数据,对科学测量食品样品中210Pb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李文红;拓飞;周强;张京;张庆;张建峰;苏旭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投稿指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为月刊,主要刊登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院校、科研单位、生产营销企业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医学装备的学术性文章。其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即时报道本领域内的重大科研成果与新进展,推动学术交流,传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我国医学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学术交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腺相关病毒载体在各种细胞株中的感染效率及表达特性研究

    目的:研究腺相关病毒载体(AAV)感染各类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的效率,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脂质体将重组腺相关病毒的包装质粒AAV-DJ、Helper以及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穿梭质粒AAV-GFPP转染293FT细胞进行病毒包装,收集病毒液后感染2种正常细胞和14种肿瘤细胞,24 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的表达,并随机选取3个视野统计感染GFP的细胞数目。结果:GFP重组腺相关病毒对各种细胞的感染效率存在差别,感染效率高的为293FT细胞(占96.2%)和Hela细胞(占81.86%),对SCG7901、SEM-M和SP20细胞的感染效率近乎为零。结论:GFP重组腺相关病毒对正常细胞293FT感染效率高,对肿瘤细胞Hela、SMC7721、BGC823、PANC-1、A549、A875、C6和MCF-7的感染效率较高,这类细胞适合使用AAV作为载体进行外源基因的导入及功能研究。

    作者:周昆明;李峰生;俞庆华;周丁华;高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NeuroLogica CereTom移动CT故障维修实例

    NeuroLogica CereTom移动CT与传统CT相比,扫描机架和检查床都可以移动,具有质量较轻、系统集成度高以及射线剂量低等技术特点[1]。临床主要应用于行动不便的急危重患者急诊和术中检查,尤其在颅脑手术中实时监测和定位导航凸显重要作用[2]。

    作者:陈利彬;王建平;杨世伟;聂世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过氧化氢低温灭菌器故障分析及排除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是利用过氧化氢等离子体活性基因,通过高速粒子击穿和紫外线作用,在常温条件下能够实现快速干燥灭菌,适用于怕热、怕湿、具有微细管腔手术器械灭菌[1]。STERRAD100S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其灭菌剂采用卡匣式,组机主要由AC系统、真空系统、注射系统、控制系统、灭菌舱门以及等离子发生系统构成[2]。

    作者:庄水华;刘承军;郑培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GE CT HISPEED NX/I螺旋CT扫描过程掉电的故障处理

    1故障现象机器在扫描过程中掉电后重新开机,系统出现“Stop for maintenance”自检提示,终提示“Some filesystems failed to mount”,系统不能正常加载。进入图形界面,做power on test,报错如下:RINV Eeeor、RAW DATA DISK 0和DISK 1 Eeeor、DBPCI/0和DBPCI/1 Eeeor、NPR Eeeor,分别提示OC硬件、两个数据备份硬盘、图像数据检查、校准电路板和重建模板有故障。在整个开机过程中,扫描架不能旋转,且高度和床板进出位置无数值显示,表明扫描架未上电[1]。

    作者:张庆钊;周擎魄;莊高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医用显示器质量控制及校准周期的研究

    目的:对医用显示器进行质量控制并对校准周期进行研究,确保医用显示器处于佳的性能状态,为医生提供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医学诊断影像。方法:依据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COM)及AAPM-TG18校准标准,利用亮度计和显示器校准软件,每季度对9台BARCO医用显示器进行DICOM GSDF校正、几何失真、全屏亮度均一性以及显示分辨率项目的检测及校正。同时对医用显示器连续55周进行亮度检测,记录其亮度变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数据,用MTALAB软件对其进行曲线拟合及统计分析。结果:检测后医用显示器各项参数均在AAPM-TG18规定的范围之内,显示特性符合DICOM标准;医用显示器每季度0~25 cd/m2的亮度变化符合DICOM GSDF函数的范围。结论:根据医用显示器的亮度变化响应曲线分析得出,为确保影像诊断系统的图像准确性,将医用显示器的校准周期设定为每季度一次为合理有效。

    作者:张海成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医优势病种疮疡病的教学研究

    目的:慢性皮肤溃疡属于中医“疮疡”的范畴,在此基础上研究中医疮疡病教学中如何突出中医理论的优势和特色。方法:利用医院治疗疮疡病独特的理论和方药,结合中医基础知识,进行案例式教学的同时,注重中、西医优势互补。结果:疮疡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对疮疡病辨证能力的提高;以中医为主,中、西医互参可以增强学生的中西医学优势互补思维;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可加深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案例法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临床能力。结论:疮疡病教学注重发扬中医的优势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学习中医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临床能力,对培养合格的中医药专业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萍;何秀娟;赵京霞;林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