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52例报告

李登学;张宇华;万智双

关键词:无张力修补, 腹股沟疝
摘要:疝修补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临床上运用较多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有ichtenstein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HS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等[1-2].张力疝修补技术已成为目前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6年至2007年用华利普疝修补装置行无张力疝修补术5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无张力修补腹股沟疝52例报告

    疝修补术是普外科常见的手术之一,临床上运用较多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有ichtenstein修补术、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PHS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等[1-2].张力疝修补技术已成为目前手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6年至2007年用华利普疝修补装置行无张力疝修补术5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登学;张宇华;万智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人性化服务在门诊导诊的应用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工作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医院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到医院的社会形象,也影响到医院在群众中的声誉[1-2].随着我院新门急诊大楼的启用,门诊部于2007年6月开始在门诊开展人性化服务,1年多来,门诊满意度和门诊量明显提高.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淑霞;钟红玲;朱柯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性脑病62例疗效分析

    肺性脑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严重并发症,常规治疗死亡率高.我院自2002年3月至2006年10月对6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性脑病患者中30例给予纳络酮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吉才学;王如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上胸椎骨折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进展

    脊柱骨折多见于颈段及胸腰段,上胸椎骨折相对少见,发生率约为2.5% ,胸椎管相对狭窄,当骨性结构被破坏时脊髓损伤发生率也相对较高[1].

    作者:徐厚高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剖宫产术后阔韧带后腹膜血肿诊治体会

    剖宫产术后阔韧带、后腹膜血肿是产科较为凶险的疾病,其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该病发展快、死亡率高,如不及时纠正,易出现失血性休克,造成多脏器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2].本文就我院产科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3例住院剖宫产术后阔韧带、后腹膜血肿病例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张宇华;李登学;袁远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胸椎椎弓根解剖与临床

    椎弓根是连接脊柱前后柱的管状骨性结构.Roy Camille首先应用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1-2],此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到腰椎、中、上胸椎和颈椎.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力学强度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使其在脊柱复杂畸形、脊柱创伤和脊柱肿瘤等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呈增多趋势[3-4].然而,同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相比,胸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操作难度较大,目前尚难以普及,主要是因为胸椎椎弓根直径狭小,可允许的操作误差范围小,准确植入的难度大.作者总结胸椎椎弓根的解剖特点与螺钉植入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作者:赵建华;刘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后路胸腰椎手术体位的巧安置

    经后路的胸腰椎骨折手术都采用俯卧位,常伴有腰椎不稳的情况.因此,在安置此类手术体位时,护理人员应注意安全、稳定、迅速、有效等问题,为防止加重病人损伤造成不良后果,我们从2003年开始,对此类手术体位的安置方法进行了改进,先让病人在手术推床上麻醉后,再将病人平稳的托到手术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敏;曾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普鲁泊福和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下复位肩关节脱位158例

    肩关节脱位是常见的关节脱位之一,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7年10月对158例肩关节脱位患者采用普鲁泊福与芬太尼静脉复合麻醉下手法复位,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登学;张宇华;万智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诊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局部解剖学基础及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坐骨神经损伤的诊疗机制.方法 对成人尸体标本15具30侧腰椎间孔的大小、长度、脊神经根粗细及坐骨神经出骨盆处进行观察测量.结果 腰椎间孔的大小是自上而下逐渐变小:L1(11.65±1.55) mm,L5(9.98±1.57) mm;椎间孔长度逐渐增大:L1(6.84±1.35) mm,L5(11.17±1.77) mm;腰、骶神经根自发出点到椎间管内口的长度逐渐增加:L1(8.10±2.60) mm,S1(23.80±3.11) mm;神经根的直径自上而下也逐渐变大.坐骨神经出骨盆处发现2具4侧异常型.结论 坐骨神经起始部至臀段区域之间受到压迫都可以使坐骨神经受到影响.

    作者:郑玉涛;叶维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肠瘘患者的皮肤护理

    肠外瘘是胃肠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由于大量肠液丢失引起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又使胃肠道失去吸收、消化与营养的功能,导致营养不良、感染、败血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1-3].所漏出的消化液对周围皮肤腐蚀性很强,导致皮肤疼痛、红肿、糜烂及坏死.因此,在肠外瘘患者的护理中,皮肤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就肠外瘘的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铮;吴锦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椎动脉的解剖及其变异

    椎动脉是脑部血液供应的一个重要来源,当椎动脉发生病损时,可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范围内器官的缺血,从而严重影响其功能并产生一系列症状.本文从椎动脉的解剖、常见变异等方面加以探讨,为临床颈部手术或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提供参考.1椎动脉解剖椎动脉在胸膜顶前斜角肌间隙内上方发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经颈前方上行,向上穿第6至第1颈椎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腔,在脑桥下缘两侧椎动脉汇合成基底动脉.根据其行程分为四段,第一段(椎前部)从椎动脉发出至进入第6颈椎横突孔前;第二段(横突部)椎动脉走行于上6个颈椎横突孔中;第三段(寰椎部)出第1颈椎横突孔后走行于寰椎动脉沟内;第四段(颅内部)经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内的部分.

    作者:宋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胸外科青年医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医师的培养过程漫长,青年医师是医师职业生涯中初、也是重要的阶段,决定了医师发展的方向.自2004年以来,我院对20名外科青年医师(包括住院医师、研究生、进修医师)进行胸外科基本技能培训,参与胸外科门诊手术1~10个月,青年医师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基本技能,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基础.现结合胸外科教学谈一些个人体会.

    作者:余祖滨;白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关节镜下胫骨髁间前棘骨折内固定术的手术配合

    胫骨髁间前棘骨折是一种复杂的关节内骨折,传统的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手术治疗需暴露膝关节腔,手术创伤大,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满意[1].我院2002年5月至2007年12月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前棘骨折43例,通过精心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官晓庆;曾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胸腔置管引流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护理

    恶性胸腔积液是恶性肿瘤侵及胸膜的常见晚期表现,生长较迅速,临床症状较重并难以控制[1].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反复间断抽放积液,向胸腔内注射化疗药物或注射粘连剂等,大部分患者效果不理想,且毒副反应大[2-3].2007年2月至2008年3月我科采取胸腔置管引流并注射乌体林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干霞;郑颖;杜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剖宫产602例手术指征分析

    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之一,合理地运用剖宫产术,能大大地降低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1].目前各地区剖宫产数量有逐年上升趋势,存在许多没有任何指征或指征适用过宽的剖宫产术.作者通过对我院602例剖宫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并认识引起剖宫产数量增加的原因,并对如何降低剖宫产数量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艾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肝总动脉分支变异1例

    肝固有动脉起点变异的情况临床比较常见,多见于肝固有动脉与胃左动脉共干或肝固有动脉起自于肠系膜上动脉,或有起源不同的两支肝固有动脉[1-2].作者应用解剖制作标本过程中发现一例肝总动脉末端呈三叉型发出肝左动脉、肝右动脉和胃十二指肠动脉,并无肝固有动脉,同时肝左动脉在近起点处发出细小肝副左动脉与肝左动脉平行进入肝左叶.这种变异现象比较少见,为积累解剖资料,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马腾飞;孟镔;卢海;朱飚;罗旭;陈志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50例临床分析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颈内动脉或椎基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突然出现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持续数分钟到数小时,可反复发作,24 h完全恢复.TIA患者中10%~35%发生脑梗死.故TIA应及早治疗,阻止脑梗死形成.我科2004年至2007年收治了50例TIA病人,现临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TIA患者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35~80岁,平均63.5岁.既往有高血压33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8例,高脂血症13例,眼底动脉硬化7例;脑血管病家族史3例,有风湿性心脏病1例,吸烟8例,酗酒6例.

    作者:于淑花;王利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电视胸腔镜辅助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6例报告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房间隔缺损修补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 36例房间隔缺损患者采用股动脉、股静脉和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第七肋间置入胸腔镜,另选第四肋间打两个手术操作孔,在电视胸腔镜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结果 1例患者因体外循环停机后血氧饱和度在80%~88%,而延长第四肋间切口重新作心内探查;其他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电视胸腔镜体外循环下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可靠.

    作者:周连生;段大为;韩世发;贾桂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CRP在小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感染性疾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表现为炎症反应.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时相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1].目前它的测定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我科于2004年2月至2006年10月对465例患感染性疾病的患儿进行血清CRP检测,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465例,年龄1个月~13岁.上呼吸道感染40例,肺炎323例,支气管炎51例,心肌炎12例,腹泻29例,败血症2例,尿路感染3例,脓胸2例,化脓性脑膜炎3例.

    作者:李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头臂静脉变异1例

    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而头臂静脉作为人体的一条较大静脉,变异情况较少见[1-2].作者在解剖1例成人男尸过程中,发现左头臂静脉变异,现报道如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资料.1材料与方法10%福尔马林固定成年男尸1具,年龄46岁.常规方法解剖纵隔时,发现该标本左头臂静脉经左心房左后上方穿入心包.仔细追踪其行径,观察其毗邻关系,测量其外径和长度,并用数码相机拍照.

    作者:谢圣彪;孟镔;陈兵;杨光明;洪敏;宫绪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