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刁晓明;程立军;叶欣
胫腓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骨折的复杂性日益增加.手术内固定作为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主要手段,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大.然而由于传统手术治疗的并发症以及病人的经济状况,对于内固定材料的选择,是临床医生在术前反复考虑的问题.目前交锁髓内针在……
作者:曹永成;樊大海;郭爱义;冯海元;赵万东;索有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从1997年5月至2001年9月共收治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108例,其中采用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尺骨鹰嘴骨牵引之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昭;刘恢烈;郑光耀;华占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部疼痛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见,病程长,痛苦大,功能恢复不全,如积极治疗可缩短病程,加速痊愈.目前我们采用封闭配合功能锻炼,经疗效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珍梅;刘海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1993年10月~2002年8月采用截骨矫正,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1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19例,女16例;大年龄为12岁,小年龄为5岁,平均8岁.手术时间:1年以内4例,2年……
作者:郑明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浮膝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3年~2001年共收治46例浮膝损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治疗方法分为交锁髓内钉,非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保守治疗.将三组的疗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采取内固定治疗者其疗效、预后优于保守治疗组,其中以交锁髓内钉治疗者更为明显.结论:在创伤性浮膝治疗中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英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科自1996年5月~2000年4月利用记忆合金对有手术指征的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1~60岁,平均32岁.车祸伤18例,坠落伤8例,墙体压伤2例.4例合并肢体骨折,1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1例合并颅底骨折.……
作者:宗慧凯;娄本海;余健;王培洋;张豪亭;邢建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8年5月~2002年6月,收治开放胫腓骨下段骨折24例,均应用三维外固定架(山东淮坊产),严重病例采用超关节固定,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来营;崔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客观参数在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诊断中的敏感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6例6岁以下儿童,检测体温、白细胞计数和血沉在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诊断中的敏感性.结果:平均体温38.4℃,其中65%体温超过38℃.平均白细胞计数是13.5×10~9/L,73%白细胞计数大于0.9×10~9/L.平均血沉是51mm/h,95%大于20mm/h.虽然35%患者体温正常,27%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仅5%血沉正常.新生儿无发热(平均体温36.7℃),白细胞计效无增高(平均0.93×10~9/L),但血沉增高(平均45mm/h).结论:三项指标中,血沉是6岁以下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敏感指标.
作者:刘忠堂;温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包括同侧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临床上称为复杂股骨骨折.这类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处理起来彼此矛盾,比较棘手.我院从1998年8月~2002年3月,应用国产加长型Gamma钉治疗了12例复杂股骨骨折,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孔德明;仝超;刘文章;牛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国产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掌、指骨骨折,术后外固定0~2周,然后去除外固定,进行早期主动性手部功能训练.定期随访摄片,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骨折愈合后2~3个月取出钢板螺钉.结果:55例患者均获满意疗效,功能恢复优良(96%).结论:国产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掌、指骨骨折可提供稳定可靠的内固定,又可进行术后早期功能训练,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手部功能早日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固定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何金国;方阳;杨国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们自1995年5月至今对6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病人采用先将桡神经内移至肱骨内侧,而后采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有效地避免了桡神经在术中或术后及取内固定时损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兆生;刘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手部掌骨、指骨骨折在手外伤中占很大的比例,习惯上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钢丝固定复位,但这些方法都不足以维持骨折部位的充分稳定和手指功能的恢复.本组24例27处骨折,采用AO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骨折愈合率100%.伤手掌指关节、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恢复基本正常,满意率为92%.……
作者:吴强;王建国;董建峰;刘海军;高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十分常见,治疗方法很多,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石膏外固定、小夹板外固定、硬纸板外固定等,但这几种方法外固定时间长,松动再发移位的可能性极大,同时腕关节日后活动受限,局部皮肤受压,出现涨力性水泡等都影响了治疗效果,为此,我们自1992年~2001年间采用以……
作者:陶宗勤;范玲;王新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996年2月~2002年2月,对12例(13个肢体)儿童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部骨折采用有限切开复位,L—梯形加压钢板(L—TCP)内固定治疗.其中6个肢体为粗隆间骨折,7个肢体为粗隆下骨折.结果:12例(13个肢体)随访12~72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5个月.粗隆下骨折1例术后6个月去除钢板乘车时摔伤发生再骨折.余均完全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L—TCP内固定治疗儿童粗隆部骨折方法简单,固定准确稳定,可尽早行功能活动及恢复基本生活能力,愈合快,并发症少.
作者:程仙甫;夏秀春;张晋华;臧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适应证及手术入路问题.方法:我院自1998年对23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骨盆内切开复位内固定,对其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随访6~24个月,按5项疗效评估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达91.3%.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严格手术操作,经骨盆内手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效果良好.
作者:杜敦进;王世松;张鹏程;杨泗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方法.它通过椎弓根这个“力核”达到三维固定.然而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因其脊柱的骨质状况较差,故很难获得稳固的内固定,给脊柱外科手术带来极大困难,如何提高椎弓根螺钉系统对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固定的稳定性,是当前脊柱外科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近年来对加强椎弓根螺钉系统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亚平;沈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治疗失效的原因.方法:自1997年9月~2002年9月采用后路髓核摘除术治疗1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开窗术14例,半椎板切除术62例,全椎板切除术43例.结果:术后症状不缓解或加重7例,占7.2%;术后3个月症状复发者9例,占9.3%;术后6个月以上病状复发16例,占16.5%.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组1993年评定标准,3个月内差7例,3个月以上差32例.结论:后路髓核摘除术应注意其适应证、术式选择、手术操作,尽可能减少手术失误.
作者:周洋;张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手指末节掌侧皮肤缺损皮瓣移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手部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46人198指掌侧皮肤缺损的病人分为早期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在感觉训练前和训练过程中,按照国际标准分别评定手的感觉等级及两点辨别觉,康复组89人(112指)术后2周开始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行一般处理.经过康复一个疗程(6~8周),进行第二次评定,以后每一疗程评定一次,共4~5次.结果:89人康复训练组手的感觉功能优良率达到96%,有效率为99%.结论:经过感觉康复训练组手的感觉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
作者:兰秀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测试人股骨在相同载荷状态下不同截面和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取健康成人新鲜股骨标本4只,将其自上而下四等分,在其等分点划周线,并将截面周长四等分,确定各面的后内前外,4个标志点.用MTS试验机进行各面各点的纵向压缩、三点弯曲及轴向扭转测试.结果:测试结果显示,股骨干在相同载荷时各个截面所承受的载荷不同,纵向压缩1000N时,压应变在近端1/4内侧点大,平均值为—1.05E—03(mm/mm),张应力在其外侧点大,平均值为6.63E—04(mm/mm).三点弯曲在300N压力时,股骨中间1/2端,内侧点为大张应变,平均值为1.18E—03(mm/mm).轴向扭转对股骨下段以N·m·s的速度施加N·m外翻扭矩时,近端1/4前侧点,扭转角度大为1.85°.结论:在相同载荷下股骨干不同部位所受力不同,揭示了股骨干各种骨折类型的创伤机理.
作者:祁振喜;张德祥;卫岐山;卢汉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是骨创临床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保守治疗还是早期手术治疗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问题争论颇多,我院自1997年~2001年5月应用Smith—Peterson切口早期手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9例,均选用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师玉谨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