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莫西沙星致四肢震颤乏力伴低血糖1例

韩锐;付桂英;王静;赵振满;任文静;吴坤;张婉璐;尹月;贾立华

关键词:盐酸莫西沙星, 四肢, 低血糖现象, 葡萄糖溶液, 周围神经病, 症状, 口服, 降糖药物, 患者, 糖尿病, 葡萄糖注射液, 氯化钠注射液, 咳嗽, 高浓度, 反流性食管炎, 贲门癌, 盐酸溴己新, 综合治疗, 自主, 住院期间
摘要:患者,男,82岁,主因“咳嗽、咳痰2周,胸痛10天”于2014年12月3日14:44入院。2014年11月1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黄白痰,无发热、胸痛、咯血,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等其他不适,未予重视。11月23日出现双侧胸前区疼痛,左侧为著,呈持续性隐痛,深呼吸或转动体位时无加重,仍偶有咳嗽、咳痰不适,自行口服止咳、化痰药物(具体不详)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于12月3日门诊行胸部CT示贲门癌术后改变,吻合口周围壁略增厚;两肺渗出性病变,范围较2013-05-23片增大;双侧胸膜增厚,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当日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入院诊断为双侧肺炎;左侧胸腔积液;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贲门癌综合治疗后;反流性食管炎。入院后应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德国拜耳医药保健公司,批号为20131106,规格为每瓶0.4 g)0.4 g、每日1次抗感染,另使用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4 mg、每日1次对症治疗;按既往降糖方案早、中各口服瑞格列奈4 mg,晚口服阿卡波糖50 mg,入院前血糖控制稳定。住院期间血糖控制不佳,12月6日至11日起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状,空腹血糖低达2.2 mmol/L,餐后血糖低为3.9 mmol/L,12月7日起停用降糖药物,每日在密切监测血糖情况下口服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以纠正低血糖现象。12月11日(入院后第9天),诉四肢不自主震颤伴乏力感,家属诉患者睡眠时四肢不自主震颤并双手出现无意识抓取动作。追问患者及家属,上述现象初发生于入院后第6天,呈逐渐加重趋势,服用高浓度葡萄糖溶液血糖达标后仍有此现象发生。综合考虑,盐酸莫西沙星致低血糖及周围神经不良反应可能性大,当日停用莫西沙星,次日血糖上升,恢复使用降糖药物,未再出现低血糖现象,血糖控制水平佳。12月13日四肢震颤乏力症状稍好转,12月15日诉四肢震颤乏力症状完全消失。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药师对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应用干预的分析

    目的:探讨规范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方法,为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调查某院药师干预前(2010年6月至8月)与药师干预后(2011年6月至8月)各100例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资料,统计评价及对比分析2次调查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品种选择、给药时机、住院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干预前100例患者全部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率为100.00%;术前0.5~2 h用药78例(78.00%),术前2~24 h用药14例(14.00%),术后用药8例(8.00%),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用药疗程合理8例(8.00%),平均抗菌药物总费用为934.7元,平均住院总费用为7083.1元,人均住院时间为295.2 h。干预后,100例患者中有16例(16.00%)使用抗菌药物,术前0.5~2 h用药100例(100.00%),无术后用药,预防围手术期感染的用药疗程合理为100例(100.00%),平均抗菌药物费用为2.0元,平均住院费用为4671.4元,人均住院时间为162.2 h,感染率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师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后,可有效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杨思芸;陈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丹参多酚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74例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指标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纳入研究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65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74例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治疗10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血气、心功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9%,高于对照组的78.46%(χ2=5.0671,P=0.0244﹤0.05);两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心功能较前均有改善,治疗组Ⅰ级、Ⅱ级比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Ⅲ级、Ⅳ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丹参多酚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血气指标和心功能。

    作者:胡金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院神经外科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变化研究

    目的:了解2011年至2013年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神经外科病区医院感染发生率、各种病原菌的检出率以及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菌的耐药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1年至2013年神经外科病区医院感染率在6%左右,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约占1/2。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种试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物尚保持较好的敏感性,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应加强要去临床管理,临床医生和药师共同努力,以降低细菌耐药性产生。

    作者:陈兢;左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6例美托洛尔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目的:了解美托洛尔致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0年至2015年国内医药期刊中有关美托洛尔致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16例,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美托洛尔致不良反应包括心动过缓、心房颤动、关节疼痛各2例;室上性逸搏心率,窦性停搏,室上心动过速,Q-T间期延长,颜面及双下肢浮肿,阵发性头痛、胸闷加重,干咳,脱发、白发,视物模糊及腹部肌肉酸痛各1例。结论临床应重视美托洛尔的不良反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

    作者:李文军;罗敏;严郁;吴逢波;徐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氯吡格雷联合护理干预用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40例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进口氯吡格雷联合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后均口服进口氯吡格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心血管事件、冠状动脉再造影、冠状动脉再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 P﹤0.05),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 P﹤0.05),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对进口氯吡格雷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作者:刘会玲;陈建玲;郝永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齐拉西酮冻干粉针剂中叔丁醇残留量

    目的:建立测定齐拉西酮冻干粉针剂中叔丁醇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法。方法采用PEG-20M毛细管柱(30 m ×0.32 mm,0.50μm),采用外标法定量,考察叔丁醇对照品的检测限、标准曲线、加样回收率及稳定性,并对不同批次的齐拉西酮冻干针剂中叔丁醇残留量进行考察。结果叔丁醇质量浓度在20~4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0.9993),低检出限为0.010μg/mL;高、中、低3种质量浓度的加样回收率为97.15%,101.54%,101.86%,精密度及回收率的 RSD均小于1.5%。结论该方法灵敏,重现性良好,系统适用性良好,可用于测定齐拉西酮冻干粉针剂中叔丁醇残留量。

    作者:张李巧;李子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50例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应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用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 P﹤0.05),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胸科学会呼吸困难修正评分量表( MMRC )评分为(0.92±0.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9±0.81)分( 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并无明显药品不良反应,患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及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作者:阳俊;胡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恩替卡韦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乙肝病毒感染40例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均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的80例乙肝病毒感染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各40例,比较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复常率、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eAg )转阴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后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均明显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P﹤0.05);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分均明显增高( P﹤0.05);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颜艳;魏文惠;肖慈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院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

    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医院泌尿系统感染患儿的中段清洁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到41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54株,占61.20%;革兰阳性菌147株,占35.42%;真菌14株,占3.37%。构成比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葡萄球菌属。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及大多数头孢类抗生素普遍耐药,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氨基苷类抗生素普遍敏感;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均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药物敏感,而对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和呋喃妥因等抗菌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耐药性。结论儿童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谱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性严重,临床应重视对患儿的清洁中段尿进行培养,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欧阳宏文;伍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莫西沙星致四肢震颤乏力伴低血糖1例

    患者,男,82岁,主因“咳嗽、咳痰2周,胸痛10天”于2014年12月3日14:44入院。2014年11月19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黄白痰,无发热、胸痛、咯血,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等其他不适,未予重视。11月23日出现双侧胸前区疼痛,左侧为著,呈持续性隐痛,深呼吸或转动体位时无加重,仍偶有咳嗽、咳痰不适,自行口服止咳、化痰药物(具体不详)后症状无明显缓解。于12月3日门诊行胸部CT示贲门癌术后改变,吻合口周围壁略增厚;两肺渗出性病变,范围较2013-05-23片增大;双侧胸膜增厚,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当日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入院诊断为双侧肺炎;左侧胸腔积液;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贲门癌综合治疗后;反流性食管炎。入院后应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德国拜耳医药保健公司,批号为20131106,规格为每瓶0.4 g)0.4 g、每日1次抗感染,另使用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4 mg、每日1次对症治疗;按既往降糖方案早、中各口服瑞格列奈4 mg,晚口服阿卡波糖50 mg,入院前血糖控制稳定。住院期间血糖控制不佳,12月6日至11日起反复出现低血糖症状,空腹血糖低达2.2 mmol/L,餐后血糖低为3.9 mmol/L,12月7日起停用降糖药物,每日在密切监测血糖情况下口服高浓度葡萄糖溶液以纠正低血糖现象。12月11日(入院后第9天),诉四肢不自主震颤伴乏力感,家属诉患者睡眠时四肢不自主震颤并双手出现无意识抓取动作。追问患者及家属,上述现象初发生于入院后第6天,呈逐渐加重趋势,服用高浓度葡萄糖溶液血糖达标后仍有此现象发生。综合考虑,盐酸莫西沙星致低血糖及周围神经不良反应可能性大,当日停用莫西沙星,次日血糖上升,恢复使用降糖药物,未再出现低血糖现象,血糖控制水平佳。12月13日四肢震颤乏力症状稍好转,12月15日诉四肢震颤乏力症状完全消失。

    作者:韩锐;付桂英;王静;赵振满;任文静;吴坤;张婉璐;尹月;贾立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甘露醇用量和疗程与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迟发性水肿的关系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及疗程的甘露醇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迟发性水肿疗效的关系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4例,均经头部CT证实,随机对照原则分为3组。混合组26例,采用甘油果糖+呋塞米治疗;甘露醇A组27例,给予20%的甘露醇125 mL,给药时间及疗程根据病情变化加减;甘露醇B组31例,给予20%的甘露醇250 mL,6~8 h 1次。于治疗1,14,21 d时头颅CT按多田氏法对比脑实质内血肿体积及水肿体积,同时分析脑CT脑水肿情况,检测3组间治疗前后尿素氮(BUN)、肌酐(Cr)变化。结果在血肿体积上,3组治疗1,14,21 d无变化( P﹥0.05);在水肿体积上,混合组治疗1,14,21 d无变化( P﹥0.05);甘露醇A组、B组治疗1,14,21 d存在显著变化( P﹤0.01),治疗14 d及21 d后甘露醇B组显著高于混合组和甘露醇A组( P﹤0.01);治疗1 d后,3组间脑CT检查脑水肿情况无差异( P﹥0.05);在治疗14 d及21 d后,混合组脑CT检查脑水肿情况显著优于甘露醇A组和甘露醇B组( P﹤0.01),甘露醇A组、B组间存在差异( 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BUN及Cr均存在变化( P﹤0.05),甘露醇B组治疗后BUN及Cr水平显著高于甘露醇A组和混合组( P﹤0.01)。结论大剂量或长疗程甘露醇使用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迟发性水肿关系密切,且对肾脏损害明显,临床应用时应提高警惕。

    作者:陈建玲;谈晓侠;刘会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胰岛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40例

    目的:观察胰岛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接受胰岛素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血糖控制情况、血糖达标时间,以及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遵医行为得分明显增高,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期间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陈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肺结核30例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医院肺结核患者60例均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增高(96.67%比73.33%,P﹤0.05);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93.33%比66.67%,P﹤0.05);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明显增高( 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盐酸氨溴索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万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静脉滴注致寒战及发热1例

    患者,男,70岁,因“心慌、胸闷”于2014年4月6日入院。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病史,无药物和食物过敏史。入院诊断:高血压2级;冠心病;心律失常,阵发性心房纤颤。入院体格检查:体温(T)36.8℃,脉搏(P)75次/分,呼吸(R)20次/分,血压(BP)150/80 mmHg;双肺叩诊呈清音,呼吸音粗,未闻及湿性罗音,心界向右侧扩大。予扩冠、降压、调脂、抗心律失常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次日9时遵医嘱予第1组输液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山东省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号为1401100562,规格为每支50 mL∶5 g)5 g静脉滴注,滴速约10 mL/min,约滴至5 min,即出现寒战、发热,立即拔针停止输液,同时予心电监护及低流量吸氧,查见T 38.5℃,P 105次/分,R 26次/分,BP 140/75 mmHg,急查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考虑为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引起的输液反应,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同时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5 mg,约15 min后寒战、发热逐渐缓解。2 h后查见T 36.7℃,P 78次/分,R 20次/分,BP 135/70 mmHg。继续观察2h后未见明显异常。此后未再使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未再出现上述不良反应。

    作者:乐嘉;李先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莫西沙星联合胸腔置管注入尿激酶预防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39例

    目的:观察口服莫西沙星联合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对非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肥厚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17例中到大量非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胸腔置管引流,试验组1予常规抗结核药治疗,每次引流胸腔积液后注入尿激酶,试验组2将吡嗪酰胺替换为莫西沙星口服,每次引流胸腔积液后注入尿激酶。记录胸腔积液完全吸收时间,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复查3组患者胸部CT观察胸膜肥厚粘连情况。结果2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2个试验组胸膜肥厚程度明显减轻,胸膜粘连发生率明显减少( P﹤0.01),且试验组2较试验组1胸膜肥厚及粘连减轻更明显( P﹤0.05);试验组2胸腔积液吸收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另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莫西沙星联合胸腔置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对非包裹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有很好的预防胸膜肥厚粘连作用,且胸腔积液吸收充分,完全吸收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患者钙通道阻滞剂应用现状

    目的:调查医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住院患者中钙通道阻滞剂的应用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医院冠心病住院患者146例,对住院期间医嘱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中钙通道阻滞剂使用率为42.47%,低于其他多数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的使用率;影响钙通道阻滞剂使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合并心力衰竭或陈旧性心肌梗死;使用率较高的钙通道阻滞剂为地尔硫和氨氯地平。结论该医院冠心病住院患者中钙通道阻滞剂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对部分患者钙通道阻滞剂使用指征不够明确、过于顾忌不良反应等问题,建议加强合理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的相关培训。

    作者:高柳;姜甜;贾友宏;李一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院眼科2014年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为眼科手术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2014年某院眼科455例次Ⅰ,Ⅱ类切口手术病历,统计全身及局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全身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59例次,使用率为12.97%,其中425例Ⅰ类切口使用56例次,使用率为13.18%;30例Ⅱ类切口使用3例次,使用率为10.00%。头孢唑林选用率高,达91.53%,单次用量均为2.0 g。给药途径均为静脉给药。首次给药时间在0.5~2 h内的占89.83%,用药持续时间未超过24 h的占40.68%。局部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441例次,使用率为96.92%。使用左氧氟沙星402例次(占91.16%),妥布霉素39例次(占8.84%)。给药途径为滴眼和涂眼,其中滴眼406例次,涂眼7例次,滴眼和涂眼并用28例次。345例术前1~3 d开始使用(占78.23%)。结论该院眼科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局部用药为主。不合理用药主要包括药物选择不当、首次给药时间不适宜、用药持续时间过长、无依据交替换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作者:谢沂宏;杜淑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某中医院2013年儿科门诊处方调查与用药分析

    目的:调查儿科用药特点。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儿科门诊处方1842份,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别从药物给药途径、剂型、药理作用、中西药联用等方面进行统计。结果医院儿科用药,口服给药途径为主要途径;处方剂型的64%适应儿童用药特点;西药处方主要集中在抗病毒、抗感染、补充微量元素方面,中成药处方主要集中在消食健脾、清热解表方面;中西药联用的处方约占60%。结论医院儿科门诊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不合理联用和重复用药等问题,需要加强合理用药监控水平,提高儿科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石敏娟;杨莲芳;刘军峰;袁秋贞;高锦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院2014年2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朝阳医院2014年2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归类统计、评价。结果26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男性多于女性,比例为1∶0.8,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115例(43.23%)。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抗肿瘤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及全身性损害,分别为31.20%,30.83%,9.77%,9.77%,严重不良反应15例(5.64%)。结论应进一步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加大药品不良反应宣传力度,重视抗菌药物及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蔡乐;王颖;史红;苏晔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硫辛酸中8种残留溶剂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硫辛酸原料药中乙醇、丙酮、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甲苯、三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8种残留溶剂含量的顶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保证硫辛酸的质量满足药用要求。方法采用顶空进样系统程序升温法,以FID为检测器,以5%二苯基-95%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液的毛细管柱为色谱柱( SPB-5,60 m ×0.53 mm,3.0μm )。结果乙醇、丙酮、正己烷、乙酸乙酯、环己烷、甲苯、三氯甲烷和1,2-二氯乙烷质量浓度分别在123.9~1983μg/mL,126.8~2029μg/mL,7.284~116.5μg/mL,12.89~1031μg/mL,95.32~1525μg/mL,27.05~432.8μg/mL,1.268~20.29μg/mL,0.1399~1.399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在0.9990~1.000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3%,95.9%,93.1%,95.3%,97.5%,95.2%,93.3%,91.1%,RSD分别为0.8%,0.7%,1.1%,0.9%,1.1%,1.0%,1.4%,1.0%( n=9);方法检测限分别为15.37μg/g,0.86μg/g,0.38μg/g,8.30μg/g,0.090μg/g,1.59μg/g,1.27μg/g,0.12μg/g。结论该法快速、灵敏、准确、简便,色谱峰分离度良好,适用于硫辛酸原料药中有机残留溶剂的测定。

    作者:杨龙华;宿洁;陈涛;卢京光;栾成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