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蒲公英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赵惠茹;马姣姣;魏彩霞;杨静

关键词:大孔吸附树脂, 蒲公英, 总黄酮, 吸附, 纯化
摘要: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蒲公英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筛选适树脂型号,通过动态吸附-解吸条件全面优化分离纯化工艺参数。结果 AB -8型树脂对蒲公英中总黄酮的吸附与解吸性能较好,佳吸附条件为上柱液浓度以总黄酮含量计为9.2 g / L,pH 为6,吸附流速2 BV / h,在树脂柱的径高比为1:6,上样液体积为9 BV 的条件下,吸附效果佳;佳解吸条件为4.5 BV 75%乙醇洗脱,洗脱流速为2 BV / h。结论 AB -8型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蒲公英中总黄酮的精制纯化。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剂量的利伐沙班及护理干预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73例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剂量的利伐沙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策略。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7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低剂量组26例和高剂量组24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低剂量组给予2.5 mg 剂量的利伐沙班治疗,高剂量组给予5 mg 剂量的利伐沙班治疗,且给予所有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分别对3组的不良反应、血小板聚集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进行监测。结果给予利伐沙班治疗的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低剂量组显著低于高剂量组( P <0.05);给予利伐沙班治疗的两组对血小板聚集率及心肌梗死标记物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低剂量的利伐沙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且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川贝清肺糖浆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川贝清肺糖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枇杷叶、甘草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对苦杏仁进行理化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含量,色谱柱为 Discovery C18柱(150 mm ×4.6 mm,5μm),乙腈-水-冰醋酸(35:65:2)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 / min,柱温为27℃,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薄层色谱中,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甘草酸进样质量浓度0~224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良好关系( r =0.9999,n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2%, RSD =1.03%( n =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川贝清肺糖浆的质量标准。

    作者:薛非凡;曾丽;王丽玉;李炳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老年咳喘片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老年咳喘片中黄芪甲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 - ELSD)法。方法采用 HPLC - ELSD 法测定老年咳喘片中黄芪活性成分黄芪甲苷的含量,使用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流速1.0 mL / min。结果黄芪甲苷进样量在0.1950~4.8750μg( r =0.9998)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44%, RSD =1.20%( n =6)。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老年咳喘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47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 / d,观察组联合给予依折麦布10 mg / d,均睡前服用,疗程4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血脂达标率及临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和 hs - CRP 水平均明显降低( P <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与治疗前水平相比,观察组治疗后 HDL - C 明显升高,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 P <0.05),对照组治疗后 HDL - C 虽有所升高但无明显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血脂达标率为53.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66%( P <0.05);观察组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其他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血脂达标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华;陈婧;赵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药灌肠联合针刺并艾灸取穴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汤剂灌肠联合针刺并艾灸取穴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均予抗生素+微波常规治疗,对照组加服妇科千金片,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自拟中药汤剂保留灌肠联合针刺并艾灸取穴疗法,30 d 后对比两组盆腔炎症状积分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0 d 后,两组盆腔炎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为(3.6±1.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1.1)分( t =6.185,P =0.000<0.05);治疗组治愈率(26.00%)与总体有效率(9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89%,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20,P =0.030;χ2=5.922,P =0.01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针刺并艾灸取穴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有效提高常规疗法总有效率,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砚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蒲公英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蒲公英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筛选适树脂型号,通过动态吸附-解吸条件全面优化分离纯化工艺参数。结果 AB -8型树脂对蒲公英中总黄酮的吸附与解吸性能较好,佳吸附条件为上柱液浓度以总黄酮含量计为9.2 g / L,pH 为6,吸附流速2 BV / h,在树脂柱的径高比为1:6,上样液体积为9 BV 的条件下,吸附效果佳;佳解吸条件为4.5 BV 75%乙醇洗脱,洗脱流速为2 BV / h。结论 AB -8型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蒲公英中总黄酮的精制纯化。

    作者:赵惠茹;马姣姣;魏彩霞;杨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东莞市2008年至2011年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发生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东莞市2008年至2011年收集和评价的6716例抗菌药物 ADR 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男性患者 ADR 发生率略高于女性,19~39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 P <0.01),其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构成比亦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 P <0.01);ADR 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居首位(86.81%),多数发生于用药30 min 内(45.98%);ADR 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67.91%),其次为全身损害(9.18%)和胃肠系统反应(8.58%),其中19~49岁年龄组的 ADR 发生率高(71.76%),其次为1个月至3岁年龄组(16.06%);6716例 ADR共涉及抗菌药物9类105个品种,以头孢菌素(58.80%)、喹诺酮类(16.04%)和青霉素类药物(8.68%)多。结论抗菌药物 ADR 是在药品质量、临床用药和患者机体因素共同作用下的非线性复杂表现,呈一定规律性。要减少抗菌药物 ADR 的发生,必须进一步控制其过度使用,提高公共卫生和健康知识普及水平,控制青壮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控制静脉输液,对 ADR 发生的高危人群、药物、时间等加强用药监护。

    作者:李鹤梅;石民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药品监管核心指标体系研究

    目的:探讨我国的药品监管核心指标体系建设。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探寻药品监管的核心指标。结果与结论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药品监管经验,提炼药品监管的核心指标,为制订反映我国药品安全现状和实际应用的药品监管核心指标体系提供思路,以提高我国药品监管的总体能力。

    作者:姚金成;曾令贵;黎银波;胡领;杜娟;饶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阶段式考核法用于《药事管理学》教学实践体会

    目的:为《药事管理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方法对比阶段式考核实施前后学生在上课出勤率、课堂参与积极性、考试成绩通过率、学习兴趣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结果与结论阶段式考核方法值得在《药事管理学》的教学中推广。

    作者:邓伟生;丁丽曼;韩晓亮;臧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原发性高血压并蛋白尿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缬沙坦。观察两组降压疗效及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UmAIb)变化。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组治疗后 UmAIb 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降压,减少尿蛋白的排泄,保护肾功能,是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丽君;刘云飞;刘学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患者清醒状态下腹股沟疝修补60例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更适宜的麻醉方式。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医院收治的单侧初发腹股沟疝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A 组为硬膜外麻醉组,B 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利多卡因复合麻醉组,手术方式均采用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B 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满意度、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等方面均优于 A 组( P <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皮下血肿、头痛、发生率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但 B 组患者术中记忆情况明显优于 A 组( P <0.05)。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利多卡因复合液能安全应用于患者清醒状态下实施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肖庆旺;弭艳旭;张伟;秦彩娟;朱广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与单用抗菌药物治疗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和药物敏感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1月医院收治的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尿路感染患者40例,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均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药复方(清热、解暑、利湿)联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 P <0.05);80.00%的患者尿液无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检出,对照组仅60.00%,治疗组细菌学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ESBLs 大肠埃希菌对中药复方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药物敏感率为90.23%,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用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率(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产 ESBLs 大肠埃希菌尿路感染优于单用纯抗菌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牛瑞丽;古小琼;苟险峰;田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不同来源地骨皮药材中地骨皮甲素和乙素及阿魏酸的含量测定分析

    目的:测定并比较不同来源地骨皮药材(包括野生、栽培和市售)中地骨皮甲素、乙素和阿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 - DAD)法测定3种来源的地骨皮药材中地骨皮甲素/乙素和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柱为 Synergi 4u Hydro - RP 80A 柱(250 mm ×4.6 mm,4μm);流动相为乙腈-0.5%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 / 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8 nm。结果来源于栽培的宁夏枸杞( Lycium barbarum L.)地骨皮中地骨皮甲素/乙素含量普遍较高,均大于9.090 mg / g;来源于野生的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地骨皮以产于山西、陕西和宁夏的地骨皮甲素/乙素含量较高,在8.969~15.012 mg / g 之间,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阿魏酸含量高的4个样品均存在于来源为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的地骨皮中,其他样品中阿魏酸的含量均为7.459~39.258μg / g,无明显的规律性。结论地骨皮甲素/乙素可作为地骨皮质量控制的特征指标,且含量不应低于1 mg / g,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且专属性强,可为地骨皮的质量控制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赵晓玲;张鑫瑶;何春年;彭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西药物治疗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起病隐袭,病程呈持续进行性,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随着人类社会年龄结构的老年化,AD 的发病率日趋上升,到目前为止,全世界约有250万患者,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 AD 患者将达到400万,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严重的疾病之一。因此,寻求治疗 AD 的有效方法和药物已成为医药领域的一项热点课题。

    作者:白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50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13年2月100例确诊患者按照平行分组的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降糖、降压、调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等。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00%( P <0.01);两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降低( P <0.05或 P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 P <0.05或 P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均获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01)。结论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秀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自拟黄芪红花膏外用治疗感染性创面50例

    目的:探讨黄芪红花膏外用治疗感染性创面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感染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创面采用自制黄芪红花膏换药,对照组创面采用0.1%雷凡诺常规换药,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愈合时间,并于1周、3周后对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两组在总体疗效、创面愈合时间、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等方面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拟黄芪红花膏外用能有效控制感染创面的继续发展,促进创面愈合。

    作者:李俊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中有机溶剂三氯甲烷残留

    目的:建立盐酸左氧氟沙星原料药中三氯甲烷的残留量检测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天美 TM -1色谱柱(30 m ×0.25 mm,0.25μm),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毛细管柱顶空进样法,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顶空瓶平衡温度80℃、维持30 min,载气为 N2,采用外标法计算。结果三氯甲烷的回归方程为 Y1=(3.51 E -005) X1,r1=0.9990,进样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0.018~0.18 g / L,乙醇的回归方程 Y2=(1.68 E -005) X2,r2=0.9995,线性范围为1.5~15 g / L;平均加样回收率为三氯甲烷85%, RSD =6.35%( n =5),乙醇为95%,RSD =7.74%( n =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专属性好,可作为水溶性好的原料药类产品中残留溶剂三氯甲烷的限度检测方法。

    作者:祁彩霞;杨发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

    患者,男,76岁,因“肺部感染”入院。入院体格检查示两肺呼吸音稍粗,左下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余无异常发现。查肝肾功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34.8 U / 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36.5 U / L,γ-谷氨酸转肽酶(GGT)81.0 U / L,直接胆红素(DBIL)8.62μmol / L,总胆红素(TBIL)19.22μmol / L,白蛋白(ALB)33.8 g / L。予抗感染及补液治疗,注射用头孢呋辛钠(商品名明可欣,意大利依赛特大药厂,批号为508313)1.5 g静脉滴注,每日2次。3 d 后出现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复查肝肾功示ALT99.1 U / L,AST96.5 U / L,GGT358.5 U / L,DBIL101.38μmol / L, TBIL 23.69μmol / L,ALB 37.5 g / L。立即停用头孢呋辛,行肝病相关性检查及肝胆彩超、核磁共振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排除病毒性肝炎、胆道梗阻,考虑肝功能损害为药源性可能性大。改为美洛西林舒巴坦钠抗感染,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茵栀黄、腺苷蛋氨酸保肝、退黄等治疗,1周后皮肤、巩膜黄染基本消退。

    作者:张亚坤;黄清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7月至2013年7月间行甲状腺切除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持续静脉泵入麻醉,对照组采用双侧颈丛阻滞麻醉。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以评价整体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麻醉后呼吸循环指标有所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对照组呼吸循环指标显著升高,有34例次高于正常值;两组患者均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试验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较小,更为安全可靠。

    作者:赵元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脱水、激素、降颅内压、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部分患者行开颅手术。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均以14 d 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清醒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APACHE -Ⅱ评分,伤后3个月评价两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清醒时间、GCS 评分、APACHE -Ⅱ评分、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P <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可缩短清醒时间,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学凯;徐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