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

刘学凯;徐丽君

关键词:醒脑静, 依达拉奉, 颅脑损伤
摘要: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脱水、激素、降颅内压、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部分患者行开颅手术。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均以14 d 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清醒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APACHE -Ⅱ评分,伤后3个月评价两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清醒时间、GCS 评分、APACHE -Ⅱ评分、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P <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可缩短清醒时间,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规范化管理用于制剂物料管理的实践及效果

    目的:加强制剂物料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制剂产品质量优质、合格。方法针对医院制剂物料供应管理中无专人管理,制剂物料未实行仓贮式管理、不符合贮存条件,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进行讨论,并给出规范化管理对策。结果通过规范化管理,成立制剂用物料质控管理小组,构建制剂物料仓库,成立制剂物料产品包装品前期设计、审核后采购等工作流程,制剂物料的质量及工作流程科学、规范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较改进前管理效果明显,制剂产品质量优质、合格、稳定得到了更高保障。制剂物料无专人管理、数量不清、混放、混杂,浪费,超过有效期,不符合储存条件,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进前。结论规范化管理能促进制剂管理工作流程科学化、规范化,可保障制剂产品质量的优质、合格性。

    作者:叶政德;叶丹丹;闫文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蒲公英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目的: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蒲公英中总黄酮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筛选适树脂型号,通过动态吸附-解吸条件全面优化分离纯化工艺参数。结果 AB -8型树脂对蒲公英中总黄酮的吸附与解吸性能较好,佳吸附条件为上柱液浓度以总黄酮含量计为9.2 g / L,pH 为6,吸附流速2 BV / h,在树脂柱的径高比为1:6,上样液体积为9 BV 的条件下,吸附效果佳;佳解吸条件为4.5 BV 75%乙醇洗脱,洗脱流速为2 BV / h。结论 AB -8型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蒲公英中总黄酮的精制纯化。

    作者:赵惠茹;马姣姣;魏彩霞;杨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保障措施

    目的:探讨保障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措施。方法查阅法规资料、合同研究组织(CRO)公司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临床试验访视,对受试者、研究者和监察员在新药临床试验中的作用和职责进行分析,分析影响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相关因素,总结质量保障措施。结果与结论加强受试者教育、完善监察员培训、强化研究者及监察员职责是保证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的关键措施。

    作者:凌柏;张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双嘧达莫用于儿科临床的研究进展

    双嘧达莫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近年来随着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尤其在儿科,发现了双嘧达莫许多新的用途并取得了较好疗效。该文对有关双嘧达莫在儿科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整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赵源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某院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清洁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各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探讨合适的干预措施和模式。方法随机选取某院干预前组(2010年)、1阶段干预组(2011年)和2阶段干预组(2012年)涉及4种清洁切口手术(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疝气修补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历1200份,对干预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由整治前的80.50%下降到整治2阶段的11.50%,初次用药时机、使用疗程合理率明显升高,抗菌药物费用下降明显。结论随着整治活动的开展,围术期清洁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指标明显改善,达到了相关规定的指标。细化科室控制指标、强有力的奖惩、强化临床药师作用等措施值得推广。

    作者:吴小妹;郭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性药物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对氨茶碱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Hypersil BDS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水-甲醇(85:15),流速为1.0 mL / 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275 nm。SD 大鼠,随机分为单用氨茶碱组(APL 组)、左西替利嗪+氨茶碱组(LCZ + APL 组)和西替利嗪+氨茶碱组(CZ + APL 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分别在给药0,2,4,6,8 h 时采血测定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分析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 LCZ + APL 组比较,APL 组氨茶碱的给药后初始血管浓度( Co)、消除速率常数(Ke)、药物半衰期( t1/2)、清除率( CL)、药时曲线下面积( AUC)、表观分布容积( Vc)有显著性差异( P <0.01或P <0.05)。与 CZ + APL 组比较,APL 组氨茶碱的 Ke,t1/2,CL,AUC 有显著性差异( P <0.05),而 Co 及 Vc 无显著差异( P >0.05)。与LCZ + APL 组比较,CZ + APL 组氨茶碱的 Ke,CL,Co,AUC 有显著性差异( P <0.01或 P <0.05),t1/2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左西替利嗪与西替利嗪均可使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升高、代谢率减慢,同时西替利嗪使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的作用比左西替利嗪更明显。

    作者:路晓钦;黄丹;李蓉;董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50例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7年2月至2013年2月100例确诊患者按照平行分组的方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降糖、降压、调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患者的膀胱残余尿量、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等。结果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8.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00%( P <0.01);两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出现明显降低( P <0.05或 P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总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 P <0.05或 P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生存质量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均获随访1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01)。结论莫沙必利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樊秀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川贝清肺糖浆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川贝清肺糖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枇杷叶、甘草进行薄层色谱鉴别,对苦杏仁进行理化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含量,色谱柱为 Discovery C18柱(150 mm ×4.6 mm,5μm),乙腈-水-冰醋酸(35:65:2)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 / min,柱温为27℃,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薄层色谱中,供试品溶液在与对照药材溶液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甘草酸进样质量浓度0~224μg / mL 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线性良好关系( r =0.9999,n =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2%, RSD =1.03%( n =6)。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作为川贝清肺糖浆的质量标准。

    作者:薛非凡;曾丽;王丽玉;李炳森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符合 SAP 诊断标准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的中药(清胰汤)治疗,比较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65.00%,总有效率为92.50%,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0%和75.00%( P <0.05);观察组死亡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 P <0.05);观察组腹痛情况、尿淀粉酶水平、血淀粉酶水平、白细胞水平等临床指标的恢复时间均明显快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 SAP,能明显提高有效率、减少病死率,有利于临床指标的恢复,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陈欣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47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 / d,观察组联合给予依折麦布10 mg / d,均睡前服用,疗程4周。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血脂达标率及临床安全性。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和 hs - CRP 水平均明显降低( P <0.05),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与治疗前水平相比,观察组治疗后 HDL - C 明显升高,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 P <0.05),对照组治疗后 HDL - C 虽有所升高但无明显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血脂达标率为53.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66%( P <0.05);观察组心绞痛及心肌梗死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其他不良反应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血脂达标率,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王华;陈婧;赵晓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桑芩合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桑芩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方中黄芩、金银花以乙酸丁酯-甲酸-水(7:2.5:2.5)上层溶液为展开剂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采用 Diamosil C18色谱柱(200 mm ×4.6 mm,5μm),以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 / min,检测波长为318 nm,柱温为25℃。结果薄层色谱图中能清晰检出黄芩、金银花;黄芩苷进样量在0.0615~1.845μg 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40%, RSD 为1.61%( n =9)。结论所建立的方法专属性强、准确、简便,可较好地控制桑芩合剂的质量。

    作者:常昕楠;徐德生;刘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医验方通络益肾汤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42例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医验方通络益肾汤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0月到2013年6月收治的 DN 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8例)。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照组加服氯沙坦,观察组加服通络益肾汤和氯沙坦,均以4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肝功能与 DN 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肝功能均较入组时好转,观察组治疗后血清肌酐(Scr)水平[(172.2±59.7)μmol / L 比(206.3±67.8)μmol / L]、尿素氮(BUN)水平[(8.9±3.4) mol / L 比(10.7±3.8) mol / L]、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87.2±9.8)μg / min 比(94.9±12.4)μg / 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均明显改善,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为(27.6±5.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6±6.2)分( t =3.904,P <0.001)。治疗期间两组未见明显药品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验方通络益肾汤联合氯沙坦治疗 DN,可显著延缓肾功能损害,减少蛋白尿生成,临床安全可靠。

    作者:刘彦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法测定老年咳喘片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老年咳喘片中黄芪甲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 - ELSD)法。方法采用 HPLC - ELSD 法测定老年咳喘片中黄芪活性成分黄芪甲苷的含量,使用 Kromasil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以乙腈-水(32:68)为流动相,流速1.0 mL / min。结果黄芪甲苷进样量在0.1950~4.8750μg( r =0.9998)范围内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44%, RSD =1.20%( n =6)。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老年咳喘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张秀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博弈论的我国制药工业创新驱动研究

    目的:通过对创新驱动战略的意义和我国制药工业现状进行分析,找到我国制药工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主要障碍,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建立博弈模型,分析我国制药企业创新决策的现状。结果与结论医药不分是我国制药企业实施原研型创新的大障碍,故医药分业是必要的。只有实行医药分业,制药企业才能选择原研型创新,从而有利于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作者:董洪年;黄泰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双黄连、穿琥宁和清开灵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临床配伍反应。方法将双黄连、穿琥宁和清开灵3种常用中药注射剂分别溶于5%和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几种常用注射液中,静置6 h,分别测定30 min 和6 h 时粒径不小于10μm 或25μm 的微粒数。再将上述3种常用抗病毒注射剂分别与几种常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类、氨基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及几种常用维生素等进行配伍,观察其浑浊度(产生沉淀与否)。结果30 min 时,双黄连与5%和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不小于10μm 的微粒均在10粒以上,不小于25μm 的微粒均在2粒以下;穿琥宁、清开灵与以上溶液的配伍不小于10μm 的微粒均在10粒以下,不小于25μm 的微粒均在2粒以下。6 h 后,穿琥宁与以上溶液配伍不小于10μm 的微粒均在10粒以下,不小于25μm 的微粒均在2粒以下;双黄连、清开灵与以上溶液配伍不小于10μm 的微粒均在10粒以上,不小于25μm 的微粒均在2粒以上。3种抗病毒中药注射剂均与不同的西药抗菌药物存在配伍禁忌。结论穿琥宁与5%和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较为稳定,双黄连、清开灵与以上溶液配伍后稳定性较穿琥宁差。双黄连、穿琥宁和清开灵3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部分抗菌药物存在配伍禁忌,使用时需注意。

    作者:钟良才;王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38例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根据病情给予脱水、激素、降颅内压、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部分患者行开颅手术。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均以14 d 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清醒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APACHE -Ⅱ评分,伤后3个月评价两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清醒时间、GCS 评分、APACHE -Ⅱ评分、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P <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可缩短清醒时间,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刘学凯;徐丽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2010年至2012年医院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用药及处方分析

    目的:评价医院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2010年至2012年医院门、急诊含口服非甾体抗炎药的处方,分析用药特点及趋势;随机抽取某月的门、急诊处方,分析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情况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该院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年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其占医院用药总金额的比率基本持平;用药人群主要为中老年患者。结论该院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王丽伟;罗艳;杜吉祥;刘京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原发性高血压并蛋白尿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缬沙坦。观察两组降压疗效及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UmAIb)变化。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为91.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05)。治疗组治疗后 UmAIb 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缬沙坦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降压,减少尿蛋白的排泄,保护肾功能,是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患者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丽君;刘云飞;刘学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药学专业试行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探讨药剂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效果。方法由教师指定题目,学生先设计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讨论、修改实验方案,学生用多媒体方式讲述实验,老师打分评比,确定较优方案,再进行实验操作。结果设计性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带来较大帮助。结论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在药剂学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古丽巴哈尔·卡吾力;谢湘云;常占瑛;王玲;寇耀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中药灌肠联合针刺并艾灸取穴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汤剂灌肠联合针刺并艾灸取穴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5例慢性盆腔炎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均予抗生素+微波常规治疗,对照组加服妇科千金片,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自拟中药汤剂保留灌肠联合针刺并艾灸取穴疗法,30 d 后对比两组盆腔炎症状积分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0 d 后,两组盆腔炎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治疗组为(3.6±1.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1.1)分( t =6.185,P =0.000<0.05);治疗组治愈率(26.00%)与总体有效率(96.0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89%,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20,P =0.030;χ2=5.922,P =0.015)。结论中药灌肠联合针刺并艾灸取穴治疗慢性盆腔炎能有效提高常规疗法总有效率,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砚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