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达拉奉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赵春燕;蔡文栋

关键词:依达拉奉, 综合性护理, 急性脑卒中,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神经外科收治的38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2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及常规调血脂、降血压、抗凝类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加以干预,比较患者康复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心理康复、睡眠质量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依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观察组基本痊愈132例(68.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8例(51.04%),无效及恶化2例(1.04%),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1例(5.73%),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Fugl-Meyer,Barthel,HAMD,PSQI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种评定指标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的 Fugl-Meyer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HAMD,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综合性护理干预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对于改善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的影响。方法将120只健康雄性成年SD大鼠,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6组,即假手术组,蛭龙活血通瘀胶囊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及步长脑心通对照组,模型组,每组20只,另取30只大鼠备用。以Zea longa法为标准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假手术组只行正中切口,但不插入线栓。各用药组均在动物苏醒后灌胃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连续7 d。术后7 d,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 )含量;心脏灌注固定,断头取脑,脑组织HE染色观察。结果蛭龙活血通瘀胶囊治疗组大鼠血清VEGF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 P<0.05)。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能促进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升高血清VEGF含量,从而促进脑微血管新生,改善缺血区微循环。

    作者:吴英;郑直;杨思进;白雪;黄帅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支气管扩张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通过对1例支气管扩张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探讨开展药学监护的重要性和关键点。方法通过对患者治疗方案及国内外指南、新研究结果的分析,探讨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临床药学工作者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国内外新研究进展参与制订药物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合理用药的目的。结论个体化药学服务可使临床用药更规范、合理。

    作者:刘静雯;赵庆春;孟威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宫人工流产42例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在疤痕子宫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3年9月间行人工流产术的84例疤痕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前2 d口服米非司酮的患者42例作为治疗组,术前未用米非司酮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阴道流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59%( P<0.05)。结论米非司酮用于疤痕子宫人工流产中的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饶育梅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控释微丸国内外研究进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控释微丸的研究进展的相关文献,并分析、归纳不同种类控释释微丸的特点、所选用的辅料、制备工艺及微丸压片技术。随着现代制备工艺的逐渐成熟及辅料的发展,控释微丸成为目前缓控释制剂发展的重要方向。

    作者:潘伦;江尚飞;谭小梅;刘应杰;何静;杨宗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

    目的:观察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药物中期引产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中期引产的镇痛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进行镇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宫缩痛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1);观察组的产程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 P<0.01)。结论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能有效治疗药物中期引产患者的产痛,比传统方法起效快、持续时间长、有效率高,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姬素红;肖三虎;姬娜;苗雪英;王雅丽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调节灵敏度训练联合M受体阻滞剂控制近视发展60例

    目的:观察M受体阻滞剂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A组采用M受体阻滞剂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进行治疗,B组仅采用调节灵敏度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调节灵敏度及刺激反应率相似,治疗后两组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 t=10.6228,20.1761,P=0.0000);治疗后,两组双眼屈光度均有所改善,A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 t=10.3137,9.4650,P=0.0000);两组治疗后前房深度增加、晶体厚度减少、瞳孔直径变大。A组改善程度优于B组( t=10.1905,3.3607,11.4966,P=0.0000,0.0008,0.0000)。结论采用M受体阻滞剂联合调节灵敏度训练能有效控制近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任立群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盐酸班布特罗联合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7例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盐酸班布特罗联合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确诊为COPD患者95例依据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替代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急促例数、呼吸困难例数及紫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周及3周后治疗组患者的FEV1%及P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PaCO2及治疗6个月内呼吸急促例数、呼吸困难例数、紫绀例数及病情急性加重需住院治疗例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头晕1例(2.13%)及心率增快4例(8.51%),对照组出现头晕3例(6.25%)及心率增快2例(4.1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盐酸班布特罗联合布地奈德加用乙酰半胱氨酸,可明显提高对COPD患者的症状控制,明显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施健;王晓晟;周丽荣;李敏;迟玉敏;孙宝华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1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患者的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肝移植术后患者药学监护的工作方式。方法针对1例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药师从治疗方案的制订与调整、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监护评估、用药教育与依从性的提高等方面提供了全程化的药学监护。结果本次药学监护提高了药物治疗效果,降低了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用药安全,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结论药师参与移植后患者药学监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药物治疗水平。

    作者:逄晓云;崔敏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医院骨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3年1月至3月临床资料完整的骨科围手术期患者1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xcel程序软件对患者性别、年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分类等一般手术指标进行汇总,统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频次、使用率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结果148例患者中,111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75.00%,预防用药占75.68%,治疗用药占24.32%;其中以头孢呋辛(47.97%)、头孢西丁(18.24%)以及头孢哌酮舒巴坦(18.24%)等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另外,抗菌药物单用、二联、更换用药的比例分别为76.58%,2.70%,20.72%;总应用合理率高达94.59%,不合理率仅为5.41%。结论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较合理,但依然存在着用药时机选择不当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管,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黎雪桂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予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比12周后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结果经12周干预后,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8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84%( 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 FPG )、餐后2 h血糖(2 h PG )、HbA1C均显著下降( P<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格列美脲片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羟苄羟麻黄碱用于先兆早产50例疗效及用药护理

    目的:探讨羟苄羟麻黄碱治疗先兆早产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收治的先兆早产孕妇10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羟苄羟麻黄碱安胎,对照组采用硫酸镁安胎,观察宫缩抑制显效时间、累积用药时间、延长孕期时间以及保胎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宫缩抑制显效时间以及累积用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延长孕期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保胎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羟苄羟麻黄碱治疗先兆早产疗效确切,用药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先兆早产患者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及时给予处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刘彩霞;王爱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3种药物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疗效比较及护理观察

    目的:观察3种药物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治疗的牙本质过敏症患者85例,根据使用药物治疗的不同分为3组,A组28例给予75%氟化钠甘油糊剂,B组25例给予氢氧化钙糊剂,C组32例给予Prime-BondNT粘结剂进行治疗,3组患者均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C组患者即刻治疗效果优于A组和B组( P<0.01),3组随访半年后临床疗效无差异( P>0.05)。患者经过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 P<0.05)。结论采用Prime-BondNT粘结剂即刻疗效显著,但远期疗效和75%氟化钠甘油糊剂、氢氧化钙糊剂无差异。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让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作者:刘丽辉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阿奇霉素首剂加倍治疗支原体肺炎64例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首剂加倍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患者128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采取首剂加倍的方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6%( 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阿奇霉素首剂加倍的方案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可靠,可缩短患者退热、住院和应用抗菌药物时间,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部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56例

    目的:观察氨溴索注射液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注射液。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患儿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1.0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36%( P<0.05);治疗组的发热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胸部X线摄片改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可在短时间内缓解发热、咳嗽、肺罗音等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王永莉;曹永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槐角总黄酮水解产物中染料木素和槐角苷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槐角总黄酮水解产物中染料木素和槐角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 ×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05%磷酸水溶液(70:30),流速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检测波长262 nm,柱温30℃。结果进样量槐角苷在3.94~591 ng( r=0.9999)、染料木素在20.12~1006 ng( r=0.9999)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68%和97.99%,RSD分别为1.68%和1.81%( 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控制槐角总黄酮水解产物质量的定量依据。

    作者:孟庆杰;潘五九;王伟明;刘姗姗;付磊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诺雷德联合护理干预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术后30例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应用诺雷德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妇产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和门诊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诺雷德组,予诺雷德联合护理干预)、B组(孕三烯酮组,予孕三烯酮联合护理干预)和C组(单纯护理干预组,仅予护理干预),每组各30例。比较3组疗效、复发率以及不良事件等。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B组的73.33%和C组的50.00%( P<0.05);A组的复发率为3.33%,明显低于B组的16.67%和C组的36.67%( P<0.05)。雌二醇(E2)水平用药后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各组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术后应用诺雷德联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抑制性激素分泌,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王静;刘金阁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走马胎多糖含量测定及其提取工艺初步研究

    目的:建立走马胎中多糖含量测定的方法,并测定走马胎中多糖的含量,通过单因素考察对其提取工艺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于488 nm波长处测定多糖的含量。考察因素有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结果在拟订的试验条件下,走马胎的多糖含量为1.15%,平均回收率为101.22%,RSD=2.32%( n=6)。所得佳单因素分别为水提时的提取时间2.5 h,提取次数1次,料液比1:30。结论苯酚-硫酸法测定走马胎中多糖,方法简便、准确、稳定性好。

    作者:戴敏;周凌云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替吉奥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总结替吉奥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方法依据参考文献,列举并分析近年来国内应用替吉奥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结果替吉奥治疗晚期癌症,除常见的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皮肤反应以及乏力等,还可出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老年男性双侧乳腺增生、急性溶血性贫血、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吉奥治疗晚期癌症疗效确切、给药方便,但需密切注意其不良反应所引起的危害,尤其是严重的不良反应。

    作者:胡岱丽;王洪建;王维欣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麻黄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目的:优选中药麻黄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方法以硫酸-苯酚法测定麻黄多糖含量;以麻黄多糖得率及干膏率为指标,正交试验优选麻黄提取工艺;以多糖得率为指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液浓缩程度、醇沉浓度、醇沉时间对多糖得率的影响,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拟合二次多项式模型描述考察指标与因素间的数学关系,优选佳醇沉工艺条件。结果佳提取工艺为麻黄加水浸泡12 h,加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1.5 h,加水倍数分别为30倍和28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及拟合模型,确定佳醇沉工艺为提取液浓缩至每1 mL含2 g生药,搅拌下加95%乙醇至醇浓度为90%,于4℃放置24 h。结论该工艺简单可行,多糖得率高。

    作者:李友伟;温东东;张雪敬 刊期: 2014年第19期

  • 2011年至2013年医院年调脂药利用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调脂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医院调脂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 DDDs )和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至2013年医院调脂药销售金额、DDDs逐年增加,其中他汀类销售金额和DDDs增加显著,占调脂药总销售金额和DDDs的88.85%及80.58%;阿托伐他汀连续3年销售金额和DDDs居首位,瑞舒伐他汀2013年增幅大。结论高效、低毒的他汀类已成为调脂治疗的首选用药,未来仍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作者:夏晴;夏静 刊期: 2014年第19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