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导数光谱法测定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两组分含量

张丽梅;李俊;邢建华;吴国海

关键词:二阶导数, 苯甲酸, 水杨酸,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苯甲酸和水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在233 nm波长处测定苯甲酸的含量,在319 nm波-R处测定水杨酸含量.结果 苯甲酸、水杨酸质量浓度分别在12.16~60.80μg/mL和6.72~33.60μg/mL范围内二阶导数振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和r=-0.999 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和100.5%,RSD分别为1.01%和1.00%(n=5).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测定.
中国药业杂志相关文献
  • 8例钩吻中毒的抢救

    总结8例钩吻中毒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重点介绍快速确诊的必要性、迅速彻底有效的洗胃方法和护理、及时有效地维持气道通畅、血液透析和心脏临时起搏器的应用和心理护理.护理工作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采取综合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抢救钩吻中毒成功的关键.

    作者:潘桂叶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全营养混合液中黄芪甲苷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全营养混合液(TNA)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对TNA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Kroma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n),流动相为乙腈一水(35:65),流速为1.0 mL/min,ELSD参数为漂移管温度105℃,气体流速2.8 L/min.结果 黄芪甲苷对照品进样量在2.10~10.5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5 2),平均回收率为96.96%.RSD=1.69%(n=9).结论 HPLC-ELSD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检测方法.

    作者:林绪芳;张礼菊;邓晓辉;范鲁雁;秦侃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浓薄荷水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浓薄荷水对炎症模型动物的消炎作用.方法 致炎试验采用大鼠足跖肿胀法和小鼠耳肿胀法.结果 高、低剂量的浓薄荷水和布地奈德均能明显抑制由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并对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浓薄荷水高剂量组的肿胀率均低,与溶剂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浓薄荷水有明显的消炎作用.

    作者:梅全喜;钟希文;高玉桥;林慧;孙雪颖;胡莹;叶静娴;吴伦;刘志群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益智丸成型工艺研究

    目的 确立益智丸的佳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从基质(聚乙二醇)、冷却荆(液体石蜡)温度、提取物与基质用量配比等方面进行优选.结果 佳成型工艺为聚乙二醇4000,冷却温度10℃,用量配比为1:1.7 .结论 该工艺所得益智丸成型好,稳定性和重现性好,可为益智丸的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平华;谢予朋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旋光法测定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的含量

    目的 探讨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旋光法测定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含量,并与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进行比较.结果 小诺霉素标准品溶液浓度在0.1万U/mL~0.8万U/mL范围内与旋光度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45%,RSD=1.17%(n=5).旋光法测得的硫酸小诺霉素含量与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旋光法测定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含量快速、简便、准确,可以替代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

    作者:陈士翠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鹅不食草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测定鹅不食草的总黄酮含量.方法 采用石油醚脱脂,用60%乙醇提取,NaNO2-AI(NO)3-NaOH显色,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鹅不食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10 nm.结果 芦丁对照品质量浓度在0.018 4~0.064 4 mg/mL范围内与吸收度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C=0.095 5A-0.010 5,r=0.999 4(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2%,RSD=1.02%(n=6).样品中总黄酮含量为36.35-43.11 mg/g.结论 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稳定性好、结果可靠,可作为鹅不食草的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陈惠红;黄炳;项小珍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蒙药紫花高乌头根中二萜生物碱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目的 进一步对蒙药紫花高乌头Aconitum excelsum Reichb.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 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以IR,MS,1H-NMR,13C-NMR等光谱鉴定结构.结果 从紫花高乌头根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和理化性质鉴定,确定其结构式分别是ranaconitine(Ⅰ),N-deacetyl lappaconitine(Ⅱ),1 α,6,16,-三甲氧基-4,7,8,9,14α-五羟基-N-乙基鸟头烷(Ⅲ),N-deacetylranaconitine(IV),β-谷甾醇(Ⅴ),豆甾醇(Ⅵ).结论 化合物Ⅱ,Ⅲ,Ⅳ,Ⅴ,Ⅵ,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Ⅲ为新二萜生物碱.

    作者:董玉;陈朝军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导数光谱法测定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两组分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苯甲酸和水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二阶导数光谱法在233 nm波长处测定苯甲酸的含量,在319 nm波-R处测定水杨酸含量.结果 苯甲酸、水杨酸质量浓度分别在12.16~60.80μg/mL和6.72~33.60μg/mL范围内二阶导数振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和r=-0.999 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和100.5%,RSD分别为1.01%和1.00%(n=5).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复方苯甲酸醇溶液中苯甲酸和水杨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丽梅;李俊;邢建华;吴国海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紫杉醇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中紫杉醇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研究紫杉醇注射液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8只SD大鼠单剂量尾静脉给药,采用HPLC法测定紫杉醇的血药浓度,采用DAS药动学程序对经时血药浓度进行室模型拟合和分析.结果 从零时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时的药一时曲线下总面积(AUC0→∞)为(19.9636±9.689 3)mg/(L·h),分布相半衰期(t1/2a)为(0.205 5±0.221 3)h,消除相半衰期(t1/2β)为(1.078 6±0.328 0)h,清除率(CL)为(0.343 8±0.111 1)L/(h·kg),中央室表现分布容积(Vd)为(0.200 9±0.128 0)L/kg.结论 HPLC法简便、灵敏,可用于紫杉醇的血药浓度测定;紫杉醇在大鼠体内的处置符合二室模型.

    作者:龙恩武;袁浩字;陈秋虹;杨俊毅;童荣生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脑灵片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建立脑灵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的淫羊藿、枸杞子、五味子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与结论鉴定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脑灵片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刘峰;杨秀峰;常芳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非法制剂中的醋酸泼尼松

    目的 建立检测非法制剂中醋酸泼尼松的专属性方法.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选用 Venusil MP C18柱(150 mm×4.6 mm,5μm),以0.01 mol/L醋酸铵-乙腈(45:55)为流动相,对非法制剂的提取液进行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分析.通过与对照品的色谱、紫外及质谱行为比较,对此类非法制剂进行定量测定和定性鉴别.结果 在非法制剂中均检出醋酸泼尼松,且回收率为98.77%(n=6).结论 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可分析检测非法制荆中的醋酸泼尼松.

    作者:姜建国;张西如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外用制剂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研究

    目的 选择提高外用制剂微生物检出率的检查方法.方法 采用直接接种法、培养基稀释法及薄膜过滤法时5种外用制剂进行活菌回收率检查及控制菌的阳性检出情况分析.结果 有2个品种采用直接接种法,其活菌回收率均大于70%,控制菌可检出;其他3个品种采用培养基稀释法或薄膜过滤法结合直接接种法,其活菌回收率可达到70%并检出控制菌.结论 2个品种的外用制剂可采用直接接种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其他3个品种需结合直接接种法、培养基稀释法及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

    作者:应国红;邓颖;冯丰凑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2005-2007年某三甲医院中成药用药分析

    目的 了解某三甲医院中成药用药情况,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方法 利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05-2007年中成药的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进行分析.结果 中成药销售金额呈下降趋势,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中成药销售金额之和占全院药品总额约1/5,DDDs排序前10位的药品基本保持稳定.结论 该三甲医院中成药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胡伟;刘丽萍;许杜鹃;陈飞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精神科健康教育实践体会

    在医疗实践当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现,精神科健康教育还有其特殊性.作者结合临床工作实践从精神科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对医护人员的素质要求、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蒋红碧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3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方案.方法 应用小剂量胰岛素静脉滴注并及时补液、纠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等措施治疗33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并观察疗效.结果 33例患者治愈28例(84.85%),好转3例(9.09%),死亡2例(6.06%),总有效率达93.94%.结论 早期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行合理化治疗,严密观察病情,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何茂莲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碱麻黄碱片中茶碱与盐酸麻黄碱含量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茶碱麻黄碱片中茶碱与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方法 采用Kroma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三乙胺(72:28:0.2),检测波长为215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42℃.结果 茶碱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2.34~111.7μg/mL,r=0.999 9(n=6),平均回收率为99.85%,RSD为0.14%(n=9);盐酸麻黄碱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5.17~25.86μg/mL,r=0.999 7(n=6),平均回收率为99.25%,RSD为0.39%(n=9).结论 HPLC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重现性好.

    作者:郑琰;李荣华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丹参多酚酸盐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静脉滴注丹参多酚酸盐)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选择素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P选择素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多酚酸盐能明显抑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小板的聚集和活化,改善微循环并防止微血栓形成.

    作者:任玉芳;任翠莲;李方江;徐涛;宋郁珍;李会贤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门冬氨酸鸟氨酸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鸟氨酸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中保护肝功能的作用.方法 将急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35例,随机分为门冬氨酸乌氨酸组(治疗组)20例和常规护肝组(对照组)15例,治疗组予注射用门冬氨酸鸟氨酸10 g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2次/d,术前1 d开始应用至术后出院,并辅以常规护肝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肝治疗.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lL)水平.结果 术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明显增高,术后ALT及AST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波动幅度较小,TBIL变化则不明显,平均出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手术中,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能减轻术后肝脏损害,对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江东波;马晓鹂;戴东;谭小字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四环素片中甲氧苄啶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复方四环素片中甲氧苄啶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迪马0Ds色谱柱(250mm×4.6 mm,5μm).以甲醇-磷酸调pH至2.5的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为1.0 mL/min.结果 甲氧苄啶进样量在0.249~0.747μg与峰面积积分值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01%,RSD=0.33%(n=6).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适合于复方四环素片中甲氧苄啶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宝佳;邱洪;王福兰 刊期: 2008年第21期

  • 306例化妆品皮肤病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化妆品皮肤病的临床特点和引起化妆品皮肤病的化妆品类型.方法 对306例化妆品皮肤病进行了临床分析,对部分患者进行可疑化妆品斑贴试验.结果 化妆品皮肤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接触性皮炎,可疑致病化妆品以普通护肤类为主,对172例患者进行的可疑化妆品斑贴试验的阳性率为26.16%.结论 化妆品皮肤病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应加强化妆品知识宣传,建立一个完整的化妆品皮肤病监测系统.

    作者:尹斌;蒋献;李利;余瑶 刊期: 2008年第21期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