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晓鸥;唐尧
目的:探讨万氏牛黄清心片的检测方法,以控制其质量.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牛黄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连中的盐酸小檗碱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法可以把牛黄清晰地鉴别出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小檗碱,平均回收率为99.42%,RSD为0.68%.结论:薄层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以作为万氏牛黄清心片质量控制的依据.
作者:高长清;张红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执业药师制度在我国实施近10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取得了执业药师资格,包括在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药学部门中也有相当多的人员通过参加全国执业药师统一考试取得了执业药师资格.但据调查发现,基层医疗单位中相当一部分执业药师还难以或不能够在临床药学工作中发挥这一作用,与基层医院中广大临床医师的期望值相距甚远.为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对策.
作者:王伟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阐述21世纪生物工程技术在国内外医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介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以及新型生物材料纳米技术在制药工艺、药物筛选新模型、基因组学等方面的应用.
作者:周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保证牛蒡子的药材质量,杜绝伪品.方法:采用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的方法,对牛蒡子及其常见伪品进行鉴别比较.结果:通过对牛蒡子、大鳍蓟、绒毛牛蒡子、木香、水飞蓟果实的鉴别比较可以区分它们的真伪.结论:性状鉴别和显微鉴别方法简便、可靠,为保证牛蒡子药材质量提供了有效的鉴别方法.
作者:孙晋勇;盛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当今时代生物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并逐渐成为国内二级市场具吸引力的兴奋点之一,许多上市公司纷纷举起了生物医药和生物技术的大旗.
作者:邱家学;孔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适应药品生产GMP的要求,我厂引进了皇将集团公司生产的两套全自动高速数粒包装生产线,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刘晓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由药物过敏反应引起的医疗纠纷时有发生.预测药物过敏反应有多种方法,但对于需做药物过敏试验的品种、试验方法及结果观察等,国内相关文献的论述及各医院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临床用药须知>(第3版)是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写的2000年版<中国药典>的配套书,是监督管理药品和编写药品使用说明书的主要参考依据.笔者认为该书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对该书中有关药物过敏试验的规定必须予以执行.
作者:窦昊;王心愉;高志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针对中药重金属污染这个中药生产过程中的难题,通过分析中药重金属污染的原因,结合中药GAP生产的实际,从生产基地的选择、土壤的修复及中药材生产管理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中重金属污染的防治方法.
作者:程黔荣;杨勤;钟世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司帕沙星注射液的稳定性,判定其有效期.方法:通过光照、高温、低温等影响因素试验,特定条件(40,50,60℃)下恒温15周加速试验及室温留样观察,测定其色泽、pH值、含量及有关物质变化,其中含量及有关物质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线性关系、重现性良好,回收率高.结果:通过恒温(恒湿)稳定性试验仪考核测定的数据在15周内可知处方的稳定性,与室温留样观察结果一致.结论:司帕沙星注射液处方合理、质量稳定,有效期可达2年以上.
作者:秋晖;黄敬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分析我国实施执业药师资格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和发展执业药师资格制度的重要举措.
作者:李剑芳;倪穗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复方曲安奈德乳膏的稳定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于波长485 nm处测定醋酸曲安奈德的含量,通过经典恒温法对复方曲安奈德乳膏作稳定性试验,并留样观察.结果:经典恒温法测得复方曲安奈德乳膏的室温贮存期为1年,与留样观察结果相符.结论:复方曲安奈德乳膏可以通过经典恒温法预测有效期,该方法简便、快速.
作者:张秋红;滕英博;李黎;夏曙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DiamonsilC18柱(150mm×4.6mm,5μm),以乙腈-0.5%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磷酸(60∶40∶0.02)为流动相(用三乙胺调pH至3.0±0.1),流速为1.0 mL/min.结果:马来酸氯苯那敏线性范围为1.0~12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0%.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简便、准确.
作者:罗萍;曾昭宁;雷灼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促进临床药学监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方法:在肾移植患者的药物咨询记录中筛选出发生少见而严重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有37例患者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白内障、呼吸困难、胆结石、过敏性休克、耳聋等.结论:应对肾移植患者进行药学监护,以便及早发现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作者:张春红;张秀华;林观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卢锡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通过对成都地区16家医院购用抗病毒药物的统计分析,反映不同品种、不同剂型和不同生产厂家的抗病毒药物近3年的使用情况,指出国产抗病毒药物在与国外专利产品竞争中的差距,提示我国抗病毒药物市场的发展方向.
作者:潘晓鸥;唐尧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综述紫杉类药物作用机理和临床药理研究现状.方法: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紫杉类药物是一类有效的、具有发展潜力的抗肿瘤药物.
作者:伍彬;杨宗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卢锡奂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