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彬婷;李力群
在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的情境下,老年护理教育仍明显滞后,高素质老年护理人才十分缺乏。建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务之急。分析老年护理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开展老年护理专业建设的有效措施,寻求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办法。
作者:徐筱跃;成涛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逐步展开,教改的重心再次转移到教学方法的转变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上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实验证明,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及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张朝慧;邵广宇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通过对高职高专卫生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及职业资格准入情况的调研分析,认为高职高专卫生信息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实践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基础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专业素质拓展课和实践教学课七大模块的课程体系框架。
作者:王秋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近年来,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迅速,但也存在体制机制不够完善、政府行政部门的引导作用不够以及行业企业履行的义务不到位和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有必要从完善职教集团内部机制、加大政府部门统筹力度以及调动行业企业参与热情等方面来进一步推进和引导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
作者:林春明 刊期: 2015年第20期
21世纪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已经转移到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向。新世纪的医学人才应当既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临床与科研不可能完全分开,在医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医学知识增长更为快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积累医学知识、应用医学知识的重要保障,是医学技术进步和临床医疗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医学的科学研究分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科学研究,后者的目的在于提高诊断水平、治疗效果,是改善预后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宏观研究。通过对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教学实践,总结几点医学本科科研教学的方法与体会。
作者:倪彬婷;李力群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笔者对本院2014级222名高职护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的正常人体功能课程期末考试的拟题范围、复习状况、考题选择、期末考试成绩及不同成绩人数分布进行分析,以探索高职护生考试状况与学习态度的相关性。
作者:孙永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温经化瘀汤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温经化瘀汤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超声声像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5.11%,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8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高切黏度、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均降低(P<0.05),两组超声声像图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变化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经化瘀汤能有效治疗寒凝血瘀型慢性盆腔炎,超声观察便捷、廉价、直观,可为临床对疾病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刘佳;盛丽;张宝洲;王维斌;武权生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预见习教学方式在妇产科教学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21名本科学生,分为预见习组(n=145)和对照组(n=76)。预见习组在一年级课程结束后的暑假接受预见习教学,返校1个月后对预见习组进行问卷调查,对预见习组和对照组进行知识测验。后期的见习、实习内容及时间两组均相同。分析预见习组的问卷调查结果,并研究两组学生知识测验、妇产科临床见习和实习成绩,了解两组教学效果。结果预见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职业崇高性的认识、提供给学生认识临床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同时,预见习组学生的知识测验结果、临床见习成绩及临床实习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习教学有助于提高妇产科教学水平。
作者:夏梦;刘军秀;王晶;何勉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四川省泸州地区初级养老护理员的培训方式和机制。方法以泸州医学院护理学院为基地,联合泸州市民政局和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共同组成养老护理员培训机构,培训学员113名,培训结束时对其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学员进行理论课教学内容、实践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培训总体情况的满意度及建议等项目的调查。结果学员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合格,持双证上岗。学员对理论课授课教师、实践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安排、总体培训效果满意度较高,满意率分别为96.40%、91.80%、92.30%、90.00%、89.20%。结论政校合作培训养老护理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晓玲;张世友;鞠梅;陈丽;曾建霜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探讨过渡期“三明治”教学模式在地方院校医学教育中的构建原则和实施方法,同时总结经验,分析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过渡期“三明治”教学模式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王昌明;汪丽燕;梁志清;白纪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以外科护理学中“乳腺癌病人的护理”为例,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5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
作者:闫蕾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对比研究非脱垂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后1年、3年、5年对患者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分析5年内在酒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子宫全切术1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的8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采用经腹子宫全切术的8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子宫全切术后的盆底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阴道顶端脱垂、压力性尿失禁、腹腔粘连、影响性生活质量、术后抑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全切术与经腹子宫全切术相比,对患者创伤更小,可有效预防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的障碍,生活质量明显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红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了解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中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更好地推行营养改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实施营养改善计划的周口市试点县8所中小学的部分学生,对其进行营养知信行问卷调查。结果该地2122名中小学生中,营养知识知晓率为51.0%,中学生高于小学生(P<0.05);89.0%的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中学生好于小学生(P<0.05);健康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58.6%,中学生低于小学生(P<0.05);不良营养行为的总发生率为17.1%,中学生与小学生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后,贫困县中小学生具备良好的营养态度,但营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仍需培养其健康营养行为,改变不良营养行为。
作者:孙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女大学生在爱情方面存在着盲目性、功利性等问题。充分重视高职女大学生的情感问题,分析原因、探索解决策略、进行情感教育是摆在广大教育者面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作者:刘琳;朱菲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法,能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内容。内科护理学内容繁多、系统性强,使用思维导图既可帮助教师厘清思路,又可帮助学生把握重点及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临床发散思维能力。
作者:马俊英;张淑静 刊期: 201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建立适合我国护理本科教学的学生标准化病人(SSP)筛选、培训及考核方案。方法招募兰州大学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四年级学生30名,经SSP规范培训及考核录取18名合格者作为研究对象,用于护理本科生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核(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调查护理本科生及护理专家对SSP模拟准确度和一致性的满意度,分析评价SSP筛选、培训、考核方案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同时调查SSP的工作感受。结果87.0%的护理专家和85.0%的护理本科生对SSP的模拟水平评价为满意;91.3%的护理专家和83.2%的护理本科生对SSP的表演一致性评价为满意。SSP在护理教学中的快乐感是影响其选择继续担任SSP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高年级医学生经过系统培训后能够成为理想的SSP并用于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同时可以减少培训SSP的经费和时间。
作者:张玉芳;杨雪梅;盖琼艳;张清霞;李彦俊;刘萌萌 刊期: 2015年第20期
探讨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从院校多元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紧密合作,共建优质核心课程;专兼结合,打造高素质“双师”教学团队;行业参与,建设功能完备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发挥专业优势,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作者:褚静英 刊期: 2015年第20期
通过课前QQ群互动学习、课中场景模拟和课后综合训练,在健康评估问诊实验教学中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及实际效果。
作者:原凌燕;唐富山;王万玲 刊期: 2015年第20期
医学是一门社会实践性及专业性都很强的学科,所服务的对象是具有复杂社会关系并患有疾病的人,因此医患沟通是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过程中的特殊的人际交往过程,沟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成效[1]。高等医学院校是培养我国未来医务工作者的摇篮,如何培养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医学生的整体素质,无疑成为医学院校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作者:兰萍;何俊峰;马平;王文英;方倩 刊期: 2015年第20期
以检验职业能力为导向,进行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通过改革实验内容,精选实验项目;密切联系临床,增加临床见习机会;改革教学模式,变“以教为主”为“以导为主”;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使学生熟悉和了解实验室管理工作;加大实验课综合考试力度,提高教学质量等措施,提高高职检验专业生物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庆春;张峰 刊期: 201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