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改进与临床观察

陈世云;王正艳;梁荣莉;郑永军;杨红云;晁晶;张荣

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的改进, 玻璃酸钠
摘要:目的:评价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改进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14例11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改进术,术中剥离巩膜瓣进入透明角膜1mm,并在巩膜瓣下注入玻璃酸钠形成前房。术后观察眼压、前房、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1~6 mo。结果:术后无持续性浅前房发生;眼压控制在理想范围;均可形成功能性滤过泡;视力术后与术前有明显差异。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改进能很好的控制眼压,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术式简单易行,效果稳定可靠,手术成功率高,是理想的术式选择。
国际眼科杂志相关文献
  • 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应用

    目的:描述视网膜内界膜( ILM)剥离术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患者初次行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应用,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2010-01/2012-12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行手术患者48例纳入研究;患者分为两组:内界膜剥离组( A组)23例,未行内界膜剥离组( B组)25例。所有患者均首次行玻璃体切割手术并硅油填充,术后定期复诊,成功取出硅油,视网膜复位成功。对比观察患者手术前术后裂隙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佳矫正视力检查结果。统计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Pearson卡方检验对所记录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复查发现1例产生继发性视网膜前膜;B组发现7例产生继发性视网膜前膜,结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硅油取出后黄斑中心厚度(CMT)188.36±45.53μm,B组220.42±53.15μm,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界膜剥离组患者黄斑水肿较轻,OCT显示黄斑区形态更接近于正常;患者治疗结束后logMAR视力A组1.38±0.60,B组1.61±0.51,两者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内界膜剥离术能够预防继发性视网膜前膜的产生,有利于视网膜结构的恢复,临床医生可以在PVR患者的玻璃体切割手术中考虑使用内界膜剥离技术。

    作者:鲍宁;蒋正轩;陶黎明;刘东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 DC 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分析研究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DR)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s ,DC)数量和功能的变化,探讨DC在DR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受试者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组、T2DM合并 DR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DC细胞分类及数量,ELISA法检测白介素-12( IL-12)水平。结果:与单纯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T2DM合并DR组外周血中髓样树突状细胞( myeloid dendritic cells ,mDC)绝对数以及占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上升(P<0.05),血浆中IL-12含量显著升高, mDC培养上清中IL-12含量与单个mDC的IL-12分泌量显著降低( P<0.05);而各组浆细胞样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绝对数以及占单个核细胞的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mDC/pDC 亚型漂移引起Th1/Th2免疫功能失调, mDC特性和功能异常启动免疫炎症反应可能在DR的发生发展中产生了重要作用。

    作者:金鑫;刘铁城;张卯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行 LASIK 术后视觉质量及角膜瓣的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及角膜瓣变化。方法:选取2009-03/2012-03将接受飞秒激光35例70眼患者和接受角膜板层刀的患者45例90眼进行对比研究,两组术后视觉质量和角膜瓣进行对比。结果:视觉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所行的手术均有显著的可预测性、有效性及安全性,且术后像差和对比敏感度及视力差异不显著,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瓣比较:两组患者在水平方向的角膜瓣厚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行LASIK术后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且角膜瓣厚度差异不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汪凌;余野;王勤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 CNV)的疗效。方法:选取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生理盐水组,每组15只大鼠。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行氪激光光凝制作CNV模型,模型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均在光凝后每日行腹腔注射银杏叶提取物( Extract of Ginkgo Biloba ,EGb761),生理盐水组在光凝后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于光凝后7,14,21d后对各组大鼠行眼底造影检查,观察CNV的渗漏情况,然后立即处死各组动物,行脉络膜视网膜切片,HE染色后观察各组视网膜及脉络膜的结构和CNV的情况。结果:荧光造影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脉络膜无渗漏,7d时各组大鼠脉络膜渗漏均较轻微,14,21 d时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脉络膜渗漏明显,实验组大鼠脉络膜荧光素渗漏点数明显要少于对应的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大鼠的视网膜、脉络膜结构保存比模型组更好。结论:腹腔注射EGb761可以明显减少大鼠CNV的形成,用药时间越长,疗效越好。

    作者:王玲;陈超;刘筠;毕宏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科技期刊对论文题名的要求

    题名,是论文的总纲,是能反映论文主要的特定内容的恰当、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首先,题名应准确得体。应以恰当的词语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把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题名的用词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读者对论文取舍的态度,务必字字斟酌。题名不能使用笼统和华而不实的词语,一般也不用主、谓、宾齐全的完整句子,而用以名词性词组做中心语的偏正词组并切忌写成标语口号似的“题名”。

    作者:摘自《科学技术期刊编辑教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继发性青光眼治疗及预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各类继发性青光眼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112眼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原发病分为晶状体相关性青光眼、眼外伤相关性青光眼、血管性疾病相关性青光眼、炎症相关性青光眼、眼部手术相关性青光眼及其他6组。对各组病例的治疗方法及效果予以评价。结果:各组治疗后1wk,眼压较入院眼压显著降低( P<0.05)。视力较入院佳矫正视力提高。结论:继发性青光眼原发病具有多样性,其治疗须同时结合原发病和眼压,对视功能损害严重的继发性青光眼改善或解除症状亦为其治疗的主要目的。

    作者:陈晓莉;徐智科;宾莉;刘宗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密蒙花茶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轻中度单纯型 DR 的临床初探

    目的:观察密蒙花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轻、中度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并发轻、中度单纯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80例160眼,在严格控制血糖及血压基础上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使用口服密蒙花加用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B组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7,42 d后观察视力、眼底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底照相及中医症候的变化。结果:两组比较患者性别、年龄、DM病程、视力、DR 病情、病程及中医症候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χ2性别=0.472, P>0.05;t年龄=1.742,tDM病程=0.716,t视力=0.662,tDR病情=1.276,tDR病程=0.562,t中医症候积分=0.616,P均>0.05)。平均随访42d,A组眼底病变治疗有效率为56%,总有效率82%;B组显效率32%,总有效率66%,结果显示A组疗效优于B组,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025, P<0.05)。 A组中医证候显效率50%,总有效率80%;B组显效率24%,总有效率62%,结果显示A组中医证候优于B组,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5.980,P<0.05)。结论:密蒙花联合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改善轻、中度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眼底病变及中医证候,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邓军萍;江威;邵毅;孙伍花;胡虹;杨青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小切口白内障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07/2012-07间白内障患者291例291眼,对其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佳矫正视力低于0.3者诊断为低视力,并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患者291例术后共发生低视力49眼,其中手术所致术后低视力17眼(34.7%),术前病变所致术后低视力32眼(65.3%),其中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8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4眼、高度近视6眼,其他4眼。结论:原有眼病是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术前仔细检查可以提高手术的可预测性。

    作者:徐旭亚;龚媛媛;周培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婴幼儿屈光异常的筛查标准及早期干预年龄的探讨

    目的:探索婴幼儿屈光状态发育规律,以确立弱视高危人群及早期干预时机。方法:利用Suresight手持式自动验光仪在儿童保健门诊收集6月龄~3岁婴幼儿共2447例4894眼的屈光值,分成7个年龄段分析其屈光分布特点和发育规律。结果:婴幼儿4894眼的眼屈光主要分布在远视和散光状态;获得各年龄组的球镜、柱镜的均数和标准差,P25~P75和P5~P95参考值范围;6月龄~3岁,7个年龄段的球镜、柱镜屈光值有不断下降趋势,但在1.5岁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球镜偏离出P25~P75、柱镜高出P75范围为弱视可疑人群,以球镜偏离出P5~P95、柱镜高出P95范围为弱视高危人群,对异常人群密切随访;高度屈光不正的早干预年龄可以从1.5岁开始。

    作者:吴兴香;吴广强;魏宁;王禹曈;童梅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度近视 LASEK 术后预留一定屈光度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LASEK)后预留一定屈光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高度近视患者常规行双眼LASEK手术。根据角膜厚度、屈光度将其分为两组。预留组:对40例80眼手术者预留一定屈光度(-1.00 DS );普通组:40例80眼手术患者全矫。定期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眼部症状、视力、屈光度、眼压、角膜厚度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观察发现,两组患者术后6 mo视力均佳,术后1,3a视力均稍有下降,术后3a裸眼视力基本稳定。两组术前屈光度平均在-8.25±1.23D,屈光度有平均-0.75±0.12 D的回退,两组的屈光度接近。两组角膜平均曲率、角膜厚度无明显的变化,基本稳定。术后两组眼压均稳定,无继发性高眼压及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角膜地形图检查提示,两组术后3a无圆锥角膜症状。术后6mo;1a两组均有轻度haze出现,至术后3 a均无haze发生。结论:高度近视患者LASEK 术后在相对安全角膜厚度的前提下,预留一定的近视度数,为患者保留更多的基质床厚度,同样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扩大了近视的矫治范围。

    作者:杨晓宁;毛治平;单武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近视患者 LASIK 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的研究

    目的:评价Haigis-L公式与临床资料法SRK/T公式( CH-SRK/T)预测近视患者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2-10/2013-02手术患者72例140眼,眼轴≤26mm,排除其他眼部疾病。分别用Haigis-L,CH-SRK/T计算LASIK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aigis-L公式计算LASIK术后豪雅人工晶状体度数平均值为22.99±1.38D, CH-SRK/T计算豪雅人工晶状体度数平均值为19.95±1.69 D,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成对差分均值-3.039±1.899D,Wilcoxon 带符号秩检验,秩和为-3.408a,P=0.001;Haigis-L公式所测得LASIK术后眼力健AR40人工晶状体度数为23.26±1.49D,CH-SRK/T公式所测得LASIK术后眼力健AR40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平均值为20.05±1.69D,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成对差分均值为-3.208±1.823 D,Wilcoxon带符号秩检验,秩和为-3.408 a ,P=0.001。结论:近视患者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用CH-SRK/T较Haigis-L公式测定结果低,照此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更容易偏向欠矫。

    作者:李金瑛;曹辰;王蔚;刘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黄斑水肿的药物治疗进展

    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 vein occlusion , RVO)是临床上常见的眼底血管病,其高发性和对视力的危害性仅次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RVO的特点是视网膜静脉扩张迂曲,沿静脉分布区域的视网膜出血、水肿和渗出,累及黄斑区时引起黄斑水肿(macular oedema, MO),久之将导致严重的中心视力损害。 RVO疾病已被命名有100多年,但是一直以来RVO引起的MO的治疗比较困难。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推新,特别是长效皮质类固醇及近年来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药物的应用,使该病的治疗效果有了较大的改观。我们从RVO引起MO的机制、糖皮质激素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治疗进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提出了RVO的未来治疗展望。

    作者:张璐;赵博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埋藏性视盘玻璃疣 OCT 检查的临床表现

    目的:探讨埋藏性视盘玻璃疣在 OCT 检查中的特异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FFA和B超检查确诊为埋藏性视盘玻璃疣6例6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O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患者6例在由视盘玻璃膜疣引起的视盘的高荧光区(造影检查结果),由OCT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在视盘玻璃膜疣处均显示出特异的宽大的条带样的光反射增强的钙质沉积区,这些沉积区能投下阴影,并且之间显示出空隙样的结构。结论:埋藏性视盘玻璃疣在OCT检查时可以见到特异的影像学表现。所以,OCT可以作为诊断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特异性较强的一种辅助检查,可提高埋藏性视盘玻璃膜疣的检出率。

    作者:徐伟刚;潘波;刘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硅油眼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方法的进展

    随玻璃体手术不断发展,患者对术后视功能的期待也不断提高。因此对硅油眼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准确计算成为了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本文就该研究领域现状及前景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肖阳艳;郭小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密蒙花总黄酮对去势雄鼠干眼病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密蒙花总黄酮对去势雄鼠干眼病大鼠模型基础泪液分泌量、泪膜稳定性及血清睾酮水平的影响,探讨密蒙花总黄酮抗性激素水平失调导致的大鼠干眼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月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150只,体质量200 g左右,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每组30只。分别为:A:正常组;B:假手术组;C:手术对照组;D:雄激素治疗组;E代表:密蒙花总黄酮治疗组;将C, D, E三组实验鼠切除双侧睾丸及附睾;B组只切开阴囊而不切除睾丸,作为假手术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各组在造模后1 wk ,待伤口基本愈合后开始用药。各组实验动物分别于用药1,3,5mo后随机取10只,行Schirmer Ⅰ试验( SⅠt)、测量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 up time,BUT),于第5mo,抽血测定血清睾酮水平。结果:D,E组SⅠt测量值明显高于C组( P<0.05)、BUT明显长于C组(P<0.05),血清睾酮水平C,E组明显低于A,B,D组(P<0.0l)。结论:雄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干眼病,采用双侧睾丸及附睾切除的方法可成功建立雄激素水平下降所致的大鼠干眼病动物模型。密蒙花总黄酮具有拟雄激素效应,能够产生同丙酸睾酮治疗干眼病相似的效果。密蒙花总黄酮可能成为治疗干眼病的一个全新药物。

    作者:李海中;彭清华;王芬;姚小磊;李文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IOLMaster与A超测量硅油眼眼轴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评估A超及IOL Master在硅油眼患者眼轴长度测量的精确性,探讨IOL Master在硅油眼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12-06/12间收治的硅油眼白内障手术患者30例30眼,分别用接触式A超及IOL Master测量术前、术后眼轴长度比较两者之间差异。并将术前 IOL Master测量自动获取IOL度数后预估患眼屈光状态与术后1 mo复查患者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度数)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超与术前IOL Master 测量眼轴有显著性差异,使用IOL Master测量术前、术后眼轴无显著差异,术后使用A超及IOL Master测量眼轴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采用IOL Master术前测量眼轴所得人工晶状体度数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屈光状态与术前预估无明显差异。结论:IOL Master测量眼轴较A超有明显优越性,但对于某些不能使用IOL Master测量的病例仍需结合A超等其他测量方法辅助测量。

    作者:王铀;龚凌;姜德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多焦点IOL植入联合角膜松解切口矫正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分析

    目的:比较多焦点 IOL植入联合角膜切口矫正散光与单焦点IOL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低度散光患者的视觉质量差异。方法:选取老年性白内障合并低度散光患者80例100眼,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40例50眼。干预组行陡角膜散光轴向上做一对透明角膜松解切口,同时按常规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多焦点 IOL植入术;而对照组仅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单焦点IOL植入术。分别于术后1d;1wk;1,3mo观察两组术眼的角膜散光情况及裸眼远视力( 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 UCDVA ),裸眼近视力( un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UCNVA);3mo 时佳矫正远视力( best 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 , BCDVA )、佳矫正近视力( best 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 , BCNVA)及佳矫正远视力下佳矫正近视力( distant corrected near visual acuity , DCNVA)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术后UCDVA和UCNVA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而各时期角膜散光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3d均有明显改善。术后1wk;1,3mo, UCDVA和UCNVA及3mo时BCDVA, BCNVA无显著差异。结论:多焦点 IOL植入联合透明角膜松解切口可有效矫正白内障术前散光,提高全程视力,从而扩大多焦点 IOL适用人群。

    作者:王晓莉;张然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及术后视功能的恢复苏延亭1,张金莎2

    先天性白内障是造成患儿终身视力损害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患儿的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其治疗与老年性白内障有所不同,尤其在手术方式、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 IOL)度数选择及术后屈光矫正等方面仍存在不少争议,我们对其手术治疗及术后视功能的恢复做一综述。

    作者:苏延亭;张金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6例96眼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前房角粘连关闭18°~270°(含270°)( A组)和大于270°( B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术中未见后囊破裂。经治疗随访6 mo后,A组眼压和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均较少,周边前房角深度和远视力以及房角粘连关闭范围均优于B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各5例,5.8%),经积极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前房角粘连关闭在18°~270°(含270°)之间者疗效较好。

    作者:张奇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0-03在院行玻璃体切除术482例511眼患者术后发生高眼压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患者482例511眼中有140例141眼发生高眼压,发生率为27.6%。 C3 F8填充和硅油填充患者高眼压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环扎和未环扎患者高眼压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晶状体眼和有晶状体眼患者高眼压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伤性和非外伤性患者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巩膜外环扎、C3 F8填充、无晶状体眼及外伤是玻璃体切除术后高眼压的高危因素。

    作者:许立帅;杨小丽;兰长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杂志

主管:陕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