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映红;翁余海;陈友谊;徐玉金;马红雨;朱美财
目的研究抗着丝点抗体(anticentromere antibody,ACA)在多种疾病中的表达,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 ACA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①129例 ACA阳性患者中女性116例,男性13例,女性 ACA的血清滴度高,复合型抗体多见,与男性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P=0.01;χ2=6.85,P=0.003)。②118例有详细临床资料的患者中自身免疫疾病65例(55.08%),非自身免疫疾病53例(44.92%)。自身免疫疾病多见复合型、高滴度抗体,与非自身免疫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97,P<0.001;χ2=11.44,P=0.001)。结论 ACA在自身免疫疾病和非自身免疫疾病中均可见到,临床表现多样,且可引起多器官受累,应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邢雪梅;李艳琴;沈刚;张军;刘蓉;李毅;李向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应用一种 FOXP3 TSDR DNA去甲基化荧光定量PCR技术,并分析该方法在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初期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来深圳市龙华新区慢性病防治中心就诊的继发性肺结核病人47例作为研究组,健康对照4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筛选 CD4+CD25+T细胞,提取基因组 DNA。利用去甲基化 FOXP3 TSDR特异性引物扩增对照组基因组DNA,通过酶切、克隆和回收纯化等过程构建质粒标准品,优化 FOXP3 TSDR去甲基化实时定量PCR技术,建立CD4+CD25+T细胞比例与 FOXP3 TSDR PCR 拷贝换算关系,用该方法分析对照组和研究组0周及治疗后2,4和8周时的调节T细胞频率(FOXP3 TSDR去甲基化),应用 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实验所得数据。结果0周时47例研究组抗酸染色均为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以抗酸染色结果分组:对照组、抗酸(1+)组、抗酸(2+)组、抗酸(3+)组和抗酸(4+)组其调节 T细胞频率分别为1.63%±0.70%,1.96%±0.10%,1.32%±0.32%,0.86%±0.21%和0.53%±0.12%,抗酸(2+)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酸(3+)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0,2,4和8周时调节T细胞频率均值、范围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5%(0.32%~2.03%),CI(0.93%,1.18%);2.04%(0.95%~3.95%),CI(1.85%,2.24%);3.44%(2.35%~4.95%),CI(3.27%,3.61%);2.79%,(1.02%~4.27%),CI (2.60%,2.98%)。对照组与研究组0周时人群调节T细胞频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9,P<0.05)。单变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时间对研究组外周血调节T细胞频率(FOXP3 TSDR 去甲基化)水平变化有影响(F=347.2,P<0.001, df=3,组内F=407.4,P<0.001,df=3),治疗时间和分组交互效应呈线性关系(F=678.2,P<0.001,df=1)。结论该方法敏感、特异,可以用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疗效监测。
作者:武学成;冀红霞;魏玉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血清抗 PLA2R抗体的表达,探讨其在特发性膜性肾病诊断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肾活检确诊的118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其中包括97例 IMN和21例 IgA肾病与19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 ELISA法检测血清抗 M型磷脂酶 A2受体(PLA2R)抗体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 IMN患者血清清蛋白,24 h尿蛋白量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IMN组,IgA肾病组及健康体检组血清抗 PLA2R抗体含量中位数分别为45.2(3.6~705.9)RU/ml,5.9(2.3~10.6)RU/ml和1.2(0.6~9.3)RU/ml,IMN组血清抗PLA2R抗体含量高于 IgA肾病组及健康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7,-3.077;P均<0.05);97例 IMN患者中76例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阳性率为78.35%,IgA肾病组与健康体检组均未检出阳性样本。IMN组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与血清清蛋白呈负相关(r=-0.453,P<0.05);与肌酐、胆固醇、红细胞沉降率、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r=0.233,0.234,0.363,0.586;P 均<0.05)。结论血清抗PLA2R抗体可作为 IMN特异性标志物用于 IMN的血清学诊断,并对评估 IMN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朱涛;赵涌;彭梦乐;施小晴;秦东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9 Ala/Val基因多态性与血脂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测序法检测137例冠心病患者和85例对照组的 Mn-SOD 9 Ala/Val基因多态性的基因型,应用比色法检测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 Mn-SOD活性,应用终点法测定血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用酶法测定血清 HCY水平。结果冠心病组的Mn-SOD 9 VV基因型和V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的T-SOD和 Mn-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Mn-SOD 9 VV基因型的 T-SOD和 Mn-SOD活性显著低于 Mn-SOD 9 AA基因型。Mn-SOD 9 VV基因型的血清 TC,TG,LDL-C和 HCY水平显著高于 Mn-SOD 9 AA基因型,HDL-C水平显著低于Mn-SOD 9 AA基因型。Mn-SOD活性与血清TC,TG,LDL-C和 HCY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清 HDL-C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机体的抗氧化能力降低。Mn-SOD 9 Ala/Val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 Mn-SOD活性进而导致血脂代谢紊乱,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发展。HCY通过自身氧化和抑制 Mn-SOD活性,致使体内氧化物质增多,增加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作者:赵佳;左林;姚创利;黎阳;姜小建;杨军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水通道蛋白(AQP)是一种分子量约28 kD的四聚体结构膜通道蛋白。哺乳动物中有13种不同的 AQP,表达于不同的组织器官,调节水以及甘油和尿素等小分子跨膜转运。AQP-1主要表达于肾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细段上皮细胞顶膜和基底膜,负责肾小管水分子的重吸收。当肾脏发生病变或者损伤时,AQP-1的表达也会随之改变,所以研究 AQP-1对于了解水代谢疾病的发生机制以及指导临床水代谢疾病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一多;金英玉;关秀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所占百分比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C患者(n=38)和健康对照者(n=38)外周血Th9细胞所占百分比,利用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 Mayo评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 IL-9,PU-1, TGF-β的表达量。并采用 ELISA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 IL-9的表达量。进一步分析 Th9细胞百分比与 PBC患者生化指标和Mayo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BC患者Th9细胞百分比增高(t=27.29;P<0.01),且随疾病分期加重逐渐增高。IL-9,PU-1和TGF-βmRNA的表达量显著增高(t=14.69,23.92,10.48;均P<0.01),且血清中 IL-9的表达量也显著增高(t=11.66;P<0.01)。生化指标(ALP,AST,ALT,GGT,TBIL)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增高(t=10.94,12.95,10.56,14.92,27.70;均P<0.01)。Th9细胞百分比与患者 Mayo评分、AST,ALT,GGT和TBIL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Th9细胞可能参与了PBC发病机制,且与疾病的发展相关,这为未来免疫调节治疗靶点的探索提供了新的依据。
作者:李虎;陈燕;张蕾;刘挺挺;叶辛;郭杰;邓安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尿靛甙监测对糖耐量减退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1~2月健康查体的人群中选出96例符合 W H O糖耐量减退(IGT)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48例实验组患者和48例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构成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其他疾病,且均未服用过控制血糖的药物。IGT患者实验组使用尿靛甙监测来建立个体化饮食营养指导,而对照组使用普通健康教育指导,两组分别于实验前和实验结束时检测尿靛甙、空腹血糖、2h糖耐量浓度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根据两组人群一年的跟踪回访和实验数据的收集发现,实验结束时 IGT患者实验组的尿靛甙水平为(50.7±6.2 mg/L vs 78.5±7.9 mg/L),空腹血糖水平为(6.34±0.11 mmol/L vs 6.91±0.29 mmol/L),2 h糖耐量水平为(7.81±0.52 mmol/L vs 9.57±1.13 mmol/L)低于对照组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60,3.06,P值均<0.05)。IGT患者实验组内比较,实验结束时尿靛甙水平为(50.7±6.2 mg/L vs 78.3±8.1 mg/L),空腹血糖水平为(6.34±0.11 mmol/L vs 6.78±0.19 mmol/L),2h糖耐量水平为(7.81±0.52 mmol/L vs 9.33±0.93 mmol/L)明显低于实验开始前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2.28,2.83,P值均<0.05)。在糖尿病各阶段的转归方面,IGT患者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5,P<0.05)。结论通过尿靛甙测定来指导糖耐量减退患者合理饮食,有利于糖耐量减退患者对血糖的控制,能有效减缓糖耐量减退(IGT)向糖尿病(DM)的转化,转变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作者:韩振;徐鹏波;杨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 25923(简称金葡菌标准株)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金葡菌标准株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通过透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白藜芦醇对金葡菌标准株超微形态的影响。结果白藜芦醇对金葡菌标准株的 MIC为0.256 mg/ml。白藜芦醇对金葡菌标准株作用后,与对照组相比,电镜下可见金葡菌标准株菌体细胞形态变形严重,菌体大小不一,菌体边界粗糙不圆润,细胞壁缺损并有破裂,边缘疏松不光滑,菌体内结构松散,核膜断裂,局部呈现空泡化特征,菌体细胞形态超微结构有明显破坏和抑制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对金葡菌标准株有明显抑制和破坏作用,抑制机制可能和破坏细胞膜通透性有关。
作者:王鑫;张瑞;李雅静;董倩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髓样细胞白血病-1(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基因及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和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法分别检测20例肝癌组织,19例肝硬化组织和12例对照肝组织中 Mcl-1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Mcl-1 mRNA相对表达强度在对照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中分别为0.52±0.17,3.46±1.7,3.65±2.93,其中肝癌组及肝硬化组分别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25,5.334,P<0.05)。Mcl-1蛋白相对表达量在肝硬化组(0.51±0.35)和肝癌组(0.75±0.3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21±0.19)(t=5.526和6.355,P<0.05)。肝癌组Mcl-1的阳性表达率为55.00%(11/20),显著高于对照组33.33%(4/12)(t=7.835,P<0.05),Mcl-1蛋白阳性表达与肿瘤有无坏死和TNM分期有关(χ2=4.201,P<0.05)。结论 Mcl-1基因及蛋白在肝癌组、肝硬化组和对照肝组织中的表达存在差异,可能参与了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及向肝癌的恶性转化。
作者:李峰;魏群;周国雄;黄东凤;张弘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雄激素、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对女性不孕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58例女性不孕患者雄激素睾酮(To)、雄烯二酮(AND)、硫酸去氢表雄酮(17HS)、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G)和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女性不孕患者按照不孕原因分观察组(内分泌性不孕158例)和对照组(输卵管因素不孕100例),两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Pearman's 相关法分析女性不孕患者血清 AMH水平与 AND,SHG间的关系;采用 ROC曲线评估 AND和 AMH 对女性不孕的诊断效能。结果①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 To,AND, AMH,SHG分别为(1.25±0.41 vs 0.25±0.15)nmol/L,(4.9±0.62 vs 1.80±0.51)nmol/L,(13.6±3.5 vs 6.4±1.81) ng/ml和(64.2±32.1 vs 89.3±30.2)nmol/L,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To,AND 和 AMH 显著高于对照组(t=13.02,11.36,9.35,P值均<0.01),SHG则明显低于对照组(t=7.3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以生物学参考区间(AMH:7.63~10.1 ng/ml,AND:0.3~3.3 ng/ml,17HS:18~144μg/dl,SHG:80~560 nmol/L)为标准,观察组中17HS增高占17.7%,AND增高占72.2%,AMH 增高占87.9%,SHG 降低51.2%;③AMH 水平与 AND 存在正相关(r=0.579,P<0.05),与 SHG存在负相关(r=0.763,P<0.05);④AMH,AND和 SHG诊断不孕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1,0.863,0.736;佳 cutoff 值分别为11.26 ng/ml,4.62 nmol/L 和32.62 ng/ml,灵敏度分别为89.7%,72.9%和59.6%,特异度分别为86.2%,98.5%和75.6%,准确度分别为87.1%,81.6%和51.2%。联合检查 AND, AMH和 SHG诊断不孕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3%和90.2%。结论用 ROC曲线分析的结果表明 AMH,AND和SHG对内分泌性不孕具有诊断价值;联合检测 AMH和 AND,SHG对不孕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更有意义。
作者:董莉;张保平;冯新平;萨仁娜;王悦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诊断禽流感病毒 H7N9型的实时荧光定量 RT-PCR检测方法。方法参照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公布的 H7N9基因 H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及TaqMan探针;构建阳性重组质粒,验证其低检测拷贝数、重复性及特异度。结果试验构建的阳性重组质粒,线性关系在6×102 copies/μl~6×108 copies/μl范围内检测结果良好;用该方法测得低拷贝数为600 copies/μl,特异度和重复性(CV<1%)良好,无交叉反应;用该荧光定量 RT-PCR检测方法检测8份阳性样品和8份阴性样品,准确率为100%(16/16)。结论实验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 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禽流感病毒 H7N9型的快速检测。
作者:陈勉乔;于浩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和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分离与耐药性变化,为指导临床用药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两年儿科(包括新生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共5413例,应用 Mi-croScan-As4微生物自动鉴定分析仪对分离后的菌株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 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各种病原菌29种154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SAU)336株(21.82%,336/1540),超过总病原菌的1/5,在儿科呼吸道感染分离率占6.21%,显著高于其它病原菌分离率(除流感嗜血杆菌5%外,其余均<5%)。在所有检出 SAU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59株(17.56%,59/336),可以看出 SAU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占据首要位置。SAU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达托霉素、奎奴普丁这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为0,对其它抗菌药物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性;MRSA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苯唑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林、头孢曲松耐药率为100%,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超过50%,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性呈低耐药性。结论儿童呼吸道感染 SAU较多,尤其 MRSA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个体化、合理化选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和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作者:刘青;樊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α-内收蛋白基因(ADD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表达水平与冠心病(CAD)的相关性。方法提取2011年1月~2013年10月就诊于火箭军总医院的114例CAD患者和11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DNA和RNA,应用荧光标记单碱基延伸及杂交技术检测ADD1基因的rs3775067和rs1263359多态性,应用荧光标记及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 ADD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ADD1基因2个 SNP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1.317,P 值均>0.05)。CAD 组的 ADD1基因表达水平为0.226±0.28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153±0.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不同基因型间表达水平的比较,结果显示 CAD组 rs3775067的 TC型患者的基因表达水平(0.250±0.31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0.154±0.156,P<0.05),余各基因型两组间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7~1.867,P 值均>0.05)。结论 ADD1基因表达水平的升高是 CAD 的危险因素,而 rs3775067和rs1263359多态性与CAD的易感性无关。
作者:张阳东;陈洁;楚瑞雪;王利营;云洁;安娟;方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刺激干扰素基因(STING)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中的表达及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0月期间在上海长海医院和长征医院就诊的PBC患者28例,平均年龄32.5±11.3岁,纳入同期体检的健康对照28例,平均年龄37.5±13.7岁。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STING mRNA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STING表达水平与PBC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随访5例初诊的PBC患者,观察临床治疗前后 STING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TING mRNA在 PBC患者 PBMC中显著增高,在Ⅲ期和Ⅳ期中的表达显著高于 I期和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0,P<0.05)。STING mRNA水平与患者 Mayo评分、GGT正相关(R=0.45,R=0.42,P<0.05),与 AST,ALT和 ALP无相关性(R=0.33,0.21,0.27,P>0.05)。临床治疗有效后,STING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0.00,P<0.05)。结论 STING可能参与了PBC的发病机制。
作者:陈燕;谷明莉;叶辛;李腾达;邓安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长海医院慢性感染微生物样本中持留菌的分离及分布情况,为临床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和治疗持留菌所引起的慢性感染提供合理依据。方法采用 WHONET5.6软件对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集的微生物样本进行分析,选取阳性分离率高的4种致病菌,结合临床资料聚焦于慢性感染病例样本,用活菌平板计数法确定菌液浓度,绘制每个临床样本在抗生素作用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图,根据曲线特点,筛选出持留菌株,并观察其在临床的分布情况。结果14216份微生物样本共筛选得到862株慢性感染病例样本,终共筛得4株大肠埃希菌,23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铜绿假单胞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持留变异株。结论对长海医院临床微生物样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获得41株持留菌,持留菌的临床分离率仍较低,主要来源于痰标本,烧伤科是持留菌的主要分布科室。肺炎克雷伯菌持留变异株分离率相对较高,应注意防控。
作者:秦琴;王慧;庄绪冉;吴林洪;邓安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基于mec A/nuc/fem B三基因联合的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 PCR鉴定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方法。方法以常规检验标本中分离和采用 VITEK 2 Compact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为凝固酶阳性的 MRSA为研究对象,通过PrimerPremier5.0和Beacon Designer 7软件设计针对mec A/nuc/fem B特异性PCR引物及Taqman荧光探针,荧光探针5’端分别采用 FAM,HEX及 ROX标记,3’端采用BHQ1标记,在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测。结果①1 g/dl凝胶电泳结果显示mec A/nuc/fem B三个基因引物特异性较好,扩增出的条带分子量与预期分子量一致且未见非特异性扩增;②在单管单通道及单管多通道的 PCR检测中 mec A/nuc/fem B均获得特异性扩增,且三个基因在单管多通道的PCR扩增效果与单管单通道的相类似。结论成功建立了多通道 Taqman-探针荧光定量 PCR鉴定 MRSA的方法, mec A/nuc/fem B三种基因联合检测可有效区分凝固酶阴性和阳性的 MRSA,提高鉴定 MRSA的准确率。
作者:陈昌国;李艳君;郭建巍;陈秋圆;刘敏;马志家;郝秀红;赵强元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黏液型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体抑制因子(Cif)基因表达差异,并结合临床资料比较对应患者白细胞(WBC)及 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指标的不同。方法采用逆转录 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种型别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的表达量。收集相应患者临床数据比较 WBC数和 CRP水平及其与 Cif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Cif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9, P<0.05),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组和非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组的患者其WBC数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0.60,P>0.05);Cif基因表达与CRP水平相关性极弱(a=-0.061,R2=0.04),与 WBC数相关性也极弱(a=0.095,R2=0.029)。结论 Cif基因表达可能与黏液型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关,可能为铜绿假单胞菌新的毒力因子。
作者:邱晓明;林锦骠;黄尔;杨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肺炎链球菌经典血清分型法与分子分型法,为建立快速、准确的血清分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2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150株肺炎链球菌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经典荚膜肿胀法和多重PCR法进行血清分型。比较两种方法的分型率及血清分型结果,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对分型率高的几种血清型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并计算结果的总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肺炎链球菌经典荚膜肿胀法分型率为53.3%,血清群以19群(32.7%),6群(7.3%)和23群(4%)为主,使用单因子血清分得血清型19F(23.3%),19A(2.7%),6 C(2%)和23 F(2.7%)。多重PCR法分型率为76.0%,血清群以19群(41.3%),6群(10.7%)和23群(10.7%)为主,具体的血清型以19F(32.7%),19A(8.0%),6(10.7%)和23F(9.3%)为主,采用两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以血清型结果为19F,19A和23F作对比,统计结果P>0.05,显示两种分型方法结果分布类别上相同,无显著性差异;两种方法结果总符合率为74.6%;以多重PCR法验证经典荚膜肿胀法的敏感度,敏感度为70.2%,特异度为100%,显示经典荚膜肿胀法敏感度不及分子分型法。结论与传统的血清学分型技术相比,分子分型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灵敏及分辨力高等优点,成为可依赖的分型手段。
作者:梁丽霞;申学基;高少东;李南洋;李成德;李海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LD-C)与冠心病(cardiac heart disease,CHD)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62例CHD患者为CHD实验组,并同期选取经健康体检合格者100例为正常对照组。CHD实验组按照心功能受损程度分为轻度受损组和重度受损组,其中轻度受损组包括心功能分级的 I级与 II级,重度受损组包括心功能分级的 III级和 IV级。分别测定各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计算出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的含量。比较CHD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中血脂各指标的差异性及血脂各指标与心功能受损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HD实验组中心功能轻度受损组血清中的 TG,LDL,non-HDL-C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8,2.887,5.253,P值均<0.05),CHD实验组中的心功能重度受损组血清中的TG,LDL,non-HDL-C 高于正常对照组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9,4.957,7.190,P 值均<0.05), CHD实验组中心功能轻度受损组血清中的 HDL较正常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2,P<0.05),CHD实验组中心功能重度受损组血清中的 HDL较正常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28,P<0.05),CHD实验组中只有心功能重度受损组的TC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78,P<0.05),CHD实验组中心功能轻度受损组的 LDL,non-HDL-C,TG与重度受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1,2.057,2.281,P 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D组血清 non-HDL-C的 OR值低于 LDL,高于 HDL和TG,并随着心功能受损程度的增加 OR值增加。结论 non-HDL-C与CH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CHD的严重程度,是 CHD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程俊杰;李静;梁西强;段霞霞;肖尧;郭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浙江舟山群岛居民发生高尿酸血症的人群分布以及发病率,为海岛居民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7310例海岛居民于解放军413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血尿酸结果,其中剔除患有其他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慢性肾衰竭等的人群;按照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组,分别统计平均血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以及各组间的差别。采用 Microsoft 2003 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7310例海岛居民的平均血尿酸水平为283±82μmol/L,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21.2%;31~40岁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33.6%,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43±86μmol/L,与≤30岁年龄组相比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41岁以上年龄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超过15%,明显高于≤30岁年龄组。体检人数多集中于31~40岁年龄组。男性海岛居民5214人,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27.9%,平均血尿酸水平为368±74μmol/L,高于女性组及所有人群的平均水平(P<0.001)。31~40岁年龄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43.1%,平均血尿酸水平与≤30岁年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岁年龄组和41~50岁年龄组平均血尿酸水平低于≤30岁年龄组(P<0.05),但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高于30岁以下年龄组。体检人数也多集中于31~40岁年龄组。女性居民2096人,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4.6%,平均血尿酸水平为257±57μmol/L,各个年龄组的平均血尿酸水平低于男性组(P<0.001)。除60岁以上年龄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为18.6%外,其余各组均低于10%,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舟山群岛居民高尿酸血症发生率较高,男性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明显年轻化;健康教育,合理膳食调整,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措施应该长期进行,以预防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生。
作者:安映红;翁余海;陈友谊;徐玉金;马红雨;朱美财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