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起源于上腔静脉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特点与射频消融治疗

刘少稳;杨延宗;夏云龙;高连君;杨东辉

关键词:起源, 上腔静脉, 阵发性心房颤动, 导管射频消融, 心内电生理, 治疗房颤, 目的分析, 检查特点, 心电图, 电隔离, 异位, 临床, 经验
摘要:目的分析上腔静脉(SvC)起源的异位激动所诱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心电图以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特点,并总结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SVC治疗房颤的经验.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Objective Present study is to observ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transcatheter closure of PDA using the Amplatzer Duct Occluder(ADO)and to observe the influences on blood dynamics.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脑钠素的变化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Nt-proBNP)、脑钠素(BNP)的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4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和曲美他嗪治疗组(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上曲美他嗪),两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均于给药前及给药后4周观察临床疗效、心率、血压,并分别通过超声心动图测定平均肺动脉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心排指数及x线心胸比,检测血浆BNP和Nt-proBNP浓度.结果对照组虽能改善心胸比和左室射血分数,但心排血量和心排指数无显著变化;而治疗组加用万爽力后能显著改善心胸比、左室射血分数,且能显著增加心排血量和心排指数(P<0.05);两组对心率、血压、平均肺动脉压无显著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曲美他嗪组BNP、Nt-proBNP血浆浓度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抗心肌缺血,增加正性肌力药物的敏感性,促进游离脂肪酸更多地合成磷脂而参与细胞膜的构建,保护细胞膜等,从而多方面改善心功能,治疗心力衰竭;而BNP、Nt-proBNP血浆浓度是一个反映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判断疗效的敏感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赵士超;曹林生;吴淑伦;韩跃刚;王留义;赵振芳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国人肺静脉组织学研究

    目的研究肺静脉的组织学特性,以探讨其参与肺静脉触发性阵发性房颤的发生与维持的组织学基础.方法12例非心脏原因死亡患者[男7例,女5例,死亡年龄(46±17)岁]的心脏及肺组织(由大连医科大学中日临床病理中心提供的尸检标本)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1周后进行标本的取材,将标本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24h,然后进行HE染色、Masson染色和α-Smooth muscle actin的免疫组化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作者:杨延宗;刘莹;孙雷;李连宏;郑仁恕;高连君;林治湖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关系

    目的观察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内皮的损伤情况和心脏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分析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与AngⅡ的相关性,探讨AngⅡ在冠状动脉内皮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于世勇;黄岚;宋耀明;李爱民;覃军;耿召华;于学军;林春梅;陶春蓉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年轻人冠心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介入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年轻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元月至2003年7月连续对22例年轻(≤40岁)的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情况,其中男20例,女2例.

    作者:李文华;夏勇;潘德峰;钱文浩;徐晤;张超群;郝湛军;李东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DSE、SPECT检测家猪慢性冬眠心肌的对比研究

    目的(1)比较硝酸甘油介入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显像(SPECT)方法与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DSE)对慢性冬眠心肌(chronic hibernating myoeatrdium,CHM)的检出率.(2)探讨造成两种检测方法差别的根本原因.

    作者:李东野;朱红;夏勇;潘德峰;杨煜;史春志;钱文浩;任少阳;侯先存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临床应用及观察

    目的观察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参数变化,提取储存数据协助临床诊断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2001年12月~2002年10月植入20例具有阈值夺获功能的双腔起搏器,观察术中、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参数,包括心室阈值、输出电压、阻抗、ER振幅、极化电位,自动模式转换功能,心率事件统计,睡眠功能等.

    作者:韩雪更;徐亚伟;陈艳清;杨海燕;于学靖;周可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重组人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转染平滑肌细胞及对其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基因转染后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通过真核表达载体转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用Griess法测定转染细胞生成的一氧化氮的量;观察对平滑肌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

    作者:赵刚;黄岚;郑峰;武晓静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及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标准Judkdns法连续对418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行腹主动脉造影或选择性双肾动脉造影检查,投照角度为左前斜22度,其中男271例,女147例,年龄35~80岁.肾动脉及冠状动脉狭窄定义为血管管径狭窄程度≥50%,<50%时称为血管病变.

    作者:黄党生;沈东;张许文;张春生;夏云峰;易周;张丽伟;白静;姚风;罗北捷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瓣膜置换术后的射频消融治疗二例

    例1 女性,34岁.1990年置换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用正规法华林抗凝治疗.术前偶有心动过速发作,因发作频繁于2001年首次射频消融治疗,取房间隔穿刺途径,消融电极在二尖瓣左房侧后壁消融成功.

    作者:罗国庆;王晓华;赖珩莉;阮冬云;洪浪;周文英;王东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510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510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及其与临床诊断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997年10月~2003年6月共完成CAG 510例,男性412例(80.8%),女性(19.2%),年龄25~77(56±10)岁;造影前临床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7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49例,典型心绞痛112例,不典型心绞痛250例(其中34例以心律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风湿性心瓣膜病15例,先天性心脏病1例,扩张性心肌病7例.

    作者:刘新宏;官功昌;陈新义;梁磊;吉海鸣;寿锡凌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曲美他嗪对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将127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耐量.结果治疗前两组运动耐量、运动诱发心绞痛或收缩压下降≥10mm Hg(1mm Hg=0.133kPa)的比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三个月后,治疗组的运动量、运动时间,大心率、心率血压乘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运动诱发的心绞痛或收缩压下降≥10mmHg的比例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显著提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运动耐量.

    作者:石理;刘俭雄;李军;毕怀丽;林佩君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高风险冠心病患者PCI术115例报告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高风险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合并以下临床情况判断为高风险冠心病患者:①≥70岁高龄患者58例,其中8例年龄≥80岁;②急性心肌梗死54例,其中4例伴心原性休克;③不稳定心绞痛25例;④控制不佳糖尿病32例;⑤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或二尖瓣病变13例;⑥中风4例;⑦慢性心功能不全(LVEF≤35%)18例;⑧肾功能不全(Cr≥140μmol/L)5例;⑨慢性阻塞性肺病8例;⑩血液系统异常4例.

    作者:夏勇;钱文浩;吴建东;徐晤;张超群;李文华;潘德峰;郝湛军;李东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心肌梗死后闭塞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MI)后再发心肌缺血且闭塞远端已有侧支循环建立病例,闭塞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疗效.方法MI后再发心肌缺血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病例132例,GAG均见闭塞远端侧支循环建立,分为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组(A组)及未通组(B组),随访6~18个月,均于术前及随诊期末进行心绞痛分级,测定LVEF,随访期内统计心脏事件.

    作者:闫忠政;吴天兵;王雪萍;李鹏;刘勇;刘钊;张金杰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双心室起搏在心力衰竭治疗时改善心功能和逆转左心室重塑的作用.方法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植入双心室起搏器,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射血分数<40%,伴QRs>140ms.在起搏器植入前、双心室起搏治疗3~12个月后进行一系列评价.

    作者:苏晞;李振;韩宏伟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Objective To build an amimal model of unstable atherosclerotic plaques.Methods Sixty-four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n= 54)and B(n= 10). Rabbits in group A underwent balloon-induced arterial wall injury and then were given a diet of 1% cholesterol; rabbits in group B were only given 1% cholesterol.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和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与随访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mA)肾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RVH)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8例不同病因(大动脉炎10例,动脉粥样硬化12例,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6例)致肾动脉狭窄患者行PTRA和植入支架.

    作者:吴照芝;涂小文;徐劲松;向红利;任海涛;叶慧珍;张妍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机制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心梗)后大鼠衰竭心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核因子-κB(NF-κB)活性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与心肌胶原含量、心功能的相互关系.

    作者:谢萍;祝善俊;祝之明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堵闭边缘不足的房间隔缺损

    目的边缘<5mm通常是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堵闭的禁忌证,本研究探讨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堵闭部分边缘缺乏或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23例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患儿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堵闭,其中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10.7岁.20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或心内超声心动图测量的房间隔缺损前缘0~4mm,2例下缘为2mm,1例后缘为2mm.同期,48例边缘>5mm的患儿做对照.结果全部23例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患儿和48例对照儿均成功安装了封堵器.两组间年龄、缺损大小和所用封堵器大小无显著差异.23例边缘<5mm的患儿中17例(73.9%)即刻完全堵闭,对照组44例(91.7%)即刻完全堵闭(P<0.05);24h复查边缘<5mm患儿及对照组的完全堵闭率分别是91.3%和93.8%(P>0.05);6个月复查两组完全堵闭率分别是95.7%和95.8%(P>0.05).与对照组比较,边缘<5mm的患儿手术时间[分别为(72.5±26.5)和61.4±21.9min]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12.6±7.0)和(9.8±4.2)min]长.两组患儿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前、后或下缘<5mm的房间隔缺损仍可以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堵闭,但长期手术效果尚待查明.

    作者:杜忠东;Peter Koenig;CAO Qi-ling;David Waight;Ziyad M Hijazi 刊期: 2003年第z1期

  •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现在诊断技术未能发现明确器质性心脏病临床证据的室性心动过速[1],根据IVT起源部位和QRS波形态又分为左室特发性(ILVT)和右室特发性(IRVT).

    作者:苏晞;李振;韩宏伟 刊期: 2003年第z1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