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1年与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比较分析

吴积升;王淑君;杨秀斐;王小林

关键词:抗菌药物, 限定日剂量, 使用强度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11年和2012年所有出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011年和2012年的患者分别为41691例和43872例,与2011年相比,2012年医院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及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指标上均有所下降,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有所上升;两年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均以氟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酶抑制剂类为主,氟喹诺酮类的使用强度分别为10.88和11.29,青霉素类+酶抑制剂类的使用强度分别为9.22和8.13;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头孢米诺的使用强度均排在前3位,2011年使用强度分别为5.29、4.56、4.74,2012年使用强度分别为5.66、5.10、3.85。结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在总体上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但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还需要出台具体措施,加强管理控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外固定器结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术后感染

    目的:探讨在实施外固定器的基础上配合实施封闭负压引流技术,针对治疗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2年12月72例实施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导致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普通组和对照组,普通组实施局部换药,对照组实施实施外固定器基础上加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观察记录恢复状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有效率普通组为91.67%、对照组为100.00%,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组有8例患者实施再次清创,占22.22%,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6.87 ± 3.01)个月,有6例患者发生了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占16.67%;对照组再次清创的患者为0例,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5.34 ± 2.2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胫腓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实施外固定器的基础上配合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恢复状态理想,应用价值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高巍;张文龙;徐柏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肾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住院慢性肾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以2010年1月-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744例慢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医院感染患者送检标本检出的病原菌的构成以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744例慢性肾炎患者中有89例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1.96%,其中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感染率高,为39.13%,其次为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别占18.52%、12.90%;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37.08%,其次为下呼吸道和肺部分别占24.72%和13.48%;共分离出病原菌1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1株占73.33%,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摩氏摩根菌为主,革兰阳性菌4株占26.6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妥布霉素、氨曲喃、庆大霉素、头孢替坦敏感,耐药率均为0,铜绿假单胞菌和摩氏摩根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曲松耐药率为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0。结论住院慢性肾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耐药性较高,临床治疗可以此为指导选择用药。

    作者:石梅;徐涛;张金锋;侯华;邢建华;王鹏霄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其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及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568株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半自动细菌鉴定仪ATB Expression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10年标准进行判读。结果568株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自尿液和痰液标本,分别占34.0%和28.9%;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米诺环素、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在8.9%~56.8%,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呋辛、头孢唑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哌拉西林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60.9%~84.3%。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临床上应首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米诺环素和阿米卡星进行抗感染治疗。

    作者:陈国敏;王东辰;李晓霞;申宝鸣;王化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抗菌药物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美唑3种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治疗的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4例,分别给予以上3种抗菌药物,疗程7~14 d;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不良反应等;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三样本率比较采用 Pearson 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A组)有效率为96.8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组(B组)有效率为84.85%;头孢美唑治疗组(C组)有效率为91.18%,3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3%、6.06%、5.88%。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美唑3种抗菌药物均能有效控制肝硬化患者合并SBP ,且安全性高。

    作者:聂为民;涂波;张昕;李丰衣;秦恩强;黄磊;吴慧敏;赵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医务人员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KAP 调查与干预研究

    目的:通过对医务人员开展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行为意向、行为(KAP)进行调查,分析KAP现状及干预成效,并提出科学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各科室及管理部门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基线调查(2013年4月)有效338人,终末调查(2013年10月)有效341人;全部数据录入Epidata3.1软件,通过Excel 2007和SPSS13.0完成统计分析。结果知识:9类知识得分均数均提高,其中7类知识经 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工作年限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行为意向:总体得分均数提高,经 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0~5年医务人员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为:总体得分均数提高,经 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0~5年和5~15年医务人员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务人员KAP干预成效总体较好,应结合多种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呼吸道预防控制KAP ,终提升医院整体呼吸道传染病医院感染预防控制能力。

    作者:刘卫平;苏日娜;闫志刚;邢慧敏;咸本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解脲脲支原体感染对男性精液常规主要参数的影响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研究解脲脲支原体(U u )感染对男性精液常规主要参数的影响并分析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U u培养阳性并同时进行精液常规检查的男性患者86例作为观察组,以U u培养阴性的健康查体男性20例为对照组,分析U u感染对男性精液常规主要参数,包括精液量、p H值、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等的影响并分析其药物敏感性。结果观察组精子存活率(49.70±21.82)%、a级精子分布率(11.45 ± 9.43)%、a+b级精子分布率(30.23±15.87)%;对照组分别为(65.10±14.25)%、(26.15 ± 9.76)%,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解脲脲支原体对多西环素、米诺环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均有较高的敏感性,敏感率>95.0%。结论 U u感染可以明显降低精子存活率和精子活力,导致男性精子功能降低;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防止耐药菌株的增加和播散。

    作者:张文玲;赵强;王磊利;张有江;罗燕萍;张立文;王成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策略。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IC U 160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上述病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探讨预防并发症的相关策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6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76例,感染率为47.5%,感染组共分离出病原菌7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3.69%,革兰阴性菌占71.05%,真菌占5.26%,分析发现两组的年龄、昏迷时间、药物使用时间、基础疾病和侵入性操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诱发肺部感染的潜在因素。结论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该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周岩方;杨明;刘丽;陈敏江;占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水痘传播演化模拟

    目的:研究大学生群体中水痘传播流行的特征,基于元胞自动机设计水痘传播模型,提供研究水痘传播演化的方法,寻找控制水痘在大学生人群中暴发蔓延的方法。方法调查杭州下沙大学城大学生5671名,以群体水痘传播建立元胞自动机模型,观察感染概率对水痘传播的影响,观察初始感染人数对水痘传播的影响,分析不同时间隔离水痘感染者对水痘传播的影响。结果大学生中发生水痘112例,发生率1.97%;水痘传播速度与感染概率成正比,水痘的传播与元胞空间内初始感染人数成正比,当感染概率取适中值时,初始感染人数比值0.04时,可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面积暴发流行;当感染概率取适中值,初始感染人数比值取0.004时,水痘发病传播情况和2010年秋冬季大学城水痘发病相接近;在潜伏期第1天和第7天隔离水痘感染者可有效控制水痘的传播;在潜伏期第14天及发病期第1天隔离水痘感染者也能很好的控制水痘的传播;但发病期第5天及第9天隔离水痘感染者不能有效控制水痘的传播。结论元胞自动机能较好地模拟水痘传播的演化过程,初始感染人数、水痘感染概率及水痘患者是否及时隔离与水痘传播的速度与范围密切相关,也决定了是否会导致暴发流行。

    作者:王锰;曹毅;余土根;孙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生物荧光法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研究

    目的:通过生物荧光法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 RSA )特异性蛋白 PBP2a ,以达到快速检测M RS A的目的。方法采用生物荧光技术分别对不同浓度下、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进行检测,以M RSA PBP2a蛋白提取物标准品为对照;通过T-211D激光诱导检测仪软件数据转换导入Excel软件做曲线图。结果不同浓度下PBP2a蛋白提取物标准品,均在横坐标200(T 线)处有不同的荧光信号,且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峰值增高;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由于PBP2a蛋白未被荧光信号捕捉到,所以未在200(T线)出现峰值;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在约200(T线)与标准品均在同一位置捕捉到荧光信号,且荧光信号与MRSA PBP2a蛋白的含量成正比关系。结论在一定浓度下生物荧光技术快速检测到MRSA特异性蛋白PBP2a ,从而达到快速检测M RSA的目的,对临床快速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陆烨;李晔;王笑笑;胡国庆;王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ICU环境表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调查杭州市部分医院IC U不同类型的高频接触环境表面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 RS A )的污染情况,为医院重点部门环境清洁卫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所教学医院的IC U ,确定10类高频接触表面,采用无菌棉签采样,现场直接接种至M RSA显色培养基上,进行M RSA培养、分离,可疑菌株采用PCR技术扩增nuc和mecA 基因鉴定。结果共采集3所医院的IC U高频接触表面样本101份,显色培养基上生长的可疑菌落73株,经PCR鉴定为MRSA的有35株,符合率为47.9%;10类高频接触表面均分离到MRSA ,检出率在25.0%~48.1%,平均检出率为34.7%,3所医院IC U的M RS 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类高频接触的表面中,M RS A检出率较高的环境表面为呼吸机、床边桌、床栏,分别为64.3%、50.0%和46.7%。结论杭州市IC U内高频接触环境表面M RS A污染程度较高,应高度重视医院内IC U等重点部门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消除M RS A院内传播的隐患。

    作者:金慧;徐虹;查捷;沈林海;倪晓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病例对经济损失与住院日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方法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2013年12月456例MRSA感染和250例MSSA感染患者的住院费用与住院天数,并按照1∶1匹配设立对照组,比较各组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结果 MRSA感染组、MSSA感染组住院费用分别增加82694.8元和18735.3元,延长住院天数14.1 d和5.9 d;IC U中M RS A感染增加费用高,为153344.5元,延长住院天数则以外科明显;60~75岁M RS A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208.9元,延长住院天数22 d;MSSA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则以>75岁组大,直接经济损失23914.4元,延长住院天数6.9 d。结论 M RS A感染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延长住院时间,同时也影响医院病床周转率。

    作者:傅建国;陈宝勤;王雪莲;叶清星;卢珍玲;苏成豪;牛建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2009-2013年医院感染丙型肝炎暴发流行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2009-2013年医院感染丙型肝炎暴发流行发生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查找问题所在,并探讨预防策略。方法检索2009-2013年的相关官方媒介信息,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检索发现2009-2013年卫生行政部门等官方媒体通报处理的医院感染丙型肝炎暴发事件12起,共发生436例医院感染丙型肝炎,其中血液透析感染丙型肝炎170例,不安全注射感染丙型肝炎266例;12起医院感染丙型肝炎暴发事件均存在明确的医源性血液暴露,由医疗器械器具消毒、灭菌不当或手卫生不良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血液传播造成,血液接触传播与医源性传播是感染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隐匿性特点,导致医务人员对感染预防控制及易感人群的重视不够,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控制措施落实不力,二级及以下医院是感染的高发区,须加强监管。

    作者:张红;张丽敏;张炳华;马晓丽;王炳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键盘保护膜对降低电脑键盘微生物污染的作用

    目的:评价键盘保护膜对降低IC U键盘微生物污染的效果,以预防医院感染。方法2014年2-4月某医院两个IC U的109个键盘配备键盘保护膜为研究对象,根据对键盘保护膜的清洗消毒方式分为两组,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 )50个键盘保护膜采用有效氯消毒液进行擦拭,外科重症监护病房A (SICU-A )59个键盘保护膜用流动水冲洗,对清洗前后的键盘及键盘保护膜进行采样,监测和计算污染菌落数。结果两组IC U 采集键盘样本,清洗干预前后键盘菌落均数分别为349.3 CFU/10键、226.2 CFU/10键,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CU-A清洗后的菌落均数173.5 CFU/10键,远低于清洗前的458.6 CFU/10键(P=0.01),SICU 擦拭前后的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键盘保护膜可降低电脑键盘的微生物污染程度,对键盘保护膜的清洗消毒,水洗比擦拭更有效。

    作者:高晓东;胡必杰;鲍容;崔扬文;孙伟;沈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对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08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83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3例患者中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出赘生物的有80例,阳性率为96.4%,其中检出赘生物位于二尖瓣的患者有21例占26.25%、三尖瓣15例占18.75%、主动脉瓣17例占21.25%、肺动脉瓣9例占11.25%、二尖瓣和主动脉瓣13例占16.25%、人工瓣5例占6.25%;超声心动图检出的赘生物<2 mm的14例占17.50%、2~15 mm的55例占68.85%、>15 mm的11例占13.75%;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数量为1个的21例占26.25%、2个的45例占56.25%、≥3个的14例占17.50%;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快速显示出赘生物的位置、大小和数量,能较准确地诊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飞;许川一;陈冬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洁力佳医用表面消毒巾临床应用效果与使用成本观察

    目的:比较洁力佳医用表面消毒巾与含氯消毒剂对IC U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的效果,并进行使用成本观察。方法在IC U分别使用洁力佳医用表面消毒巾和含氯消毒剂对监护仪、呼吸机操作面板或按钮、床头桌或床边护栏、电脑键盘按键进行消毒,消毒前及消毒后1、5 min分别进行表面细菌菌落数采样,比较两者的消毒效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的消毒效果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消毒前监护仪、呼吸机操作面板或按钮、床头桌或床边护栏、电脑键盘按键的细菌菌落数的合格率分别为66.7%、73.3%、63.3%、66.7%;采用洁力佳医用表面消毒巾消毒5 min后的合格率分别为96.7%、96.7%、96.7%、96.7%;采用含氯消毒液消毒5 min后的合格率分别为90.0%、90.0%、86.7%、86.7%,两种方法的消毒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含氯消毒剂相比,洁力佳医用表面消毒巾使用方便、消毒依从性高,对物体表面无腐蚀和损害、效果确切,是解决诊疗过程中污点清洁消毒的理想选择。

    作者:倪洁;林琳;李光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防治对策,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老年脑卒中患者503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3例患者共发生肺部感染49例,发生率9.74%,其中39例为社区感染,10例为医院感染;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意识和营养状况、是否吸烟饮酒、是否伴有糖尿病和肺部疾病以及住院时间均与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是否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鼻饲胃管以及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和抗菌药物与其是否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年龄>65岁、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及肺部疾病、住院时间>14 d、在住院期间进行了气管切开及插管、使用了质子泵抑制剂和抗菌药物等因素均是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多种多样,在临床工作中应根据这些因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尽量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许燕莉;许永霞;沈曼璇;罗美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血液透析封管液对颈内静脉长期置管的影响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颈内静脉长期置管封管液对预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对导管栓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医院维持性血透长期留置导管的尿毒症患者95例将其随机分成庆大霉素+肝素封管液(G+ H液)组31例、高渗盐水+肝素封管液(S液)组33例和肝素封管液(H液)组31例,各组于置管当日和每次透析结束后进行封管,观察3组患者透析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及导管功能不良的发生率,同时监测不良反应。结果 G+ H液组及S液组无导管感染生存率高于 H液组(P<0.05),G+ H液组及S液组无导管感染的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管平均使用时间G+ H液组为(232.5±195.4)d ,S液组为(244.6±186.2)d ,H液组为(227.9±184.1)d ,3组导管平均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 H液组、S液组、H液组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2.3%、39.4%、38.7%,3组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庆大霉素+肝素封管液及高渗盐水+肝素封管液,用于血透长期留置导管封管能较肝素封管液显著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率,两者在降低导管相关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巩建华;胡凤琪;徐倩;袁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美罗培南在预防颅内感染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美罗培南在预防颅内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颅内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医院神经外科行开颅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术前30 min给予1.0 g美罗培南,分别收集患者静脉泵入美罗培南后30 min、1、2、3、4 h的血清和脑脊液标本,并检测各个时间点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的美罗培南药物浓度,计算出其脑脊液穿透率;与常见颅内感染致病菌的90%低抑菌浓度对比,以探讨美罗培南预防颅内感染的临床效用。结果血清美罗培南药物浓度的峰值出现在静脉泵入美罗培南溶液后30 min ,为(53.14 ± 3.85) mg/L ;而脑脊液美罗培南药物浓度的峰值出现在静脉泵入美罗培南溶液后2 h ,为(2.91±0.16)mg/L ,美罗培南的脑脊液穿透率为(13.68±7.19)%;美罗培南血清稳定药物浓度高于常见颅内感染致病菌的90%低抑菌浓度,而仅有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90%低抑菌浓度高于美罗培南的脑脊液稳定药物浓度。结论美罗培南对预防颅内感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姜克文;张帆;高永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佐治拉米夫定耐药型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关注治疗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影响。方法收集医院确诊的拉米夫定耐药型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2例,依入院顺序和随机区组的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66例,应用阿德福韦酯和拉米夫定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66例,单纯应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两种方法的疗效及对血清中IL-12和IL-18表达的影响,采用SAS6.1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的 ALT、AST、T-Bil的下降值分别为(175.42±34.24)U/L、(80.40±15.42)U/L、(29.64±8.57)μmol/L ,对照组分别为(124.40±24.36)U/L、(56.57±12.87)U/L 和(15.69 ± 2.35)μmol/L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HBV-DNA和HBeAg转阴率分别为69.70%和57.58%,对照组分别为46.97%和34.8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 IL-12和 IL-18分别为(67.80±13.58)μmol/L 和(79.75±19.86)μmol/L、对照组分别为(89.86±28.76)μmol/L和(97.80±24.46)μmol/L ,观察组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拉米夫定耐药型 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理想,且能有效下调血清中IL-12和IL-18的表达,进而调节机体的内环境,临床治疗中可以积极应用。

    作者:黄文豹;吴旻;朱国献;黄美先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我国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因素的荟萃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我国早产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相关文献,集成分析VAP高危因素特征,为早产儿VAP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系统检索CNKI、万方、维普、CBM、Pubmed及embase数据库中相关文献,采用NOS标准评价纳入研究偏倚风险,定性及荟萃分析定量结合分析研究数据。结果纳入11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为1999-2012年1096例早产儿,发生VAP522例发生率47.63%,共21种高危因素;荟萃分析显示,VAP与非VAP组早产儿病死率、贫血、再次插管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AP早产儿胎龄<32周与≥32周、体质量<1500kg与≥1500kg、呼吸机使用时间<72h与≥72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VAP发病率高,为早产儿死亡的重要因素;相关因素复杂多样,研究证实早产儿体质量、胎龄、贫血、呼吸机使用时间、再次插管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为高危因素。

    作者:肖政;汪成琼;楚亚林;胡世芸;张啟鹏;傅小云;邱隆敏;余昌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