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西医学杂志

广西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0253-4304
  • 国内刊号:45-1122/R
  • 影响因子:1.11
  • 创刊:1972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48-29
  • 全年订价:46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省级优秀科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广西医学杂志   2008年5期文献
  • 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

    社会因素剖宫产是指没有医学指征的剖宫产或尚不足以构成指征的单一因素实施的剖宫产, 其中大部分是产妇及家属强烈要求行剖宫产分娩的结果.这种现象世界各地都存在[1~3],已成为剖宫产率迅速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有些地区该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的第一位原因[4].

    作者:邓新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肺栓塞32例临床分析

    肺栓塞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的栓子阻塞肺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具有发病率高,误、漏诊率高,病死率高等特点,及时、正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可显著降低其病死率,我院1998年2月至2006年5月确诊肺栓塞患者32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杨绍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绒毛状小阴唇与亚临床型尖锐湿疣的相关性分析

    女性下生殖道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的一种性传播疾病,其亚临床型尖锐湿疣缺乏肉眼可见的形态学改变,易致漏诊[1].绒毛状小阴唇又名多毛状小阴唇[2],多毛样乳头瘤[3],文献报告多归属假性湿疣,其临床表现与亚临床尖锐湿疣有相似之处,易混淆.我们通过将121例绒毛状小阴唇阴道镜图像与病检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绒毛状小阴唇与亚临床型尖锐湿疣具有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71例甲亢手术病人术前焦虑心理分析及对策

    目前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因感染、精神刺激等应激因素刺激而诱发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患者情绪处于应激状态,表现为精神紧张、失眠多梦、烦躁焦虑.

    作者:覃金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附148例报告)

    我院1987年8月至2007年4月手术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HD)14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军;甘耐炎;梁运宁;陈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痔术后复发安氏治疗40例报告

    痔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常常因出血、疼痛、肛门不适、坠胀、便秘、瘙痒、肿物脱出而手术治疗,但因致病因素不解除或手术方法选择不当,术后易复发.我院2004年以来收治肛肠病400余例中,痔术后复发40例,给予安氏疗法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秀斌;彭旭;蓝华;方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改良式阴道紧缩术35例报告

    2003年3月至2007年2月我院门诊采用改良式阴道紧缩术治疗阴道松弛症35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316例新生儿眼病筛查结果分析

    胚胎前4~6个月是眼部重要发育期,而婴儿时期又是视觉发育的关键阶段[1].若能早期及时发现眼部疾病及缺陷,能为治疗提供好的时机,减少社会及家庭的压力和负担.我院对3 316新生儿进行眼病筛查,现将筛查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梁鸿刚;莫海明;张建萍;马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7例临床分析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M)感染所致的一种少见的深部真菌病,我国广西是早报告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地区[1].随着AIDS患者的增多和肿瘤患者化疗强度的增加、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国内广东、湖北、云南、江西、北京、上海、重庆等近几年陆续有散发病例报告.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明显特异性,故易漏诊、误诊.现就将我院近5年来确诊的7例PSM临床资料并对近几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告作一分析,以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增加对其的认识.

    作者:吴汉刚;梁克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80例老年人胃癌围手术期处理的体会

    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65岁以上老年胃癌病人98例,80例接受了手术治疗,现就围手术期处理报告如下.

    作者:闫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典型脑脓肿16例影像分析

    脑脓肿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较容易诊断.但有一类很特殊的脑脓肿在生物学特性和影像学表现上与一些脑瘤相似,原发感染灶不明显或隐蔽,加之机体抵抗力强和抗生素应用,也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此类脑脓肿称之为隐源性脑脓肿.由于其发病多呈慢性,临床症状不典型,CT、MRI也不具有特征性,所以诊断具有一定难度.10年来,我院在住院术前误诊为脑瘤的脑脓肿16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彭湘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巨大胎儿分娩方式的探讨(附162例报告)

    胎儿体重达到或超过4 000 g称为巨大胎儿.国内发生率为7%,国外发生率为15.1%[1].巨大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对母婴产生一定影响,现对我院分娩的162例巨大儿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姜敏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3例掌指骨骨折可吸收内固定物应用分析

    由于生物材料学及生物力学的发展,可吸收内固定物大量应用于临床,它克服了金属内固定物由于刚度大,产生应力遮挡形成的骨质疏松.延迟愈合和再骨折及诱导恶性肿瘤发生,不用取出避免二次手术,不影响翻修及MRI检查,但会引起异物反应.我院1999年以来,应用可吸收材料治疗掌指骨骨折3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蔡汉周;罗福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弥漫性肝癌的超声诊断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占肿瘤死亡率的第二位[1].其大体类型通常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及弥漫型.以巨块型及结节型多见,弥漫型少见.我院2007年以来经超声及临床确诊为原发性肝癌654例,其中弥漫型肝癌67例,占10.2%,现将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旨在提高超声对弥漫性肝癌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巧玲;蒙振明;杨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鼻内镜颌骨囊肿摘除术37例的临床分析

    1990 年以来,鼻内镜在我国鼻科领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同时还发展延伸应用到眼科、颅底外科等相关领域[1].但在颌面外科的应用报告并不多见.笔者2000~2004年笔者应用鼻内镜进行颌骨囊肿摘除术37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旋平;周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切口信封式截囊在过熟期白内障术中的应用(附76例报告)

    白内障为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手术是白内障主要的治疗手段.过熟期白内障由于白内障成熟期持续时间过长,晶体内水分丢失,体积缩小,囊膜皱缩,重者伴有晶体皮质呈乳白色液化,悬韧带发生退行性变 .这些特点造成过熟期白内障手术与传统的囊外摘除术或超声乳化术有较大的差别.由于各种原因,在贫困地区边远地区过熟期白内障仍比较常见.

    作者:黄雄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吻合口漏的预防和治疗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也称直肠周围系膜全切除术(complete circumferential mesorectal excision,CCME)是目前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手术,1982年首先由英国医生Heald提出[1].

    作者:韦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22例分析

    直肠癌是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中低位直肠癌占70%[1].传统的Miles手术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病人难以接受,许多病人因此延误治疗或放弃治疗.近年来,随着保肛术式的发展及应用,给病人带来了福音.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诊治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22例,现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梁待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皮半导体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50例的疗效观察

    下腰痛是骨科病人常见的症状之一,引起下腰痛的原因较复杂,Schwarzer等[1]的临床研究表明椎间盘源性下腰痛占慢性下腰痛的39%,由此可见盘源性下腰痛是目前困惑腰痛患者的主要原因.

    作者:胡居正;徐友高;杨智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肝素治疗颅脑手术后早期下肢深静脉血栓40例报告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 可以导致肺梗死,威胁病人生命, 严重影响原发病的愈后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并长期影响生活质量[1].而外科手术可使DVT发生的机会明显增加.

    作者:何小华;曹奔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柳州地区6956例遗传咨询者外周血染色体分析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遗传性疾病造成的智力障碍、性腺发育障碍、不孕不育以及各种因素引起的不良生育等,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一种重要的遗传学检查手段,我院对6 956例病例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梁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髋关节后脱位并髋臼和股骨多段骨折13例临床分析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髋臼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关节内损伤,治疗不当容易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股骨头坏死及创伤性髋关炎,如同时合并有股骨多段骨折更是增加手术治疗的难度.

    作者:覃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效果评价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1997年WHO研究报告显示,高血压导致脑卒中的发病率男性为247/10万,女性175/10万[1],高血压发病率居高不下,重要原因之一是不断变化的环境因素导致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

    作者:黄夏青;梁丽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两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300例临床效果分析

    我院2004年8月至2007年8月将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以及氧化亚氮(笑气)-氧面罩吸入法用于人工流产镇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烨;陈桂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保脾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2例

    外伤性脾破裂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传统治疗方法大多采用脾脏切除术.近年来,随着对脾功能的进一步认识,保脾术已成为外伤性脾破裂治疗的重要课题.我院2000年2月至2005年5月对2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了保脾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钟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龄患者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方式的选择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年龄结构的逐渐老年化,高龄患者结石性胆囊炎的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其并发症亦随之增加.同时老年人反应差、免疫力低、合并症多等特点,易造成误诊、漏诊、甚至延误治疗.我院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65岁以上老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5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虞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手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1例

    肱骨髁间骨折属关节内骨折,粉碎性骨折大多是直接暴力造成.肱骨远端解剖复杂,内固定要求解剖复位,牢固固定,为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提供条件,从而能大限度恢复肘关节功能.1998年2月至2006年2月,我科用重建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21例,术后早期行关节功能锻炼,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黄普高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LEEP治疗和波姆光治疗慢性宫颈炎158例的疗效比较

    高频电波刀电圈切除术(LEEP)自1989年应用于宫颈疾病的诊治后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我院采用宫颈环形电刀切除术治疗慢性宫颈炎,与传统的波姆光治疗相比,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友爱;董林红;谢桂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肺炎性假瘤45例临床分析

    肺炎性假瘤一般认为是肺实质内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增生性病变,其发病率居肺良性肿瘤的第3位约占30%,易误诊为肺癌[1,2,5].我院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肺炎性假瘤4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业春;陈永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机械通气对急危重患者辅助呼吸治疗32例临床分析

    机械通气作为挽救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的有用工具,是ICU基本的抢救手段,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就我院ICU抢救32例危重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张耘;徐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宫颈妊娠8例的诊治分析

    宫颈妊娠是受精卵着床和发育在宫颈管内者称宫颈妊娠,极罕见,发病率约为1 ∶18 000,占异位妊娠的1/(50~100)[1],在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发病前常不易明确诊断,易误诊为流产,清宫时发生大出血,处理不当可危及患者生命.1998~2007年我院共收治宫颈妊娠8例,均采用联合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彭翔云;阳桂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上肢手术60例的疗效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的入路很多,临床上采用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易出现桡侧阻滞不全,传统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则易出现前臂和尺侧阻滞不全.我院2002年开始采用肌间沟加腋路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用于上肢手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晓东;秦庆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咳嗽46例的临床分析

    慢性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的病症之一,是指咳嗽时间超过8周,X线胸片等无明显异常的咳嗽[1].长期的咳嗽给患者带来生活、工作不便,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以解除患者的痛苦.近年来,我院应用盐酸西替利嗪治疗慢性咳嗽46例,并与富马酸酮替芬对比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润萍;吴雄业;李其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液系统损害43例临床分析

    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患者43例,占同期住院诊断SLE患者的66.1%,现对其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静桂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时间选择对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影响(附90例报告)

    目的 探讨不同时间高压氧治疗对急性脑梗死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开始进行高压氧治疗的时间分为两组:早期组(起病至7d)和晚期组(8~14d)各45例.结果 高压氧治疗30d后,早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减轻较晚期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可靠,在起病后7d以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樊金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西米替丁佐治危重病患儿胃肠功能障碍81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米替丁治疗危重病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1例伴有胃肠功能障碍的危重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治疗原发病、静脉营养、对症等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米替丁,每次15 mg/kg胃管注入,1次/8 h,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胃内咖啡样液体、腹胀消失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正常所需的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米替丁佐治危重病患儿胃肠功能障碍有较好的疗效,无不良反应.

    作者:李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乳腺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46例行乳腺癌手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包括家属).两组均在出院前、出院后1、3个月发放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问卷,在出院前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总体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健康教育可以促进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康复,能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岑小浴;李赛梅;李珍;零春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氯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的疗效.方法 将13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辛伐他汀组(44例)和常规对照组(44例)3组,随访180d,观察治疗前后NYHA心功能分级,同时以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 、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 、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比值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组疗效均优于辛伐他汀组和常规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组各指标均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E/A比值辛伐他汀联合氯沙坦治疗组均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沙坦联合辛伐他汀治疗CHF比单用辛伐他汀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苏乃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胱抑素C与血肌酐与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相关分析及临床价值

    目的 了解血中胱抑素C(Cys-C)和血肌酐(Scr)的相关性,探讨Cys-C对肾小球滤过功能评价的应用价值. 方法肾功能损害患者150例,健康对照组100例,分别用微粒子酶增强免疫比浊法和碱性苦味酸法测定各组血中的Cys-C和Scr的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患者血清中Cys-C的水平和Scr具有高度相关性(r=0.891,P<0.01).患者血中Cys-C水平与健康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s-C的稳定性优于Scr,是检测和分析肾小球滤过功能一项新的有效指标,且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毛小欢;郭书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8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普通肝素维持静滴,连用5d;观察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20 mg,3次/d,连用14d;低分子肝素钙5 000 U皮下注射,2次/d,连用5d.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63,P=0.031).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肖广新;陈东成;龙信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年间乳腺癌术式的变迁与改进

    目的 根据乳腺癌治疗理论的变迁,探讨乳腺癌手术方式的选择与改进.方法 对本院1987~2006年收治的356例Ⅰ、Ⅱ期乳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与手术方式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乳腺癌术式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987~1996年行经典乳腺癌标准根治术(Halsted手术)59例,改良根治术86例;1997~2001年行Halsted手术13例,改良根治术89例;2001~2006年行改良根治术99例(其中有21例加行背阔肌肌皮瓣转移即刻乳房再造),保乳手术10例.Halsted术、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三种术式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5年生存率,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腺癌的现代外科治疗理念是强调微创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保证根治性切除肿瘤的同时,努力保持乳房外形的完美,保全功能.目前基层医院仍然以改良根治术为主,需要紧跟现代外科理念,推进新术式的开展.

    作者:韦向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儿肾母细胞瘤的CT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CT对儿童肾母细胞瘤诊断与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母细胞瘤的CT表现,全部病例均行CT 平扫与增强检查.结果 肿瘤发生于右肾者16例,左肾9例,均为单侧发病,上极多于下极,也可全肾受累(6例).病灶呈不均匀强化的实质性肿块19例(76%),囊实性4 例(16%),囊性2例(8%),伴坏死15例(60%),出血7例(28%),钙化2例(8%);残存肾呈新月形强化为典型CT表现.本组术前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0.5%.结论 儿童肾母细胞瘤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可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CT平扫加增强对定性诊断及病变分期有较大帮助,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估计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杨健;许承志;毛健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异丙酚、针刺、利多卡因防治胃镜检查反应的效果对比

    目的 比较异丙酚、针刺、利多卡因麻醉在胃镜检查中控制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对90例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异丙酚组予异丙酚镇静;针刺组予针刺患者双侧内关、合谷、足三里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维持电刺激直至检查结束;利多卡因组予检查前口服利多卡因胶浆10 ml.观察病人检查反应、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及病人满意度和愿意再检查率等指标.结果 异丙酚组的防治效果优于针刺组、利多卡因组(P<0.01),但患者用药后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较检查前有所降低(P<0.01);针刺组防治效果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且检查过程中血压、心率较稳定(P>0.05);利多卡因组检查中血压增高、心率增快,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丙酚控制检查反应效果佳,但对呼吸循环有一定影响;针刺有一定控制检查反应的作用, 对患者呼吸、循环影响较小,且有不影响神志,保持患者生理机能相对稳定的优势;利多卡因口服较为便捷,但控制反应检查效果差.三种方法各有其局限性,单一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胃镜检查给患者的痛苦.

    作者:陈永斌;岳进;兰爱珍;谢建国;黄海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正常人与大视杯患者视觉电生理检测的比较

    目的 比较正常人和大视杯患者视觉电生理检测的差异.方法 对30例60眼正常人与17例31眼大视杯患者进行P-VEP、P-ERG检测,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大视杯患者P-VEP、P-ERG的幅值及潜伏期均较正常人降低(P<0.05或P<0.01).结论 P-VEP、P-ERG可应用于大视杯患者的临床检测,达到早期诊断青光眼的目的 .

    作者:张晓湄;马师强;孙廷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肾实质联合切开治疗巨大鹿角形结石53例

    目的 探讨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肾实质联合切开术治疗巨大鹿角形结石的疗效.方法 采用肾窦内肾盂加肾后下部肾实质联合切开术治疗巨大鹿角形结石53例.结果 53例均顺利取出结石,术中未阻断肾蒂,平均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平均出血250 ml.术后KUB检查,结石完全取净47例,占88.7%;残余小结石6例,结石残余率11.3%.结论 该术式不阻断肾蒂,出血少,肾功能损伤小,操作安全,是治疗巨大鹿角形结石的理想术式.

    作者:邓宏达;黄习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和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 评价替米沙坦对老年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和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的患者, 替米沙坦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压、左心室肥厚各项指标以及Q-T离散度.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可有效降低血压,明显改善LVDd、IVST、LVM 、LVMI等指标,降低Q-T离散度(P<0.01).结论 替米沙坦是一种理想的抗高血压及逆转左心室肥厚的药物,对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江洪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药配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肝癌27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配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及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6MV X线直线加速器及立体定向适形放疗系统对51例中晚期肝癌给予放疗,放疗前、后加服中药为实验组,对照组单纯放疗.结果 联合中药治疗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近期疗效、肝功能保护(放疗后1、2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较好,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对放疗引起肝脏损害有保护作用.

    作者:冯献斌;韦云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附59例报告)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尿酸与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9例(ACS组),正常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采用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两组的hs-CRP浓度,同时采用酶促动力学法测定尿酸浓度.结果 ACS组尿酸水平为(462±138)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3±8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 hs-CRP水平为(6.7±5.3)mg/L,明显高于ACS组的(1.6±1.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尿酸水平与hs-CRP水平升高和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早期干预有可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周迎春;陈辉;关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8例共76个损伤半月板的MRI表现与关节镜或/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以关节镜检查结果或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 76个半月板损伤中,表现为Ⅰ度12个、Ⅱ度18个、Ⅲ度38个、Ⅳ度8个.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撕裂诊断的准确率达97.8%.结论 MRI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显现率高,对半月板撕裂的分度诊断准确可靠,还能发现多种并发症,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可靠的检查方法.

    作者:归云荣;归俊;芦苇;马春艳;陆茂德;黄粹业;李郁享;蓝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Y型连接头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Y型连接头应用于室间隔缺损的介入治疗,能否减少术中的出血.方ń邮芄鶤mplatzer封堵器治疗的20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Y型连接头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按2004年国内制定的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治疗指南进行,治疗组在指南的基础上于导管和输送器末端连接Y型连接头.结果 治疗组的10例技术均成功,对照组技术成功9例.对照组的出血量明显多于治疗组(P<0.001);两组的手术时间和医疗费用无明显差异.结论 Y型连接头应用于室间隔缺损封堵的介入治疗可以很好地解决术中出血问题,不增加手术时间和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肖永祺;樊志勇;方海宁;谭伟;苏带兰;卢健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胰岛素结合口服降糖药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30例

    目的 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使用胰岛素结合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疗效,并与传统的只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方法的比较.方法 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口服降糖药物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诺和灵N每天晚上22 ∶00皮下注射1次;对照组只口服降糖药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治疗.治疗后于4、8、12周时观察用药后空腹血葡萄糖,餐后2h血糖和12周后HBA1c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4、8、12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HBA1c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 新诊断2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结合口服降糖药治疗,能使患者血糖达标早,血糖正常维持持续.

    作者:陈湘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89例并发症及处理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289例(326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对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 326眼中,术中、术后并发角膜水肿113 眼(占34.66%) 、虹膜损伤56 眼(占17.17%)、前房积血18眼(5.52%)、后囊破裂16眼(4.90%)、玻璃体脱出9眼(2.76%)、瞳孔夹持7眼(2.14%).结论 尽管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存在不少并发症,但大多数是人为因素所致,随着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可大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且该术式具有经济实用、安全、效果好的优点,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玉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黄芪注射液合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合用环磷腺苷葡胺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9例临床诊断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应用黄芪注射液50 ml/d和环磷腺苷葡胺120 mg/d,疗程4周.观察患者症状、心电图、胸片及心脏超声所示的心脏大小及心功能改变、心肌酶学指标、肌钙蛋白的变化,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1.4%、64.7%,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黄芪注射液合用环磷腺苷葡胺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杨顺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Caroli's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附11例报告)

    目的 探讨Caroli's病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Caroli's病11例的临床资料和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病例中,Caroli's Ⅰ型 4例,表现为肝门或肝内胆管扩张,其中1例伴胆管结石,不合并肝硬化及门脉高压征;Caroli'sⅡ型7例,其中1例合并胆管炎,1例合并海绵肾,1例合并胆管癌,CT表现为肝内多发囊性病灶与扩张胆管相通,所有病例均伴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脾肿大.结论 CT对Caroli's病有确诊的价值.

    作者:陈桂娥;黄德安;党业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宫颈电圈切除术及高危型HPV监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疗价值,观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否消失以此评估该治疗方法对CIN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对112例组织学证实CIN患者行宫颈电圈环行切除术,治疗后3个月随诊时再次行TCT检查及检测高危型HPV.结果 CIN Ⅰ组HPV转阴率为72.5%(29/40),病变残留(切缘阳性)率为5%(2/40);CIN Ⅱ组HPV转阴率为37.5%(6/16),病变残留率为37%(6/16). CIN Ⅲ组HPV转阴率为43.7%(7/16),病变残留率为25%(4/16).三组患者的病变残留与HPV持续阳性成正比.CIN Ⅰ组治疗后HPV阴转率及病灶彻底切除率均高于CIN 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N Ⅱ组与CIN 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①高危型HPV感染率与CIN程度成正比,在CIN Ⅱ、Ⅲ中高于CIN Ⅰ.②LEEP不仅可以有效地治疗CIN Ⅰ,而且可以使其伴行的HPV感染消失,③LEEP治疗CINⅡ、Ⅲ加大宫颈组织的切除范围和深度.④LEEP治疗后残留病变和HPV持续阳性密切相关.⑤TCT和HPV检测不仅可以评价宫颈疾病治疗效果而且可以作为CIN治疗后踪随访的有效手段.

    作者:秦梅;李晶晶;唐移忠;曾定元;莫可良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我院2002~2006年726例剖宫产指征变化的探讨

    目的 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的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臀位分娩方式构成比,分析其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5年内分娩人群6269例中选择行剖宫产术726例的剖宫产指征.结果 在5年间剖宫产率为11.6%,以难产为手术指征者占主导地位(30.32%),而社会因素和相对剖宫产指征如臀位、剖宫产史等因素可以通过临床上适时阴道试产来减少剖宫产率,占32.50%.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人为因素进行剖宫产,从而控制剖宫产率.

    作者:杨杏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脉血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心绞痛患者90例,按2 ∶1随机分为2组,脉血康胶囊治疗组60例,常规西药对照组30例.治疗28d为1个疗程,观察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段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4);心电图ST段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改变指标:(1)治疗组治疗后优于治疗前(P<0.05或P<0.01);(2)红细胞压积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明显优于单西药对照组,症状改善、病情缓解、理化检查指标改善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廖瑜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冠心病患者血脂和总胆汁酸测定结果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脂及总胆汁酸(TBA)的变化.方法 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513例的冠心病患者及3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血脂及总胆汁酸(TBA)测定,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冠心病患者TC、TG、LDL-C、TBA升高,HDL-C降低,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脂及总胆汁酸的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娟英;潘秀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制作超薄角膜瓣的近视眼激光手术

    目的 在近视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制作超薄角膜瓣,可相对增加角膜组织切削量,观察其疗效,作为角膜相对较薄的近视患者手术治疗的参考.方法 LASIK手术874例1 725眼,用MoriaM2-90角膜刀制作超薄角膜瓣,随机测量100眼角膜瓣厚度;另抽取100眼用MoriaM2-110角膜刀制作角膜瓣.所有病例常规准分子激光切削、冲洗回复角膜瓣,术后常规用药1个月.结果 MoriaM2-90角膜刀可以制作厚度104 μm左右的角膜瓣,术中无碎瓣、纽扣瓣、不完全瓣、游离瓣等并发症.术后第1天,有1 643眼(95.25%)的裸眼视力≥0.6,1 576眼(91.36%)≥1.0;有3眼(0.17%)发生角膜瓣皱褶,经冲洗处理后复位,无角膜上皮植入,视力≥1.0.术后1个月,1725眼(100%)裸眼视力≥0.6,1655眼(95.94%)视力≥1.0,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 制作超薄角膜瓣可以增大近视度数的矫治范围,手术安全、有效.但较薄的角膜瓣易出现皱褶,及时处理可消除不良后果.

    作者:赵华平;黄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694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丙泊酚联合阿托品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以丙泊酚联合阿托品静脉麻醉下施行人工流产术的694例作为实验组,以普通人工流产术的700例作对照组.结果 无痛人流术组受术者术中无痛感685例占98.70%,而普通人流术组中无痛感为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痛人流术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如呕吐、口腔分泌物多等)7例占1.01%,人流综合征为0;对照组人流综合征21例占3%,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丙泊酚联合阿托品静脉麻醉施行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确切,受术者无痛苦,是早孕施行人工流产术的佳选择.

    作者:李日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鸦胆子提取物治疗跖疣65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鸦胆子提取物制备成的软膏治疗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鸦胆子提取物外用治疗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所引起的发生于足底的寻常疣65例,并与酞丁胺搽剂治疗67例相比较.结果 鸦胆子软膏组总有效率为90.77%,酞丁胺搽剂总有效率为50.75%,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鸦胆子提取物治疗跖疣的疗效高,无明显毒副作用.

    作者:易恒安;陈雄波;谢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期脑卒中患者QT离散度与心肌酶的变化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QT离散度与心肌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79例脑出血、79例脑梗死患者和67例健康老年人,分别测定QT离散度、心肌酶,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三组患者QT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脑出血组、脑梗死组QTd值均高于对照组(q值分别为11.043、9.373,P<0.01),但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QT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心肌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脑出血组、脑梗死组(AST、LDH、CK)均高于对照组心肌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脑出血组AST、LDH、CK亦高于脑梗死组(P<0.01),但脑出血组CK-MB与脑梗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44,P>0.05).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QT离散度、心肌酶有显著变化,二者的监测有利于脑卒中病情及心脏受累程度的全面评价,对判断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杰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海洛因与苯二氮(艹卓)类混合依赖11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海洛因与苯二氮类(BZD)混合依赖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112例海洛因与BZD类混合依赖者的戒断症状进行分析.结果 112例中有96例出现急性脑综合征,发生率85.7%.开始发生时间为入院后3~8d,平均(5.0±31.5)d.结论 混合滥用者带来更为严重的戒断症状.海洛因与BZD多药滥用者脱毒时,应在脱毒的第3天开始戒BZD比较好.

    作者:刘道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RNAi技术抑制HepG2细胞中DcR3的表达

    目的 探讨特异性DcR3-siRNA对人肝细胞癌细胞系HepG2的DcR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带FAM荧光标记的针对DcR3的siRNA 4条和非特异性siRNA 1条,用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判断转染效果;应用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特异性DcR3-siRNA的对HepG2细胞中DcR3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 各特异性DcR3-siRNA均能抑制DcR3 mRNA表达(P<0.05),其中以siRNA4的作用更明显,干扰作用达62.9%;将siRNA4转染HepG2细胞,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siRNA4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中DcR3蛋白的表达(P<0.01).结论 特异性DcR3-siRNA在体外实验能抑制目的 基因的表达.

    作者:苏传丽;罗殿中;廖芝玲;陈罡;覃新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痴呆康复训练的三要素

    目的 探讨对老年痴呆患者切实有效的整体康复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法,将60例老年痴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进行患者、照料者、康复治疗师三方面互动的综合康复训练.用MMSE量表和ADL量表评分的变化来判断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有完整回访资料者试验组28例,对照组26例治疗前MMSE及ADL评分无显著差异.试验组治疗6个月的MMSE评分高于本组治疗前MMSE评分,也高于对照组治疗6个月的MMSE评分(P均<0.05).试验组治疗12个月的ADL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的ADL评分,也低于对照组治疗12个月的ADL评分(P均<0.05).结论 康复训练能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照料者、康复治疗师三方面的互动是康复训练成功的关键.

    作者:唐志敏;王进;张春琳;胡桂贤;黄玉芳;曾媛;李燕;王慧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VEGF-siRNA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体内及体外生长影响的初步研究

    目的 探讨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小分子RNA干扰(siRNA)对舌癌TCA8113细胞体内和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两对特异性针对VEGF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以空载体组做实验对照组,经脂质体转染人舌癌TCA8113细胞,经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以未转染舌癌细胞作空白对照组,MTT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增殖情况; 将稳定转染的各组细胞接种裸鼠,接种后7d开始,每4d测量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比较各时间段肿瘤生长,接种后47d处死,比较瘤体积和瘤重.结果 与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较,两个实验组细胞生长速度降低,细胞抑制率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裸鼠接种肿瘤生长缓慢,处死后测量到瘤体体积小、重量轻(P<0.05),而实验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抑制率、瘤体体积、瘤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siRNA在体内和体外能有效的抑制人舌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曹莹;李敬;于大海;陈海波;郝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蛋白芯片技术对102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桂林市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病原学状况.方法 (1)随机选择1 022例临床诊断为ARI 的患儿,采用蛋白抗体谱芯片技术同时对6种病原体流感病毒(IF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柯萨奇病毒(COX)、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的IgG抗体进行检测.(2)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IFA和RSV2种病毒的抗体.结果 1 022例患儿中阳性299例,总阳性率29.26%,单项感染占64.88%(194/299),其中IFV感染为第1位占28.43%(85/299), 其次是RSV感染占20.74%(62/299).混合感染占35.12%(105/299),其中RSV+COX感染和IFV+COX感染检出率高,占42.86%(45/105).结论 (1)全年桂林市小儿ARI感染中以IFV、RSV为主要病原,且混合感染不少见,混合感染中以COX分别与IFV、RSV组合和三者共同组合检出率高.(2)蛋白芯片法与ELISA法比较对病毒检出的阳性率没有什么差别,但它的优点在于操作简便又能同时对多种病原体进行检测,因此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杨侃;陈智;巫玉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灭活自体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应用灭活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8例颅骨缺损患者应用灭活自体颅骨瓣二期颅骨缺损修补. 结果本组无感染或排斥反应病例,切口均甲级愈合,1例术后皮下积液.术后随访12~24个月,17例修补骨瓣固定,外观满意,1例骨瓣局部吸收并塌陷.结论 应用灭活自体颅骨瓣修补颅骨缺损,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并发症少,外观恢复原貌,达到颅骨表面局部解剖重建要求,是颅骨缺损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

    作者:陈俭;魏风;朱晟;卢科;谢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的防治

    目的 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早期感染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采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9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患者移植后早期感染率为92.8%(90/97).首次感染的发生时间为移植后9d内,中位时间为第6天,高峰时间移植后4~7d,均在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出现的时间之前,感染持续时间3~10d.感染部位常见为口咽部、肠道.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感染多发生在粒细胞缺乏期,口咽、消化道是常见感染部位.

    作者:罗琳;赖永榕;马劼;刘练金;李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基层医院推广显微白内障复明手术的研究

    目的 研究在基层医院推广显微白内障复明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治疗组为在基层医院开展的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为同期眼科医院开展的同术式手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脱盲率治疗组为97.7%,对照组为9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3,P=0.959);脱残率治疗组为66.9%,对照组为8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28,P=0.000).结论 在基层医院推广显微白内障复明手术切实可行,但估算法植入人工晶体效果低于计算法.

    作者:荣德彦;阳桥生;唐柳松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LRP和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肺耐药蛋白基因(LRP)和核苷酸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ERC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46例NSCLC组织和16例正常肺组织中两种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NSCLC患者ERCC-1和LRP表达阳性在NSCLC组织中别为54.3%(25/46)和82.6%(38/46),在正常肺组织中分别为6.25%(1/16)和6.25%(1/16),ERCC-1表达在肺腺癌表达率为64.2%,腺鳞癌为55.6%,肺鳞癌为47.8%,肺腺癌高于肺鳞癌.LRP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结论 LRP和ERCC-1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中表达;LRP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有关,低分化高表达,高分化低表达;LRP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

    作者:曾宁;茅乃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0例(15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剩余的角膜基质层厚度不足以矫正的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结果 术后复查角膜瓣平整、复位良好.术后视力第1天、1周、3个月均值分别为0.95±0.26、0.98±0.25、1.02±0.26;术前屈光度(-2.5±1.25)DS,散光(-1.05±0.65)DC;术后3个月的屈光度(-0.37±0.50)DS,散光(-0.50±0.37)DC,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0,P=0.002;F=3.086,P=0.043),术后3个月时15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术前预测角膜基质层厚度不够的近视患者,而且无明显并发症,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龙曙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在门诊输液患儿及家长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出于减少医疗费用的原因,儿科就医诊治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就医治疗手段上,80%以上的家长选择门诊治疗观察,以致形成门诊工作量大,患儿流动性大,治疗时间较短的特点.为此我们选择门诊患儿比较集中,停留时间相对较长的门诊输液室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陈伟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等离子刀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老年性膝骨性关节炎等离子刀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要点.方法 对234例老年膝骨性关节炎行膝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手术的患者,针对老年人的特点,进行术前评估、术后预防并发症、积极有效的功能锻炼等护理.结果 234例患者均进行3个月至4年的随访,按膝关节功能评定其疗效,优良率达86.3%,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术前细致的评估、准备,术后积极预防并发症,合理的功能锻炼亦是保证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

    作者:覃瑜芳;金先跃;唐四桂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先天性食管闭锁治疗的护理体会

    先天性食道闭锁是一种复杂而少见的先天畸形,常伴有食管气管瘘,其发病率为0.002%~0.003%,围产期死亡率较高[1].我院1996~2005年共诊断先天性食道闭锁16例,其中手术治疗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春红;宋剑非;张培林;杜振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硬脑膜下血症术后的康复护理体会

    我院1996~2006年共收治硬脑膜下血肿61例,术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康复护理治疗,均收到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艾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二尖瓣置换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二尖瓣置换术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的重要手段[1],术后主要的并发症是肺部感染,术后呼吸道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我们通过护理手段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取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曾海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外伤性颈气管断裂的急救与护理

    外伤性颈气管断裂的早期正确诊断及急救非常重要,若不能及时处理,可遗留严重的难治性后遗症,如瘢痕性气管狭窄、气管食管瘘,而且常合并有颈部大血管损伤或气胸,可危及患者生命.我院1998年7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8例外伤性气管断裂,现将其急救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彩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门诊小儿患者全麻术前及术后家庭护理

    门诊小儿麻醉是指12岁以下不需要住院患儿的麻醉,其中非插管全麻是门诊小儿麻醉中常用的一种[1].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与成人差别较大,全麻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医护人员不能连贯观察与监护的门诊患儿.正确的术前指导可以减少或预防小儿全麻时并发症的发生,而做好术后的家庭护理指导可以减少全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应重视门诊小儿全麻术前及术后的家庭护理指导.现将护理指导介绍如下.

    作者:王志英;宁加娟;包延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截瘫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

    压疮护理是基础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截瘫患者是压疮发生的危险人群,压疮一旦发生,增加患者痛苦,其治疗费用远大于预防费用[1],而且影响护理工作质量.因此,预防是避免压疮发生的唯一手段.为预防截瘫患者发生压疮,我们及时识别压疮高危因素,预见危险性,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龚春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术期的护理

    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25%,而膜部室间隔缺损约占78%[1,2],以往开胸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但因创伤大,康复和住院时间长,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手术死亡率为2%~5%[3].室间隔封堵术是一种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成功率高的微创治疗手术,康复和住院时间短,2~3 d可出院,治疗后不遗留切口瘢痕,符合现代人要求美观的愿望.我院对20例膜部室间隔缺损患者行封堵器封堵术,取得了理想的疗效,现将围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苏带兰;卢健英;蒋慧;樊志勇;肖永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放疗致内耳损伤的研究进展

    鼻咽、腮腺、中外耳及脑部等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放射治疗时,单侧或双侧耳蜗受到相当于肿瘤治疗剂量的照射,但是对耳蜗组织的放射耐受安全剂量没有统一的资料佐证,这就给临床上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听力障碍带来了困难,而且对鼻咽癌放疗后引起的耳毒性,特别是感音神经性耳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的发生情况则研究比较少.本文将对头颈部肿瘤尤其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内耳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荧;苏纪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颅内动脉瘤影像学诊断与治疗进展

    早在17世纪,Moriragni在尸体解剖中发现颅内动脉瘤,并认识到它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上,80%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为动脉瘤破裂的所致,破裂后的2周是死亡和病残的高峰期.若不对动脉瘤进行积极处理,也无法有效地防治脑血管痉挛,因此我们倾向于早期积极治疗[1,2].目前对颅内动脉瘤的认识逐渐深入,随着各种影像设备不断地进步发展,对颅内动脉瘤检出率不断提高.

    作者:滕才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行卵巢移位术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施行根治性手术或/和术后辅助性放疗,或者单纯行根治性放疗[1,2].

    作者:兰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深静脉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深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s)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经静脉的治疗、血流动力学监测、标本采集等,但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深静脉导管相关性细菌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s,related infections,CVC-RI)也随之增加.文献报告显示, CVC-RI发生率为0.21%~3.02%[1].

    作者:杨连招;林源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颅骨缺损修补治疗与材料

    目前用于修补颅骨缺损的技术及材料种类繁多,但没有一种能从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完善的.因此,理想的颅骨缺损修补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作者:韦向亮;李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全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常见病,全球平均患病率已超过4.0%[1],死亡率已跃居全球慢性病第二位.随着超声仪器的发展以及超声医师对糖尿病认识的深化,超声显像在诊断糖尿病方面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超声诊断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做以下综述.

    作者:李欣欣;朱尚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金属烤瓷修复体牙龈缘变色的电化学腐蚀因素研究

    金属烤瓷修复体(PFM)以其抗折力强、颜色及外观逼真、色泽稳定、耐磨性强等特点, 受到患者和医师的认可,为临床广泛应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关注的问题,如金属烤瓷修复几个月后(6个月至数年)修复体的冠边缘牙龈出现发暗、发灰等龈染并发症,严重影响了修复效果.国内外学者试图从宏、微观角度对牙龈缘变色原因作出解释,以期得出防治的办法.本文旨在对金属烤瓷修复体牙龈缘变色的电化学腐蚀因素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谢立莉;李玉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鼻咽癌放化综合治疗的模式研究

    放射治疗是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法,但由于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局部晚期或晚期,尽管近年来放疗设备更新,照射技术进步,这类患者单纯放疗后的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50%~60%之间[1].其中远处复发转移而无局部复发者占总复发的74%,这也是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率偏低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成为肿瘤学者们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年来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东宁;李桂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治疗进展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其致死率、致残率很高.首次发生破裂出血后约有8%~32%的患者死亡,出血后的幸存者,若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3周内将有40%的病例发生再出血[1~3],颅内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是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凡发生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应尽快行病因治疗.如何在佳时机选择佳治疗方案,是每一个神经外科医师都应该思考的.

    作者:梁敏;汤树洪;甘渭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加强广西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培养与建设的思考

    建设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提出的宏伟目标.中国是个农业大国,9亿农民是中国大的社会群体,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没有农民的健康,就没有中国的全面小康.

    作者:梁升禄;秦小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孕中期妇女89例营养膳食认知情况调查

    我科通过对89例孕妇对饮食营养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加强对孕期的营养与膳食指导,现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龙翠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水质污染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的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探讨改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水质污染状况的方法,为临床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16台口腔综合治疗台(新旧各8台)水路系统的水质污染情况进行细菌学监测调查分析,探讨改善水质污染情况的有效途径.结果 经过7d,新安装的8台口腔综合治疗水路系统的水样细菌含量达到旧的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的污染水平,细菌含量>105 cfu/ml,两组均检测出致病菌:嗜麦芽窄食假单胞菌、绿脓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和放线菌.结论 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系统水质污染情况十分严重,各口腔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和医院感染管理人员应给予高度重视.

    作者:邓文正;郭庆;曾冠强;罗晋卿;李婉娜;陈幼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广西采供血机构2006年血液质量监测抽检调查

    血液(浆)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为加强对广西采供血机构血液(浆)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本中心采取随机抽检的方式,于2006年对全区10个中心血站和21个单采血浆站库存的检验合格的血液(浆)进行了监测抽检,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健;卢春柳;刘振北;谢文英;周仲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ABO血型定型错误1例

    我院2007年1月收治1例ABO血型定型错误患者,现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黄培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下颌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1例报告

    多发性骨髓瘤(muttiple myetoma,MM)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 由于浆细胞大量增生, 并合成、分泌大量结构均一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 或轻链,从而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贫血、反复感染、高血钙血症、高黏滞综合征和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症状.该病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或漏诊[1,2].我院近期收治1例以下颌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对实验室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要朋;刘铁牛;黄贵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结核病区实习护生心理状况分析及对策

    结核病是严重危及全球的慢性传染病.我国现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有450万,有逐年上升趋势[1],已成为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的社会问题.在对肺结核病人服务的过程中,医护人员直接接触肺结核病人面临着感染的威胁,给医务人员的身心造成较大的危害.

    作者:曾国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规范临床教学管理模式的实践和体会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1].随着护理学科的的发展,只重视操作规程技能培养的传统临床教学模式,已不利于现代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2,3].因此,为顺应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整体护理的要求,我院在总结原有教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变革求新,形成了一整套全新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现将作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红叶;王志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烫伤合剂中没食子酸的含量

    目的 建立烫伤合剂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VP-ODS 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25 mol/L磷酸水溶液(18 ∶82);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 没食子酸在3.66~36.64 mg/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23 900.36X-198 531,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0.78%(n=5).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烫伤合剂中没食子酸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产品质量的定量依据.

    作者:肖萍;李文仕;梁陈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我院门诊处方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抗菌药物是临床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发展很快,新型抗菌药物不断进入临床,对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苏文桂;李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动杆菌属细菌医院感染抗菌药物使用及其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医院不动杆菌属细菌医院感染病例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不动杆菌属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现状.方法 对71例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病例回顾性调查,进行耐药情况统计.结果 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大多有严重的原发疾病,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71例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1.49%(1/66) 、头孢哌酮/舒巴坦40.30%(27/67) 、阿米卡星60.29%(41/68)、头孢吡肟63.64%(42/66)、哌拉西林/三唑巴坦65.12%(28/43)、环丙沙星66.18%(45/68)、左氧氟沙星66.67%(46/69)、庆大霉素67.24%(39/58)、头孢他啶68.12%(47/69)、复方新诺明68.42%(39/57)、哌拉西林71.01%(49/69)、氨曲南80.56%(58/72)、四环素0.00%(0/2).结论 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患者常需联合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不动杆菌属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现象严重,仅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保持高度抗菌活性.

    作者:黄娟;覃金爱;谢志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无鼻部症状的鼻源性头痛误诊12例分析

    鼻源性头痛是由于鼻腔-鼻窦疾病所引起的头痛,随着鼻内镜和鼻部CT扫描的广泛应用,诊断不难,但对无鼻部症状的鼻源性头痛,就很容易误诊.我院2000~2006年有12例鼻源性头痛患者因无鼻部症状而发生误诊,现分析如下.

    作者:任永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喜炎平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56例的疗效观察

    秋冬季是小儿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呈流行性趋势.为了探讨喜炎平对小儿秋冬腹泻的治疗效果,笔者2007年9~12月进行系统观察15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进贵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12例的救治体会

    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病人375例,其中病情危重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2例,治愈出院6例.现将1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经过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农华章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