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四川医学杂志

四川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四川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四川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4-0501
  • 国内刊号:51-1144/R
  • 影响因子:1.17
  • 创刊:1980
  • 周期:月刊
  • 发行:四川
  • 语言:中文
  • 邮发:62-103
  • 全年订价:34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多次获“四川省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四川医学杂志   2007年1期文献
  • 婴儿先天性支气管囊肿行肺叶切除术麻醉处理1例

    1 临床资料患儿,男,6个月.体重9.5kg,发现活动后气促3+个月,加重伴咳嗽10+d.查体:气管轻度右偏,胸廓对称,无压痛,未闻及明显湿啰音,双上下肺呼吸音清晰,左胸中部呼吸音减弱,呼吸规整.

    作者:邓晓倩;谭玲;朱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头颈部异位甲状腺2例

    异位甲状腺及其肿瘤可以发生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对其缺乏认识是临床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本文报告右咽旁间隙甲状腺腺瘤和舌根及颏下异位甲状腺各1例,并复习以往文献,讨论其发生原因及诊治方法.

    作者:杨立;王力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复4次输卵管妊娠1例

    患者,27岁,未婚.因停经43d,彩超示异位妊娠可疑于2006年5月16日入院,LMP:2006年4月3日,经量经期同既往,停经38d尿hCG(+),未诉任何不适.停经40d血β-hCG为1320mIU/ml.

    作者:聂小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妇科手术后肾、输尿管结石急性发作2例

    例1,24岁.孕0产0,因发现盆腔包块于2005年5月16日入院.入院后阴道B超提示:右附件区囊性占位(输卵管积液?).半年前院外造影提示:双侧输卵管积水.

    作者:卿燕;罗棋毅;曹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头孢拉定静脉滴注致肉眼血尿2例

    例1,男,5岁,体重18kg.因咳、喘3d,于2005年10月15日上午9时来我院儿科就诊,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给予头孢拉定2.0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

    作者:冉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硬膜外麻醉中硬膜外腔出血致麻醉失败1例

    患者,女,46岁,60kg.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d,于2005年12月10日入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

    作者:赵静;邓硕曾;刘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残角子宫切除术1例

    患者,女,14岁.因痛经1+年于2002年9月1日入院.1+年前月经初潮,无痛经,初潮后4个月开始月经对月来潮,经期7d,经量中等,每次月经来潮前2d开始腰腹胀痛,月经来潮后疼痛加重,剧烈,难以忍受,全身酸软,冷汗,肢端发凉,夜间尤为明显,月经干净后2~3d疼痛逐渐缓解消失.

    作者:邱艳;陈德新;杜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喉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1例

    耳鼻咽喉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类独特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喉部恶性肿瘤以鳞癌为主,占85%.喉神经内分泌癌仅占0.3%~0.5%[1].1969年Goldman报道了首例喉神经内分泌癌[2].

    作者:田蓉;梁传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V60和pEGFP-L97和变异核壳蛋白阳性HepG2细胞株;荧光显微镜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壳蛋白表达;以TNF-α、Αct-D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0、16、32h和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32h时采用共聚焦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成功建立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和融合变异核壳蛋白表达细胞系,各细胞株核壳蛋白表达量基本相同;16、32、48h时,pEGFP-WT、pEGFP-V60和pEGFP-L97表达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低于pEGFP-C1细胞株(P<0.05);32h和48h时,pEGFP-V60和pEGFP-L97细胞株凋亡率均明显高于pEGFP-WT细胞株(P<0.05);32h时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L60V、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野毒株核壳蛋白不同,L60V、I97L变异可能是慢性肝炎活动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发武;卢放根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失神经支配下兔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VIP对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神经肽在颌骨骨折愈合过程中对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影响.方法 选用35只中国大白兔,每只做双侧下颌骨骨折模型,一侧离断下牙槽神经+下颌骨骨折(实验侧),另一侧为单纯下颌骨骨折(对照侧),分别于骨折后第7,14,21,28,35天处死,取骨痂标本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变化规律.结果 试验侧在5个时相点均较对照侧新生骨小梁成熟度低,骨性骨痂在新生骨痂中比例明显偏低;骨痂中VIP着色明显浅于对照组,14、21、28d两组染色都较深,5周后减弱;各个时相点微血管密度也较对照组低.结论 感觉神经参与了骨折愈合过程中早期骨组织的修复,神经损伤后影响骨痂内微血管密度的形成以及骨痂形成的质和量.

    作者:郑加军;杨铭艳;王建华;张纲;谭颖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小鼠Pkhd1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的构建

    目的 构建小鼠Pkhd1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为建立Pkhd1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奠定基础.方法 以正常小鼠(129xl/SvJ)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小鼠包括第6号外显子的Pkhd1基因部分序列,通过引入LoxP和Neo基因等步骤,建立条件性敲除Pkhd1第6号外显子的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结果 经多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构建的小鼠Pkhd1基因条件性打靶载体符合设计要求.结论 成功构建了小鼠Pkhd1条件性基因打靶载体,为建立Pkhd1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打下了基础.

    作者:杨季云;周钦;张铮;郭红;张思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乙肝病毒小基因嵌合DNA疫苗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 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乙肝病毒4段小基因与协同刺激分子CD80基因嵌合,构建成嵌合乙肝小基因DNA疫苗.方法 ①根据文献选择和设计HBV的一段pres2、三段core表位编码小基因,以人工合成DNA片段P1~P10,通过退火、连接成为含约170bp的嵌合基因,用HindⅢ酶切;②提取和纯化pcDNA3-CD80,用HindⅢ酶切和去磷酸化;③将酶切小基因定向插入pcDNA3-CD80载体的Hind Ⅲ位点之间,构建成pcHBV-CD80小基因质粒;④pcHBV-CD80转入E.coli JM109扩增、提取质粒,测序鉴定.结果 ①各DNA小片段经退火、连接,成功嵌合为一大小约170bp之目的 基因;②pcDNA3-CD80提取、酶切均成功;③170bp之目的 基因定向克隆到载体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cHBV-CD80,经测序鉴定均构建正确.结论 乙肝病毒小基因与协同刺激分子CD80嵌合DNA疫苗构建成功.

    作者:张建军;史小玲;阳艾玲;袁志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PCSK9与脂代谢紊乱

    高脂血症所引起的冠心病是全球重大的卫生问题,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血浆中高水平的LDL-C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特征,PCSK9是新近发现的涉及常染色体显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第三个基因,它在胆固醇代谢中起了重要作用.PCSK9的过度表达引起血浆LDL-C水平升高,机制是转录后事件导致LDLR下调.其多态性位点E670G可作为高血浆LDL-C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相关.随着对PCSK9功能及机制的进一步理解,将扩展我们有关LDL代谢的知识,发展新的血脂控制药物,有助于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作者:曾剑;曾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色素放大内镜在消化道疾病检查中的应用进展

    色素内镜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应用特殊染料对胃肠道粘膜进行染色,使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对比增强,轮廓更加清晰,从而提高病变检出率.

    作者:王琼;史维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异丙酚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进展

    炎症反应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异丙酚作为一种静脉麻醉药物,近年来也应用于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综合论述异丙酚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细胞因子表达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艳君;张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GSK-3抑制剂治疗肺癌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索GSK-3抑制剂治疗肺癌的可行性,为临床防治肺癌提供帮助.方法 将A549细胞株培养于10%小牛血清的DMEM中,A549细胞培养进入指数生长期,消化细胞并控制细胞悬液细胞密度,以2×105/孔细胞数接种于置有无菌血片的6孔板进行爬片,细胞贴壁后,加入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孵育14h,换含终浓度0、10mm LiCL的DMEM孵育.将上述培养出的细胞分为两组:实验组(经含10mm LiCL的DMEM孵育),空白对照组(经含0mm LiCL的DMEM孵育).对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流式细胞检测及免疫组化检测Casepase-3,胞核或胞浆染成棕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选择5个有代表性的高倍视野,计数100个细胞中阳性细胞个数/HP X5作为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 细胞周期分布分析比较: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细胞周期明显停滞于G0/G1期;其G0/G1期,S期,G2/M期分别为58.8%,0.2%,41.0%.免疫组化法测定Casepase-3比较:实验组Casepase-3表达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37.6±1.51)%和(3.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SK-3抑制剂作用于肺癌细胞,能使肺癌细胞产生大量调亡,证明该药治疗肺癌具有可行性.

    作者:刘继东;王艳川;张开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包皮袖套状切除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对比(附6560例报告)

    目的 比较包皮袖套状切除术与传统的包皮环切术的疗效.方法 3980例(A组)包皮过长、不完全包茎和包茎者施行包皮袖套状切除术.同期的2580例(B组)行传统的包皮环切术.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创口出血、血肿、水肿、疼痛、感染等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为(3±1)ml,B组为(10±2)ml(t=-50.36,P<0.001);A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为(16±4)h,B组为(48±16)h(t=-31.07,P<0.001);A组术后发生创口水肿16例,伴出血、血肿2例,发生局部感染1例.B组术后创口水肿100例,出血、血肿72例,感染38例,总并发症为8.14%(χ2=6676,P<0.001).所有对比项目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包皮袖套状切除术比传统的包皮环切术损伤更小,更具有优越性.

    作者:向宸辉;陈胜龙;黄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希罗达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使用希罗达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希罗达每日2510mg/m2,每日总量分早晚2次餐后口服,连续2周,间隔1周,每3周重复.每例患者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 4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4例,稳定23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35.7%.不良反应为轻度恶心、腹泻、口角炎、疲劳及手足综合征等.结论 希罗达是治疗中晚期大肠癌的有效药物,其不良反应轻微,使用方便,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西;石端;李浩;张军;周崇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胸腔手术预后的影响

    观察全凭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人胸腔手术的影响,并与单用全凭静脉麻醉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士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食管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在放射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放射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64例食管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总剂量为54~68Gy,治疗前、后进行血清VEGF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分析VEGF水平在放射治疗中的意义.结果 治疗前血清VEGF平均值为(0.589±0.443)pg/L,VEGF水平Ⅰ、Ⅱ、Ⅲ级放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0.9%、72.2%和42.9%(χ2=9.73,P<0.05).结论 血清VEGF水平影响食管癌的放射敏感性及放射治疗的疗效.

    作者:张映辉;贾霖;韩建军;贾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后的手术修复

    目的 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式隆乳术后再次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 本组45例患者注射式隆乳术后6个月至5年因心理因素或并发症而取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HPAMG),同时行双侧乳房假体置入.结果 本组中41例效果满意,3例轻度包膜挛缩(BAHKER Ⅰ级),1例重度包膜挛缩(BAHKER Ⅲ级).结论 注射式隆乳术后的有效补救方法为手术取出HPAMG同时行假体隆乳术,能给患者减少手术痛苦,降低手术成本.是较好的补救方法.

    作者:张家建;游晓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及疗效分析(附31例报告)

    目的 探讨距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及疗效.方法 随访43例距骨颈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行闭合或切开复位,以皮质骨螺钉、松质骨螺钉、空心螺纹钉或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术后均石膏固定,早期功能康复锻炼.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以上.术后按照Howkins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13例,良9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70.3%.术后2例发生局部皮肤坏死.8例发生距骨缺血性坏死,7例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4例,内翻畸形愈合2例.结论 选择恰当的复位、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尽量保护软组织,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军;康斌;唐诗添;王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芬太尼、异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在老年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不同用药方法的比较,找出更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法,缩短拔管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方法 将40例>65岁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为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为芬太尼-异氟醚-丙泊酚静吸复合麻醉.观察术中、术后心率、血压变化、术后拔管时间及术中芬太尼、丙泊酚、维库溴胺的用量.结果 静吸复合组在术后恢复拔管时间明显短于静脉麻醉组,P<0.05.结论 应用静吸复合麻醉在老年患者胆囊切除术中能缩短麻醉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

    作者:王瑛;黄波;张先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罗比卡因用于小儿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罗比卡因用于小儿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90例腹部及下肢择期手术的患儿,氯胺酮和咪哒唑仑基础麻醉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K组为氯胺酮静脉麻醉;L组为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R组为罗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氯胺酮基础麻醉时(T1)、手术开始时(T2)以及手术结束时(T3)患儿血压、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以及手术期间患儿的体动反应、麻醉药的总量、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和切口疼痛出现时间.结果 K组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HR在T2、T3与T1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L组和R组SBP、MAP、DBP、HR在3时间点无明显改变,但T2、T3均较K组低(P<0.05).L组和R组氯胺酮总量、术后患儿清醒时间及体动反应例数均较K组减少(P<0.01).R组切口疼痛出现时间较L组延后(P<0.01).3组SpO2变化、术后呕吐及尿潴留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氯胺酮和咪哒唑仑基础麻醉后应用罗比卡因硬膜外麻醉对小儿腹以下手术无血流动力学和SpO2方面的改变,可减少氯胺酮用量,更有利于小儿术后镇痛.

    作者:赵泽宇;王茜;乔发毅;杨繁荣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癌痛患者服用硫酸吗啡缓释片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了解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22例因癌痛需要服用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观察,按WHO标准,重点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不良反应的类型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与用药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122例病例中,有108例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占总数的88.5%;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便秘、恶心与呕吐、头昏与嗜睡、排尿困难,发生率分别为56.6%、36.9%、24.6%、12.3%;在少见的不良反应中,肝功能损害、血压下降、呼吸抑制与用药起始剂量偏大有关.结论 硫酸吗啡控释片在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应根据病情合理使用,并妥善处理所发生的不良反应.

    作者:何世芬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高龄患者胃镜检查术麻醉

    目的 总结高龄患者胃镜检查术的麻醉.评价无痛胃镜在高龄患者应用的安全性及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实施的58例年龄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胃镜麻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8例合并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脑梗死患者采用芬太尼、异丙酚静脉麻醉,顺利完成胃镜检查.结论 麻醉前详细了解病史、充分准备、谨慎用药、细心监护,高龄患者同样可安全接受胃镜检查.

    作者:靳敏;廖志品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改善肝部分切除手术中肝脏微循环功能的研究

    目的 探讨在肝脏部分切除手术前增加肝细胞内糖原含量能否减轻术中因阻断肝血流所引发的肝脏微循环功能的损伤程度.方法 将我院近9年治疗的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于术前24h内静脉滴注高浓度的葡萄糖;对照组不做特殊处理.两组患者均采用阻断第一肝门方法行病变肝脏切除术.术中动态测定肝脏微循环血流量;并于术前及术后第1、5天,抽取血液标本,检测患者肝功能情况.结果 于肝门血流阻断解除后同一时相,两组肝脏微循环血流量值均表现为实验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且术后第1、5天,实验组肝功能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而术前两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在阻断肝脏血流施行复杂的肝脏手术之前,增加肝细胞内糖原含量可有效地减轻肝脏微循环功能的损伤程度,降低手术风险.

    作者:汤礼军;田伏洲;汪涛;黎冬喧;邹树;石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阴道无张力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目的 探讨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本组7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硬膜外麻醉下行TVT术.结果 7例平均手术时间31.67min,出血量25~100ml,手术次日拔出尿管.7例能自行排尿,无尿潴留,无膀胱穿孔,耻骨后血肿,感染等并发症,平均术后3d出院.随访2年,2例症状完全消失,3例明显缓解,1例尿失禁好转,但有尿频症状,1例无效,总有效率85.71%.结论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悬吊术(TVT)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手术操作简便,住院时间短,创伤小,稳定可靠,并发症少,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可靠的新方法.

    作者:卓晖;李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食管癌的后程伽玛刀适形放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食管癌后程全身伽玛刀适形放疗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常规放疗后程联合全身伽玛刀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患者31例,常规放疗2Gy/次,5d/周,40Gy共4周停照,后行适形放疗,4Gy/次,5d/周,40Gy共2周,分析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满意10例和基本好转15例,总有效率80.65%(25/31),1年生存率为67.74%(21/31),吞咽困难评分从治疗前(3.2±0.12)降至(0.72±0.23),P=0.005;Ⅰ~Ⅱ级和Ⅲ~Ⅳ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22.58%(7/31)和6.45%(2/31),食管支气管瘘和食管狭窄各1例,血液系统毒性轻微.结论 常规放射治疗后程伽玛刀适形放疗符合食管癌放射治疗的原则,并不增加放射治疗不良反应,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延长生存期.

    作者:张映辉;韩建军;贾霖;贾冬;王艳;杨传凤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预防长春瑞宾致静脉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索不同的给药方法,减轻长春瑞宾致静脉炎的发生率.方法 将使用长春瑞宾的癌症患者96例随机分成3组,第1组,NVB40mg+NS125ml静脉滴注20min,用药前后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第2组,上法+33%硫酸镁外敷,喜疗妥外涂;第3组,使用中心静脉置管(PICC).结果 静脉炎第1组发生率为56.25%,第2组为28%,第3组为0%.结论 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来输注长春瑞宾,静脉炎几乎不发生,且价格适中,可减轻化疗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作者:邓颖;任刚;胡洪林;朱学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22例外伤性肝破裂合并胰腺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肝破裂合并胰腺损伤的临床观察,探讨肝破裂合并胰腺损伤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自2000年5月至2004年10月我院收治的22例外伤性肝破裂合并胰腺损伤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治愈,2例出现并发症,3例死亡.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熊为民;胡洪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食管鳞癌贲门腺癌并存6例分析

    目的 分析报告6例食管鳞癌合并贲门腺癌的治疗体会.方法 6例患者除1例放化疗外其余5例均经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5例手术治疗患者全部临床治愈,其中1例患者术后并发胸腔积液.结论 食管鳞癌合并贲门腺癌等双源癌手术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泽良;贾维坤;付茂勇;马顺然;何光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输尿管镜下留置导尿管治疗尿道损伤21例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下留置导尿管治疗尿道损伤(球部尿道不完全断裂、后尿道挫伤及假道)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1例尿道损伤的患者采用输尿管镜下留置尿管进行治疗,留置尿管1~3周.结果 21例输尿管镜下留置尿管手术一次性成功,术后16例排尿通畅,不需尿道扩张,5例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1~6个月.20例术后获随访6个月至1年,均排尿通畅,无性功能障碍.结论 输尿管镜下留置尿管治疗尿道损伤的治疗方法创伤小,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锋;王风;常江平;曾少明;张忠林;叶少波;张新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经回盲部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一期切除吻合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回盲部结肠灌洗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中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2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病例经回盲部灌洗后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中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尿路感染2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无手术死亡、切口感染、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结论 经回盲部结肠灌洗对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简便、易行,不易污染术野,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张毅;徐茂林;侯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微创条件下结合电子胆道镜处理肝内外胆管结石的方法,进一步扩展腹腔镜手术范围.方法 腹腔镜下先行LC,用电刀切开胆总管前壁浆膜,用胆总管切开刀切开胆(肝)总管.经剑突下10mm套管针孔放入电子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碎石、冲洗胆管;视胆总管通畅及炎症情况一期缝合或置T形管.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4~152min;全部31例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24h进低脂饮食,并可下床适当活动,均顺利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一期缝合患者5d;置T管患者11d,3~9周拔T管.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完全可行的,具有安全可靠、出血少、患者干扰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特点,术中结合腔内冲击波碎石仪的使用可明显提高结石取净率,减少残石发生.对胆管结石患者的这一微创手术,临床上有明显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范明;母齐鸣;李石沙;梁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目的 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50例.观察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留置尿管时间,记录并计算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尿流率改变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46.0±10.3)min,术后留置尿管时间(38±18.2)h,IPSS及QOL评分术前(25.8±2.0)及(5.1±0.8)分别下降至术后(5.2±1.8)及(1.8±0.8).大尿流率术前(5.65±2.2)ml/s增加至术后(18.26±3.2)ml/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少.结论 PVP是治疗BPH的一种有效的微创手术.操作简单,出血少,恢复快.

    作者:冉清;陈照祥;潘慈康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盆腔转移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线刀)腹、盆腔转移癌的适应证、禁忌证和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X线刀对48例腹、盆腔转移癌患者进行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病灶大直径≤3cm者,6Gy/次,隔日1次,6~8次;取肿瘤中心点剂量为100%,剂量归一,80%~90%的剂量曲线包绕病灶.病灶直径在3~5cm,4~6Gy/次,隔日1次,8~10次.病灶大直径≥5cm,2~4Gy/次,隔日或每日1次,15~20次.结果 48例患者经X线刀治疗后3,6,12个月复查有效率(病灶消失和病灶缩小)分别为87.5%(42/48)、95.83%(46/48)和79.16%(38/48);6个月时病灶缩小明显,有效率达95.83%.48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4.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0.42%(29/48)、41.67%(20/48)、27.08%(13/48).生存期长短与原发病变有关.结论 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腹、盆腔转移癌有较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小,可作为腹、盆腔转移癌姑息治疗的有效选择.

    作者:李德志;蒲萍;李光辉;王卫东;周一兵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69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9例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69例病例分析SSSS多发生于1~4岁婴幼儿,占总病例的60%;感染是主要致病诱因,并与患儿免疫功能有关;病程多为6~12d.结论 早期、足量、有效的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且愈后良好.

    作者:树瑜;陈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58例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及探讨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DHS手术治疗后随访观察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无1例死亡,58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6~32个月),全部骨折愈合,疗效满意,总的优良率为93.1%.结论 DHS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理想的方法.规范的DHS手术操作技巧,包括股骨小粗隆内后部的复位固定以及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

    作者:张学康;程兆明;寇剑铭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单纯乳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单纯乳腺手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乳腺纤维腺瘤或者单纯乳腺切除手术患者40例,根据麻醉用药不同随机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20例.静脉麻醉诱导:Ⅰ组为丙泊酚2.0mg/kg,氯胺酮0.8mg/kg;Ⅱ组为氯胺酮1.5mg/kg,咪唑安定0.1mg/kg.麻醉维持:Ⅰ组输注丙泊酚100μg/(kg·min),氯胺酮22.2μg/(kg·min);Ⅱ组输注氯胺酮55.5μg/(kg·min).手术结束前5~10min停止用药.记录麻醉前5min、给药后5min、切皮、分离肿瘤、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记录丙泊酚及氯胺酮总量、术毕清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Ⅱ组给药后5min、切皮、分离肿瘤时MAP、HR较麻醉前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Ⅰ组氨胺酮用量比Ⅱ组明显减少(P<0.01),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1),术后谵妄、恶梦、躁动等总发生率也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 微泵输注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氯胺酮用量,无明显术后不良反应等优点,用于单纯乳腺切除手术是一种较好麻醉方法.

    作者:李月光;张玉龙;范志明;曹锦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前列安栓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4例慢性前列腺炎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前列安栓组21例和联合组23例.对照组给予罗红霉素150mg,口服,2次/d;前列安栓组给予前列安栓肛门纳入治疗,1次/d;联合组结合以上两种治疗方法,剂量同上.治疗后第1,2,3,4周比较各组疗效差异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前列腺液白细胞数、卵磷脂小体含量及尿流率,常规检查心电图、肝功和肾功.结果 前列安栓组、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和8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7.4%),两组症状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4周前列腺液白细胞数分别为(4.3±1.1)/HP和(3.9±1.1)/HP,显著少于对照组,卵磷脂小体含量显著提高,前列安栓组、联合组第4周平均尿流率分别为(9.5±1.8)ml/s和(9.7±1.9)ml/s,显著高于对照组.3组治疗后心电图、肝功和肾功均无显著变化.结论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好于口服罗红霉素,显著改善了临床症状.

    作者:姜果;张建华;姜荣建;陈仲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临终时酸碱失调类型探讨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呼吸衰竭临终时的酸碱失调类型.方法 对166例>6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慢性呼吸衰竭临终前24h的动脉血气(pH、PaO2、PaCO2、HCO 3)、电解质结果进行分析.诊断方法:酸碱失衡类型按酸碱失衡预计代偿公式、阴离子间隙、潜在HCO 3计算方式判断.结果 呼吸性酸中毒52例(31.3%),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48例(28.9%),呼酸性三重46例(27.7%),呼酸+代碱20例(12.1%).除5例高钠血症、4例高钾血症、2例高氯血症外,均为低血钠、钾、氯症.中度低钠血症78例(47%),低氯血症65例(9.2%),低钾血症78例(16.9%).结论 老年慢性呼吸衰竭临终前发生呼酸多(100%),单纯性呼酸居首位,呼酸+代酸次之,呼酸性三重再次之,呼酸+代碱次次之.其酸血症及碱血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而电解质紊乱也可加重病情.

    作者:杨恂;杨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40例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LN)的疗效,不良反应.方法 76例LN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采用标准剂量强的松联合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治疗组40例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在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结合疾病不同阶段特点和中医分型,进行辨证施治.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完全缓解率27.78%,总有效率69.44%.治疗组完全缓解率67.5%,总有效率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狼疮性肾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配合中药治疗能提高缓解率、减少激素及CTX不良反应.

    作者:张正秀;杨真荣;何洪斌;刘高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常用胃肠动力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胃肠动力药伊托必利、莫沙必利及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和药物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随机对照试验,将1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3组,伊托必利组59例,予盐酸伊托必利片(瑞复啉)50mg,饭前服,3次/d;莫沙必利组58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络纳)5mg,饭前服,3次/d;多潘立酮组55例,予多潘立酮片(吗丁啉)10mg,饭前服,3次/d.疗程4周,观察3组患者用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各组上腹胀、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食欲下降、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积分明显降低(P<0.01),各组疗效相似(P>0.05).3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5%、10.3%和10.9%,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伊托必利、莫沙必利及多潘立酮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肯定、相似,安全性好.

    作者:杨洪伟;黄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BiPAP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鼻/面罩BiPAP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8例,均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但治疗组同时予以鼻/面罩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pH值、PaO2、SaO2、PaCO2,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临床症状,并进行临床分析,(同时与38例常规药物治疗组相对照).结果 BiPAP组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心率、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PaO2、SaO2、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高,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68%.结论 无创性BiPAP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是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凌琳;何文富;陈元姝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自发性血气胸27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自发性血气胸患者(SHP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我院确诊的27例自发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均为青年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症状,气急25例,头昏、心悸19例,休克11例.保守治疗痊愈13例,剖胸手术止血痊愈14例.结论 SHPT除具有自发性气胸(SPT)的一般症状外,同时有内出血表现.对体检或X线、超声波检查提示液气胸患者需行诊断性胸腔穿刺.治疗除保守治疗外,剖胸手术止血是可靠的方法.

    作者:孙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色素放大内镜诊断胃粘膜异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色素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粘膜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异常的38例患者,口服或者局部喷洒粘膜清除剂,用美蓝进行染色,于染色区取活检做病理检查.采用放大100~400倍电子放大内镜观察胃小凹形态.结果 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轻度隆起、糜烂及粘膜颜色或色泽异常,美蓝染色为深蓝色或浅蓝色,正常粘膜不着色,放大胃镜下大多表现出胃小凹排列紊乱,结构异常,小凹类型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好.结论 色素放大内镜可能对于胃粘膜病变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提高早期胃粘膜病变的诊断率,发现早期病变,小凹分型有助于初步判断病变性质,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琼;史维;孙晓滨;巢齐常;农春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不同麻醉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效果.方法 将需要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应用氧气雾化吸入法,B组应用喉头喷雾法.从麻醉效果,达到有效麻醉时间,平均耗药量方面进行研究.结果 麻醉效果,A组优于B组,χ2=10.81,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达到有效麻醉时间,平均耗药量A组低于B组,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氧气雾化吸入法麻醉效果好,达到有效麻醉时间短,用药量少,患者痛苦少,操作者受干扰少,能保证纤支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黄秀萍;侯霁芯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2-DM)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6例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口服罗格列酮4mg/次,1次/d;二甲双胍250mg/次,3次/d.对照组43例口服二甲双胍250~500mg/次,3次/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抵抗指数(IRI),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结果 治疗1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FBG、PBG、FINS下降,IRI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FBG、PBG、FINS及IRI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肾功能无损害.结论 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用治疗2-DM疗效确切,比单独使用二甲双胍好,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韩书宏;胡海科;张翼飞;黄镇;陈亚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病死率,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方法 对住院患者给予胺腆酮口服,根据心率Q-T及Q-Tc,调整用药量.结果 用药后室性早搏明显减少,室性心动过速消失,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猝死率明显下降.结论 胺腆酮适用于心脏扩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出现的室性心律失常,小剂量维持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萍;何运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对卵巢恶性肿瘤组织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的初步分析

    目的 构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的蛋白质表达谱,为进行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分析及临床早期诊断奠定基础.方法 取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提取蛋白质,进行双向电泳分离,银染获得其蛋白质电泳分离图谱,利用PDQuest 2D分析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合Swiss-Prot蛋白质数据库对蛋白质斑点进行初步鉴定.结果 双向电泳图谱显示2-DE图谱上有212个蛋白质斑点,主要集中在pH 4.75~9.21之间,其中高丰度蛋白有36个点,低丰度的蛋白质斑点有176个,对其中3个高丰度蛋白质斑点初步鉴定可知这些蛋白质为:E2F6、II2A、EZH1.结论 本实验构建了人卵巢恶性肿瘤组织蛋白质的双向电泳图谱,其分离、染色效果好,能满足2-DE专业软件分析的要求,为后续卵巢良、恶性肿瘤组织的蛋白质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段春燕;林海蕤;何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女性胸痛患者绝经前后临床特征的探讨

    目的 分析女性胸痛患者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绝经的关系.方法 161例因胸痛胸闷而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不同绝经阶段女性患者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对造影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绝经前及绝经期疑为冠心病的女性胸痛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率较低,而绝经后阳性率明显增加;②绝经前及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往往以单支病变为主,复杂斑块少见,而绝经后以2~3支病变为主,复杂斑块多见;③绝经后较绝经前及绝经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发病率高,家族史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具有一定的意义;④无创检查中常规行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诊断绝经前及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绝经后明显低.结论 女性冠心病多见于绝经后患者,血管病变以多支和复杂斑块的血管病变为主.无创检查对绝经前及绝经期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有明显的局限性.并存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的女性胸痛患者无论无创性检查是否发现异常,均应尽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作者:梁超;林文果;刘丽;何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无Q性心肌梗死1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以晕厥为首发症状的无Q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不典型表现.方法 对2004年8月至2006年3月因突发晕厥经急诊收入住院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以老年为多,晕厥时间短为一过性,长为20min,均有低血压,心电图均无病理性Q波,而有ST-T的动态变化,肌钙蛋白阳性,血清心肌酶有动态变化.经及时抢救治疗好转.结论 对于老年人以晕厥为首发症状者要严密观察心电图、血清心肌酶、肌钙蛋白等变化,以尽早诊断治疗,减少误诊及漏诊.

    作者:李亚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定向手术前后智力和社会功能评估分析

    目的 探讨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智力和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3年6月至2004年7月于我院神经外科住院的患者为入组对象.共计6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20~54岁,病程5~20年.应用韦氏智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对6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手术前2d和出院后3个月随访测试.护士观察评定量表共7个症状群30个项目:①社会能力(5项);②社会兴趣(5项);③个人卫生(4项);④激动(6项);⑤精神病表现(4项);⑥迟缓(3项);⑦抑郁(3项).每项根据患者的表现,采用0~4分5级评分.无,0分;有时发生,1分;较常发生,2分;经常发生,3分;几乎总是如此,4分.根据各项测查评分,分别算出积极因素总分(前3项之和),消极因素总分(后4项之和),病情总估计得分(常数128+积极因素总分-消极因素总分).结果 实验纳入62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中途无脱落.①手术前、后韦氏智力量表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和全智商差异不显著(P>0.05).②患者手术前、后简明精神病量表和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分值比较差异显著(P<0.01).③护士观察评定量表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分值除个人卫生、抑郁两项比较差异不显著外,其余5项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多靶点调控,立体定向手术治疗对精神患者的智力无损害,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意义.

    作者:卢敏;顾建文;匡永勤;程林;程敬民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对高热惊厥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改进后的高热惊厥健康教育方法能否提高家长对该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以减少复发性高热惊厥的发生率.方法 制定高热惊厥健康教育工作流程,经培训后,在我院神经专科病房实施,于实施前后2次进行电话测评.结果 家长对高热惊厥健康知识了解程度和复发性高热惊厥发生率在实施前后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采取多元化的健康教育方式让家长更易掌握,使我院神经专科高热惊厥复发率有所减少.

    作者:甘晓玲;胡文广;马军;吴惧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系统化培训在护士应急能力提高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系统培训提高护士应急能力的效果.方法 对50名护士进行应急能力的系统化培训,并以其培训前后临床护理过程中各子过程执行时间为指标对其应急能力进行量化评价.结果 系统化培训后护士到位(接待患者)时间、(护士安排)患者到病床的时间、测血压时间、建立静脉通道时间、(收到医嘱至)抽血时间、(收到医嘱至)吸氧时间、(收到医嘱至)心电监护时间、(收到医嘱至)导尿时间、建立病历时间等临床护理过程中的各个子过程的执行时间均较培训前明显缩短(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系统化培训可短期内能迅速提高护士应急能力,使得临床急、危、重患者获得更多救治时间和机会.

    作者:张德荣;李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心脏直视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适时吸痰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合理吸痰的指征.方法 对比观察定时吸痰和按需吸痰两组在机械通气48h内吸痰次数,以及吸痰对心脏直视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和呼吸机参数的影响.结果 按需吸痰组在机械通气48h内吸痰次数明显少于定时组(P<0.05).结论 按需吸痰的效果等同或优于定时吸痰.对于心脏手术后患者,特别是早期,频繁定时吸痰对患者有害无益.

    作者:王娅丽;罗艳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重度老年痴呆患者的姑息护理及其对家属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度老年痴呆患者的姑息护理及其对家属的影响.方法 从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将80例确诊为重度老年性痴呆的患者按随机表分成姑息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每组各40例.入院时和1个月后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家属进行评分.结果 入院时两组间各因子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后1月两组间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4因子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姑息护理可以减少重度老年痴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家属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玲利;肖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加强护生护理病历书写培训提高护理病历书写质量

    目的 探讨实习前培训对提高实习护生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的影响.方法 对大专护生进行护理病历书写培训,并将其实习期间书写的护理病历与往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6届同学完全使用实习医院护理病历比例,护理病历不完整以及书写不工整的比例均有明显下降(P<0.006).护理诊断书写的正确率,护理计划与记录符合率以及及时评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加强护生护理病历书写的培训,能够提高护生护理病历的书写质量.

    作者:王静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临床大输液中配药环境对不溶性微粒的影响

    目的 了解配药环境对配伍后大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为改善医院临床治疗中配药环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测定在病区治疗室与超净工作台两种不同环境中配伍后大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结果 测试结果显示,病区治疗室配置的样品中每毫升所含微粒数较净化工作台配置的样品中每毫升所含微粒数显著增多.结论 配药环境对配伍后的液体中不溶性微粒的影响较大,优良的配药环境是减少液体中微粒数的重要保证.

    作者:宋娟;唐兰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配合及护理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术的配合方法和护理要点.方法 本组487例,全部病例检查前均无禁忌证.行ERCP检查时,对患者术前进行耐心细致的准备,术中默契、熟练、有序的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本组病例检查成功率98.15%,无1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默契配合和细致护理对提高检查成功率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雷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右上肺癌误诊为左肩周炎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4岁.因左肩部疼痛4个月,伴右胸痛2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个月无明显原因发生左肩部疼痛,呈成簇针刺样,无放射痛,白天间断发作,VAS 2~3分,夜间卧位时疼痛加剧尤其左侧卧位更明显,持续发作,VAS 9~10分,用滚热的水敷或电炉烤可缓解,但仍几乎彻夜无眠.

    作者:冷冬梅;左云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川崎病8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表现形式、变化及其诊断和治疗转归.方法 收集1992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86例KD患儿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变化特征及诊断情况和治疗转归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首诊KD入院38例(44.2%),初诊时误诊48例(55.8%);冠状动脉受累14例(16.3%);肝脏损害9例(10.5%),再发2例(23%);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阿斯匹林、肾上腺皮质激素、潘生丁等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 KD临床诊断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复杂、急性期容易误诊和漏诊,准确掌握KD临床特征的变化以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演变情况极为重要.

    作者:吴鸿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评估氨溴索在临床上用于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B组(氨溴索静脉滴注)与C组(常规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咳嗽、痰量、咳痰容易程度、肺部啰音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与C组比较在咳嗽、痰量、咳痰容易程度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及C组在肺部啰音方面有极显著差异(P<0.001).结论 氨溴索对于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的咳嗽、痰量、咳痰容易程度、肺部啰等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肖红;朱燕;胡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1523例细菌病原分析

    目的 观察2002~2005年儿童细菌性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s)细菌谱及细菌在各年龄组的分布及细菌的变化.方法 采用法国梅里埃ATB Expression鉴定及药敏仪,对儿童细菌性ALRTIs患儿进行痰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被检出的1523株细菌结果中,革兰阳性球菌占32.5%,其中主要为肺炎链球菌(12.8%),金黄色葡萄球菌(8.5%);革兰阴性杆菌(59.14%),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8.8%),流感嗜血杆菌(11.9%),肺炎克雷伯菌(10.1%);真菌类(3.4%).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随年龄增长而感染率逐渐升高,肺炎链球菌感染率>1岁患儿与<1岁患儿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χ2=39.80,P<0.001.大肠埃希菌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下降,大肠埃希菌感染率<1岁与>1岁患儿之间有非常显著差异,χ2=10.68,P<0.005.结论 本地区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病原学的分布及变化,耐药情况,对合理选择抗生素,减缓耐药菌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亚静;黄诚;王莉;张砺;张琪琛;夏万敏;谢诚;郭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YAG激光治疗耳郭假性囊肿40例疗效观察

    耳郭假性囊肿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均存在易复发和继发感染等缺点,我们用Nd:YAG激光治疗耳郭假性囊肿40例,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侧切牙畸形21例的正畸矫治体会

    目的 侧切牙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错颌畸形之一,本文探讨侧切牙畸形在临床上矫治的疗效.方法 对21例侧切牙畸形的矫治可分为侧切牙缺失的非拔牙集中间隙或冠修复、侧切牙过小的拔牙和非拔牙矫治,其中侧切牙缺失5例,侧切牙过小非拔牙4例,拔牙为12例,拔牙模式为(拔除一个下前牙,拔除A2B2C4D4,拔除A4B4C4D4).结果 通过治疗前后对比,不同的矫治方案其中拔牙12例,非拔牙关闭间隙2例,非拔牙集中间隙义齿修复7例,治疗效果均佳.结论 根据患者的面形、牙弓拥挤情况、年龄、对美观的要求等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侧切牙畸形的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韩红娟;舒春丽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C6胶质瘤血管通透性改变与MMP-9、iNOS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C6脑胶质瘤的不同区域BBB通透性改变与相关功能信号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运用中晚期SD大鼠C6脑胶质瘤动物模型,以肿瘤、邻近肿瘤脑组织(BAT)、远隔肿瘤脑组织(BDT)和正常脑组织(NBT)为研究热点区,通过免疫组化分析内源性血清清蛋白血管外渗,判定BBB破坏程度;免疫组化法测定C6胶质瘤MMP-9和iNOS表达,分析MMP-9、iNOS活性与微血管通透性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中-强度清蛋白弥散沉积于C6胶质瘤间质中,BAT弱阳性,BDT与NBT呈阴性(P<0.05);C6脑胶质瘤中iNOS主要为轻度-中度表达,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呈强着色;MMP-9主要呈中度-强表达,侵袭边缘瘤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呈强染色;BAT区多有iNOS与MMP-9轻度表达,NBT为阴性(P<0.05).不同区域清蛋白渗出与iNOS、MMP-9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C6脑胶质瘤微血管通透性增高,MMP-9和iNOS参与介导了肿瘤血管内皮屏障功能受损.

    作者:吴波;游潮;郭付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前凋亡因子Bim在小鼠胸腺细胞自然凋亡中的作用

    目的 研究前凋亡因子Bim在小鼠胸腺细胞自然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BALB/c小鼠胸腺细胞不同时间,Annexin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RT-PCR半定量法分析不同时间点(0,1,2,4,8h)Bim mRNA表达.结果 ①体外培养的小鼠胸腺细胞随培养时间发生自然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随培养时间延长,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百分比较对照组高(vs Oh,P<0.05);②RT-PCR显示在一定时间内前凋亡因子Bim mRNA随培养时间延长表达增高(vs Oh,P<0.05),在Bim 3个异构体中以BimL作用为主.结论 Bim参与小鼠胸腺细胞的自然凋亡过程,是重要的细胞凋亡促进因子.

    作者:赵亚宁;李强;杨昆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小鼠STM多种感染模型中肿瘤坏死因子-alpha的肠道及肠外器官表达

    目的 研究小鼠在菌群失调或免疫抑制状态下,感染STM时,TNF-alpha在肠道和肠外器官的表达情况.方法 分别用氢化可的松腹腔注射小鼠后再接种STM,用链霉素灌胃后接种STM,用STM直接灌胃小鼠,以及用生理盐水灌胃小鼠,然后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半定量测定各自肠道和肠外器官的TNF-alpha各时点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各组TNF-alpha表达差异.结果 接种了STM的各组小鼠的小肠、回盲部及其他脏器TNF-alpha表达阳性,对照组未出现上述变化.TNF-alpha表达阳性的3组小鼠随时间变化的小肠、回盲部TNF-alpha表达曲线趋势有差异,经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检验,P<0.05.结论 使用糖皮质激素所造成的免疫抑制后用STM感染小鼠,能抑制肠道TNF-alpha的表达;而使用抗生素后用STM感染小鼠,能增强肠道TNF-alpha的表达.

    作者:朱渝;蒋虹;夏嘉陵;张佳玲;万朝敏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采用ADVIA 120血球分析仪及流式细胞仪评估枸椽酸钠、EDTA及CTAD三种抗凝剂对血小板激活的影响

    目的 对比枸橼酸钠、EDTA及CTAD三种抗凝剂在抑制血小板体外激活的作用以及探讨ADVIA 120血球分析仪MPC参数用于观察血小板激活的作用.方法 采用ADVIA 120血球分析仪MPC参数与流式血小板CD62 P检测,观察枸橼酸钠、EDTA及CTAD三种抗凝剂抗凝的86名体检者静脉血样中血小板对凝血酶的诱导激活以及自发激活作用.结果 加入凝血酶后,用CTAD抗凝的全血血小板CD62表达率及MPC无显著性改变,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血均出现明显改变.对分离自CTAD抗凝血的血小板进行凝血酶激活实验,结果发现血小板能够被激活,表明CTAD抗凝血的血小板具有生物学功能.此外,分离自EDTA抗凝全血的血小板的活化标志CD62表达率在加凝血酶前明显高于CTAD抗凝全血的血小板,说明CTAD能够保护血小板免于由于血小板分离操作所致的物理激活.血小板自发激活实验中CTAD能够在体外<8h抑制血小板自发激活,而枸橼酸钠和EDTA抗凝血只能保证1~2h内无血小板自发激活.ADVIA 120 MPC值的变化与流式血小板活化标志CD62检测结果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结论 CTAD抗凝剂在能够保证血小板活性的情况下抑制血小板体外生物和物理激活,是一种易于在临床推扩的用于血小板分析的抗凝剂.ADVIA 120的MPC参数检测可以用于血小板活化观察.

    作者:洪俊;陈进;陈济民;饶永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血管瘤超声造影非典型病例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增强表现不典型的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造影剂Sono Vue及CnTI造影成像技术对7例肝血管瘤实时超声造影检查,分析其造影表现.结果 非典型增强病灶中5例表现为整体快速增强,其中4例延迟像表现为低增强灶,2例表现为边缘环状增强.结论 对于增强表现不典型的血管瘤,仍须不断积累经验,以提高超声造影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玲;袁朝新;曾晓峰;罗燕;彭玉兰;卢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参数及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分析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7项参数的变化,探讨其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观察肝硬化组及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Sysmex SF30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83例肝硬化患者与100例对照组外周血红细胞参数进行比较.用活体煌焦油蓝染色法,人工显微镜计数网织红细胞数,计算出相应RPI.结果 失代偿期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血细胞比容(HCT)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非常显著(P<0.01),其中HGB、RBC、HCT下降,RDW升高,随肝功能严重程度变化加重,MCV、MCH、MCHC均无显著性差异;肝硬化组及慢性肝炎组RPI均高于对照组,且肝硬化组升高显著(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外周血红细胞参数变化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可间接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组RPI升高,表示患者骨髓红细胞生成旺盛,在贫血早期可发现.

    作者:胡宗海;杨欢欢;胡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用户能充分了解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特点及不足,以便高效、准确的使用该数据库.

    作者:刘加林;王人可;梁传余;王力红;刘世喜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