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探讨阻塞性肺气肿HRCT密度定量与肺功能检查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将45只大白鼠中的30只制成COPD模型,15只作为对照组.对实验动物做CT全肺扫描,测量两肺上、中和下三区的平均密度值.统计分析这些测量值与肺功能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动物的CT肺密度改变与PEF、IP Slope的变化有着较密切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82和0.87,P值均<0 .01.结论阻塞性肺气肿HRCT密度定量能间接的反映阻塞性肺气肿的呼气阻力和呼吸肌力的变化.
作者:薛雁山;许建英;纪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眼部非金属异物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对8种大小约3~5mm的非金属异物包括干木屑、湿 木屑、干竹签、湿竹签、棉线、塑料、玻璃、石块,随机植入10只犬20个眼球内或球后,做 CT平扫,并对其中2只犬做了MRI平扫.结果共植入32枚异物,CT检出30 枚,2枚未检出,其中一枚为湿木屑、另一枚为棉线,此2只犬做了MRI平扫,异物全部检出 .结论 CT能检出大部分眼部非金属异物,但对等密度异物检出有一定的困难.MRI对非金属异物的检出较CT更具有优势,MRI是CT的必要补充.
作者:刁金中;黄志兰;张迎光;施丁一;杨宏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稳定的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探讨不同植瘤方式的成功率.方法将6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3组,每组20只 .观察:①不同方式的成活率;②B超监测肿瘤生长,并计算肿瘤生长率;③瘤组织形态特征.结果①改良组植瘤成活率高(P<0.05),瘤体呈指数性生长 ;②该瘤在肝组织中呈浸润式生长,其性状与移植于兔其他部位的Vx-2鳞状细胞癌特征相 似.结论成功建立了兔Vx-2移植性肝癌模型,瘤组织块种植方式成功率明显高于其他方法.
作者:郭卫平;刘燕;王执民;张洪新;曹伟;刘毅勇;樊爱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微波凝固疗法在正常动物肝脏的凝固效果.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7头家猪进行了经皮肝脏穿刺微 波凝固疗法.共取得24个凝固区.凝固温度设定在65℃,凝固时间为5min,输出功率为40W .一周后处死动物,取出肝脏测量凝固坏死区的大小,然后取标本进行病理检查.行微波凝固疗法前、后及一周后分别取血进行肝功能检查.结果肝脏凝固坏死区 肉眼呈白-淡粉色,形状为椭圆形,其长、短轴长度分别为(30.08±5.83)mm及(14.75± 3.66)mm.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水肿,变性及凝固性坏死,还可见炎性反应及纤维组织增 生,以及微脓肿形成,出血及巨细胞反应.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无显著变化.结论微波凝固疗法能够有效引起肝脏组织的凝固坏死,为治疗肝脏肿瘤提供了一种新的 方法.
作者:佟小强;邹英华;吕永兴;彭勃;蒋学祥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是一种少见肿瘤,占肝脏良性肿瘤的第二位.男、女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常见于30~40岁 女性.成年人发病率3%[1],在儿童(0~16岁)FNH仅占肝脏肿瘤的0.02%[2]. 临床上一般无症状,多数偶然发现.随着CT机普及和快速扫描技术的改善,FNH的检出明显 增加.了解FNH的病理基础、血流动力学特点,掌握其CT表现对放射科医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保庆;辛英;王培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收集有完整资料的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 H)64例,就其CT表现和病理机制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柴汝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DTI收缩指标的变化与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观察对象共54人,观测项目为患者左室壁节段及二尖瓣环DTI-s波形改变,并与相应的ECT指标进行了比较. 结果 ECT室壁节段放射 性测值心梗组非缺血区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分别为0.76±0.2~0.98±0.1与0.77±0.2~0.96±0.1,缺血区则明显减低0.31±0.2~0.88±0.2(P<0.05).ECT心血池显像心梗组 左室射血分数为(46.6±8.9)%,较对照组(64.4±9.7)%低(P<0.05),心梗组反映左室 整体功能的二尖瓣环处平均DTI-s波幅为8.4±1.6~10.5±3.8cm/s,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2. 5±2.2~16.6±4.9cm/s,s波速度高低与ECT-EF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67,P<0.05);同时心 梗组缺血节段的DTI-s波速度4.8±0.5~6.8±1.5cm/s明显低于对照组6.6±1.5~12.5±3.8cm/s( P<0.05),其DTI-s波幅的高低与放射性的疏密成正相关(r=0.68,P<0.05).结论如以ECT结果作为判断标准,DTI-s波用于缺血壁段及左室收缩功能定量评价有较高的可靠性.
作者:贺声;赵文锐;朱世华;沈燕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MR在诊断肺动静脉畸形中的作用和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肺动脉造影证实的肺动静脉畸形患者的MR表现, 并与DSA比较,观察评价成像质量及显示病变血管的能力.结果 MR及CE- MRA显示病灶为瘤样扩张的血管,有一条供血动脉和一条或数条引流静脉与肺门相连.对比 增强肺动脉MR成像(CE-MRA)有助于显示病变全貌,图像质量堪与肺动脉造影相比.结论 CE-MRA作为一种无创性评价大血管疾病的方法,不仅可以清晰地显示病 变,而且能评价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及预后,可望在一定程度上取代DSA.
作者:柳曦;周承凯;孔祥泉;徐海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探头检测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例有高血压家族史但血压正常人群和20例无高血压家族史的健康人在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后、舌下含服GTN后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高血压患者和有高血压家族史者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80±3.85)、(8.00±3.60)% vs (12.70±5.90)%)](P <0.01). 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有高血压家族史者都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推测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可能是高血压形成机制中的一个早期因素.
作者:耿淑仁;李丽君;段学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自膨胀式支架在梗阻性黄疸姑息性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我们对1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实施了经皮肝穿,胆道 内自膨胀式支架植入术.对其中17例患者进行了2~44周随访.结果 18例 内支架均成功植入,除1例外,术后2周内血清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都显著降低,胆道梗阻引 起的症状缓解.3例(17%)发生支架堵塞,平均支架通畅时间18周.结论自膨胀式内支架植入,是姑息性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手段.
作者:高健;杜湘珂;金龙;陈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非淋球菌尿道炎是一种由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所致的尿道炎症.我们自1997年2月至2001年2月对43例62枚附睾炎并睾丸炎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超声检查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进一步拓展临床检查手段.
作者:白建宁;张大勇;郭莉;钱毅;黄海燕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对 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重T2加权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厚层投射直接成像技术做MRCP检查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26例.分析扩张胆管的部位及程度,并根据Todani分型,同时观察胰胆管结合部及胆系内的信号变化.结果 MRCP对肝内外胆管显示良好.检出率及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5%,并可做出分型.其中Ⅰ型16例,Ⅳ型7例,Ⅴ型3例.6例胰胆管连接异常. 结论 MRCP作为一种快速简便,无创伤性的胰胆管影像学检查技术,是诊断先天性胆管囊性扩张症的理想方法.
作者:郭友;胡道予;邵剑波;李震;夏黎明;王承缘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并视网膜脱离的彩色多普勒图像特点,以助于临床诊断.方法对59眼玻璃体积血的彩色多普勒 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积血的形态取决于出血的量、时间、后运动及回声的反射强度,视网膜脱离有彩色血流.结论彩色多普勒有 助于临床诊断玻璃体积血和视网膜脱离的鉴别诊断.
作者:门永忠;王霞;李雅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SE序列、FSE序列、二维SPGR序列及三维脂肪抑制SPGR序列对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5例尸体膝关节,关节腔内注射40ml生理盐水.所有髌股关节均作常规自旋回波(SE)序列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2WI和PDWI、二维毁损梯度回波(2D SPGR)序列以及三维脂肪抑制毁损梯度回波(3D FS-SPGR)序列轴位扫描.计算每种序列诊断髌股关节软骨病 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结果在3D FS-SPGR序列正常髌股关节软骨表现为三层结构,其诊断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2 %、86%和90%.结论在髌股关节软骨病变的诊断中,3D FS-SPGR 序列的特异性及敏感性较SE、FSE和2D SPGR序列要高,是观察关节软骨结构的佳方法.
作者:刘慧君;孙燕萍;杜湘珂;周殿阁;张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质量,找出影响该图像质量的因素及相关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完成 的2456例肝脏增强多期扫描图像,分别对肝动脉期、门脉期进行成像质量评价.结 果当注射速度为3.0ml/s、剂量为1.5ml/kg时,大部分(>70%)病人能在注 射开始后23s与45s获得满意的动脉期和门脉期图像.结论当以上述注射 速度和剂量从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300mgI/ml)时,超过70%的病人肝动脉和门静脉对比剂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26~28s和48~50s.
作者:王敏杰;王培军;左长京;李晓兵;萧毅;邵成伟;薛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确定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TTNB)的临床价值.方法共290 例CT引导下TTNB患者,其中41例进一步做了剖胸手术 ,对该41例患者的TTNB和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33例患者 的TTNB结果与手术结果相一致,其中25例为恶性病变,8例为良性病变.对于恶性病变,TTN B的敏感度为91.6%,特异度为100%.获得特异性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的概率为80.5%.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不仅可以提 供重要的诊断信息,而且可以为做出更好的治疗计划提供帮助.
作者:裘敏剑;孟磊;郑伟良;胡红杰;章士正;夏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对中央型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CT仿真内镜(CTVB)和 表面遮盖法重建(SSD)检查,并与手术、FOB所见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CTVB主要是观察中央型肺癌腔内肿块、局限性隆起、管腔狭窄及管壁增厚等形态改变, 结合多平面重建(MPR)能观察肿瘤的位置、范围及邻近组织侵犯的情况,SSD显示气管、支 气管树的整体形态以及管腔的外部特征,它们互为补充.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有助于中央型肺癌术前诊断分期、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治疗后疗效判断及术后残端肿 瘤的复发监控提供客观依据,是有创性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有效补充手段.
作者:朱才松;邵康为;吉新华;龚承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诊断隐睾症及其特点中 的价值.方法对48例本病患者行B超检查,并选行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 48例患者都可发现隐睾,并可显示其部位及并发症.15例并发有其他先 天异常,占病人总数的32%.根据手术所见及病理检查,B超的诊断符合率为86%.结论 B超检查判定隐睾及其特征,是一种简单、有效和实用的诊断方法.
作者:刘祥瑞;李年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79例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Graves病患者进行检测,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甲亢的价值.
作者:姚亚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 资料与方法热41例甲状腺癌病例来自1995年3月至2001年12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后诊断均经手术及 病理证实.其中男15例,女26例,年龄14~70岁,平均42岁.全部病例术前例行超声检查,其 中36例作了彩色多普勒血流检查.仪器设备为东芝6000与泰索尼SPECTRA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0MHz .
作者:郭莉;蔡胜;朱邦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肝动脉的X线解剖形态与变异,旨在指导肝癌的介入治疗.方法 500例肝癌动脉栓塞前常规腹腔动脉造影,对疑有肝动脉 变异的作肠系膜上动脉或腹主动脉造影,分析DSA图像.结果肝动脉典型 分布364例(72.8%),肝固有动脉走行与肝总动脉呈钝角62.4%,直角13.0%,锐角24.6%. 肝动脉变异136例(27.2%),其中肝总动脉变异30例(占6.0%),无典型肝固有动脉32例( 占6.4%),肝动脉异位至肠系膜上动脉56例(占53.9%),异位至胃左动脉29例(占27.9%) .结论熟悉肝动脉的X线解剖形态与变异,才能确保肝癌动脉栓塞的准确性和彻底性.
作者:杨业发;程红岩;徐爱民;陈栋;陈汉;吴孟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CT表现及螺旋CT在卵巢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CT表现,着重观察卵巢肿瘤的形态与结构,以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与远 处转移、腹水.结果 23例中15例为双侧,共38个肿瘤,22个表现为囊实混合性,9个以实性为主,7个表现为囊性.结论浆液性囊腺癌双侧多见 ,发病年龄较高,肿块多表现为囊实混合性,常伴有周围侵犯、远处转移和大量腹水;囊壁 及分隔不均匀增厚超过3mm,囊壁上有乳头状突起及肿瘤周围血管的异常增多是浆液性囊腺癌的特征.
作者:邢宁;徐荣天;郭健飞;王琦;陶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为探讨人恶性胰岛细胞瘤转移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实验工具.方法将人恶性胰岛细胞瘤组织植入S CID胰腺被膜下,观察移植瘤的侵袭转移及形态学特征(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电镜).结果在SCID鼠体内成功地建立了一株人恶性胰岛素瘤原位移植模型HMI-HMN -1,已传21代,和一株人恶性胰多肽瘤原位移植模型HPPT-HMN-2,已传25代,共移植SCID 鼠共147只,其移植生长率和自发转移率达100%.表现为肿瘤广泛侵袭胃十二指肠并有淋巴 结和肝转移.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观察结果证明移植瘤细胞与瘤源人胰岛细胞 瘤细胞完全一致.结论人恶性胰岛细胞瘤SCID鼠原位移植模型的建立为研究人恶性胰岛细胞瘤转移机制和抗转移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作者:刘秋珍;赵炜;脱朝伟;王子红;张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 记录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评价心肌梗塞后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 急性心肌梗塞38例,年龄匹配的健康者20例,于心尖位四腔观、心尖位二腔观二尖瓣环相对 应的室间隔、左室前壁、侧壁和后壁记录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 、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L).结果二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舒 张早期峰值速度均降低.结论多普勒组织成像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开辟了评价心肌梗塞后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新途径.
作者:吴石泉;孙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冈上肌腱撕裂的MRI表现特点、诊断方法和关节腔MR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均有明确的外伤史, 开放性手术、关节镜检查或综合诊断终明确6例冈上肌腱完全撕裂、9例部分撕裂和3例无 撕裂.所有18个病例均行常规SE序列MRI检查,另追加FE序列成像11例、关节腔MR造影9例、 脂肪抑制序列成像5例.结果常规SE序列诊断冈上肌腱撕裂的准确率为50 %(9/18),部分病例追加关节腔MR造影后准确率提高至72.2%;FE序列和脂肪抑制序列可提 高检出病灶的敏感性.结论冈上肌腱MRI诊断尚需采用SE序列、FE序列、脂肪抑制、关节腔造影等多种MR成像方法.
作者:许建荣;邓霞;李明华;何鸿渊;柴维敏;李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MR DWI在近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收集61例接受MR DWI检查的脑梗死患者的资料,其发病时间4h~14 天,83个独立病灶.比较DWI结合ADC图、T2WI上责任病灶的信号特点及其检出情况.结果 7天内脑梗死灶DWI SIR高于T2WI(P<0.05);8~14天没有显著差异.脑梗死灶rADC在7天之内为52.78 %~78.21%;8~14天可能高于正常.结论 DWI结合ADC图在近期脑梗死诊断中应用价值极大.
作者:王丽君;叶滨宾;范国光;陈丽英;吴振华;郭启勇;孙宝海;郭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吲达帕胺和氢氯噻嗪对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63例轻中 度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吲达帕胺组(2.5mg/d)、氢氯噻嗪组(25mg/d)和未用药对 照组.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的4周、6个月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左室功能.结果两药均有逆转左室肥厚的趋势.6个月后吲达帕胺组LVM和LVMI显著降低,LVMI从(97.02±15.60)g/m 2降至(73.89±16.70)g/m2,LVM从(162.75±36.23)g降至(112.7±28.15)g,P 值分别<0.01和<0.05,与对照组比也显著降低,P<0.01.6个月时的LVMI和IVST在二 药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药对舒张、收缩功能有改善趋势,氢氯噻嗪的作用稍强 ,但这些改变在与用药前和两药之间的比较中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吲 达帕胺和氢氯噻嗪可轻度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吲达帕胺逆转左室肥厚的作用非常显著 .
作者:陈海翎;华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1 资料与方法我院自1998年5月至2001年3月应用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老年退行性病变致二尖瓣瓣下 腱索钙化7例,男5例,女2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0.2岁.采用ATL超9 HDI、HP77020A C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3MHz.患者左侧卧位或平卧位,采用左室长轴、四腔 心、不同水平短轴及非标准切面,观察各房室大小、二尖瓣装置二维结构及瓣口、瓣下彩色多普勒血流情况.
作者:聂娅;姜武;张旭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胰腺双期血管成像的可行性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46例疑胰腺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多期 扫描,分别于动脉期和门静脉期进行血管成像.统计SSD、MIP及VR成像对正常腹腔动脉及其 分支的显示率,统计门脉期VR成像对正常门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的显示情况.结果 VR成像对正常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100%、10 0%、90.9%.对正常门静脉主干、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显示率均为100%.根据肿瘤浸润 血管的情况作出可切除性判断.结论多层螺旋CT胰腺双期血管成像是了解胰周血管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具有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兵;田建明;王培军;王敏杰;萧毅;左长京;薛宏;范月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供.方法中晚期原发性肝癌31例,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观察其血供,化疗 检塞术后4周行碘油CT复查.结果本组31例中28例为单纯肝动脉供血,3 例为肝动脉和侧支动脉供血,未见门脉供血.单层动态扫描时间-密度曲线显示:癌组织在 CTHA显著强化(P<0.05),在CTAP无显著强化(P>0.05);单层动态扫描与术后碘油 CT的肿瘤大截面积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以肝动脉供血占绝对优势,部分可见侧支动脉供血,未见门脉血供.
作者:王晓白;乔宏宇;张艳;刘善达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冠脉内支架置入对前降支开口部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57例前降支开口部病变置入支架的早期成功率、支架置入对回旋支开口 的影响及随访结果.结果 57例前降支开口病变置入支架早期成功率100% ,临床随访率100%,无急性期并发症,再狭窄率相对较高,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90°者, 部分患者支架置入后发生回旋支开口部狭窄,这部分患者随访期前降支开口部再狭窄发生较多.结论前降支开口部病变的支架治疗早期成功率高,再狭窄率者相对 较高,早期前降支与回旋支夹角<90°者,易发生回旋支开口部狭窄.
作者:郝恒剑;胡大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肺鳞癌的CT表现,探讨其影像特征,提高估计肺癌组织类型的可能性.方法收集46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手术病理证实的中、低分化鳞癌,对其CT表现进行全面地回顾总结.结果①右肺发病率高于左肺,中央型多于周围型.②病变致密,肿块形态连续、完整、界面清晰.③边缘以分叶、短毛刺为主.支气管腔内肿物、空洞、钙化较其他类型肺癌常见,肺不张多见.④灶状坏死是强化后特征表现.结论认识鳞癌的特征表现有助于定性诊断率的提高,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手段创造条件.
作者:刘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急性胰腺炎引起肾旁间隙异常的CT表现.方法收集1998-2001年间经临床和CT确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43例,着重观察其中肾旁间隙受累及的42例CT表现.结果 CT显示肾周脂肪受累及2 9例(69.5%),肾周积液11例(26.2%),肾周血管异常2例(4.7%).结论 CT检查可以准确地反映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肾旁间隙异常,对于临床决定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作者:史斌;罗天友;黄永火;吴景全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卵巢冠囊肿超声表现及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及其疗效.方法对50例经超声检查确诊为卵巢冠囊肿并在超声引导下介入性治疗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并总结介入治疗及其疗效.结果超声基本能对卵巢冠囊肿作出明确诊断,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结论超声对卵巢冠囊肿诊断率高,介入性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邱冬;常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临床病症,首次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 %左右.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方法较多,但仍存在着不尽完善的问题.根据 文献报道的方法,我院自1997年至2000年为19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病人施行股静脉穿刺、插管,经胃-肾静脉分流道(spontaneous gastro-renal shunt,SGRS)[1,2]栓塞胃底曲张静脉,治疗、预防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力行;何叶林;黄近远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经食管彩超选择中央型房间隔缺损( ASD)病例并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关闭ASD的价值.方法应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 MTEE)引导封堵器的位置,左房面伞的释放,观察关闭后效果.结果本组10例患 者经胸超声测量缺损大小为28~36mm,平均内径31mm,2例主动脉后壁无明显残端,封堵均取得成功,未出现残余分流等任何并发症.结论食管彩超引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中央型房间隔缺损是一种简便、准确、痛苦小、有广泛推广价值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泉水;李沿江;刘燕娜;程晓曙;吴清华;许晓华;蔡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EUS)对上消化道及胆胰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Pentax彩色多普勒线阵型内镜超声,对291例有不同 上消化道及胆胰疾病的症状,并经有关特殊检查未能诊断者进行检查.结果 291例中检出食管、胃黏膜病29例、黏膜下隆起病变98例、食管癌9例、胃及贲门癌25例 、纵隔肿瘤2例和胆胰疾病128例,其总诊断正确率为97.6%(284/291).结论 EUS对上消化道及胆胰疾病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杰;胡伟;李红燕;贾业贵;王宗颖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本文通过胃癌淋巴结病理与CT对照,讨论根据淋巴结大小(以>10mm为标准)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性.方法 24例胃 癌切除和D1或D2淋巴结清除以及术前CT检查,分别记录淋巴结直径大小、数量和转移阳 性率.结果 24例胃癌手术摘取淋巴结395个,病理证实123个(31%)淋巴结转移阳性. 10mm以下的淋巴结占76%,其中56%的淋巴结转移阳性,1~5mm和6~9mm淋巴结转 移率分别为8%和46%;10mm或以上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54%和68%.CT检出淋巴结174个, 病理证实71个(41%)淋巴结转移阳性.小于10mm淋巴结占38%,1~5mm和6~9mm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7%和31%; 10mm以上淋巴结转移阳性50%~76%.结论胃癌小淋巴结转移率也较高,CT影像单纯依据淋巴结大小判断淋巴结转移是不可靠的.
作者:胡荣剑;薛敏娜;张旻;肖刚;乔旭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评价CT对间接视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间接视神经损伤的106例112只眼CT检查结果 进行研究.结果 112只眼中发生眶壁骨折84只眼,占75%,其中以内壁骨 折为常见.49只眼有明确视神经管骨折,占43.8%,24只眼既无明显视神经管骨折,又无 眶壁骨折及窦腔积液,占21.4%.视神经增粗者16只眼,占14.3%.结论 CT可较好地显示眶壁骨及眶内视神经形态,对间接视神经损伤的诊断及选择治疗方案具 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姚毅;马志中;司晓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目的用电影MRI评价原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方法用电影磁共振技术对24个原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12个正 常志愿者几个左心功能指标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组左心室容量及左房内径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而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及室壁增厚率明 显小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电影MR技术能准确和可重复地评价原发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心功能.
作者:李坤成;赵希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脊柱感染分为椎体、椎间盘、硬膜外和邻近组织的感染.感染途径有血源性、邻近感染灶蔓延或术后感染.本文收集了11例脊柱感染的病例,对其MR的特征作了分析和研究.
作者:杨景震;王成健;何凤丽;陈韶伟;黄永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近年来人们对肺癌异质性逐渐认识,但肺癌的组织学构象复杂,同时,其细胞结构也多样,即使一例肺癌中又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癌细胞,即细胞的异质性(cell l arheterog-eneity),常导致病理分类,治疗方法及预后的失误,本研究选择来自本院和辽 宁省肿瘤医院57例肺癌,重点是在超微亚细胞水平,观察肺癌的形态异质性,进而探讨其超微病理分类及组织发生学.
作者:脱朝伟;吴泽全;张宁;常大鑫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12岁.5个月前出现右眼球结膜充血,抗炎治疗无效.4个月前右眼内眦部凸起肿物,右眼球运动障碍,眼底镜检查正常.于2002年3月14日手术治疗,病理诊断:(右眼结膜下)囊虫伴异物性肉芽肿,小脓肿形成.
作者:付旷;王景林;郝晶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35岁,以急性盆腔炎收住我院妇产科.3天前患者晨起突然感下腹部疼痛,阵发性加剧,在当地卫生院抗炎治疗后(输液量约3000ml/日),患者尿量很少,疼痛 无明显缓解,并出现腹胀,故转入我院妇产科.查体:心、肺、肝、脾均无异常,腹部呈蛙状腹,腹软,但压痛、反跳痛均有,腹水征可疑阳性,后穹隆穿刺抽出5ml淡黄色液体,临床初步诊断:急性盆腔炎.
作者:郑云慧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26岁,足月待产.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超声所见:子宫增大,宫腔内见胎儿结构声像,胎头位于下腹部,颅骨光环完整,双顶径90 mm,脑中线清晰,居中.脊柱伏于左侧腹,排列整齐,四肢发育正常,胎儿股骨长72mm,胸 骨柄缺如,其胸腔内未见心脏搏动.于胎儿颈前下方外侧,见心脏裸露于胸壁外的羊水中搏动,胎心率132次/分,羊水大深度30mm(图1).
作者:熊廷寿;张荆尔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59岁,于半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左上腹痛,伴恶心、呕吐数次.二十多天前被三轮车把击伤左上腹部,当时疼痛,经村卫生所治疗后好转.
作者:渠海增;牛玉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19岁,一般情况可,全身弥漫分布浅表毛细血管瘤,占体表面积的60%,后背及双下肢较重,腹壁及双下肢静脉曲张.疑诊:柏-查综合征,行超声波检查.超声检查示:肝脏形态大小及内回声可,管道系统未见异常.下腔静脉未见异常.双肾体积增大,实质增厚,回声减低,肾门区见多束管状无回声 ,彩色多普勒探查为扩张的血管,肾动脉内径左0.9cm,右0.7cm,肾静脉左1.2cm,右1.0 cm,两者间见相通瘘道,血流表现为高速低阻(如图),速度峰值1.2m/s.阻力指数0.35.腹壁双下肢曲张静脉内为流速较高较恒定血流,受呼吸影响变化小,加压试验无倒流现象.提示:①肾动静脉瘘并双肾实质损害;②腹壁双下肢静脉曲张因动静脉瘘引起.讨论此病属较少见的先天性动静脉发育不良,浅表毛细血管瘤合并动静脉瘘道及其他形式动静脉间异常构造是其病理基础.超声技术因无创伤,重复性强并能引 导手术治疗而列入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马文青;孙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儿男,4岁,主因呕血2天就诊.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柏油便.无发热、咳嗽,无腹痛、腹泻.胸部正位X线片显示右下肺野片状致密影,右侧膈肌显示 不清,随后CT检查显示胃泡及脾脏自扩大的食管裂孔突入右侧胸腔,右肺明显受压.左侧膈 下脾床内空虚(如图).上消化道造影显示胃体位于右侧胸腔,充盈良好,黏膜规整,蠕动 好,可见胃食管返流,贲门位于第六胸椎水平.手术探查见食管裂孔明显增大,约5cm×5cm ,胃、脾全部疝入后纵隔,慢性嵌顿,不能还纳.讨论食管裂孔疝在先天性疾病中并非少见,据国外统计新生儿发病 率约为1‰.发病年龄3个月以内占60%,大于2岁仅占10%.主要症状为呕吐,多在生后第一 周内出现,呕吐物为奶水,约半数含血丝,咖啡样物.80%患儿体重低于正常.年龄稍大者以贫血就诊,呕吐不明显.
作者:刘俊刚;李欣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42岁.前一天晚上头部撞伤,午夜时分突发左眼红肿、胀痛,眼球外突.查:左眼外突,有搏动感,视力正常,眼球运动正常.MRI表现:T1WI 与T2WI显示左眼眶内粗大流空信号条状物,自眶尖而出在眶内纡曲前行,经左眼球内侧绕 向前方(图1,2);颅脑MRA清楚而明确地显示上述异常信号物为粗大血管,自颈动脉-海绵 窦段起始,经眶尖进入眶内,自左眼内侧绕向前方,并与额面部血管相通(图3).手术病理证实为颈动脉-海绵窦瘘所致眼上静脉扩张.图1~3 分别显示T1WI,T2WI图像上左眶内粗大流空信号条状物,MRA图像上见其自颈动脉-海绵窦段起始,经眶尖入眶,纡曲向前 ,并经眼球内侧绕过眼球伸向前外方
作者:吕剑;王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围产期心肌病是一种发生在妊娠后期到产后6个月内的心肌病,曾称为产后?热心脏病,属少见的后天性心脏病之一,本院今年内发现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顾岗;罗帝林;黄春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24岁,因反复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80余天,在地方医院反复治疗无好转来我院住院治疗.外科检查上腹部肌肉紧张、压痛、轻反跳痛,初诊为慢性肠梗阻.
作者:龙行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病例1,女,23岁,因心慌、气短八年余,全身乏力五年余而入院.查体:显示全身躯干肌及四肢肌萎缩,以四肢远端为明显,肌张力降低,入院后按重症肌无力治疗未见好转.
作者:脱朝伟;刘秋珍;常大鑫;张宁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38岁,发现左上腹肿块伴疼痛1个月,门诊胃肠钡餐检查 发现空肠巨大肿瘤,入院治疗.体查:心肺未见异常,腹稍胀,左上腹触及包块大小约8cm×6cm,压痛.肝脾不大,未扪及浅表肿大淋巴结.B超检查:左上腹见有不规则实性肿块回声,约8cm×3cm×5cm,呈混合性较低回声,内有不规则液性暗区.提示左上腹占位病变.胃肠钡餐检查:心肺及食管正常.左上腹胃气泡下方见较大半圆形透亮区内有大液平面囊性肿块影,吞钡后见胃和十二指肠明显向右向前上移位(图1).钡剂通过幽门及十二指肠顺利,近端空肠轻度扩张,黏膜增宽,近肿块处空肠狭窄,钡剂经狭窄处进入约10cm×12cm大的气液囊肿内,呈现气液钡不同密度平面阴影.于肿块左中部见钡剂经变窄的空肠.进入扩张的远段空肠,其黏膜增宽,回肠未见异 常(图2).24h后复查:空肠囊肿中仍有钡液存留,横结肠充盈欠佳,变窄不整.X线诊断:空肠巨大肿瘤可能性大.手术病理诊断:空肠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作者:吴运(具鸟);向朝辉;梁汉欢;李艳;陈巨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儿男,20天.第1胎,足月顺产,生后无窒息,哭声响亮,体重 3.6kg.10天后患儿因双脚踝、跟部及小腿内侧出现数个直径约4mm皮疹,初为红色丘疹,渐 为脓疱,部分有少量分泌物,无发热.后出现小便时哭闹,嘴唇青紫,浅表淋巴结触及肿大 ,心率120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心前区可闻及收缩期4/6杂音.实验室检查:WBC 19.1 ×109/L,USR强阳性.
作者:贾云明;王建文;孙保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女,45岁.以脐部硬结、出血伴疼痛加重而入院.主诉脐部?热间隙性出血2年余,与月经周期有关,都在月经来临前出血,月经后停止出血.平素无任何 不适.近来脐部有硬块,触痛.查体:腹平软,下腹部有纵行剖腹产瘢痕(剖腹产已18年) .瘢痕距脐部2cm,脐部右侧缘可触及一3cm×3cm大小的硬结,表面不红肿,未挤出分泌物 (不在月经期),有触痛.彩超高频探头检查:脐部右侧缘见一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团,大 小为2.8cm×1.8cm,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距表皮0.54cm,其后方为肌层回声,未见与腹腔相通的窦道(如图).
作者:沈翔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患者男,12岁,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脐周疼痛,疼痛性质为绞痛,伴恶心、呕吐,无发热及血尿,无尿频、急、痛.以后病人上述症状每年发作3~5 次,未作特殊治疗.
作者:张云山;王雪梅;贺声;程琳;贾文凯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例1,男,47岁.因发作性抽搐3年,频繁发作2天入院.3年前患者无明显 诱因于睡眠中突发四肢抽搐、口吐白沫,持续约3min自行缓解,对发作情况不能回忆,除感 乏力外,无明显头痛,无恶心及呕吐,不发热.
作者:刘占标;刘洪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对胆系造影多层螺旋CT扫描体位设计技术进行探讨,以求佳图像显示,准确检出和确认病变部位,达到确切诊断目的.
作者:王凯;岳勇;陈志安;刘晶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