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资料本组共10例,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28-68岁,平均46.3岁.良性肿瘤4例(男2例,女2例),3例为腺瘤,1例为平滑肌瘤.恶性肿瘤6例(男3例,女3例),4例为乳头状腺瘤,1例为低分化腺瘤,1例为粘液细胞癌.
作者:王新华;孙希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1997至2001年间外代办处性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46例,均由CT复查证实,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9-77岁,平均47.2岁.伤后患者即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其中22例并伴有短暂意识障碍.
作者:王星君;曹广辉;徐广鹏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5例患者男42例,女13例;足月儿42例,早产儿13例,其中剖宫产10例;宫内窘迫16例,生后窒息39例;宫内窘迫长时间40分钟,生后窘息长时间13分钟;大年龄21天,小年龄生后3小时,平均3.8天.
作者:姜山;桑和敏;刘玉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材料 全部为60-80岁老人,男3女5,平均年龄62.5岁.原有肺结核病史,均未经正规治疗好转.慢性咳嗽咳痰4例,其中痰中带血丝2例,低热盗汗2例,体质不佳,体重减轻乏力1例,无明显症状1例,痰菌试验阳性3例,血沉均示增快,其中一例WBC为12×10/L,PPD试验阳性3例,X线:(1)陈旧性肺结核灶,5例为上叶尖后段纤维索条样改变,2例为结核球并钙化,1例肺内无明显陈旧性病灶.
作者:徐庆锋;周冠军;杨桂芳;赵友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我科于2000-2001年问经B超产前诊断并引产后证实的5例胎儿脊柱裂报告如下:5例中孕妇年龄25-32岁,平均27.4岁,妊娠时间为22-34周.常规产科B超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首先观察胎头位置、形态、胸、腹、脊柱、四肢及附属物,并测量双顶径及股骨长推算孕周.扫查脊柱时行纵横切结合,沿椎管自上而下检查至骶尾部,如果发现脊柱形态异常,椎管发生改变或在脊柱有囊性或实性回声区时,则应进一步观察可疑处并冻结摄影.
作者:张衍亭;胡培珍;杨进国;李先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近年应用金属支架置入治疗晚期食管癌所致恶性梗阻,可改善病人的进食状况,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起到了重要作用,近期疗效好的报导较多,但对支架置人后存在问题和并发症发生的报道少,现就我院30例食管支架置入后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机理作一讨论,报告如下:
作者:梁立华;陈义雄;潘达超;周国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我院近10年间收治腹部闭合性损伤948例,其中554例术前进行了X线检查,包括胸腹部透视并拍腹部X线平片.有阳性发现的347例,阳性率62.6%,回顾总结如下:
作者:郑衍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胸部外伤很常见,X线检查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作用.今对30例胸部创伤的X线表现及其动态观察的报告如下:30例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其主要症状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咯血、严重者出现休克,自创伤到X线检查时间:12小时以内者23例,12至48小时者5例,二至四天者2例.
作者:赵文宗;宋金枝;王瑞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胃疾患途径手术治疗广泛应用已久,但目前仍有不少病人其术后仍存在程度不同的胃肠道症状,故而要求检查.腔镜检查术后病人一时难以接受,故求X线检查者居多.临床工作体会:在检查前我们必须了解其手术方式.胃术后的功能及正常X线表现,术后并发症及其X线表现.
作者:贾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98例梗阻性黄疸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恶性肿瘤37例,男24例,女13例,年龄40-73岁,平均58.7岁.良性病变61例,包括胆石症42例,胆管炎11例,胆总管其他梗阻8例,男31例,女30例,年龄21-69岁,平均46.5岁.
作者:张霆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资料完整的小儿肾母细胞瘤3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男24例,女11例,男女比2.2:1.平均年龄3.4岁.3岁以下26例,占74%.80%因无意中发现腹部肿块就诊.少数有血尿、腹痛、腰痛.采用西门子AR.C全身CT扫描机,层厚10mm,病变区5mm,均进行平扫和增强.
作者:徐桂荣;马献武;高丽荣;高健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14岁.左食指第一节指骨外侧生一包块约5年,近有轻度疼痛感.查体左食指外侧有一包块,质硬.X线表现左食指近节指骨外侧有一囊样膨胀性透光区,大小约1.6×2cm.其内密度不均匀,无明显钙化,其内上方有硬化缘,其表面为一较完整的薄层骨壳.X线诊断左食指近节指骨软骨瘤.
作者:王美丽;蔡庆普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男性4例,女性2例,男多于女;小年龄21岁,大年龄76岁,平均年龄57.1岁,主要症状上腹隐痛不适、食欲不振和消瘦等症状.
作者:刘洪生;刘翠;刘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一、临床资料及X线表现本组10例中,女6例,男4例,年龄大者43岁,小者6岁.病程长7年,短20天.二、X线诊断发生在四肢骨的骨化性纤维瘤,其X线表现多种多样,本文通过10例病理的X线表现,并结合文献,将提出以下几点,作为诊断此病的X线依据.
作者:王树林;薛伟;陈亚范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一、资料与方法9例中男3例,女6例,年龄15-49岁,平均32岁.9例均无外伤、肿瘤及明显感染史.其中4例分别于产后7-15天发病.9例中上矢状窦血栓3例,上矢状窦伴右侧乙状窦血栓2例,横窦血栓左侧2例,右侧1例,左侧乙状窦、横窦及直窦血栓1例.
作者:王玉芳;郭文臣;苏新生;尹继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膝关节是人体大,且复杂的屈伸关节,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常导致关节疼痛甚至功能障碍,既往检查膝关节病变除根据临床症状和体检外,还需X线检查,由于普通X线检查受密度分辨力低的限制,对关节韧带、半月板、关节软骨不能清晰显示,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关节镜的临床运用,关节疾病的诊断又有了一个新检查方法,直观并可行组织活检,但属于创伤性检查,患者不愿接受,目前尚未普及.
作者:李广珠;郭喜云;李剑兰;任文娟;李广慧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病例1:男44岁.右上腹部肿块,且逐渐增大,伴上腹部胀疼、返酸.既往慢性胃炎史20余年.查体右上腹部触及约6,0×5.5cm大小包块,活动度差,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十二指肠降部向左受压移位、管腔环形狭窄,扩张差,管壁不规则僵硬,粘膜破坏.
作者:孙运霞;张新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临床资料本文收集了有腰椎临床症状的患者共50例,发病年龄:小年龄40岁,大年龄70岁.40-49岁10例,占20%.50-59岁30例,占60%.60岁以上10例,占20%.男性占30例,女性占20例,男女之比为3:2.
作者:白瑞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女35岁.以走路不适为主诉入院检查,查体未见明显异常.X线骨盆正位片示:左股骨颈下缘见条状高密度影,上方髓腔内见直径1.5cm圆环影,呈粗细均匀的致密线影,其内骨小梁清晰.
作者:闫晓虹;齐景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年龄17-66岁,平均49岁,症状及体征: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恶心,呕吐,上腹部可扪及移动性包块,追问病史,均有近期服用有关果品,分别为进食柿子23例,山楂2例,柿子加山楂3例,软枣1例,椰子1例,且多为空腹时食用,其中2例有食后饮酒史.
作者:刘小雄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脊柱损伤是由工伤、运动、坠落伤和车祸等因素引起的,大多数脊柱严重损伤是多种力量的综合结果,包括压缩、屈曲、伸展和旋转.压缩型骨折、爆裂型骨折是脊柱损伤常见的外伤性疾病,临床后果严重,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由于CT的普及,MRI成像的应用,对脊柱损伤的影像诊断分析有不少报道.
作者:苟炳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一般资料本组15例中男8例,女7例,年龄小15岁,大57岁,平均26岁,20岁以下5例.15例共有发病部位29处,其中双侧踝关节9例,一侧踝关节2例,双膝关节2例,右肘及踝关节1例,右膝关节及双手1例.病史短2个月,长10年,平均4年.临床症状多较明显,表现为病变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由于膝、踝关节病变致行走障碍8例,活动时有交锁现象和弹响3例.
作者:周长亭;赵秀臣;姜玉燕;王兆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气胸是临床常见急诊疾病.X线透视是诊断气胸时常规检查的可靠手段之一.本文作者通过X线透视收集、观察、研究40例气胸患者,现归纳报告如下.
作者:刘国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材料与方法1.1仪器是日产EMB-1000X线遥控胃肠透视诊断仪,钡剂是气钡双重造影专业钡剂.1.2共104例,男64例,女40例.年龄6-18岁,平均12.7岁,全部经过胃镜和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赵宏斌;胡铁男;王谦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7例,男4例,女3例,年龄58-77岁.2.临床表现:7例患者均有胃区不适,尤以餐后明显,2例右上腹疼痛,5例恶心,3例呕吐,2例黑便.
作者:张建光;施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搜集本院1998年1月-2001年2月间的脑膜瘤34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24例.年龄13-64岁,平均38.5岁.临床症状可为头痛、头晕、耳鸣、有时癫痫,发作性意识丧失、阵发性四肢抽搐以及恶心、呕吐等.体检有双眼底视乳头水肿、视力减退和视物不清等.所有病例均经CT检查.
作者:卞旺孝;朱云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一、材料与方法笔者选择经手术、病理及临床随访证实的ISDH27例,其中单例24例,双侧3例.血肿多分布于额、颞、顶叶、枕叶仅2例.男女比例为25:2,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36岁.除2例外伤史不明外,余均有外伤史,无颅内其它占位性疾病存在.扫描方法:以听眦线为基线,仰卧位轴位平扫,层厚10mm,连续扫描9个层面.
作者:杨隆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女27岁.以进干硬食物时哽咽7月而就诊;查体:心肺无异常,腹软,肝脾不大.上消化道气钡造影:钡剂通过食道下段受阻,左前斜位,可见钡剂分流,并有一约5.8cm充盈缺损,表面光滑;右前斜位,可见一约5×5.8cm密度均匀、类圆形软组织影,边界清楚,食管受压并与食管相交成钝角,食管粘膜纹如常.
作者:雷军强;郭顺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材料与方法自1990年1月1日至2001年5月30日在临沂人民医院放射科正式登记结肠双对比灌肠全部病人共3865例,其中49例结肠憩室.男28例,女21例.男:女为28:21,年龄27-78岁,平均51岁.主要临床症状:腹痛(22/49),腹泻或大便次数增多(17/49),便血(18/49).
作者:赵光军;王秀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女27岁.胸部刺痛,两下肢无力10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查脐以下感觉减弱,两下肢肌肉萎缩,肌力差,约Ⅳ级,踝震挛(一),巴氏征(+).化验:白细胞数及血沉均正常.
作者:王连波;李英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嗜酸性细胞腺瘤是少见的肾实性肿瘤,国内报道很少.本文通过3例报告并参阅有关文献加以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临床与影像的认识.本组3例肾嗜酸细胞腺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仪器采用Power Vision-6000彩超显像仪,探频率3.5MHz.患者男,54岁;患者女,61岁,均查体偶然发现.
作者:王玉凤;孟凡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44岁.体检时发现右肺门平主动球有一类似主动脉球致密影,边缘光滑锐利,密度均匀.CT扫描主支气管右侧上腔静脉后方示34×31mm大类圆形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滑整齐,CT值为13.8Hu,主支气管轻度受压,纵膈淋巴结无肿大.CT诊断:纵膈支气管囊肿.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CT对眼眶疾病的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突眼的主要原因是占位性病变、炎症、外伤以及邻近器官和组织的病变,在CT问世以前多采用头颅和眼眶拍片、B超、眼静脉和颈内、外动脉造影等技术对眼眶疾病进行诊断.
作者:羿荣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本文收集我院近5年来经影像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19例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通过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对有关问题讨论.
作者:高会永;曹永军;刘向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25岁.不明原因间歇性下腰部及髋关节疼痛一年余,反复发作,进行性加重.近期感腰部僵硬、活动不便.X线表现两侧骶髂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模糊,见虫蚀状骨破坏.腰椎生理曲度变直,各椎体呈方形椎改变,椎间盘及椎旁韧带广泛钙化和骨化,椎体两侧形成骨桥连接,脊柱呈竹节状改变,正位片显示三条纵行高密度带影.
作者:纪强;张兴兵;张世雄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羊水吸人性肺炎是胎儿在子宫内或分娩过程中,误吸入羊水而引起的肺炎,多发生于过成熟产儿.胎儿在分娩过程中因产程延长,而常吸入羊水(羊水内混有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皮脂腺分泌物,有时还可混有胎粪).
作者:胡明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一般资料200例中,男性148例,女52例,年龄小8岁,大82岁,均有不同程度肋骨骨折,占100%.合并其他部位骨折36例,占18%,受伤原因多为机动车辆碰撞,坠落和挤压伤,少数为斗殴伤.临床表现为胸痛、气短、咳嗽、咯血和呼吸困难等.
作者:刘先智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资料与方法 130例患者,男95例,女25例,年龄42岁-75岁,平均58.5岁,主诉咽下食物梗噎感68例,咽部不适13例,胸骨后疼痛25例,食道内异物感及剑突下疼痛24例.
作者:贺新忠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布-加综合症(Budd-Chiari syndrome BCS)是肝后段下腔静脉狭窄、阻塞或肝静脉的阻塞而引起的一组征候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腔静脉高压或门脉高压,以往由于文献报告较少,多误诊为肝炎、肝硬化而延误治疗,预后不良.
作者:宋会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胰腺位于腹膜后,胰腺癌无临床特殊体征,目前诊断胰腺癌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CT是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着重分析CT表现,以其提高诊断胰腺癌的正确率.
作者:宁德辰;张福;孙金烈;蔡昌成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男38岁.反复发热1月余,近一周寒战高热,腰背部酸痛,脊柱运动障碍.第2、3棘突区叩击痛.血沉70mm/h,白细胞计数15.2×109/L.X线表现患者摄腰椎正侧位片示:腰2椎体下缘、腰3椎体上缘骨质疏松,边缘模糊不清,见有骨破坏.相应椎间隙变窄.腰3椎体前缘骨质增生并形成骨桥.两侧腰大肌影消失.
作者:纪强;张兴兵;张世雄;许如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材料与方法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全身CT机上分别,纵膈窗肺窗和双窗对总数15例,患有肺部纵膈或胸膜病变的患者的CT图象中一至几幅相关层面的同一图象成像,在相同的条件下,比较3种窗位(肺窗、纵膈窗、双窗)对肺实质,纵膈结构、胸膜病变的观察能力.
作者:冯忠玉;韩淑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自1975年的日本医师Hijikata首先报道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ercutaneous lumbar diskectomy,PLD)以来,该方法迅速发展和成熟,在治疗该病中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均要求在优质X线机,如C臂或数字减影机下进行,使该法在中小型基层医院推广受到限制.本文介绍10例F99-ⅢAT型国产透视机下完成的PLD术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丁国恒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本组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30-62岁,平均43.6岁.2.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5例,胃酸过多2例,嗳气1例,无症状1例.
作者:侯洪歧;刘乐臣;于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一般资料和方法 本组7例均由X线、B超、内窥镜检查,且6例为手术病理证实,1例穿刺病理证实.7例中,女2例,男5例,男:女为5:2,发病年龄18-45岁,平均32.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伴咽痛1例,胸痛3例,1例因伴发肺炎有呼吸道症状,活动后气急.发病部位:食管上段1例,中下段1例,下段左侧5例(其中腹段1例).
作者:杨凯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例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3-65岁,病程短者3月余,长者20余年,临床症状为反复、间歇性咳嗽,均有不同程度咯血史,经常咳脓痰伴发烧者11例,伴有胸痛胸闷者7例,患者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Somatom Plus 4螺旋CT机进行高分辨CT扫描:电压140KV,电流206mA,每层扫描时间为1秒,厚度2mm,层间距10mm,图像重建方法:用骨算法(AB90)重建图像.
作者:刁望伦;李艳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材料和方法收集1998-2000年经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CT诊断资料的周围型肺癌94例,对其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1.1一般资料:94例病例中,男性56例,女性38例,年龄大79岁,小40岁,平均年龄59.5岁,病史长3.8个月,短2个月,平均2.9个月,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及胸痛史.
作者:姜山;王云霞;迟文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一般资料 82例中男67例,女15例.年龄20-83岁,其中20-39岁3例,40-60岁62例,61-82岁17例.临床症状:咳嗽72例,血痰47例,胸痛48例,上述症状均有者29例,发热26例,无呼吸道症状6例,其它症状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促等.
作者:鞠文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肝脏血管造影CT包括CT经动脉门脉造影(CT duringarterial portography,CTAP)及CT经干动脉造影(CT hep-atic anteriography,CTHA),主要用于肝癌手术切除前的评价及肝硬化结节的血供研究.
作者:李培永;牛家成;高艳华;张开贤;周玉滕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肺炎性假瘤是一种发生在肺实质内的炎性增生性病变,临床较少见,其临床及影像学上酷似肺肿瘤而误诊较多.笔者收集1996-2000年期间经手术切除并有病理证实.并且有完整资料的12例肺炎性假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肺炎性假瘤的X线平片,CT片的影像特点.并讨论肺炎性假瘤与周围型肺癌及其它有关的肺内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吴月兵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一、一般资料选择1995年8月至1996年5月间经CT证实为HIE的56例患儿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年龄从出生后1小时至28天.其中男36例,女22例.二、结果国外Hirabagashi等HIE之CT表现分为四级,flodmark等将分为三级.我们根据国内吴恩惠教授而将HIE分为三度见附表.
作者:张殿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颈段脊柱活动度较大,是外伤好发部位.颈椎创伤的病因和机制较复杂,其引起的神经功能障碍取决于受伤者在致伤外力作用瞬间的体位、姿势,以及外伤的性质、方式和作用的时限.颈椎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比较复杂,不同程度不同方向的暴力往往引起不同形式的病理改变,严重的骨折脱位可致脊柱的稳定性改变,同时产生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因此,外伤后评价颈段脊柱稳定性及脊髓损伤程度对治疗及预后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报告35例低位颈椎损伤的MRI表现,分析MRI在颈椎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费西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食道癌,是近几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其优点在于方法简便、安全,近期疗效显著,可重复性强,能缓解症状,延长生命,国内已有文献报道,但动脉内药物灌注与合用栓塞治疗食道癌,国内尚未见报道,在介入治疗中对其提高疗效,合理用药,降低药物毒性的反应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面报道也较少,现将我院自1994年来对48例食道癌患者采用动脉内药物灌注与合用栓塞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以进行分析与探讨.
作者:杨正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临床资料本组160例患儿,男性94例,女性66例,男女比例为1.4:1,年龄均在6个月至2周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岁2个月.临床症状以高热,咳嗽为主,部分患儿有消化道症状和循环,神经系统症状.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及细湿性罗音,患儿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多数低下或正常(继发细菌性感染时总数可以提高),淋巴细胞轻度提高,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较正常儿童和细菌性肺炎患儿低,全部病例治疗前后均摄有X线胸片.
作者:张崇高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病人女69岁.发烧七天人院,入院前十二天病人有有机磷中毒病史,经当地医院禁食,补液,静脉注射阿托品治疗,中毒症状减轻,出现发烧口干,腹肌紧张,行减压治疗.入院时,病人腹胀,口干,心悸,发烧,小便少.T:38.2℃,P:110次/分,R:18次/分,BP:17/11.5KP,B超:胆囊体积略扩大,胆总管8mm.
作者:任绍山;李永花;赵晓臣;吴盛坤;尹春晖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者女6岁.以双眼球突出,多饮多尿来就诊.患儿白细胞增高,轻度贫血,肝脾轻度增大,少量皮疹,智力正常,发育尚可,颅顶部可扪及质软的肿块.
作者:罗庆纲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2年3月至2001年2月使用MRI共检查髌骨软化症18例,男13例,女5例;年龄25-48岁,平均年龄36岁.临床多以膝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活动时和活动后疼痛加重,上梯下阶更为难忍.自感髌股之间有摩擦.本组病例均有以上症状,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都是起病缓慢,逐渐加重,急性发病者未见.
作者:李兰芬;孙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桥小脑角区肿瘤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之一,因其解剖复杂,临床表现有较多相似之处,诊断多依赖于影像诊断笔者搜集一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桥小脑角区肿瘤44例,分析其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任峰;缪光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材料与方法20病例中,男5例,女15例,男女比例为1:3.年龄轻为21岁,大的为52岁,平均年龄32.8岁.17例为腰椎、腰骶椎片,5例为骨盆片(其中2例既拍腰椎片又拍骨盆片).这些片均能清晰显示骶髂关节.13例因腰骶部酸痛就诊而行腰椎拍片,7例因外伤就诊而行腰椎或骨盆拍片,外伤病例中,详问外伤前病史,发现外伤前亦有腰骶部酸痛史.
作者:林宝花;许耀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患儿女4岁.1997年2月17日初诊时因咳嗽两个月(既往经常感冒),背部出水痘、痒、不疼,头上长疙瘩,逐渐长大而人院,检查时发现肝大,皮疹分泌物切片见组织细胞,化验室检查白细胞7500,分叶68%,淋巴32%,胸片示肺内广泛间质增生,头颅、额骨及顶骨多发性骨缺损,住院20天后于1997年3月19日出院;期间经化疗(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后,水痘消退,头部疙瘩减少.
作者:静国庆;马建忠;杨柏荫;刘昭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材料与方法收集1998-2000年经病理证实且有完整X线、CT诊断资料的周围型肺癌75例,对其远侧部的X线及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1.1一般资料:75例病例中,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龄大72岁,小37岁,平均年龄57岁,病史长3.5个月,短2.5个月,平均3个月,都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史.
作者:姜山;迟文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男性患者31岁.一周来因熬夜身体疲劳突然出现咯血于2000年10月就诊.有吸烟史近10年.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及心电图均正常.X线胸片(正、侧位)示左下肺基底段孤立直径2.5cm圆形密度大致均匀影,边缘尚清晰.
作者:张哨兵;魏正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7例支气管囊肿均经病理证实,病历性别无特征,2例儿童,3例青年,2例中年,病变发生在纵膈气管及支气管旁.
作者:门肾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材料与方法本组20例患者中,男11例,女9例,无性别差异;年龄10-52岁;病史1个月至6年不等.主要症状为头痛、第7、8、9对颅神经受累等所引起的临床症状.2.结果20例肿瘤颅内分布:桥小脑角9例,鞍上池、鞍旁7例,前颅凹2例,颅骨2例,不规则形囊性低密度16例,占80%,椭圆囊性低密度影4例占20%,20例中伴钙化4例,占20%.强化后出现囊壁增强4例,胆脂瘤自发破裂引起脑膜炎1例.
作者:高建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造成吞咽困难的原因很多,除常见的食管本身器质性病变外,还有邻近组织和器官的病变或变异所引起临床表现常为持续性吞咽困难或食管异物感.
作者:孙学科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资料与方法本组500例,男292例,女208例,年龄5个月-82岁,平均年龄22.6岁.主要临床表现:咳嗽、咯痰、胸痛、发热、盗汗、纳差乏力、消瘦,妇女月经不调.
作者:静国庆;杨柏荫;刘昭;何钧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男55例,女18例,年龄17-20岁22例,20-29岁41例,30-39岁5例,40-49岁2例,60岁以上4例,合并肺不张2例,糖尿病1例,老年肺结核演变成肺部瘢痕癌1例.
作者:张哨兵;魏正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头颅正侧位,肩关节等部位为使胶片清晰度好,一般采用固定聚焦滤线栅.但使用滤线栅时,如果操作不当,不但不能吸收散射线,提高胶片清晰度,反而使胶片灰雾增大,有时甚至无法达到诊断要求.
作者:张凯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意大利吉特乳腺X线专用摄影机的自动曝光摄影系统是通过电脑模拟进行设定曝光条件的,在X线透过了物体和整个暗盒后再到达电离室,然后经过电离室取样控制mAs,所以暗盒除不同屏速外,整个暗盒的材料、厚度等都会给mAs带来很大影响.而手动摄影是X线透过了物体和暗盒的-面即可取得mAs,下面作了一组自动与手动曝光的实验测定.
作者:黄祖武;潘瑞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造影检查是增强病灶与正常组织对比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发现病灶范围和性质.由于一些患者对此缺乏认识,在接受检查时产生各种复杂的心理,精神上的反应,对造影进行中,疾病的正确诊断带来不利影响.病人紧张恐惧的心理还可以诱发加重过敏反应及其并发症,因此做好造影检查的心理护理也是非常重要.
作者:李宇慧;莫财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在CT引导下进行胸穿、腹穿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穿刺的准确率.一般CT机都带有横向定位指示灯,它帮助确定了穿刺点的横坐标(将床位回到选定的穿刺层面,打开定位指示灯,指示灯在体表的投影就是穿刺点的横坐标).而纵坐标并没有确定.笔者现向大家介绍一种制作简单,操作容易,定位准确的定位工具-梯形定位器.
作者:沈正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肝癌是沿海地区的常见病,由于肝癌在发现时大多已属中晚期或合并有其他疾病,已不适于手术治疗,目前对肝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首选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现对我院近年来七百余例肝癌介入治疗进行总结,有以下几点体会.
作者:许金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冠状动脉搭桥术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目前治疗冠心病有效的方法,但要准确定位,就必须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我们自1996年以来,为60例患者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男46例,女4例,年龄大80岁,小45岁,成功率100%.现将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配合及初步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郑艳萍;应利华;陈群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材料与方法1.38例患者中男28例(16-76岁),女10例(34-70岁);过敏试验均为阴性;有药物过敏史1例;患高血压、糖尿病、癫痫、脑血栓各1例.2.全部用60%泛影葡胺40ml,其中27例加用50%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注.3.造影前2-4小时行碘过敏试验,阴性者进入IVP检查程序.4.应用腹部加压法,依次拍摄KUB平片和7、15、30分钟充盈片及KUB排泄片.
作者:郭建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在CT室的日常工作中,小儿行头颅CT检查的病人越来越多.而小儿CT检查尤其CT扫描技术及护理非常重要,它决定检查是否成功完成和得到一张优质的颅脑CT片的关键,现将我们的工作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董学萍;王国香;国京方;林依栋;江志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多排螺旋CT由于采用多排探测器结构方式,使CT发展史掀开了一个新篇章.1.由于采用体积采集数据的方法,其采集数据速度相当于定位相扫描速度.2.不再象单排螺旋CT那样固定而单一的层厚,其层厚选择方式更加灵活,可以同时选择多个层厚扫描.3.重建速度更快,能力更强,可以同时进行多种算法的重建,满足人们的不同要求.所以多排螺旋CT由于更快的数据采集方式,更快的图象重建,更好更多的图象处理能力,并且因为拥有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带领我们达到了一个CT新境界.
作者:郭文臣;王玉芳;王石嵩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放射科是每家医院的重点科室,其设备价值在全院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如何保证放射科X线设备的正常运转,这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就我院十余年来X线机维修与保养方面的内容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作者:李晓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注射对比剂行增强CT扫描是目前CT检查中常用来确定病变性质和范围的重要检查手段,在强化扫描中加强护理责任心,努力保障检查的顺利,高质量,成功的完成是关系强化检查成功与否的关键,其中在检查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们工作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董学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2001年8月我院搬家,将两台X线机拆卸并安装到百公里以外的汉中.两台X线机中一台是日本ACOMA公司CSK-500mA型X线机,已在医院工作十余载,而且本身故障就较多,搬动随时可能再出现其它故障.
作者:段建发;全民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利用移动式小型X线机到病房病人床边进行X线摄片,给众多骨外科、呼吸内、外科等因行动不便而急需X线摄片检查的患者,对疾病的及时诊治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利用,已在愈来愈多的医院开展.但床边X线摄影的放射防护存在着较突出的问题.本人根据工作实际调查总结以下几点,供同仁们参考.
作者:陈陪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支气管造影检查是诊断支气管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之一,特别对支气管扩张具有肯定性的诊断价值.它能准确地确定病变的部位、性质、范围及病变的程度,为支气管扩张的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支气管造影检查给患者带来一定的不适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做好支气管造影患者的护理,是完成该项检查的重要保证.
作者:马传芹;刘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小儿头颅CT扫描是诊断癫痫、惊厥、颅内肿瘤、缺血缺氧性脑病及脑外伤等颅内疾病较先进的检查手段,且无创伤、无痛苦,特别适用于做其它检查不宜成功的患儿.但CT扫描能否取得满意的图像,必须得到患儿的乖巧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各种良恶性疾病的准确诊断.
作者:刘翠环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洗片机维修是放射科维修工作中较为重要的部分,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有一些心得体会,在此作个简单小结.1.入片检测故障是经常遇到的.它有两种表现方式:检测失控,检测失灵.检测失控表现为没有洗片时机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
作者:万军平;洪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照射肿瘤,而达到杀死或破坏肿瘤细胞的一种方法,在肿瘤病人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肿瘤术后病人在放射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更为重要,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我们医护人员密切配合,精心护理.对于肿瘤术后病人放疗期间的护理,主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作者:薛艳玲;赵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8期
CT增强扫描是诊治某些疾病的必要的影像检查手段,但它作为一种应激源,使病人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护理贯穿整个检查过程可以缓冲此应激反应,使病人以佳心理状态接受检查与治疗.现对160例病人CT增强扫描的应激反应变化总结如下.
作者:戴燕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本院是一家省级儿童专科医院,每天有较多的床边摄片,多一天有十几张,且均是重症监护病人,较难移动病人,所摄片子多数是胸片,主要需观察肺部、心脏及气管插管的情况.现将本科在床边摄片的质量控制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作一简单介绍:
作者:王惜群;雷军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茎突起自颞骨鼓部下面、乳突尖的内上方、外耳孔内下约1厘米处,伸向前下,由粗渐细如骨刺状,与冠状面的角度约11-25度,长度个体差异较大,有未发育,发育不良及完整,过长等型,投照时易与其他部位相重叠,因此按照传统X线投照方法进行投照,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经过长期的临床摸索,我对其投照方法稍加改良,能获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葛建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6年7月以来,我科引用透视激光数字成像系统和日本岛津500mA X线机对接,运用该系统对400例胆石症患者术后行T型管造影.400例中男137例,女263例,年龄24-72岁,平均41.3岁患者就诊前均有右上腹间歇性疼痛、不适,3个月至6年,72例伴有黄疸,经B超诊断,手术证实为胆石症者.
作者:焦旅忠;瞿再珍;郭建平;李振彪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自2000年6月至2001年10月,我院对临床上疑有四肢软组织疾患及骨折病人,进行了准高仟伏低毫安秒摄影,男68例,女56例,平均年龄43岁,分别为股骨、膝关节25例,小腿、踝关节20例,跟、趾骨24例,肱骨11例,肘关节、前臂、腕关节31例,手13例.
作者:刘玉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我院引进的飞利浦Gyroscan Intera 1.5T磁共振成像仪内设有全脊柱扫描序列,其特点是:在较短的扫描时间内(一个序列约2.36min),在一幅图像即能清晰显示颈椎至尾椎各椎体的全貌.这对多个椎体、多发病灶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更加直观和准确.
作者:姚冀平;沈永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计算机摄影术(Computed Radiography即CR)的出现使传统放射技术发生了很大变化.它把传统X线摄影术和计算机处理相结合,不仅提高了影像质量而且降低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辐射剂量.本文通过临床床边摄片过程中CR系统和传统屏胶系统两种摄影技术在辐射剂量方面的比较,对CR系统的优越性作初步探讨.
作者:张建军;陈军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本文就我院多年来所应用常规及多体位投照位(即双斜位、展开位)投照的1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提高认识,交流多体位投照在脑血管造影中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作者:迟国安;程楷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随着现代医疗设备及电子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医院引用了电离室自动曝光控制装置(简称AEC).我们医院1999年引进两台德国霍夫曼公司Editor MP 601型500mA X线机.立位胸片架配有栅比为12:1的活动滤线器,该装置有三块电离室,左右两块,中间一块,呈倒品字型,控制台上配有相应的显示部分,有三种增感系数(分别为100、200、400FFS)及密度调节范围(+4~-4).另一台500mAX线机匹配日本CanonCFC-B1100胸片盒.德国Compact 2洗片机,Kodak感绿片及Kodak套药.
作者:张仙鹤;白青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在胸部X线摄影工作中,肥胖型患者占有一定的比例.如用传统的中心线投射和单纯加大摄片条件投照方法,影像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作者:蒋灿云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随着医疗改革的实行,大型高档医疗设备的检查费用随之降价,这使得计算机体层摄影在辅助临床诊断方面的运用更加普及.现结合我院情况以SIEMENS SOMATOM AR.C机型为例做如下介绍.
作者:刘天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床边X线机由于有体积小、移动方便、球管能多角度旋转投照等优点,为满足病房重症病人和不能移动病人的X线检查提供了方便.特别是拍胸片、四肢骨折成为常见的检查工作.但是,床边X线机容量小(30-100mA)、无滤线栅、受电源波动影响大、病人不能合作且采用非常规体位.因此,要想拍得一张高质量胸片难度较大.本人经过拍摄二百多例床边胸片的积累,取得以下几点体会:
作者:朱纯生;王坚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故障例1 温度显示器无显示,无法确定显影槽内的温度,在洗片中无法掌握正常的温度,达不到甲级片的效果.分析检修根据以往的维修经验:显示器显示数字跳动,不稳定,即为该电路的输入电压不稳定,或显示器本身质量问题及外界干扰造成,但显示器完全不显示数字是供电电路故障,使数字显示电路无电压,造成显示器不工作,显示损坏造成无数字显示,经检测数码集成块CC7107,①脚电源为0,由此可见故障出现在显示器供电部分,该电路供电部分主要由7805三端稳压器提供等+5V电压,通过测量发现7805①脚+9V,②脚为0V,③脚为0V,故可以判断7805损坏,更换7805,其③脚为输出为+5V,故障消失,显示温度正常.
作者:李鑫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故障例1 在进行胃肠的点片摄影时,当按下K3点摄按钮时,曝光延长约5秒,再次按下K2点摄按钮时,荧光突然消失,从透明窗口发现X线管球已破碎.
作者:李鑫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故障例1 技术选择各档,摄影均不曝光.分析检修经测量X线管灯丝加热电压正常,进行摄影操作时,旋转阳极启动运转声音正常,但摄影高压接触器SC不工作,故曝光不能进行.摄影接触器SC工作条件是:容量保护电路工作正常,即选用的摄影条件不过载,继电器GBJ吸合,其接点GBJ1正常闭合;限时电路工作正常,即限时电路加上220V工作电压后继电器J工作,其接点JSB1闭合.
作者:李晓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一、放射技术工作性质放射技术包括:X线摄影、胶片冲洗,X线机的维修,介入入射的插管,注射药物,CT机的操作、穿刺治疗等这些细致、繁重的技术操作,主要由放射技术人员先来完成,放射技术人员的素质就处于首要的地位,没有高质量的X线照片,就无法保证做出正确的诊断,没有X线机的正常工作,X线检查就无法进行,介入放射治疗的插管能否到达靶部位,决定介入治疗效果的好与差.放射技术人员素质提高了,实施放射科质量保证和质量管理也容易了,也才能体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宇新民;王安生 刊期: 2002年第08期
肺动脉栓塞(PE)是指由内源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引起循环障碍的综合症.是常见的血管疾病,在美国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肌缺血及中风,死亡率达20%-30%,在西方国家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病,居第三位.过去认为我国发病率低,近年来随着对PE的重视,有关报导逐年增多.
作者:许建辉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氢质子磁共振波普化分析(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Spectrometry,1H-MRS)是近年新兴的研究脑梗塞中物质代谢的唯一无创性评价方法.其波峰峰下面积与其相应代谢物浓度呈正比.而其与在诊断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塞具有明显优势的弥散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gmg,DWI)结合对分析脑梗塞的病理生理变化、早期诊断和选择治疗时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主要针对这一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张冰;朱斌;陈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一、临床调查分析颈椎X线摄片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占有相当的比率,据我们抽样调查表明颈椎摄片在我院门诊X线摄片检查中占13.6%左右.而且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此种以退行性变为基础的疾病,必须随着年龄的递增而增加,颈椎摄片更是如此,下表是我们在2000年7月到12月间从我院门诊颈椎摄片中随机抽取的200例颈椎摄片的病例检查报告,据表可以看出年龄与颈椎病之间呈线性关系.
作者:孙德国;徐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影象学有了迅速发展,特别是传统的放射技术与计算机结合产生了CT等一系列新设备,成为近期技术开发、学术进展、知识更新快的几门学科之一.
作者:孙明沂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一、磁共振图像的质量控制参数磁共振图像显示具体解剖结构和病理情况的能力取决于成像过程中所选用的成像参数,可以通过改变成像参数来对图像质量的各个方面加以控制,在选择成像参数时,必须对多种参数互相兼顾,而数据采集时间对图像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几种重要的控制参数.
作者:俞海平 刊期: 2002年第08期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搜集医院自1996年10月至2001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共53例,72个病灶,大小介于1.1-12cm.53例中,男12例,女41例,年龄分布在26-65岁.
作者:唐劲松;赵家通;姜勇 刊期: 2002年第08期
我院于1999年2月购置GE HisPeed Fx/i螺旋CT机,4月正式使用,球管型号:GE D3142T,球管容量为3.5MHU,厂家保用曝光次数为8万次,而在一般情况下每只球管寿命为13-15万次,我院的第一只SCT球管共使用了2年4个月,球管曝光506680次,目前第2只球管也已曝光12万次,仍在正常运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江志勇;林依东;于卫中;国京方;李占堂;林新杰;田维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CT、MRI等医学影像诊断设备的出现,给临床医学诊断带来了划时代的革命.而它们的不断普及更给以往的诊断模式造成很大冲击,使得无论是医生、病人还是医院对此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依赖.如CT检查目前已成为常规检查,大多数医院的CT室都是无节假日的全日开诊,有的医院甚至24小时全天候开机.这就给医院的设备维修工程师提出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当这些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时能够尽量缩短停机时间,快速恢复使用,以大限度地保障病人、医生、医院的需要.
作者:刘文麟 刊期: 200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