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82-747
  • 国内刊号:1005-4529
  • 影响因子:1.88
  • 创刊:1991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747
  • 全年订价:53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剑桥科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年7期文献
  • 医院微生物室检验人员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

    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完善防护设备,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加强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很重要.1 微生物室检验工作中存在的危害1.1 病原微生物危害主要指病原微生物造成的实验室污染,由于每天要接种和处理大量具有潜在传染性的标本,这就增加了工作人员接触标本发生感染的机会.另外,在灼烧接种环时,标本飞溅、稀释和移加菌液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呼吸道感染机会,也污染了工作台面和地面.

    作者:车文忠;杨江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牛皮纸在无菌包标识的应用

    我院应用牛皮纸做无菌物品包外标识,每天550~600个无菌物品包,收到较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A4规格大小牛皮纸,根据无菌物品的种类及数量,应用电脑Excel表格,设计成2~3行共3列的标签格式.第1列分别填上物品名称及配包者工号,第2列为空白,第3列分别填上灭菌有效期及灭菌锅号及批次.

    作者:潘灵波;周爱玉;黄广平;屈庆兰;彭燕;林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基层医院口腔科医院感染的规范管理

    存在于口腔科诊疗过程中的严重污染问题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因此,切断其经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途径,加强和规范诊疗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汪春红;陶红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口腔医院供应室人员的职业防护

    口腔医院供应室应强化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建立并遵守规范化标准化操作程序,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使供应室工作人员降低职业损伤,从而保护自己.

    作者:石艳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血液与痰液中同时检出黏液型肺炎链球菌报道

    2009年2月,我们从1例患者血液和痰液中同时检出黏液型肺炎链球菌,现报道如下.1 病例患者,男,55岁,主因间断性全身浮肿24年,肾功能异常10年,发热、咳嗽1 d于2009年2月16日入院.检查:体温39.6℃,白细胞21.3×10~9/L,中性粒细胞0.92%,双肺布满哮鸣音及散在湿哕音,胸片示右肺下叶炎症,肺不张.

    作者:张淑青;王贺永;李宏芬;张树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寒区使用白醋清洗氧气湿化瓶的效果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每日均消毒更换氧气湿化瓶,其瓶内壁上总会有一层白色的水垢,尤其是在寒区边疆,水质比较硬这个现象会更加突出.以往的消毒方法费时费力,且不易除净,通过用35~45 ℃白醋清洗氧气湿化瓶收到很好的效果,既节约了人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韩燕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细菌性阴道病和对照组(包括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和正常育龄妇女)两组,进行白带常规检查,观察乳酸杆菌的阳性率,分析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作用.结果 30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55例,阳性率18.33%,pH值为5.2±0.68,1000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680例,阳性率68.00%,pH值为4.1±0.25,9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43例,pH值为4.2±0.59,阳性率47.78%,50例正常育龄妇女中阴道乳酸杆菌50例,阳性率100.00%,pH值为3.9±0.32.结论 乳酸杆菌能提高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赵学静;朱爱琴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2004~2008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到59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61株(77.1%),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167株(27.9%)、肺炎克雷伯菌85株(14.2%)、鲍氏不动杆菌64株(10.7%);革兰阳性菌137株(22.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95株(15.9%)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2株(5.4%)为主;上述常见细菌,均表现出了极高的多药耐药性,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仍保持r较高的敏感性,而肠杆菌科细菌则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尚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 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离病原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感染菌的耐药性高,临床上及时掌握医院病原菌变化规律及耐药情况,可以更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下呼吸道获得性感染.

    作者:金晨慈;蒋欢欢;蒋龙翔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鄂州市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鄂州地区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指南.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 244 株PAE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脑外科和胸外科;PAE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均为84.0%;耐药率≥50.0%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95.5%)、氨曲南(69.3%)、头孢噻肟(68.0%)、庆大霉素(60.7%)、环丙沙星(59.4%)、左氧氟沙星(54.1%)、哌拉西林和头孢吡肟(均50.0%).结论 医院感染PAE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预防耐药菌的传播与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洪艳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该地区儿科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9年1~6月入住医院儿科4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标本,做菌株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培养出病原菌212株,检出率50.5%,其中革兰阴性菌148株,占69.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3.1%、26.4%、13.5%和8.1%,占革兰阴性菌的前4位;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庆大霉素等敏感;嗜血菌属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等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耐药率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亚胺堵南敏感.结论 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较高,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沈美萍;王良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6014份痰液标本中检出329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为PAE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09年1~9月PAE感染情况,对分离的329株PAE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活性好的依次是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32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90.0%;对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头孢噻肟耐药率也达到73.9%.结论 PAE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应严格控制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指征.

    作者:余月芳;沈巨信;王宗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耐药性

    目的 探讨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医院47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及96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定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耐药情况,对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凶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就鲍氏不动杆菌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株与定植株的耐药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导致鲍氏不动杆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APACHEⅡ评分>15分、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周内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及糖皮质激素4种因素;对临床常用9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株明显高于定植株;感染株中多药耐药株比例为100.0%,而定植株中多药耐药株为27.1%;感染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 病情严重、罹患COPD、近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糖皮质激素易出现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且感染株耐药现象严重.

    作者:崔进;冯旰珠;陈莹莹;秦涌;赵水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1003株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有效预防该菌的感染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8年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08年共分离鲍氏不动杆菌1003株,其年检出细菌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外,对其他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近年来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妥布霉素耐药率>70%,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且多药耐药及全耐药菌株的检出数量及比率均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动态监测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佳治疗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鲍氏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植和播散,同时尽量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胡婧;都鹏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监测

    目的 了解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ABA)医院感染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6年1月~2008年12月,从医院ICU患者感染性标本中,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分离出149株ABA;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 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CLSI 2006~2008年折点判读结果.结果 ABA在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达72.5%,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均为20.8%,ABA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6.0%.结论 应重视ICU中ABA耐药性监控工作,预防多药耐药ABA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李萍;董明驹;史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变迁及临床对策

    目的 探讨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脑膜脓毒金黄杆菌247株,采用17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并比较4年的变迁情况.结果 美罗培南、氨苄两林、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呋喃妥因、庆大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他啶、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均>90.00%;耐药率较低的有左氧氟沙星(10.12%)、复方新诺明(11.34%)、环丙沙星(9.13%),但三者均出现一定上升趋势;敏感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4.02%)、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43%).结论 医院感染脑膜脓毒性金黄杆菌的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高度耐药性,应加强监测,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合理抗菌药物.

    作者:陈洁;潘景业;王瑜敏;王晓蓉;马继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传染病医院医院感染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目的 研究传染病医院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解放军第302医院2005年12月~2008年12月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32例医院感染革兰阴性菌为主,发生率高为大肠埃希菌,约占所有菌株的31.8%,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占12.3%;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占4.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0%;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常见,占9.9%.结论 大肠埃希菌是传染病医院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

    作者:赫兢;孙效;杨静;唐彦;聂为民;姜天俊;张秀;文萃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平谷地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谱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 了解平谷地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正确诊断、及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集临床可疑感染患者的标本,用美国BD公司BACTEC 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以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平谷地区2004年1月~2008年12月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33份血培养标本中阳性309份,阳性率11.1%;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1%,革兰阳性菌占45.0%,真菌占2.6%,厌氧菌占0.3%;大肠埃希菌分离率高,占30.4%,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8.1%,肠球菌属占11.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8%;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52.1%,产AmpC酶菌株占2.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92.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2.9%,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占17.6%.结论 应加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检测,有针对性地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贾海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2006~2008年急症科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急症科病房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08年急症科病房临床分离的110株PAE,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头孢他啶等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的110株PAE中,PAE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奈替米星、头孢哌酮、庆大霉素、氨曲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5.5%、19.1%、22.7%、30.0%、30.9%、32.7%、35.5%、36.4%、37.3%、38.2%、39.1%、40.0%、41.8%、44.5%、49.1%.结论 急症科病房PAE对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较低,3年比较,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李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临床株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感染性标本中培养分离的209株SAU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SAU鉴定严格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判定.结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达33.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AU对多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索和替考拉宁敏感率为100.0%.结论 医院细菌室应提高检测水平,及时、准确地发出病原学检查和耐药性报告,为临床医师提供抗感染治疗的依据.

    作者:杨斌;陈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左氧氟沙星联用利福平降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研究

    目的 在体外研究左氧氟沙星联用利福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临床合理联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富集浓度为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菌株,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单药以及两药以不同浓度联用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结果 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的MPC分别为1.0μg/ml和>480μg/ml,MSW分别为10和>30000;在联用利福平浓度由0.008 16.38μg/ml时,左氧氟沙星对ATCC25923的MPC由1.0μg/ml降至0.25/μg/ml,在联用左氧氟沙星浓度由0.25~0.80μg/ml时,利福平对ATCC 25923的MPC由4.096/μg/ml降至0.016μg/ml.结论 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可降低各自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的MPC,缩小MSW.

    作者:姚国新;张丽华;汤远亮;张丽;刘治安;李超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blaOXA基因型检测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 了解碳青酶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blaOXA基因型及同源性.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PCR扩增ISAbal、blaOXA23和bla 0XA-66/OXA-51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基因同源性.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耐药,其中19株为多药耐药株,1株ISAbal和blaOXA-23阳性,2株blaOXA一66阳性,16株ISAbal、blaOXA-23和blaOXA-66均阳性,1株以上3种基因全部阴性;PFGE分析结果显示,A型(12株)、B型(2株)、C型(2株)、D型(3株)、E型(1株).结论 医院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可能与产0XA-23酶有关,并存在院内的克隆传播.

    作者:李春;沈继录;方亚平;王中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整合子及其相关基因盒在临床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

    目的 检测Ⅰ~Ⅲ类整合子及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对10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10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的Ⅰ~Ⅲ类整合子;对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进行整合子相关基因盒检测.结果 108株菌中有58株(53.70%)含有I类整合子,未检测到Ⅱ类整合子及Ⅲ类整合子阳性菌;在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有52株携带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占89.66%;分离自同一科室的部分菌株携带大小相同的基因盒;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的菌株.结论 Ⅰ类整合子及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分布广泛,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

    作者:张金锋;方晔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308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医院获得性肺炎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TNF-α308)G/A多态性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易感性以及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167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HAP组)和11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此多态性位点与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轻度肺炎患者TNF-α-308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和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7.5%、20.0%、2.5%、87.5%和12.5%,与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肺炎患者TNF-α-308位点GA、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1%、8.5%、25.5%,其与轻度肺炎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例GA、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7.1%、21.4%和50.0%,与存活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易感性因素,但可能通过影响TNF-α水平而影响重度HAP的发病和预后.

    作者:张德忠;周文聪;饶冠利;范丽民;吴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株耐碳青酶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 了解医院内获得性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性、同源性、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配套药敏试剂GNS-448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同源性;通过改良三维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等方法分析耐药机制.结果 7株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显示出同样的耐药情况,对13种抗菌药物均耐药,仅头孢哌酮/舒巴坦有一定的敏感性;PFGE结果表明,7株CRAB为同一克隆株;均产不能被克拉维酸和氯唑西林所抑制的酶;PCR扩增产酶基因检测结果以blaPER、blaVEB、blaVIM、blaIMP、blaOXA-24、blaOXA-51、blaOXA-58的特异引物扩增均未出现阳性条带,blaOXA-23群阳性,并经测序证实为blaOXA-23.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严重,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流行是医院感染所致,CRAB均产OXA-23型碳青酶烯酶.

    作者:杨毓芳;许小敏;陈琳;毛联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研究

    目的 评价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改变.方法 选择因呼吸道感染而就诊的患儿,同时采集咽喉部分泌物和肝素抗凝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人类偏肺病毒RNA和细胞免疫指标,将人类偏肺病毒RNA阳性和阴性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就细胞免疫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其变化.结果 感染人类偏肺病毒后患儿外周血中CD_3~+、CD_4~+CD_(25)~+、CD_3~+、CD_8~+、CD_(19)~+、CD_(19)~+CD_(23)~+细胞数量有显著上升.而CD_4~+、CD_(16)~+CD_(56)~+细胞数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染人类偏肺病毒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上升.

    作者:朱宏;缪美华;徐俊;季正华;计雪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临床常见持续高产AmpC β-内酰胺酶菌株中染色质ampD及其突变的研究

    目的 检测临床常见AmpC β-内酰胺酶产酶菌株中染色质ampD及其高概率突变位点.方法 41株临床常见AmpC β-内酰胺酶产酶菌株(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医院感染患者样本,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确定持续高产产酶类型,经抽提细菌染色质DNA,PCR法扩增ampD基因并连接入pMD19-T载体,双链测序后与同种非突变标准菌株的ampD序列比对,得到高概率突变位点.结果 41株细菌的基因组中,使用PCR法扩增出染色质ampD基因有36株,并成功测定了其ampD基因的序列;并且统计出突变率>50.00%的位点,其中阴沟肠杆菌有62个,肺炎克雷伯菌1个,鲍氏不动杆菌23个,铜绿假单胞菌4个.结论 ampD基因不伴随ampC基因同时存在;ampD基因的高概率突变位点可能成为致持续高产酶的关键位点.

    作者:赵虎;涂婉;王寅;方毅;庞立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医用口罩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目的 探讨医院医务人员医用口罩的技术要求,选择与使用合格产品.方法 将常用口罩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医院采购部门、发放部门及使用人员应知晓各类医用口罩的技术指标.结果 医院内的采购部门、发放部门及使用人员均能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合理选择与使用医用口罩.结论 医务人员佩戴合格的、适用的医用口罩,起到有效地防护作用.

    作者:杜显峰;刘新明;卢光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26所医院血液透析室预防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调查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其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河北省血液透析安全管理评估考核标准>,对A、B两市6所三级医院和20所二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进行考核评估,内容包括资质、环境及设备器材要求、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及透析器复用、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及透析治疗具体要求、评估和改进意见等5部分,分值分别为10、20、30、35、5分.结果 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总分和资质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境及设备器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存在环境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治疗室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及透析器复用得分分别为25.70±2.60、24.0o±2.60(P=0.18);在透析具体治疗方面三级医院明显优于二级医院(10.00±0.00、9.80±0.40,P<0.01);定期对血液透析质量进行评估和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均为5.00±0.00.结论 各级医院均应加强血液透析室环境布局和工作流程及洗手设施的合理化建设,强化治疗室的管理,提高血液透析室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作者:许亚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医院工人手卫生及干预对策

    医院工人每天都要传送大批患者的标本,包括大量带病毒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同时还要运送接触各类患者,清理医用垃圾,清洁、消毒医院环境、器具等.医院工人手污染所致的交叉感染是引起医院感染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之一.笔者对215名工人进行了有关手卫生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贤贞;吴华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血透室医院感染隐患及防范对策

    血透室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者集中治疗的场所,治疗患者多,操作复杂,因此,探讨血透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作者:付惠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EXCEL软件打印3M指示胶带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消毒供应中心是现代化医院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服务于临床各个科室,担负着全院可重复使用物品的回收、清洗、打包、消毒、灭菌与发放工作.随着医院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对消毒灭菌物品的需求增多、要求提高,所以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人工手写方式,以适应现代化医院的需求.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中,它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更便于管理.

    作者:章敏青;陈琼飞;戴小丫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用于腹腔镜消毒的临床应用评价

    腹腔镜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腹部手术,但由于腹腔镜的结构复杂、材质特殊,使用后清洗的难度大,常规灭菌方法有时难以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并且往往由于灭菌时间长,难以满足其较高的使用频度.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技术是一项较新的理化结合的灭菌技术,能够对一些怕热又怕湿的高精度器械进行冷灭菌.为此,我们对易路牌ETP-100型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对腹腔镜的灭菌效果进行了检测.

    作者:陈石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使用等离子体灭菌器对管腔器械灭菌的效果检测方法探讨

    目的 通过使用等离子体低温灭菌设备处理临床上管腔类器械,检测其灭菌效果是否充分.方法 采用常温等离子体灭菌器,选用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模拟试验菌株,以细不锈钢丝为染菌载体,用聚四氟乙烯管和不锈钢管模拟金属和非金属导管类器械、用心脏导管和腹腔镜管腔作为样品进行挑战性灭菌试验.结果 3个试验菌种组共进行15锅次灭菌试验,各灭菌锅次中的4个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片经培养后均无菌,4个化学指示卡均变色充分,10个放在模拟金属和非金属导管以及心脏导管和腹腔镜器械样品中的染菌载体经培养后均无菌生长.结论 常温等离子灭菌器可对内径1 mm长度400 mm和内径2 mm长度600 mm的金属导管以及内径1 mm长度2 m的非金属管腔类器械进行有效的灭菌.

    作者:李水云;刘川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采用接触式培养皿和显色培养基进行采血人员手部消毒效果监测

    目的 评价接触式培养皿和显色培养基在采血人员手部消毒效果榆测中的作用.方法 采血人员手部消毒前后,左右手分别采用接触式培养皿法和棉签擦拭法进行取样培养、菌落计数,并将菌落转种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鉴别培养基上进行鉴别.结果 32名采血人员手部消毒前,接触式培养皿法和棉签擦拭法检出的细菌总数分别为27 CFU/30 cm~2和15 CFU/30 cm~2,消毒后分别为5 CFU/30 cm~2和3 CFU/30 cm~2.结论 接触式培养皿法操作简单,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鉴别培养基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采血人员手部消毒效果的监测.

    作者:朱立苇;杨雪梅;徐霄勤;孟忠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综合医院内科及手术科室感染分析

    目的 分析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状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0年11月~2003年10月49 358例住院患者感染监测资料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948例,感染率1.92%;各感染部位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例次率和构成比高(50.33%),其次是手术切口感染14.98%;各类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院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其医院感染的发生以呼吸道感染为主,Ⅲ类手术切口感染明显高于Ⅰ、Ⅱ类手术切口.

    作者:王彦艳;刘延锦;牛扶幼;徐会萍;郭园利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84例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加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护理

    我院自2002年3月~2008年11月对84例严重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加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配合安全有效的护理,使病程缩短,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祝茂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细菌感染临床调查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细菌感染的标本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从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Scepter细菌鉴定仪和API系统进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6年版标准进行判读.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347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8.0%,革兰阳性球菌占20.8%,真菌占11.2%;347株病原菌标本的主要来源:208株来源于呼吸道,87株来源于泌尿道,17株来源于血液.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存在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定期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细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行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极有必要.

    作者:张水娥;周齐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尿动力检测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与防范措施

    目的 探讨尿动力检测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尿动力检测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防范措施.结果 5年中尿动力检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6.53%,明显低于相关报道,感染率从2004年的32.37%下降至2008年的19.78%,感染率逐年明显下降.结论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原则,掌握熟练的置管技术,注意每一环节的操作技巧对尿动力检测医院感染的控制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金小聪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1~12月出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72例次,例次感染率为8.40%;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位(59.72%);住院时间>2周者、有基础疾病者、抗菌药物使用者、侵入性操作者感染例数分别为10.69%、8.70%、11.37%、76.81%}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78.43%.结论 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抗菌药物的使用、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加强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晓红;戴妙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新生儿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目的 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手段,分析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 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5.7%,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73.8%);其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13.3%),表皮葡萄球菌(26.6%),金黄色葡萄球菌(9.5%),大肠埃希菌(17.1 %),肺炎克雷伯菌(11.4%),铜绿假单胞菌(6.7%),白色假丝酵母菌(9.5%);早产儿的感染率(18.8%)较足月儿(4.7%)高,出生后<3 d新生儿较>3 d新生儿感染率高(P<0.05);感染组体重、侵人性操作、住院时间、母乳喂养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与基础因素和护理行为紧密相关,采取隔离及无菌操作等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徐莲香;徐康立;邓军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1248例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调查

    本次调查2005~2008年尖锐湿疣(CA)的流行病学状况、高发年龄、男女比例等,为性病及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第一手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在2005年1月~2008年12月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被临床医师诊断为尖锐湿疣的1248例患者.

    作者:傅亚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泌尿外科感染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了解泌尿外科的医院感染特点及其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泌尿外科2008年发生的医院感染和期间分离的病原菌,包括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为医院感染的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金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白细胞介素-6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研究败血症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65例受试对象分为败血症组(118例)和正常对照组(47例),比较两组血中IL-6、CRP的差异.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组IL-6和 CRP水平急性期分别为(252.65±54.13)ng/L和(16.42±9.11)mg/L,恢复期为(63.12±15.77)mg/L,正常对照组为(55.42±18.63)ng/L和(3.55±1.34)mg/L(P<0.01);新生儿败血症组IL-6和CRP水平急性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6和CRP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快速有效诊断的检测指标.

    作者:屠秀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对策

    目的 调查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年1月~2008年12月4230例妇产科开腹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切口感染发生率1.42%;机体质量指数高,合并基础疾病,年龄大,阴检、导尿、肛查多,急诊手术,备皮至手术时间长,夏季手术,手术时间长,非主刀缝合,术后预防用药,住院时间长等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针对切口感染易感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切口感染.

    作者:阮晓翠;周毛婴;张腾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627例次医院感染患者易感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易感因素,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为提高管理质量提供可靠理论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6707例出院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 感染627例,感染率为9.35%,检出病原菌196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1.12%,真菌占33.67%,革兰阳性球菌占5.10%;627例医院感染中,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占59.97%,感染率高的科室为呼吸科(煤矿尘肺为主)占15.0O%,肿瘤内科占9.60%.结论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住院时间、年龄、侵入性诊疗操作、放化疗、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环境污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

    作者:万继跃;刘玉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3826例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调查

    肿瘤患者在抗肿瘤化疗中,化疗药物对骨髓抑制的不良反应,导致白细胞下降,机体免疫力低下,极易并发医院感染,为了探讨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调查3826例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蒋超群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并发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合并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败血症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以医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诊断为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合并败血症血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50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 15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分别占54.0%、43.3%、2.7%,分离菌株前4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酿脓链球菌;药敏结果对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耐药较低的药物有碳青酶烯类、加酶抑制剂和万古霉索.结论 导致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合并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中多药耐药菌常见,需对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以便临床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沈华江;王志炜;郭亚光;金法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脑卒中住院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与病原菌监测

    对本院2008年1~12月人住脑卒中16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对2008年1~12月在脑卒中住院的1622例患者进行主动监测与回顾性调查.1.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3统计处理采用X~2检验.

    作者:章泽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调查与分析

    目的 找出血液透析液细菌含量超标的原因、污染途径、环节,以加强管理.方法 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检测细菌含量,进行查找原因和管理效果观察.结果 透析液细菌含星超标,对透析液配制系统进行监测,污染来源为B液、反渗水;经加强消毒措施和严格无菌操作,B液、反渗水、透析液培养合格.结论 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主要来源是反渗水、B液,由于水处理系统的消毒不完善和B液配制容器的污染所导致.

    作者:孙焱;高虹;任维宁;常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对32例患者的临床综合分析显示,痰培养中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14株(43.75%).热带假丝酵母菌11株(34.38%),这两种真菌为主要的致病菌,氟康唑对93.75%的真菌有效;胸部X线缺乏特异性,但片状阴影(62.50%)和团絮状阴影(37.50%)占多数;87.50%的患者曾经应用>2种抗菌药物且>10 d;81.25%的患者同时合并>3种的并发症;65.63%的患者口腔黏膜发现白色菌斑;患者的好转治愈率为68.75%,病死率为31.2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病死率高,治愈的关键是及早确诊、及早治疗,氟康唑可作为首选用药和预防用药.

    作者:曹凤林;毕铮铮;谷光宇;杨小清;孙鹏;王洋;郑少雄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汶川地震受伤患者伤口病原菌污染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地震受伤患者开放性伤口细菌污染情况及药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受伤患者开放性伤口进行连续3次采样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操作方法按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技术进行.结果 采集分泌物样本66份,培养阳性41份,阳性率62.12%,第1天样本阳性率明显高于第5天,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占68.29%;革兰阴性菌1l株,占26.83%;真菌2株,占4.88%.结论 由于受伤环境不同,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耐药率不高,伤口经彻底消毒清创,根据药敏合理用药,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严重感染.

    作者:杨红晖;姚小红;黄秀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神经外科尿路感染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发牛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医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862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对发生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862例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4例,其中发生尿路感染16例,尿路感染率为1.86%,留置尿管>5d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率居首(4.1%),其次是女性患者(4.0%)及使用抗菌药物>5 d患者(3.8%);尿路感染发生与性别、留置导尿显著相关,与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有关,而与手术史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针对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加强护理监管,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惠珍;秦惠琳;魏全珍;刘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脂质体抗菌药物治疗细菌生物膜感染的研究进展

    人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以细菌生物膜(BBF)方式生长,而不是以浮游方式生长.尽管Antony在1676年就使用自制的原始显微镜从牙齿上刮取的菌斑中观察到微生物群落,但直到1978年Costerton才开始对细菌生物膜进行研究并提出生物膜理论.BBF对抗菌药物和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很强,从而导致严莺的临床问题,尤其是慢性和难治的感染性疾病.脂质体可包封抗菌药物靶向BBF,笔者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唐辉;郑天娥;徐永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管理研究进展

    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与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就医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发生.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手术器械上污染的血液、组织液等有机物会保护与其混同存在的细菌等有害微生物,若洗涤中除不掉这些有机物,即使器械正确进行了消毒、灭菌操作程序,仍有致病微生物存活的可能性~([1-3]).

    作者:魏静蓉;李斌;施建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泛耐药菌预防与治疗研究进展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发展,各种耐药菌趋于增多和复杂化,特别是近年来临床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泛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泛耐药菌(pandrugresistant bacteria)是指对5~7个种类抗菌药物均耐药的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等非发酵菌.综述主要介绍泛耐药菌的预防措施及治疗.

    作者:杨亚敏;李强;阚志超;张富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疝气手术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目的 了解医院疝气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凋查的方法对120例疝气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疝气手术的患者中114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00%,其中一联用药占86.64%,二联用药占12.28%,三联用药占0.88%;预防用药共6种,头孢菌素类占45.74%,而且多为二、三代头孢菌素.结论 在清洁手术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用药知识的培训,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作者:钱丽华;童瑞琦;李燕;吴群;曹胜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对医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 运用抽样调查法、药物利用评价和药物频度分析法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顺性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130例手术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用药频度较高的药品足奥硝唑、头孢替安、头孢唑林;相对用药频度DDD费用高的品种为头孢替安、五水头孢唑林、奥硝唑等;术后抗菌药物一般用药3~4 d,术后无并发感染;联合用药率99.2%.结论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在术后的使用时间长、抗厌氧菌药物选用档次高、无指征使用三联、四联抗菌药物等;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以<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指南>为参照标准,优化抗菌药物使用.

    作者:刘晓军;李冬梅;张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医院感染的临床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医院2年来IRPA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B法对铜绿假单胞菌(PAE)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6株PAE中,IRPA占总数的35.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IRPA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 医院应重视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尤其要关注PAE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流行.

    作者:董明驹;史莉;李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替考拉宁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5例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35例应用替考拉宁治疗的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分析,并将临床分离菌进行替考拉宁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85%,细菌清除率为85.71%,进步及无效患者均为重症感染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85%;替考拉宁对痰培养所得的3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均敏感.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相关性肺炎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王学斌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1030例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骨科手术病历103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30例骨科手术患者100.0%使用抗菌药物,其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者601例(58.3%),先后使用2种抗菌药物者330例(32.0%),使用了3种抗菌药物者99例(9.7%);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频率高的是二线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头孢米诺等,占71.0%;其次是其他β-内酰胺中氨曲南,占22.0%;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少数为口服或外用,抗菌药物给药平均时间为7 d.结论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用药时间长、剂量大、选药档次高,亟须加强规范化管理.

    作者:朱国庆;王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重症肺炎的抗菌药物降阶梯治疗策略与替考拉宁的临床应用

    目的 使用降阶梯方案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08年8月1日~2009年3月31日ICU重症肺炎患者83例,分成传统治疗组和降阶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治疗恰当率、感染控制率和感染控制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 降阶梯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的初始治疗恰当率为81.37%与5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81.0%与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控制所需天数(7.7±2.4)d与(18.3±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ICU重症肺炎使用降阶梯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高炜;高景;邢丽华;李振华;王宁;焦婧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抗菌药物用量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和现状,并探讨其发展与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5年中10种抗菌药物的年用量进行汇总,计算抗菌药物的年用药频度(DDDs),并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年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只有哌拉西林和头孢他啶的年用药频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年用药频度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P<0.05)有相关性;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氧氟沙星的用药频度与环丙沙星耐药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年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部分抗菌药物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水平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裴保香;秦攀;罗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巢式PCR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方法学建立及临床应用

    目的 建立巢式PCR(nPCR)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方法学及作临床应用.方法 以MY09/MY11为外引物,GP5~+/GP6~+为内引物建立nPCR,优化体系,评价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同时检测了54 例 HPV DNA 阳性、4例弱阳性、42例阴性的标本,与基因导流杂交法作一致比较.结果 检测到单一目的片段;低能检测到1:16 384稀释的HPVl8阳性对照品,明显高于MY09/MY11方法;nPCR法检测到60例HPV DNA阳性标本,40 例HPV DNA阴性的标本,与基因导流杂交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X~2=39.518,P<0.001;Kappa=0.628,P<0.001).结论 所建立的nPCR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基因导流杂交法具有较好一致性.

    作者:王瑜敏;陈洁;陶志华;陈占国;周武;何晶晶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