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肺腺癌胸水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肺腺癌胸水患者48例作治疗组,采用双路胸腔温热化疗治疗,同时随机选择肺腺癌胸水患者44例作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顺铂化疗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中位生存期明显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副反应、骨髓抑制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双路温热化疗方法简单、安全,控制胸水生长效果明显,副作用小.
作者:王冰;周珞华;于丁;黄承芳;魏泽雄;胡丹;黄凤英;殷辉;陈红英;朱红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的检测价值.方法对119例健康人群及154例临床病理确诊为Ⅲ期以上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血清TSGF检测.结果健康体检组正常值为59.1±4.68u/ml(<68u/ml为阴性,68~72u/ml为可疑阳性,>72u/ml为阳性).中晚期恶性肿瘤测得血清TSGF值为70.0±13.7u/ml,与健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P<0.01,特异度为95.8%,敏感度为49.4%.结论检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对肝癌、恶性胸腺瘤、肺癌、恶性淋巴瘤敏感度较高,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赖小平;黄文金;张立新;黄春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对46例胃癌患者进行测定EGF的含量.结果胃癌患者血清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中晚期胃癌组亦显著高于早期胃癌组(P<0.05).结论胃癌患者检测EGF水平有助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评价.
作者:徐海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CYFRA21-1和NSE在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原发性肺癌(PLC)的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判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在手术,放疗或化疗前后2周内采集PLC病人血清标本162份.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标本血清中CYFRA21-1和NSE的表达情况.结果 PLC病人血清CYFRA21-1和NSE 水平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和正常对照组(P<0.01).非小细胞肺癌(NSCLC)病人血清CYFRA21-1和NSE总体表达水平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02.32±55.63U/L(47.53%)和33.36±17.52μg/L(45.06%),其中鳞癌(SqC)分别为134.75±68.59U/L(72.88%)和25.36±13.81μg/L(33.89%),腺癌(AC)分别为98.58±49.23U/L(40.91%)和22.97±11.65μg/L(40.91%),且随TNM发展而升高.血清CYFRA21-1和NSE的表达水平在手术后2周显著下降(P<0.05).病情稳定,疗效较好的患者血清CYFRA21-1和NSE表达无明显变化;病情进展、疗效较差的患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 CYFRA21-1和NSE表达水平对PLC的诊断,病情监测及疗效判定均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映红;李军;唐爱霞;何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测定DNA含量在鉴别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与恶性淋巴瘤中的价值.方法取石蜡包埋标本70份,病理诊断为非何杰金淋巴瘤42例,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28例.石蜡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染色并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 42例NHL中,33例为二倍体,9例为异倍体,异倍体率为21.4%,28例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者,27例为二倍体,1例为异倍体(但该病人1个月后病理确诊为非何杰金淋巴瘤,并于18个月后死于非何杰金淋巴瘤),两组异倍体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4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S期细胞比值为(27.2±18.1)%,28例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S期细胞比值为(11.9±14.4)%,两组S期细胞比值有非常显著差别(P<0.01).结论流式细胞术测定DNA倍体数及S期细胞比值,有助于反应性淋巴细胞增生与非何杰金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谢贤和;叶韵斌;黄雪珍;赵春利;陈强;陆俐丽;吴允昆;陈明水;杨瑜;林银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从分子生物学及病理学角度对肝癌中抑癌基因p53和肿瘤标志物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的表达及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收集40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癌组织连带部分癌旁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53基因、AFP、CEA等.结果 p53基因癌内表达为80%,癌旁组织为50%;AFP癌内表达为87.5%,癌旁组织为80%;CEA癌内表达为55%,癌旁组织表达不明显.结论检测p53基因,并与其它肿瘤标志物和相关基因一起,在基因水平诊断肝癌、估计预后及制定术后治疗方案等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伟;王学春;李星;张金池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53和bcl-2表达产物在宫颈癌中过度表达的意义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对1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57例宫颈癌中P53蛋白和bcl-2蛋白进行了检测,并以11例正常宫颈鳞状上皮作对照.结果 P53蛋白在CIN中的表达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0.01);P53蛋白在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P53蛋白在CIN与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差别无显著性(P>0.05);P53蛋白在宫颈浸润癌病理Ⅱ级和Ⅲ级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病理I级(P<0.05);P53蛋白在宫颈癌结节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溃疡型(P<0.05);bcl-2蛋白在CIN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bcl-2蛋白在宫颈浸润癌中的表达不仅表达率而且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bcl-2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在CIN中的表达差别无显著性(P>0.05);在宫颈癌中P53蛋白表达和bcl-2蛋白的过表达间有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 P53和bcl-2的过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相关.
作者:王晓丽;李明众;尚菊战;宋天宝;王梅;王亚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检测4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观察胸腺肽免疫功能.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结果 (1)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均低于对照组;(2)晚期和复发型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指标均低于初发型恶性血液病;(3)AL各项免疫指标明显低于其它恶性血液病;(4)治疗后A、B两组比较;A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B组,A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在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受到抑制并随病情程度而进一步加剧,其中AL患者受抑更甚,胸腺肽能明显提高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尤其对NK细胞,它是一种低毒高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作者:陆紫敏;顾凤英;申远;吴金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腹腔化疗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联合腹腔序贯化疗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实验用家兔腹腔内注入5-Fu 100ms/kg,分别于设定时间抽取门静脉,腹主动脉,外周静脉血,腹腔液,肝、肾组织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选择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的临床确诊原发性肝癌病人60例,随机分组为实验组(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联合腹腔序贯化疗)和对照组(单纯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每组各30例.观察治疗前后白细胞、肝功能转氨酶、血清甲胎蛋白(AFP)、肿瘤生长相关物质(TSGF)含量、肿瘤大小,并比较前后变化.结果腹腔给药后药物在腹腔液中的浓度高,其峰值浓度是外周静脉血中药物浓度的266.7倍,门静脉其次,约11.3倍,腹主动脉,外周静脉血浓度相仿,为低.肝组织中药物峰值浓度是肾组织的10.6倍.给药240分钟后仍可见其组织中存在较高的药物浓度,递减缓慢,浓度恒定,维持时间长,门静脉中亦有相似趋势.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肿瘤大小变化、血白细胞计数、肝功能转氨酶变化上介入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甲胎蛋白(AFP)及肿瘤生长相关物质(TSGF)含量变化在介入治疗前后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联合腹腔序贯化疗安全、可靠.化疗药物腹腔给药后门静脉血中,腹腔液中药物浓度显著高于腹主动脉,外周静脉血;腹腔给药后,肝组织中药物浓度高于肾组织;药物在门静脉,组织中存在较高的药物浓度,递减缓慢,浓度恒定,维持时间长;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有效地控制了肿瘤的大小,序贯化疗亦有效地抑制了肿瘤的发展和(或)转移,两者间作用相互协同;序贯化疗不增加肿瘤病人的化疗毒副反应.
作者:高文斌;戚晓军;李震;吕明;刘阳;尹淑珍;刘伟;王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苦参在动物体内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口服灌胃和体外培养法,对小鼠S180肉瘤,艾氏腹水癌(ECA)进行体内外抑瘤实验.结果体内实验组动物肿瘤明显减小,在剂量为10g/kg时,抑瘤率为42.08%.体外培养在剂量为200μg/ml时,对瘤细胞生长抑制率为66%.结论体内和体外实验结果均证明苦参有抗肿瘤作用.
作者:李金陵;程爱明;荆宇红;蔡访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糖类药物对LAK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和抑瘤作用.方法建立B16黑色素瘤小鼠模型,Ⅰ组瘤体周围皮下注射IL-2,Ⅱ组注射IL-2和人参多糖,Ⅲ组注射人参多糖,通过测量瘤重、瘤体积和抑瘤率观察其抑瘤作用;同时取小鼠脾细胞培养,1组加IL-2,2组加IL-2和人参多糖,3组加人参多糖,用台盼蓝染色,观察多糖类药物对LAK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人参多糖与IL-2联合体内应用抗肿瘤作用显著强于LAK细胞(P<0.05);人参多糖与IL-2联合体外培养表明,人参多糖能促进LAK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结论人参多糖与IL-2联合应用在体内抗肿瘤作用显著强于LAK细胞,在体外培养能促进LAK细胞的增殖能力.
作者:谢遵江;刘文庆;方传龙;张湛波;刘颖;贺业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2 (MMP2) 和钙粘附分子E-cadherin(E-C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及侵袭效应.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10例正常膀胱粘膜,9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MMP2和E-CD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粘膜MMP2呈阴性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Ⅱ级、Ⅲ级阳性表达分别为23%(7/30)、58.3%(21/36)、76.7%(23/30),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正常粘膜E-CD呈强阳性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Ⅱ级、Ⅲ级正常表达分别为86.7%(26/30)、52.8%(19/36)、26.7(8/30),三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MMP2阳性表达和E-CD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及生存率密切相关,检测MMP2和E-CD的表达有助于判定膀胱移行细胞癌侵袭能力.
作者:许励;徐文娟;汤琪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无手术指征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后生存2年以上病例60例.结果①78.3%患者经过多学科综合治疗.②化疗初治有效率90.5%,复治为73.5%,放疗有效率80.6%,③多疗程化疗,平均化疗5.3个周期.④患者全身情况好,细胞免疫功能正常.结论综合治疗可以延长病人生存期.
作者:庄武;徐振武;张晶;黄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康宁口服液与放疗同时进行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放疗增效作用.方法 1997年3月至1998年10月,采用随机分组对46例中晚期食管癌进行放疗与康宁口服液同步治疗(A组),并与46例单纯放射治疗组(B组)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近期疗效:A组有效率93.5%,B组有效率7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1、2年生存率,康宁合并放疗组为71.7%、60.9%,而单放组为54.3%、39.1%.结论康宁口服液配合放射治疗食管癌可提高疗效并有放疗增敏作用.
作者:梁超前;孙新东;于甬华;田世禹;陈延条;夏月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婚姻家庭、社会支持对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方法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Locke-Wallace婚姻调适测定问卷评定转移复发(81例)和无转移复发(90例)的乳腺癌患者.结果转移复发组社会支持总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婚姻调适与无转移复发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现为转移复发组社会支持总分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均低于无转移复发组病人,转移复发组病人婚姻失调,对婚姻的幸福感下降;婚姻调适与社会支持具有正相关(P<0.05).结论婚姻家庭、社会支持对乳腺癌转移复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应关注这些因素对患者疾病的作用,给予必要而有效地心理干预,使患者更好的康复.
作者:唐丽丽;张艳玲;张瑛;张宗卫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肿瘤患者化疗前的心理状态及相关因素.方法我们对50名肿瘤患者用焦虑自评表(SAS)和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本组病人的SAS表平均值是68.5,明显高于正常值.化疗前78%的病人对该治疗方法没有比较正确的了解.结论心理护理可使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雪梅;张秀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病人服用甲孕酮后改善化疗引起的厌食、体重下降、Kps评分下降、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的作用.方法 117例接受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采用单盲随机分成化疗+甲孕酮组共58例,单用化疗组59例作为对照.结果在化疗+甲孕酮治疗的156个周期中有55.1%食量增加;42.3%体重增加;平均每周期体重增加1.46±0.82kg;血浆白蛋白升高2.1±3.30g/L;26.9%Kps评分改善.按WHO抗癌药物急性毒性分级标准,31.4%出现Ⅱ度以上的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23.7%、胃肠道反应17.9%,平均恢复时间分别为5.8±5.5天、5.9±3.8天及1.8±1.4天.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甲孕酮如能正确合理地应用于晚期肿瘤病人的辅助治疗,可以全面改善化疗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黄克楠;田嘉玲;刘伯英;宫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们于1996年10月~1999年10月采用榄香烯乳治疗68例晚期肿瘤患者,对改善患者的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全组68例,男性45例,女性23例,年龄32~78岁,中位年龄62岁.其中肺癌23例(并发恶性胸水12例),肝癌16例,胃、贲门癌12例,食管癌5例,结肠癌8例,乳腺癌4例.全部病例均为Ⅲ、Ⅳ期恶性肿瘤患者,部分病例为术后复发者.患者体质状况较差,已难以耐受化疗、放疗或手术治疗.
作者:章顺南;马云;骆剑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腋下淋巴结阴性(Axillary Node-negative,后称ANN)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的相关临床因素,为临床提供此类病例良好预后的初步判断依据.方法对272例随访10年以上根治术后ANN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10年无病生存与10年内复发、转移或死亡病例的临床预后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后与年龄、月经状况无关,与肿块大小、分布区域、病理类型有关.结论肿块小于2厘米,处于外下象限,病理为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特殊型癌等因素可作为ANN患者的良好预后因素.
作者:殷先利;文晓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随着显微外科的不断发展和技术上的不断改善,临床上已成功地运用各种复合组织瓣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取得满意的效果.我院于1993~2000年初共施行了二十例肌皮瓣整复术,其中舌癌14例,口底癌6例,年龄多在60岁以上,有1例为女性年轻患者,38岁;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术后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周广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回顾研究,比较附膜金属内支架置入结合放疗和单纯放疗治疗晚期食道癌所致食道穿孔的发生率.评价附膜金属内支架置入对放疗后食道穿孔的预防和治疗价值.方法 1996年6月~2000年6月,97例晚期食管癌患者中,52例单纯行放射治疗,45例行附膜金属内支架置入结合放疗.治疗前均行食道吞钡检查,部分病例行食道镜检查,并取得组织学诊断.对支架置入前后的吞咽能力进行评分.对放疗后食道穿孔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2例单纯放疗病人有7例发生食道穿孔,其中食道气管瘘2例、食道纵隔瘘4例、1例食道主动脉穿孔,后者因迅速出血性休克而死亡.45例附膜金属内支架置入结合放疗的病人未见食道穿孔的现象发生(其中包括5例放疗穿孔后再行附膜支架置入的病人).45例病人共置入51个支架,其中6例需置入2个支架.在支架置入后吞咽功能均立即获得改善.结论晚期食道癌附膜金属内支架置入对放疗后穿孔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是肯定的.
作者:杜天会;李媛媛;刘志;徐广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们对31例妇科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术中采取大剂量化疗药物双侧髂内动脉灌注进行化疗,未出现明显的合并症,收到了理想化疗效果.这在以往尚未见报道.一般资料1997年10月~2000年6月,对31例妇科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术中大剂量髂内动脉灌注联合化疗.患者年龄26~69岁,术前检查心、肺、肝、肾等功能未见异常,多数为卵巢癌,3例子宫内膜癌,其中2例盆腔转移,一例宫颈旁转移无法切除.除5例选择全麻外其它均选用硬膜外麻醉,卵巢癌均采取大限度切除肿瘤,但残存病灶大于2cm者10例.主要位于盆腔.
作者:宋伟奇;郑玉清;徐灵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简称MRS)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7年4月~1999年4月26例恶性肿瘤并发MRS感染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11例,占同期金葡萄感染的47.8%,产酶率72.7%.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感染15例,占同期表葡萄感染的68.2%,产酶率80.0%.26例MRS感染中院内感染占80.8%,且61.9%为混合感染,合并菌主要为G杆菌、真菌.以去甲万古霉素为主的抗菌治疗临床有效率66.7%,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恶性肿瘤并发MRS感染发生率较高,多为院内感染、混合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化放疗损伤,合理应用抗生素、激素,及时足量给予以万古霉素类药物为主的抗菌治疗是防治关键.
作者:丁颖;刘魁风;林忠;莫贤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男性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多于女性的原因.方法总结肝癌患者176例,比较两性在生活习惯、合并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性激素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性在乙型肝炎发病上无明显差异,在不良生活习惯、肝硬化、性激素的调节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不良生活习惯可促使乙肝向肝硬化、肝癌转化,性激素与肝癌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褚光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对17例晚期前列腺癌行22次介入治疗.其中C1期3例,C2期5例,D1期6例,D2期3例.所用药物剂量分别是:卡铂400mg,丝裂霉素20mg,表阿霉素50mg,长春新碱1mg.栓塞剂选用明胶海绵.结果 17例患者自治疗后第一周,所有病人均出现前列腺质地变软和体积缩小;第2~3周后体积缩小30~50%;5例术后有神经合并症;12例于化疗栓塞2~3周后行尿道电切术.随访7~34个月,尿流率明显改善,残尿量减少或消失.结论经导管双侧髂内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疗效肯定,为综合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增加了新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对非雄性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或内分泌治疗无效者更有意义.
作者:王光伟;丛培生;宋岫峰;崔国祥;王秀玲;弓琳;高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贲门癌口侧切缘癌残留与病理因素及手术径路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52例贲门癌病理生物学行为及手术径路与口侧切缘癌残留的回顾性调查,分析切缘癌残留的影响因素.结果贲门癌的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及手术径路的不同与口侧切缘癌残留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贲门癌的生物学行为是指导手术切除范围的重要基础.术前对其进行正确估计、选择佳手术径路、充分切除癌灶是减少和防止口侧切缘癌残留的关键.
作者:温世春;徐惠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讨论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组织发生和生物学行为.方法报道2例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并进行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研究,结合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和组织来源进行探讨.结果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中老年,临床症状多为进行性吞咽困难,肿瘤多位于食管中下段,大体形态多呈息肉状,Fontana 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显示出嗜银性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染色瘤细胞S-100和HMB45均为阳性.结论食管中下段息肉样肿物在中老年患者应想到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的可能,后确诊特别是无色素性恶黑需要靠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或电镜的支持.该肿瘤的组织发生可能来自食管粘膜基底层的黑色素细胞.
作者:徐钢;陈德忠;杨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行双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患者7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1岁,均有乙肝病史15~20年,有肝硬化、脾肿大,6例为巨块型肝癌,1例为结节型,临床分期:6例为Ⅱ期,1例为Ⅲ期;肝功能分级:A级4例,B级3例;术前血小板计数为:38±14×109/L,伴白细胞减少3例:3.6±0.1×109/L,红细胞减少1例:2.73×1012/L,手术方式:先行部分性脾栓塞(PSE),然后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HACE).结果术后1~3天WBC:14.2±2.8×109/L,BPC:53±4×109/L;5~7天为7±1.7×109/L,103±10×109/L;术后第14天,RBC为:4.23×1012/L(RBC减少者).术后一月复查CT:肝癌缩小约30~40%,脾脏有所缩小,坏死区呈均匀坏死状态,肝功能有所改善.结论双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亢具有确切疗效,且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季学兵;赵锡军;吕维富;张学彬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17例癌性脑膜炎治疗效果的分析,探讨放射治疗对该病的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7例经临床,影像学或CSF细胞学检查证实的癌性脑膜炎患者.15例行放疗,1例未完成治疗,1例因恶液质不宜放疗.结果 10例接受全脑放疗者,9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改善;4例行全脑+脊髓节段照射,3例中枢神经系统及神经根表现明显改善,1例症状无改变.2例经全脑脊髓照射后脑部及神经根症状均改善.脑膜CT及MRI示局部病变消失2例,缩小8例,稳定3例;脊髓CT、MRI检查示局部病变缩小1例,未控1例.照射者中位生存期6.7个月.中断治疗患者及恶液质各1例均在2月内死亡.结论对癌性脑膜炎行短程放射治疗,可降低治疗费用,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俊;张弓;周福祥;伍钢 刊期: 2002年第02期
食管癌是我国高发肿瘤,食管癌常规放疗在临床应用较广,但5年生存率仅20%左右.1993年3月至1996年3月对53例食道癌进行常规放疗组(C组)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疗组(L组)随机分组的前瞻性研究,以探讨改变放疗分割方法能否提高放疗疗效.两组临床资料相近,具有可比性.
作者:况建荣;燕平;熊奎;王道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气管内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例气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切除标本进行观察.结果气管内神经鞘瘤有或无包膜,组织学特点与其它部位相似,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100蛋白强阳性、Vimentin阳性.结论气管内神经鞘瘤较罕见,临床易误诊,对无包膜者手术切除范围应略扩大.
作者:王鸿雁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X-刀治疗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用Fischer X-刀治疗的垂体腺瘤48例.经MR、内分泌测定等随访,时间为术后6~36个月.结果 48例经MR随访,体积明显缩小15例,体积缩小24例,无变化9例;23例功能性腺瘤中,激素降至正常8例,有下降10例,无变化5例.结论 X-刀是治疗垂体腺瘤的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季洪兵;王锦良;董其龙;郑春雨;陈苏;王如密;程惠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术前放疗后宫颈癌根治术中输尿管梗阻的处理.方法 1978年5月~1996年6月,我院对171例中晚期宫颈癌(行放疗、手术治疗171例)术前放疗后行宫颈癌根治术,术中发现输尿管梗阻32例,占18.7%,双侧9例、左侧16例、右侧7例.手术行子宫广泛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同时对输尿管的梗阻进行手术处理,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手术31例,放弃手术1例,其中松解输尿管与周围组织粘连27例,切除压迫输尿管转移淋巴结2例,因癌性浸润输尿管而行部分输尿管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及输尿管膀胱吻合术各1例.术后2周输尿管引流通畅,肾功能明显好转29例.经随访,2例患者1年后因肾功能衰竭死亡,5年生存率为48.39%.结论中晚期宫颈癌放疗后出现输尿管梗阻,可考虑手术处理,可预防肾功能衰竭,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汉祥;马虹飞;王志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为动态观察食管溃疡与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经内镜、病理诊断食管溃疡124例;依每年1次,少数2次连续观察5年,并对食管溃疡的病因学、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及流行病学特点做了动态观察并追踪随访.结果经内镜、病理观察,5年间发现食管早癌6例(4.8%).其中因食管溃疡在2年以上且转化为癌者3例并夹杂食管霉菌感染,≤5年内者3例且同存巴雷特(Barrett)氏食管.业经手术后证实为早期食管癌,随访5年仍健在.78例显示轻/重度非典型增生62.9%(78/124),其中轻度非典型增生占73例(58.9%),重度5例(4.0%).上述病理改变时间均在首次内镜,病理诊断食管溃疡后,2~5年内发生.另40例食管溃疡占32.3%(40/124),经5年观察溃疡愈合,且没发生任何病变.结论食管溃疡经治疗无效的少数患者可在2年后发生食管癌,故应重视并动态观察食管溃疡的病理变化.
作者:李拴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放疗在骶尾部脊索瘤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常规分段治疗.第-段DT40Gy/20次/4周,休2周;第二段DT30GY/15次/3周.随访5年.结果 16例骶尾部脊索瘤术后放疗或单纯性姑息放疗,不仅可使术后复发明显减少(本组术后放疗复发率为15.38%),而且使术后遗留症状得到改善,甚至消失.大剂量分段放疗的患者均未发生放射性损伤.结论手术后放疗或单纯姑息性放疗能有效控制瘤体生长,延长生存期.文献提出脊索瘤对放射线不敏感的说法是否准确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王亚楼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前全世界有1.5亿糖尿病患者,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已由70年代的1%上升至3%以上[1],其中90%以上为Ⅱ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尤其在腹部肿瘤手术期间,因禁食、应激等因素的影响,使原有的糖尿病治疗方案不能继续有效实施,血糖控制不稳定,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2],给手术和护理带来了困难,因此,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至关重要.1995~2000年我科收治伴糖尿病的腹部肿瘤患者48例,现将观察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潘克勤;丁世娟;孟艳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分析主动脉窗型肺癌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80年1月~1997年10月外科治疗主动脉窗型肺癌30例.Ⅲa期22例,Ⅲb期8例.剖胸探查5例(占16.67%);全肺切除16例(占53.33%);左上叶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9例(占30.0%),含同时行肺动脉成形术7例(占23.33%).结果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0%、28.0%、8.0%.结论主动脉窗型肺癌因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导致手术探查率高,全肺切除率高.支气管成形及肺动脉成形肺叶切除是首选手术方式,术后应配合化疗、放疗及免疫等综合治疗,提高其治疗效果.
作者:王家利;韩典慧 刊期: 2002年第02期
Ⅲa期乳腺癌为局部晚期乳腺癌,临床确诊时多已有全身微小转移,术前化疗可兼顾局部与全身,我们用CAF-CMF方案交替不间断治疗41例Ⅲa期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全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1~58岁,中位年龄41岁.绝经前患者35例,绝经后患者6例.5例为哺乳期患者.均以乳房肿块就诊,发病时间半年至3年,平均1年半.T1~3N2M0 26例,T3N1M0 15例.全组患者化疗前均行乳房肿块或腋窝肿大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化疗后均行手术治疗.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无异常.Karuafsky评分均大于70分.
作者:王宇;杨碎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胃肠道癌术后芬太尼透皮镇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胃肠道癌根治手术病人31例,于术日晨6时开始使用芬太尼贴剂,剂型为25ug/h和50ug/h二种,术后观察镇痛效果及相关的副作用.结果绝大数病人均获得满意的镇痛,以50ug/h较25ug/h的为优;但呕吐的发生率以50ug/h的多见.本组无呼吸抑制发生.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可有效地用于胃肠道癌根治术后的镇痛.
作者:唐学洵;高敦民;陈雨;陈德义;曹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Ⅲ期多发性骨髓瘤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及延长生存期的方法.方法按照Durie和Salmon的诊断标准将34例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18例,采用M2和VAD方案连续交替联合化疗;第2组16例,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α-干扰素,每次300万μ,每周3次,总疗程3~9个月.结果第1组,完全缓解率(CR)16.7%,部分缓解率(PR)27.8%,总有效率44.5%,平均维持缓解时间18.2个月;第2组CR 18.8%,PR 31.3%,总有效率50.1%,平均缓解维持时间33.5个月.统计学处理,有效率两种方案无显著差异,但维持缓解时间差异显著.结论α-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Ⅲ期多发性骨髓瘤优于单纯化疗,并且可以延长生存期,减少化疗的频率,延长化疗的间歇期,提高生存的质量.
作者:张志彪;聂艳霞;李娟;崔焕英;杨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少见的脾脏转移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72年11月至1998年6月收治的9例脾转移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例脾转移瘤中5例行脾切除术,术后存活4年1例,存活2年2例,存活不足1年2例.另4例因合并肝、肺转移无法手术者,单用化疗,均于1年内死亡.结论本病一经确诊应争取行原发肿瘤和脾切除,对不能耐受手术或已发生广泛转移者,可行化疗.
作者:张汝鹏;王殿昌;李强;孙涛;郝希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X-刀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1997年11月至2000年8月应用X-刀治疗垂体腺瘤47例,根据肿瘤大小及形态采用多次或多等中心分隔治疗,中心剂量20~30GY,边缘剂量8~13GY.结果经6个月~3年随访依激素水平测定(无功能腺瘤除外):治愈率69%,好转率23%,复发率7%,CT显示:6例瘤体消失,30例体积缩小或密度减低,8例无变化,3例增大,肿瘤生长控制率93%(44/47).结论临床应用及近期随访,结果满意,X-刀治疗垂体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作者:吴勤奋;张文德;郭怀荣;王多明;姚庆和;张华;王建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口腔局部应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配合常规处理;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处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4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白血病化疗后口腔溃疡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章正华;姜铧;周培一;万楚成;郭仁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各段食管癌的血供,总结食管癌的DSA征象,寻找中晚期食管癌的佳治疗方案.方法筛选75例已经X线钡餐或病理证实的食管癌病人,进行DSA检查和1~3次以上的介入治疗.结果各段食管癌的供血动脉不同,DSA的表现略有不同,对介入治疗效果亦有差异,鳞癌比腺癌好,农村病人比城镇病人效果好,尤其是首次效果更明显.结论 DSA对各段食管癌的诊断和转移情况的判断有定性作用,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癌的佳治疗方案.
作者:谭孝华;许日初;熊宗凡;莫雪红;唐春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耳道耵聍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例耵聍腺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8例中男5例,女3例,年龄31~72岁,平均48岁,左侧5例,右侧3例.其中多形性腺瘤3例、腺瘤1例、乳头状腺瘤1例、腺癌1例、腺样囊性癌2例.7例获随访,4例良性肿瘤无复发,3例恶性肿瘤中1例腺样囊性癌于术后短期内复发死于肿瘤.结论外耳道耵聍腺肿瘤少见,恶性者易复发及浸润颅骨,治疗以手术为主,术中冷冻切片可判断肿瘤性质、确定切除范围,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石麒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评价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与胸内吻合术两种术式的优势及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分别对采用颈部吻合术治疗的407例、胸内吻合术治疗的440例食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一)切除的食管长度及淋巴结清除的数目:颈部吻合术组平均为26cm和12枚,而胸部吻合术组则平均为19cm和9枚.(二)食管切端癌残留的发生率:颈部吻合术为3例(0.7%),而胸部吻合术则为26例(5.9%)(P<0.01).(三)多源癌灶发生率颈部吻合术组为25例(6.1%),胸部吻合术组为26例(5.9%)(P>0.05).(四)手术并发症:颈部吻合术组为31例(7.9%),胸内吻合术组为49例(11%),吻合口瘘与肺部感染在颈部吻合术组与胸内吻合术组则分别为7例(1.7%)和4例(1.0%)与20例(4.5%)和10(2.3%)(P<0.01与0.05).而胸胃穿孔与乳糜胸颈部吻合术组与胸内吻合术组则分别为3例(0.7%)和5例(1.2%)与1例(0.2%)和4例(0.9%)(P>0.05).(五)手术死亡率颈部吻合术组为5例(1.2%),胸内吻合术组为13例(3.0%)(P>0.05).结论颈部吻合术较胸内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术式更合理,疗效更好.
作者:冯笑山;陈书昌;孙江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癌痛是一种伴随现存的或潜在的损伤而引起令人不快的情绪上和心理上的感觉,它是患者的主观感受,属慢性疼痛.我科从1999年9月至2000年10月共收洽癌症患者117例,其中伴癌痛者45例,占38%,均属中晚期患者,止痛主药为美施康定[1].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作者:燕丽香;马月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肺炎的发病情况、发病诱因、病原学特点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5年7月至2000年7月5年间由本院肿瘤科出院或死亡的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21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和总结.结果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肺炎的感染率15.28%,病死率50.0%,主要致病菌依次为大肠杆菌、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试验革兰氏阴性(G-)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V大多耐药,对丁胺卡那霉素多数敏感,其中绿脓杆菌只对复达欣、凯福隆部分敏感,对其余药物均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敏感,(G+)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部分耐药.结论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医院内肺炎的感染率和病死率较高,其发生发展与住院时间、白细胞减少程度、放化疗及多种抗菌素应用有关.病原菌的耐药在基层医院亦很严重.
作者:陈淑萍;高学智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血管生成是肿瘤生成、入侵和转移的关键环节,原发肿瘤和转移性肿瘤持续生长的首要条件是诱导新血管的形成[1,2].因而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切断肿瘤的营养供应及转移途径,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一条很有希望的肿瘤治疗新途径[2].目前已获得多种血管形成抑制因子,如AGM-1470,干扰素等,有些已经应用于临床,但大部分由于毒性大而应用受限[3].软骨源性血管形成抑制因子由于活性高而无毒副作用,倍受瞩目.
作者:黄红拾;孙莹;陈晓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离子通道(ionic channels)是神经、肌肉和其它组织细胞膜兴奋性的基础,是产生与传递电信号的主要成分.离子通道的各种性质决定了包括大脑在内的神经、肌肉以及其它组织细胞的电活动,在生物功能上它们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离子通道结构与功能的研究随着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药物学的不断创新以及膜生物物理学特别是膜片钳技术(patch clamp)的新突破而有了飞速的发展.因此,人们对离子通道的认识,无论是阳离子通道,例如:钙离子通道、钾离子通道、钠离子通道等,还是阴离子通道,例如:氯离子通道等都有了飞跃的进步.而且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在发现了包括成骨细胞在内的部分非兴奋性细胞细胞膜上存在离子通道后,对存在于非兴奋性细胞的离子通道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针对非兴奋性细胞成骨细胞的钙离子通道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谷贵山;车明学;徐莘香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血管瘤样病变的疾病分类(nosology)以前模糊不清,将其统分为三大类,即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以及蔓状血管瘤.但近免疫组织化学、影像学以及临床研究证实这些病变主要可分为性质不同的二大类,即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前者为真性肿瘤,镜下可见增生的内皮细胞、外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及肥大细胞,而后者只是血管结构异常,内皮细胞仍处于静息状态[1].它们的预后和治疗方案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明确血管瘤样病变的疾病分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海;王国雄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在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存在的相关性多种糖蛋白、统称为细胞粘附分子.它们在肿瘤进展和转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同类型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可能涉及到一种或多种不同粘附分子的异常表达,如钙依赖粘连素、选择素、CD44、CD54等.本文重点探讨CD44、CD54的生物特性与肿瘤的关系.
作者:段序梅;张建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占脑瘤病人的10%~15%.尸体解剖证实30%~50%死于癌症的病人有脑内转移,其中20%~40%为单发,脑转移瘤的原发肿瘤依次为肺癌、乳腺癌、肾癌、黑色素瘤、胃肠道肿瘤.脑转移瘤患者预后差,未治疗的脑转移瘤病人自然病程短,中位生存期仅为l个月[1].
作者:郭跃信;樊锐太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乳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跃居成为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或第二位.在病因尚未明确的今天,乳癌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早诊与规范化治疗.但临床实践中也存在对本病认识不足、治疗欠规范的问题.现就乳癌诊治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加以介绍,以使乳癌病人得到合理、及时的治疗.一、重患侧、轻对侧.乳腺是多原发癌的好发器官,两侧乳腺同处于致癌因素的作用之下,发生双侧癌的可能性始终存在.应用射线摄影及随机活检等方法发现双侧乳癌占3%~12.5%[1].Arthur认为一侧患乳腺癌后对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5倍[2].
作者:蔡强;吕杰;陆丕琴;林本耀 刊期: 2002年第02期
STI571是针对BCR-ABL激酶为靶标的抗癌化合物,能有效地阻断细胞内与肿瘤发生有重要意义的信号转导途径,对多种肿瘤具有潜在作用.2001年5月美国FDA批准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在急变期,加速期或慢性期干扰素-α治疗失败后的一种口服治疗方案.明年将在我国上市,本文就STI571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化学结构 STI571是2-苯氨嘧啶的衍生物,又称CGP57148B,其为CGP57148的甲磺酸盐形式,两者在活性上无明显差异[1].STI571中文名谓格力卫克.
作者:陈青;陈宝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院1980~1999年共收治恶性淋巴瘤105例,男68例,女37例.年龄4~73岁,平均年龄38.5岁.初诊时误诊77例,误诊率约73.3%.现将有关资料反映如下:误诊类型以淋巴结肿大为主者40例,误诊22例.其中误诊为淋巴结核5例,淋巴结炎、腹部肿物各4例;颈部肿瘤3例,白血病2例,鼻咽癌、纵隔肿物、恙虫病、腭裂囊肿各1例.以腹痛、腹部肿块为主者共22例,误诊19例.误诊为腹块8例,肠梗阻3例,肝脾占位、胆石症、急性白血病、阑尾炎、阑尾炎术后切口周围炎、胃穿孔、十二指肠溃疡并肠梗阻、腹痛待查各1例.以发热、咳喘为主者:共16例,误诊11例.误诊为纵膈肿瘤3例,肺炎并败血症2例,气管炎、上感、肺癌、肺结核、恶性组织细胞病、病毒性脑炎(合并头痛)各1例.
作者:苏中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例1:48岁,阴道排粉红色水样物3月,妇检:宫颈光滑,附件右侧增厚,左侧可触及一直径6cm质硬包块,固定,无压痛.超声:子宫内膜厚0.6cm,肌层回声均匀,左附件区见6.0×3.3cm以实性为主的囊实混合性肿块,右附件区见2.3×2.2cm强回声为主肿块.彩色多普勒显示:左附件区肿块血流信号丰富,可采集到动脉血流频谱,RI0.8.子宫直肠窝探及约4.7cm液性暗区.超声诊断:1、双附件区占位性病变,考虑卵巢恶性肿瘤.2、腹水.术中所见:子宫正常大小,左卵巢增大7×6×6cm,不规则,下1/2与盆壁肠管粘连,其下端深入直肠子宫骶韧带侧窝,固定不动,左输卵管与卵巢及周围组织粘连.右卵巢4×3×3cm,与右盆壁粘连,右输卵管正常,深黄色腹水约600ml.手术诊断:卵巢癌Ⅱ期.病理诊断:左输卵管低分化腺癌,肿瘤约7×7×7cm,并见右侧附件转移性结节,大小约3×3×2cm.
作者:杨丽型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胸骨肿瘤较少见,切除与重建需一期完成,我们在医用有机玻璃代肋骨成功的基础上,将其用于代胸骨及相应肋骨亦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病例,女,46岁.因外伤后胸骨肿物2年余入院.自诉胸骨疼痛.查体:平第2至第5前肋胸骨体局限性隆起,约13×8cm,质地硬,表面结节状.瘤体向右侧侵及第4肋骨长约3cm.CT示胸骨体积增大,骨质破坏并有硬化征象,相应区见软组织块影.穿刺镜检见大量猩红色物质,偶见组织细胞.初诊胸骨恶性肿瘤.常规准备后于1996年7月3日在全麻下行胸骨及部份肋骨切除重建术.
作者:孙立阳;张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应用高聚金葡素联合疑血酶治疗癌性胸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995年至1998年间因恶性胸腔积液住院病例126例,其中男82例,女44例,平均年龄42岁.胸腔积液均由病理细胞学依据确诊(未作分类).随机分组:高聚金葡素组,共72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顺铂组(对照组)54例,其中男29例,女25例.治疗组(高聚金葡素组)在细胞学确诊后即行闭式持续引流或胸穿抽液3~4次至胸液明显减少时,胸腔内注入NS 10ml+高聚金葡素5mg×4支+凝血酶2000u混合液,每天或隔天一次,共2~3次.顺铂组则向胸腔内注射顺铂60mg,隔天一次,共2~3次.所有病例未作全身化疗.疗效判定:借助X线透视、B超、胸穿抽液及气促的症状改善情况判定胸腔积液的疗效.
作者:龙发;潘新珍;岑慧;黎东明;彭勃;张卫珍;伍灵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放疗、化疗对肿瘤患者造成免疫功能低下,是发生带状疱疹的重要原因.因此,放、化疗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较正常人明显提高.1997年1月~2000年6月我科共诊治28例恶性肿瘤并发带状疱疹患者,治疗效果满意.临床资料:28例中,男20例,女8例,年龄42~71岁,平均58岁,其中术后放化疗患者9例,单纯放化疗患者19例,其中食管癌8例、肺癌7例、乳腺癌7例、贲门癌5例、肝癌1例.带状疱疹发病时间:放疗中7例,放疗后5例,化疗中5例,化疗后4例,放、化疗后7例.其中有8例患者发病在放疗照射野内,躯干部皮损为多数粟粒及绿豆大小疱疹及水疱,簇集成群沿周围神经或带状分布,部分水疱破溃,糜烂及结痂.头面、颈部及四肢皮损多数为不融合的丘疱疹及水疱,疱中心有脐凹,周围红晕明显.全部病例在发病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和食欲不振,有神经痛21例,皮肤部位继发感染14例,实验室检查:低蛋白血症16例,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13例,高于正常范围5例,贫血17例.
作者:霍忠超;侯存河;靳玉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放射治疗对头颈部肿瘤有较高的敏感性,临床80%以上的患者接受了放射治疗,其相应的并发症,如放射性咽炎、肺炎、放射性局部组织纤维化,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通过辨证施治,酌情加用动物类药物,在治疗放射后出现的局部软组织纤维化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头颈部恶性肿瘤84例,均经病理诊断和正规放射治疗;男72例,女12例,年龄36~72岁;鼻咽癌38例,喉癌28例,舌癌6例,其它癌12例.
作者:吴渝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我们于1997年5月~1999年6月对20例小儿急性白血病进行了NK细胞活性检测,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检测对象:本组急性白血病20例,根据临床、骨髓及细胞组化染色检查确诊.均为初发者,男13例,女7例,年龄4~13岁.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5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5例,经化疗后完全缓解者9例,复发者5例.对照组:正常健康儿童27例,男12例,女15例,年龄5~13岁.
作者:王积岚 刊期: 2002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