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安徽省全科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4-4152
  • 国内刊号:11-5710/R
  • 影响因子:1.68
  • 创刊:2003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200
  • 全年订价:28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 2007年荣获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奖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全科医学杂志   2008年1期文献
  •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对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s,TSGF)对肺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比色法测定21例肺癌、19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的TSGF水平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水平.结果 肺癌组的TSGF水平(63.48±20.39) U/ml显著高于肺良性疾病组(40.42±13.61) U/ml(P<0.01),肺癌组CEA的水平(17.76±11.28) ng/ml同样也高于肺良性疾病组(11.26±4.43) ng/ml(P<0.05).TSGF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CEA(P<0.05),诊断的特异性与C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中的TSGF有较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助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时国平;李伟;张永;刘超;陈余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希罗达治疗老年晚期耐药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希罗达治疗蒽环类紫杉类耐药的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希罗达每日2 500 mg/m2,分2次,口服14 d,21 d为一周期,治疗4~6周期.结果 32例患者共化疗172个周期,总有效率为28.1%(9/32),临床获益率(CR+PR+SD)为71.9%(23/32).不良反应以手足综合症、腹泻、口腔炎常见,但均可耐受.结论 希罗达治疗蒽环类紫杉类耐药的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安全性好,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且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杜忠海;牛术仙;王晓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改良小梁切除术1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的改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160例(165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1/3厚度的浅层巩膜瓣、术中前房重建及应用外置可调节缝线的改良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视力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6个月~10年,平均6年2个月.结果 165只眼中,158只眼(95.76%)术后眼压控制优良,功能性滤过泡形成157只眼(95.15%),发生Ⅰ、Ⅱ级浅前房11只眼(6.67%),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该改良技术治疗青光眼有助于术后早期前房及滤过泡形成,能主动调整滤过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手术效果,且操作简单易行,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中华;卞新浩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幽门螺杆菌免疫分型诊断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分型在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比较免疫印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172例慢性上消化道疾病患者Hp感染阳性检出率;应用免疫印迹法观察不同类型Hp感染在慢性上消化道疾病中的分布频数.结果 免疫印迹法、14C-尿素呼气试验及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8%、71.2%、65.1%,三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型Hp感染者中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构成比显著高于Ⅱ型;Ⅰ型Hp在胃癌及消化性溃疡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结论 应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抗体分型发现Hp Ⅰ型菌株比Ⅱ型菌株更有可能增加胃癌及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风险,因此Hp Ⅰ型感染者可能更有治疗价值.

    作者:凌明德;吴丽颖;王小天;朱良松;黄在中;桑建;王作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NICU中93例早产儿营养状况分析

    目的 评估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住院的早产儿营养摄入以及体重增加情况,以此对早产儿早期的营养支持决策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对从我院NICU出院的93名早产儿,计算其不同阶段的体重增长速度,计算恢复至出生时体重的平均天数,达到推荐摄入标准(RDIs)的平均天数并对出生体重低于1 500 g组和1 500~2 000 g组进行比较,比较其出生以及出院时体重的百分位数以及积分.结果 93名早产儿平均体重增长速度在生后第1周为-4.3 g/d,第2周为6.7 g/d,整个住院期间为19.1 g/d.79名早产儿出现了生理性体重下降,恢复时间为11.1 d,达到RDIs的时间为19.0 d,低于1 500 g组所需时间较长.93名早产儿中,出生体重低于第10百分位的占52.3%,而出院时达到79.5%,明显增加;出院时体重百分位数积分(1.81±0.74)分较出生时(2.35±0.78)分有明显的降低.结论 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落后,出院后有必要坚持治疗,继续强化营养,以实现追赶生长.

    作者:张蕾蕾;王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射频消融术对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1,-7,-9,-13的影响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治疗对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浆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7,-9,-13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39名肝细胞肝癌患者随机分为TACE组(n=15)和RFA组(n=24),所有患者均给予统一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TACE),RFA组加用射频消融术(RFA).在治疗前、治疗后1 h、1 d、4 d、10 d分别采血样本,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浆MMP-1,-7,-9,-13的变化.结果 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浆MMP-1,-9,-13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值范围(P<0.01);RFA治疗后血浆MMP-1,-9,-13浓度暂时性升高,然后下降至较低水平,与TACE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肝癌患者血浆MMP-7水平降低,与正常值相比,存在差异(P<0.05),2种治疗方法对血浆MMP-7的浓度影响不大(P>0.05).结论 RFA可改变肝癌患者血浆MMPs的水平,改善肝细胞受损的程度,提高患者中位生存期和生活质量.MMP-1,-9,-13可作为肝癌患者诊断和RFA疗效判断指标.

    作者:毕明俊;李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256例羊水过少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的病因及相关因素,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3月住院分娩中1 256例羊水过少及同期19 882例非羊水过少病例从病因、妊娠及分娩期并发症、妊娠结局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可达到97%;羊水过少的妊娠并发症如妊高征、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过期妊娠、胎儿畸形等.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难产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积极寻找病因纠正羊水过少,适时终止妊娠是本次妊娠的佳选择.

    作者:张华云;任长慧;许圣菊;魏成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强化治疗高血糖的效果及其对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 笔者采用胰岛素泵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方法强化治疗高血糖.结果 多数患者在置泵第2天血糖即明显下降,缩短了院时间.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法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法相比,前者将血糖控制在良好范围内的时间明显缩短,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且低血糖发生率也明显减少,血糖变异系数明显减小.结论 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较皮下注射控制血糖效果好,可避免长时间的高胰岛素血症,减轻胰岛素抵抗,减少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于磊;金国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28例慢性乙型肝炎微循环与肝组织病理关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128例慢性乙型肝炎微循环与肝脏炎症活动程度(G1-4)分级、病理纤维化程度(S0-4)分期间的相关性.方法 肝穿刺组织学检查:根据炎症分级分为G1-2组和G3-4组.根据肝纤维化分期分为2组:S0-1组和S2-4组.用微循环检测仪观测甲襞微循环.结果 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总积分:G1-2组(2.53±1.76),G3-4组(4.45±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0-1组(2.78±1.43),S2-4组(4.1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微循环变化与肝脏病理炎症分级和纤维化程度分期具相关性.

    作者:李月波;陈建红;董新英;丁洪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心肌损害的心电图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通过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心电图改变特点以提高MP致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可能.方法 观察MP致心肌损害病例63例,分别同时检测心电图、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结果 心电图表现异常,尤其是ST段异常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的异常率.结论 小儿MP患儿应常规、早期、动态观察心电图,ST段异常改变可作为MP致心肌损害的筛查重要敏感指标之一.

    作者:陈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逆行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支气管肺癌

    目的 探讨提高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肺叶切除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逆行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27例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方法、围手术期处理.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逆行袖式肺叶切除术,无手术死亡及支气管胸膜瘘.术后并发心律失常2例,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1例,胸腔积液3例,均治愈.25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2.6%,1年生存率23/25(92.0%),3年生存率5/13(38.5%).结论 逆行袖式肺叶切除术提高了中央型支气管肺癌的肺叶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明显降低了全肺切除率,改善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宋庆青;李可志;刘文峰;占新庆;陈魏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七氟醚和异氟醚对小儿吸入快速诱导麻醉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小儿吸入七氟醚和异氟醚快速诱导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60例3~10岁小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n=30)吸入6%七氟醚 ;异氟醚组(n=30)吸入4%异氟醚.观察快速吸入诱导的平稳程度,对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 七氟醚组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疼痛反应消失的时间明显提前(P<0.01).异氟醚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大,吸入之初小儿躲闪、咳嗽、喉痉挛、兴奋以及分泌物增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七氟醚组.结论 小儿使用6%七氟醚吸入诱导的临床效果较为满意,以七氟醚组的诱导速度快;异氟醚对呼吸道刺激性较大,并发症明显增多,不宜用作快速吸入诱导药.

    作者:林学武;陈玲;沙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胃间质瘤1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胃间质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0例胃间质瘤病例作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0例中,良性7例,交界性1例,恶性2例;经局部或胃大部切除术后,随访6个月~6年,全组病例均存活,无复发.结论 依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结合胃镜、B超、CT等检查综合分析判断,可提高正确诊断率;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格列卫)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刘日清;阮永军;揭业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微创开放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

    目的 探讨微创开放式腹膜前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内存记忆弹力环补片(Kugel),经腹股沟韧带中点小切口,置入腹膜前人工分离的袋状间隙,以修补耻骨肌孔的3个缺损.结果 本组90例手术时间15~45 min,平均33 min;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平均4 h下地活动;切口疼痛轻微,无皮下血肿、阴囊积液等并发症;住院时间2~7 d,平均4 d.结论 微创开放式腹膜前疝修补是一后进路的无张力修补方法,能同时修补耻骨肌孔的3个缺损.它不需解剖腹股沟管,手术简捷,创伤更小,恢复快,是迄今合理而理想的腹股沟疝修补方法.

    作者:陶世明;裘华德;曾志强;陈务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强化降脂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强化降脂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7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脂组和普通降脂组进行疗效比较.普通降脂组常规服用阿斯匹林、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另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强化降脂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结果 2组患者用药后,ST段压低数值总和(ΣST)均较用药前下降,强化降脂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P<0.01),未见强烈副作用.心脏事件在普通降脂组也出现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强化降脂对协助控制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安全可靠,有一定疗效.

    作者:陈国庆;薛杰韬;卢曼;许先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几种类型角膜异物临床诊治探讨

    目的 探讨几种类型角膜异物的临床诊治.方法 回顾2006年1月-2006年12月56例角膜异物患者病例资料.对角膜异物进行定位分区,并就发患者群、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多为16~50岁青壮年男性.角膜铁质金属异物占大多数43例,深层异物4例,多发异物1例及角膜异物误诊3例.大多数角膜异物预后良好.结论 角膜异物是常见的临床眼表外伤,角膜异物应尽早取出,重视异物后的抗感染问题.

    作者:彭蔚;蓝育青;肖剑晖;夏朝霞;刘瑞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预防刺激性化疗药物致静脉炎和外渗3种方法效果的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穿刺方法在部分刺激性化疗药物导致静脉炎和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 将630例次住院化疗患者分3组,A组:使用头皮钢针穿刺外周静脉218例次.B组:使用静脉留置针212例次.C组:使用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200例次.结果 ①静脉炎:A组发生率29.36%(64/218),B组16.51%(35/212),C组5.50%(11/200),P<0.01.②外渗:A组发生率8.72%(19/218),B组2.36%(5/212),C组1%(2/200),P<0.01.结论 PICC可以有效地预防静脉炎和外渗,应作为刺激性化疗药物的首选穿刺方法.不宜使用PICC的患者,可以用静脉留置针.

    作者:郑海燕;宋迪;郑学青;祝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沐舒坦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沐舒坦雾化吸入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54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沐舒坦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对治疗后症状、体征改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93.3%,对照组治愈率62.5%,2组疗效比较(P<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症状、体征持续时间及病程上比较(P<0.01),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沐舒坦雾化吸入能改善毛细支气管炎的治愈过程,起效快,副作用小,疗效满意.

    作者:肖铮铮;王晶;王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腹部刀刺伤21例诊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刀刺伤的临床特点、诊断要领、手术治疗的指征、手术方式及术中应注意的事项.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21例腹部刀刺伤病例的诊断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21例均明确诊断为腹腔穿透伤,经急诊手术探察,仅阴性探查1例.21例全部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积极抗休克、及时剖腹、谨慎探查、严防漏诊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磊;牛峻坚;马强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53例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通过对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了解麻疹流行病学特点,为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5-2006年诊断的153例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3~6月是麻疹的高发季节,发病占全部病例的60.8%.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42.5%.居住本市的病例中,流动人口占85.7%(72/84).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22例(14.4%),无MV免疫史者66例(43.1%),MV免疫史不详者65例(42.5%).结论 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仍需加强,尤其要提高接种的及时率和流动儿童的麻疹疫苗接种率.

    作者:黄珈珈;郑艳;瞿芳蕾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40例社区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状况分析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常规治疗情况下其肾脏病变的进展状况.方法 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将240例符合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肾病组,各组患者均予常规控制血糖、血压,以及糖尿病饮食、糖尿病教育和其他对症治疗.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平均动脉血压等指标.结果 开始接受治疗时各组平均动脉压、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束时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与试验前比较有显著下降(P<0.05);临床肾病组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而其余各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UAER和A/C三组均升高,临床肾病组升高快(P<0.01).平均每年Ccr下降值和Cr升高值以临床肾病组多;正常白蛋白尿组有20.00%、微量白蛋白尿组有33.33%、临床肾病组有40.00%的病例有进展,临床肾病组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1),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AER和A/C比值的增加均伴随着肾功能快速减退,除控制血压、血糖外,更要从肾脏病变的角度,需肾内科医生的及早临床干预,尤其是对蛋白尿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张从新;张秋林;罗宏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术前访视对全麻患者焦虑和苏醒期兴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术前访视对全麻患者焦虑和苏醒期兴奋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人,实验组行术前访视,对照组无此干预.2组均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分别于术前2 d及术日患者入手术室后,测量其焦虑水平和生理指标变化,观察苏醒期兴奋发生率.结果 术日实验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术前2 d,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显著高于术前2 d(P<0.01);2组患者生理指标差异显著,观察还发现实验组全麻苏醒期兴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访视可降低患者术前焦虑及全麻苏醒期兴奋的发生.

    作者:郭迎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肾盂肾实质联合切开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开放性手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肾盂加肾后唇肾实质联合切开的方法治疗复杂性肾结石42例,其中11例采用低温下肾动脉阻断法;26例采用两排扣锁式肾实质全层缝合法切开肾实质;5例直接切开肾实质,然后从肾中下1/3交接处向肾下盏作一斜形切口,即可在直视下探查各肾盏取出结石,肾盂肾实质分层缝合.结果 36例结石一次完全取净,6例有1~3粒不等的残留小结石,经体外冲击波碎石治愈.结论 肾盂加肾后唇肾实质联合切开术具有结石取净率高,肾功能损害轻,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李庆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非典型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非典型性皮疹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认识、减少误诊误治.方法 对早期表现为非典型性皮疹的32例SLE患者的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其皮疹特点及其误诊原因.结果 误诊为过敏性紫癜12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脂溢性皮炎、荨麻疹各5例、湿疹3例.结论 SLE早期皮疹表现多样,易误诊、误治,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

    作者:肖鹏;钟鸿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亚果糖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探讨

    目的 探讨新亚果糖即1,6-二磷酸果糖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其对血气的影响.方法 将中重度HIE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亚果糖250 mg/(kg·d),7~10 d为1疗程.观察患儿的神经症状,包括意识状态、肌张力、原始反射、血气分析、阴离子间隙(AG)的改变情况.结果 2组患儿的恢复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未发现该药的不良反应.结论 新亚果糖治疗新生儿HIE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陈贞祥;诸宏伟;沈怀云;董淮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生活质量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参考我国癌症患者化学生物治疗生活质量表(QOL-CCC),制定一份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5例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在移植后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QOL评分基本满意.躯体维度对生活质量影响大,受移植方式、性别、家人关怀、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的影响.结论 应采取综合的、有计划的、全方位的和个性化的措施具体对待,减轻患者躯体病痛,满足必需的精神需求,以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永忠;陈惜遂;李映华;刘元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大肠癌致肠梗阻31例诊治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大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月31例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诊治资料.结果 31例患者均手术治疗,其中Ⅰ期切除吻合14例;Ⅰ期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切除,Hartmann结肠造口10例,无吻合口漏;死亡2例.结论 重视对大肠癌致肠梗阻的认识,正确诊断,防止误诊,合理选择术式,减少并发症.

    作者:罗双琪;章凯;项本宏;张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上胸椎骨折2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胸椎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上胸椎骨折方法.方法 对本组22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19~55年,平均36.5岁;其中压缩骨折6例,骨折脱位9例,爆裂骨折4例,爆裂骨折伴脱位3例;单节段损伤11例,多节段损伤11例;神经损伤程度:A级10例,B级4例,C级3例,D级4例,E级1例.对单节段压缩骨折采用短节段固定;骨折伴脱位或多节段骨折则采用长节段固定.结果 全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3~44个月,平均12.5个月.术后胸椎X线摄片显示:脊柱序列恢复良好9例,恢复欠佳3例;除2例短节固定有松动外,其他病例均无内固定松动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后外侧植骨愈合.A级神经损伤程度患者中有1例神经功能改善Ⅰ级,其他神经损伤程度患者均有Ⅰ~Ⅱ级的恢复.结论 该方法能够解除脊髓压迫,恢复上胸椎序列,维持脊柱的稳定,是治疗上胸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占蓓蕾;叶舟;王巍;占允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主动脉夹层急诊诊断与不同时期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临床特征、急诊诊断和误诊原因.方法 分析65例A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X线片、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并将1999年7月-2003年6月收治的AD病例分为Ⅰ组,将2003年7月-2007年6月收治的AD病例分为Ⅱ组,分析2组的误诊情况.结果 65例AD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超声心动图、MSCTA、MRI对AD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0.5%、97.5%、100%.Ⅰ组误诊率为57.9%,明显高于Ⅱ组误诊的26%(P<0.05).结论 AD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误诊.对AD认识不足,体格检查不全面,未及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是早年误诊的原因,部分患者以并发症为首发症状是近年来误诊的主要原因,应引起急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卿国忠;杨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胸腹联合伤53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胸腹联合伤早期诊断和救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胸腹联合伤53例,其中开放性损伤32例,闭合性损伤21例.结果 53例均行手术治疗,经腹手术34例,经胸手术12例,剖腹同时剖胸4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治愈48例;死亡5例,3例死于低血容量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 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是提高胸腹联合伤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治疗原则为先处理威胁生命伤,多先处理胸部损伤,后处理腹部脏器损伤,特别注意避免漏诊膈肌损伤.

    作者:王允瑞;杨常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农村早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农村早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和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56例农村早产儿临床资料,按不同胎龄分3组即<28周、28~31周、32~36周,观察呼吸系统主要并发症发病率及死亡情况.结果 本组56例患儿出现呼吸窘迫综合症(RDS)14例,呼吸暂停40例,肺炎12例,肺出血5例,慢性肺部疾病(CLD)3例.本组患儿治愈47例,死亡5例,转诊及放弃治疗4例.主要死亡原因为重度RDS、肺出血.结论 本组患儿胎龄越小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加强产前保健,防止早产,密切监护,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早产儿呼吸系统并发症、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作者:许仁贵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治疗25例体会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5年12月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25例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一期愈合出院19例(76%),并发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2例,死亡2例.16例获随访1~5年,其中复发死亡6例,已生存5年以上6例.结论 一期切除吻合术在左半结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刘祥俊;韦德渊;张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药物热3例

    药物热是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之一,也可能是某些药物不良反应的唯一症状.正确认识药物热有助于对患者病情的及时、准确判断,防止误诊、误治.现报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致药物热3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药物热的认识.

    作者:王玲;张宝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美托洛尔引起咳嗽、流涕等上感症状1例报告

    本文报告1例美托洛尔引起咳嗽、流涕等上感症状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55岁,因反复头昏2年加重4 d来院就诊,查体:血压160/100 mm Hg,心肺及腹部检查未见异常,颅脑CT及颈椎X片未见异常,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美托洛尔50 mg,2次/d.

    作者:高夕英;毕玉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以脾破裂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1例

    本文报道1例以脾破裂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54岁,因纳差、周身乏力半月入院.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饮食量约为平时一半,厌油腻,进食少量食物后即感上腹部饱胀,伴恶心,口干明显,全身出汗较多,同时伴有周身乏力,稍微活动即感胸闷、憋气.

    作者:郭春霞;宋丽红;尹慧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人工鼻吸氧在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人工鼻吸氧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6例ICU气管切开吸氧患者根据气管切开吸氧日期随机分为2组,比较人工鼻吸氧与普通吸氧痰液性质(痰液粘稠)、痰阻情况、肺部感染率和吸氧效果.结果 人工鼻吸氧在痰液粘稠、痰阻、肺部感染方面发生率较普通吸氧组显著减少,而在吸氧效果方面却优于普通吸氧组.结论 人工鼻吸氧能有效减少气管切开并发症的发生且氧疗效果好.

    作者:侯丽;王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28例诊治分析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primary mesenteric tumor,PMT)临床上较少见,本病发病隐匿,早期常无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现将28例报道如下.

    作者:赵建国;翟会侠;吕震;杨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1例病毒性角膜内皮炎临床观察

    我院2003年-2006年收治了21例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患者,治疗后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张景;王文强;苏红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30例分析

    目的 探讨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恰当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6年-2006年6月本院治疗的30例晚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20例,多发肌瘤10例;其中阴道分娩5例,剖宫产25例.剖宫产同时肌瘤剔除术15例,剖宫产并子宫次全切除术1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手术失血和手术时间没有显著增加.结论 病例选择合适的情况下,剖宫产同时行肌瘤剔除术,没有增加手术风险.

    作者:张新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阶段性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3个月的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护理效果.结果 SAS、SDS、SCL-90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1);满意度评分(88.12±8.3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55.18±10.22,P<0.01).结论 阶段性护理干预有利于精神分裂症的全面康复.

    作者:许瑞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快速心律失常导管射频消融术62例的护理

    目的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分析总结我科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快速心律失常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有2例复发,1例并发间歇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余59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护,积极有效的术后护理,可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

    作者:方钊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神经精神狼疮的治疗和护理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LE)的治疗及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对7例NPLE患者强化免疫抑制剂联合鞘内注入治疗配合治疗前中后的精心护理,观察其疗效并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 6例病情很快得以稳定,1例因平时性格异常,家庭矛盾激化而自杀.结论 NPLE患者强化免疫抑制剂联合鞘内注入治疗疗效好;治疗前中后的精心护理,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各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刘宝莲;陈文;钟鸿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抢救重度中毒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抢救重度中毒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24例重度中毒患者采用深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先行血浆置换,随后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同时监测血液净化各项参数,给予相关专项护理.结果 经过联合治疗及积极有效护理,24例患者中治愈8例,好转5例,自动出院3例,死亡8例.结论 在内科综合治疗及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有效护理是改善重度中毒患者预后,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美霞;丁珊珊;卓财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功能障碍的观察与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特点.方法 对我院92例并有胃肠功能损害的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胃肠功能障碍的表现有胃滞留、腹胀、胃肠出血以及坏死性肠炎等.出生体重愈低、胎龄愈小,其腹胀、胃出血、胃滞留的发生率有相对愈高;而出生有缺氧窒息史者则较多出现坏死性肠炎.结论 对低出生体重儿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其胃肠功能障碍.

    作者:王艳敏;郭新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微波治疗的护理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在临床上常可遇见,主要采用抗结核药物、胸腔穿刺抽液等方法治疗.本文主要探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加用微波治疗并进行专项护理的疗效.我科2006年6月-2007年6月对68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加用微波治疗并进行专项护理,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明;卢向丽;杨玉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时间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利用时间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评估患者病情、诊治方法、病情监测及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遵循时间护理理论针对性地对218例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结果 70%患者饮食治疗有效,100%患者配合运动治疗、病情监测.结论 遵循时间护理理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患者易接受教育内容,提高患者遵医依从性.

    作者:王丽;周维荣;胡守紫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6例护理体会

    目的 总结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护理体会,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5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护理工作,总结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结果 本组术后并发出血6例、胰瘘5例、胆瘘2例、肺部感染2例、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发症发生率为21.4%,除1例因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病例经正确治疗和精心护理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障.

    作者:陈景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52例小儿肾活检护理与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肾活检的安全性及护理体会.方法 通过观察52例小儿肾活检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总结小儿肾活检的护理体会.结果 51例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为98.1%;术后并发镜下血尿30例(57.7%),肉眼血尿3例(5.8%),刺部位疼痛7例(13.5%).未发现术后感染、持续大量肉眼血尿、肾包膜下血肿、肾破裂等并发症.结论 小儿肾活检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检查,做好术前的心理护理和术后护理指导对提高活检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新珠;钟鸿斌;陈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近期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对17例MM患者应用沙利度胺联合环磷酰胺(CTX)、地塞米松(DXM)治疗,同时配合患者的心理、饮食及各种不良反应的护理,主要观察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 至疗程结束时,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5例,轻微反应3例;总缓解率70.6%,总反应率88.2%.主要不良反应:不同程度的头晕、嗜睡17例,恶心、呕吐13例,便秘12例,肝、肾损害各2例.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CTX、DXM治疗MM经济、有效且毒副作用小,化疗前、中、后的精心护理,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文;刘宝莲;陈芳;周章军;钟鸿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

    目的 总结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1例肝硬化合并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通过治疗和护理配合,治愈、好转19例,自动出院2例.结论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合理的用药护理,预防并发症是患者病情恢复的关键.

    作者:蒋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老年人卒中单元的研究进展

    卒中单元概念的提出和完善为卒中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提供了全新模式.建立卒中单元是卒中治疗的必然趋势和方向,许多国家卒中治疗指南都把患者是否进入卒中单元治疗作为评价卒中患者是否接受了佳治疗的指标之一.

    作者:耿艳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本文将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综述如下.1 流行病学IPA在1953年早被报道.Groll等[1]报道在1978-1992年间侵袭性曲霉菌病在尸检证实的侵袭性真菌病例中所占的比例由17%升至60%.

    作者:王小燕;徐作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的尿液联合检测

    目的 通过对糖尿病(DM)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转铁蛋白(TRF)等进行检测,探讨其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比浊法、酶法检测50例健康体检者及204例DM患者尿液中mAlb排泄率、β2-MG、NAG、TRF含量,尿蛋白定性及血BUN、CR测定,并分组比较.结果 血BUN、CR及尿蛋白阴性糖尿病患者尿液中mAlb、β2-MG、NAG、TR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后四项联合检测较单项检测阳性率高.结论 尿液联合测定有助于了解DM患者的肾损伤情况,其对糖尿病肾病(DN)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最明;顾敏;任凤琴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006年我院用血情况分析

    目的 旨在对我院成分输血率和外科、内科、传染科A、B、O、AB四种血型用血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对2006年全年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并将各科用血按四种血型进行分类.结果 外科用B型血液多,内科用A型血液多,传染科用O型血液多,成分输血率在99.2%以上.结论 通过用血情况分析,对输血科申报用血计划和血站采集血液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郭占元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正常成人前臂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目的 研究正常成人前臂尺动脉、桡动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正常值.方法 利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50例正常成人100条手臂的尺动脉、桡动脉进行超声探测,测量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获得正常成人尺动脉、桡动脉的多项超声测值及频谱形态.结论 正常成人尺动脉、桡动脉自近心端向远心端内径逐渐变细,收缩期峰值流速递减,血流频谱曲线表现为双向三峰、单向双峰、单向三峰以及其他种类,由近心端至远心端双向三峰所占比例逐渐下降.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帮助诊断血管病变.

    作者:石彦;张学珍;尹正银;彭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三维超声宫腔声学造影诊断宫腔内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宫腔造影对宫腔内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三维超声,应用表面模式重建获得立体图像,观察宫腔病变大小、位置、内部结构与宫壁关系、活动情况.结果 通过实时立体观察灌住造影剂后宫腔内病变的结构、活动度、空间关系及血流分布和频谱情况,多方位多信息分析,更准确定性宫腔内疾病及其与肌层的关系,为妇科手术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对治疗方案的确定也非常重要.该方法诊断宫腔内病变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86%.结论 宫腔造影可以准确诊断宫腔内病变,特别是三维超声宫腔造影在表面模式下可使诊断率进一步提高.

    作者:王岩;冯春香;王丽群;赖祝琴;许安丽;黄芳;寇燕妮;余志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从病案书写质量的缺陷谈医疗纠纷的防范

    目的 分析住院病案缺陷的常见原因及解决办法,加强医疗纠纷的防范.方法 抽查2006年1月-12月出院病案1 145份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有质量缺陷病案149份,占13.01%.结论 加强医师的法制观念,强化医师的基本功训练;坚持三级质控是确保病案质量的关键,也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一)

    建设健康城市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世纪80年代面对城市化问题给人类健康带来挑战而倡导的一项全球性行动战略.要建设好健康城市,进行健康管理是必由之路.本文从健康城市的概念意义内容入手,介绍了健康管理的定义、意义和内容,并就健康管理与建设健康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健康城市的指标是健康管理必须要做到的.因此认为,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

    作者:鲍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社区护理人员对工作的认知与满意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社区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为合理配备与使用护理人员、调动社区护理人员积极性及强化社区护理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市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开展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所)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社区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比较满意和很满意人数占51.7%;对工作待遇与报酬满意度,比较满意和很满意占29.4%,一般36.3%,很不满意和不满意合计比例达34.3%;对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安全感,比较不安全与非常不安全合计人数比例占42.6%.护理人员工作的忙闲程度与领导对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相差较大,71.8%的人认为社区护理工作忙,而认为领导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社区护理工作的人数仅占调查人数的47.0%.结论 社区护理人员满意度低,工作安全感差,社区护理工作忙,领导对社区护理工作重视不够.建议重视社区护理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障社区护理人员人身安全;加强在职教育,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素质;加强社区护理人员工作负荷研究,制定合理的工作量标准.

    作者:王爱华;张效贞;李秀艳;吴秀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1998-2006年我院烧伤整形病房细菌学调查

    目的 对我院烧伤整形病房感染的病原菌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8-2006年间烧伤整形病房住院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细菌的鉴定和药敏采用ATB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生物梅里埃中国有限公司).结果 8年来我院烧伤整形病房共检出病原菌459株,其中G感染率有重要意义.+菌、G-菌分别占32.2%、64.1%.分离数前3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和大肠埃希氏菌,分别占15.0%、15.0%、12.8%.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孢菌仍是烧伤感染的主要菌株.随时监测烧伤感染的菌株变化,对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感染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东卫;章祥州;袁振奋;杨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328例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调查分析

    目的 探索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发病情况及其特点.方法 对32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病史记录,眼科检查,分类分析相关眼部并发症.结果 本组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76.82%.其中DRP的发生为首位,占60.37%.随着病程的延长,眼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随之增加.结论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随糖尿病程的延长而加重,并且DRP的发生尤为显著.

    作者:王迎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皖北地区812例食管癌流行病学现状调查

    目的 探讨皖北地区食管癌的发病现状及发生规律.方法 2年间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全部812例食管癌病例,依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进行构成比分析,对其病理学类型进行计数统计,分析其流行病学现状.结果 61~70岁年龄段为发病高峰,占42.0%;71~80岁年龄段次之;≤50岁年龄段的中青年食管癌占总发病数的5.9%,男女之比为3.04∶1.结论 皖北地区为食管癌高发区,但中青年食管癌比率较低,发病高峰年龄亦明显后移.

    作者:李大鹏;王启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愈胃宁治疗慢性胃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愈胃宁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运用随机对照,开放实验方法,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运用愈胃宁治疗,对照组运用西药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做胃镜检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为86.84%,治疗组对症状的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愈胃宁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与对照组相当,但对症状的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杨成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积极实践社区健康管理新模式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新路

    上海市普陀区曹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鉴国际上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新理念,结合国家卫生政策,根据社区人口学和疾病谱特点,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开创社区健康管理的新模式,从而有效地改善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与此同时,中心自身则通过新的卫生服务模式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作者:左玉华;张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高体重指数人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体重指数人群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40名体重指数(BMI)≥25的人群为其实施护理干预,量身定做运动处方,同时给予膳食指导,观察前后体重指数变化.结果 实施对策5个月后,监测各项指标,体重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高体重指数人群实施护理干预既经济又安全,可帮助社区人树立新的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增进社区人的健康,防治疾病发生.

    作者:孙洪梅;朱翠凤;孟繁华;邵梅;陈苹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创建示范全科医学社区教学基地的实践体会

    2006年国务院召开全国社区卫生工作大会,为城市社区服务的深入开展、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为了贯彻落实同时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到2010年在全国每个地级市遴选至少1~2个社区卫生服务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当前卫生部及北京市卫生局大力推行创建示范社区培训基地工作.

    作者:赵静;甘学培;穆静;孙建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2种方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目的 探讨我院使用以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和以布地奈德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成本-效果.方法 将98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分为A、B 2组,A组48例采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B组50例用布地奈德联合博利康尼雾化治疗,应用药物经济学中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 A、B方案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7.9%、96.0%;1疗程所需治疗总费用分别为442.82元、438.20元;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4.52,4.56.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及布地奈德联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疗效一样,且成本相当,均值得推广.

    作者:殷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以心理咨询为切入点,促进大学生自我心理治疗

    目的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心理咨询为切入点,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治疗.方法 在心理咨询中,师生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辅导心理学知识,让大学生以自我激励、自我分析、自我重建、自我检查来进行自我心理治疗.结果 在心理咨询中,以知识传播为桥梁,大学生能进行自我心理治疗.结论 心理咨询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们以心理咨询为切入点,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进行自我心理治疗,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魏兆瑜;尚鹤睿;梁杰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探讨生理学中概念学习的教育

    概念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好生理学概念不仅有利于生理学课程的学习,同时还可对后期的其他医学课程的学习产生正迁移,在概念学习理论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生理学概念学习的效率,并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作者:张国栋;田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宫颈癌p16基因甲基化研究新方法

    目的 建立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癌p16基因甲基化的方法,以期达到早期诊断宫颈癌.方法 正常基因组DNA经修饰后进行PCR,构建含有DNA甲基化β-actin的重组质粒,克隆阳性质粒作为标准品用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建立检测的标准曲线.利用建立好的方法进行检测临床60例宫颈癌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域5'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织及癌旁p16基因无甲基化,60例宫颈癌标本的甲基化率为28.33%(17/60).结论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用于p16基因甲基化检测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关传江;穆可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现代医院体检中心的护理实践及健康教育

    健康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健康生产将对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1].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体检成为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项预防保健措施,其目的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从而做到无病预防,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蔡国新;朱先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论临床实践中不规范医疗行为及其法律风险

    在卫生体制改革和医疗制度改革过程中,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医疗行为,如过度医疗盛行、医疗技术滥用、医患关系物化、医患沟通不畅等,导致医疗机构经营的法律风险增大.医疗卫生行业必须加强自律管理,规范医疗行为,防范法律风险,以利持续发展.

    作者:张俊祥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关于皮内注射卡介苗

    卡介苗是减毒牛型结核杆菌经人工培养提纯制成的减毒活疫苗.临床上常用的是冻干卡介苗,接种方法有2种:皮肤划痕和皮内注射,现普遍采用皮内注射方法,注射标准为:皮内注射卡介苗溶液0.1 ml后,局部皮肤出现直径约6~8 mm的苍白色圆凸丘疱,毛孔清晰;且3个月做PPD试验呈阳性,为接种成功.

    作者:乔荣玲;乔荣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现代心肺复苏术

    脑组织在心跳呼吸骤停6 min后将出现不可逆性改变,因此一旦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后因立即给予基本生命支持,尽快恢复患者的心跳和呼吸.如未能在现场得到及时正确的抢救,患者将因严重缺氧而死亡,这种抢救患者生命的措施被称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作者:吴晓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全科医学新知识刊授教育学习班测试题(1)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1期